中国中铁(601390)

搜索文档
瑞银降中国中铁目标价至4.2港元 公司全年指引不变
快讯· 2025-05-06 05:59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中铁今年首季收入按年跌6% [1] - 首季纯利按年跌23% [1] - 整体新合约按年跌10% [1] - 海外新合约按年增33% [1] 业务策略调整 - 公司主动转变策略 专注质量多于规模扩张 [1] - 传统板块增长潜力有限 [1] - 房地产行业仍然触底 [1]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新合约增长受惠于亚洲及非洲楼市及铁路项目 [1] 全年指引与预测 - 公司维持全年新合约按年增3.1%的指引 [1] - 全年收入预计按年跌2.4% [1] - 管理层认为收入入账及订单在4月加快 [1] - 瑞银下调公司2024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12%至15% [1] 目标价调整 - 瑞银将中国中铁目标价由4.8港元减12%至4.2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获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给盾构机装上“智能掘进脑”
河南日报· 2025-05-03 23:36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在隧道智能建造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其“智能掘进脑”系统助力盾构机创造世界纪录,团队入选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2] 团队成果 - 自主研制的“领航号”盾构机搭载“智能掘进脑”系统,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姿态自主掘进,创造超大直径盾构机月掘进718米世界纪录 [1] - 建成行业首个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已服务国内外各类盾构TBM施工线路700余条 [2] - 围绕崇太长江隧道项目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研发出行业首个盾构隧道智能管控平台,形成盾构隧道智能建造2.0技术体系 [2] 实验室情况 - 由中铁隧道局、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及郑州大学共建,是隧道掘进机领域唯一国家公共研究平台 [1] - 围绕解决极限工况下隧道掘进机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三大方向研究,创造多个国家和行业纪录 [1] - 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盾构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 [1] 团队构成与目标 - 研发团队共47人,35周岁以下33人,实验室成立多个青年突击队 [3] - 青年突击队将牢记嘱托,以科技创新赋能隧道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 [3]
地产股4月30日收盘日报:中国中铁收盘下跌0.36% 报收于5.52元/股
搜狐财经· 2025-05-03 17:57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国中铁2025年4月30日股价表现、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机构评级,还提及公司地块竞得、债券付息安排及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合同额情况 [1][2][3] 股价表现 - 2025年4月30日开盘报价5.54元,收盘于5.52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0.36%,当日最高价5.56元,最低价5.51元,成交量45.78万手,总市值1365.75亿元 [1] 财报数据 - 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业收入2485.64亿元,净利润65.59亿元,每股收益0.78元,毛利144.19亿元,市盈率4.9倍 [1] 机构评级 - 113家券商给予买入建议,40家券商给予增持建议 [1] 地块竞得 - 8月23日国铁集团旗下广州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国中铁旗下北京中铁诺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以18.1亿元竞得广州市白云区大朗客整所地块上盖项目,溢价率0%,扣除配建后折合楼面价5721元/平 [1] - 白云区大朗客整所地块上盖项目包括三个地块,合计宗地面积160256平,建面约34万平,各地块有不同用地性质、计容面积、容积率和建筑限高要求,竞得人需按规划要求进行配建和建设 [2] 债券付息 - 7月16日中国中铁发布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2024年付息安排及相关重要信息,该债券分两个品种,品种一“铁工YK03”发行总额10亿元,发行基础期限3年,票面利率2.95% [2][3] 新签合同额 - 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合同额合计621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 [3] - 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75.0亿元,同比减少3.1% [3] - 工程建造业务新签合同额4701.2亿元,同比减少7.1% [3] - 装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额144.7亿元,同比减少10.7% [3]
公路、城规、房建新签订单下滑 中国中铁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
中国经营报· 2025-05-01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中铁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利润下降,新签合同额也有所下滑,受国内建筑行业承压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公司公布2025年业绩目标并明确发展方向 [1][2] 业绩情况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5.64亿元,同比下降6.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53亿元,同比下降22.54%,营收和利润降幅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5601.0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4944.3亿元,同比下降13.6%,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656.7亿元,同比增长33.4% [1] - 公司八大业务板块中,仅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三个板块新签合同额正增长,其余板块负增长,占比最高的工程建造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0.4% [1] 业绩下滑原因 -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总体承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1] -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国内建筑业深度调整以及市场招标规模缩减影响,一季度公司在公路、城规、房建等领域新签订单有一定下滑 [2] 2025年业绩目标 - 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1320亿元,预计新签合同额约28000亿元,营收比2024年下降2.20%,新签合同额比2024年增长3.12% [2] 公司发展方向 - 公司将锚定“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主线,聚焦“增现金、降负债、控风险”目标任务,抓改革、谋创新、优结构、保稳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2] 公司背景 - 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利用、金融投资和其他新兴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曾长期归属原铁道部,2000年与原铁道部“脱钩”,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
中国中铁(601390):营收、业绩有所承压,境外新签订单同比高增
国投证券· 2025-04-30 14: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国中铁“买入 - A”评级,6 个月目标价 6.0 元,对应 2025 年 PE 为 5.5 倍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行业需求变化和公司经营目标计划,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13 万亿元、1.15 万亿元和 1.17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 2.30%、1.80%和 1.5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8.9 亿元、272.8 亿元和 275.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 3.56%、1.45%和 1.04% [9] 各部分总结 营收业绩情况 - 2025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85.64 亿元(yoy - 6.21%),归母净利润 60.25 亿元(yoy - 19.46%),扣非归母净利润 55.53 亿元(yoy - 22.54%),营收下降或因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公司调整策略严控投资规模影响所致 [1] - 各板块营收及增速分别为基建 2167.96 亿元(yoy - 7.99%)、设计咨询 46.70 亿元(yoy - 2.21%)、装备制造 62.46 亿元(yoy - 5.77%)、房地产开发 66.71 亿元(yoy + 59.48%)、其他业务 149.00 亿元(yoy + 3.15%),房地产开发营收实现同比高增 [1] - 归母净利润降幅高于营收降幅主要因毛利率下降叠加费用率增加所致 [1] 毛利率与费用率情况 - 2025Q1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8.46%,同比 - 0.12pct,各板块毛利率均有下降,其中基建 7.13%(同比 - 0.49pct)、设计咨询 22.48%(同比 - 1.12pct)、装备制造 19.27%(同比 - 1.98pct)、房地产开发 13.10%(同比 - 4.64pct) [2] - 2025Q1 公司期间费用率 4.92%(同比 + 0.19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 + 0.05pct/ - 0.16pct/+ 0.33pct/ - 0.05pct [2] - 在毛利率下降和费用率增加双重影响下,2025Q1 公司销售净利率 2.64%(同比 - 0.39pct) [2] - 2025Q1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773.99 亿元,同比多流出 93.34 亿元 [2] 新签合同情况 - 2025Q1 公司新签合同额 5601.0 亿元(yoy - 9.9%),其中境内新签 4944.3 亿元(yoy - 13.6%),境外新签 656.7 亿元(yoy + 33.4%) [3] - 分业务看,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4214.3 亿元/117.7 亿元/69.2 亿元/269.6 亿元/64.5 亿元/721.4 亿元,分别同比 - 10.4%/ - 18.7%/+ 2.8%/+ 123.7%/ - 16.7% [3] - 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公司未完成合同额 7.2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在手合同充裕,助力未来营收/业绩释放 [3]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13 万亿元、1.15 万亿元和 1.17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 2.30%、1.80%和 1.5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8.9 亿元、272.8 亿元和 275.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 3.56%、1.45%和 1.04%,动态 PE 分别为 5.1、5.0、5.0 倍 [9][10] - 还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以及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分红指标等相关指标 [12]
中国中铁(601390):短期盈利承压,境外布局打开新空间
华源证券· 2025-04-30 07: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盈利承压,但境外布局打开新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297/3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8%/+3.70%/+3.94%,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78/4.61/4.43倍,考虑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龙头地位及境外市场的持续拓展,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5.54元,一年内最低/最高为4.95/7.23元,总市值137,069.93百万元,流通市值136,739.65百万元,总股本24,741.87百万股,资产负债率77.39%,每股净资产12.55元/股 [4] 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2485.64亿元,同比-6.21%,归母净利润60.25亿元,同比-19.46%,扣非归母净利润55.53亿元,同比-22.54%,非经常性损益4.72亿元,同比增加1.59亿元,业绩下滑受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上升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影响 [8] 市场表现 - 2024年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业务营收分别为2167.96、46.70、62.46、66.71亿元,同比分别-7.99%、-2.21%、-5.77%、+59.48%,对应毛利率分别为7.13%、22.48%、19.27%、13.10%,同比分别下降0.49pct、1.12pct、1.98pct、4.64pct;2025Q1综合毛利率为8.46%,同比-0.13pct [8] - 2025Q1新签合同额5601.0亿元,同比下降9.9%,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4,944.3亿元,同比下降13.6%,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656.7亿元,同比增长33.4%;工程建造板块新签合同额4214.3亿元,同比下降10.4%,资产经营与资源利用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69.6亿元和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7%和5.2% [8] - 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签约销售金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8%,新增土地储备1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2% [8] 费用与现金流 - 2025Q1期间费用率为4.92%,同比+0.1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6%、2.37%、1.26%、0.71%,分别同比+0.06、-0.16、-0.04、+0.32pct [8] - 2025年第一季度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为7.25亿元,同比多损失0.60亿,投资损失同比增加2.19亿,净利率为2.64%,同比-0.39pct [8] - 2025Q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773.99亿,同比多流出93.34亿,收现比、付现比同比分别下降7.51pct、8.22pct至91.02%、113.35%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60,841|1,157,439|1,169,142|1,197,618|1,227,931| |同比增长率(%)|9.50%|-8.20%|1.01%|2.44%|2.5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3,483|27,887|28,689|29,749|30,921| |同比增长率(%)|7.06%|-16.71%|2.88%|3.70%|3.94%| |每股收益(元/股)|1.35|1.13|1.16|1.20|1.25| |ROE(%)|10.07%|7.86%|7.48%|7.20%|6.96%| |市盈率(P/E)|4.09|4.92|4.78|4.61|4.43|[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呈现了2024 - 2027E的预测数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 [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相应变化,如营收增长率2024 - 2027E分别为-8.20%、1.01%、2.44%、2.53%,毛利率分别为9.80%、10.17%、10.23%、10.32%等 [9]
盘前必读丨电力现货市场加快建设;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润增近147倍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41
市场动态 - 美股周二震荡上扬,道指上涨300.03点(0.75%),标普500上涨32.08点(0.58%),纳指上涨95.18点(0.55%),标普500连涨六日,为去年11月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4]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特斯拉涨超2%,脸书涨0.85%,微软涨0.74%,苹果涨0.51%,英伟达涨0.27%,亚马逊跌0.17%,谷歌跌0.28% [4] - 热门中概股表现分化,新东方上涨4.07%,阿里巴巴、拼多多小幅上涨,小鹏汽车重挫6.32%,百度、理想汽车等回落,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30% [4] 大宗商品 - 国际油价周二走低,WTI原油期货收跌1.63美元(2.63%)至60.4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1.61美元(2.44%)至64.25美元/桶 [4] - 黄金承压,COMEX 6月黄金期货下跌0.52%至每盎司3330.2美元 [4] 政策与行业 - 央行要求金融机构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统计制度,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5]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1% [5]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实施生猪产能调控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要求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湖北、浙江、安徽等地电力现货市场需在2025-2026年转入正式运行或启动试运行 [6] 公司动态 - TCL科技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LGD广州工厂的过渡,第三季度计划满产并实施降本计划 [7] - 潍柴动力拟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8] - 尖峰集团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878.70%至5.82亿元,主要因联营企业天士力集团利润大幅增加 [9] - 有研新材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698.12%至6738.47万元,主要因子公司有研亿金和有研稀土净利润增加 [10][11] - 浪潮信息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3%至4.6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65.31%至468.58亿元 [12] - 工业富联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99%至52.3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35.16%至1604.15亿元 [13] - 国泰海通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91.78%至122.42亿元,主要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 [14] - 中信证券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2.00%至65.45亿元 [15] - 贵州茅台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56%至268.47亿元,通过"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58.70亿元 [16] - 赛力斯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0.60%至7.48亿元 [17] - 晶科能源第一季度净亏损13.9亿元,主要因光伏组件价格下降 [18] - 中国中铁拟8亿元-16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19] - 杰华特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 - 广合科技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1] 市场观点 - 机构指出目前市场处于修复阶段,预计大盘仍可能延续盘整 [1][22] - 中泰证券建议短线关注科技板块技术突破和基本面改善,长线可增配基建、光伏、军工等低估资产 [22]
深耕主业 多点开花 上市企业加码研发投入
中国证券报· 2025-04-29 21:43
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423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5859亿元 [1] - 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达22家,其中9家超过200亿元 [1] - 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以541.6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紧随其后 [2] 行业分布 - 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建筑行业8家,汽车行业4家,通信行业4家,家用电器行业2家,电子元器件行业2家 [2] - 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创新高,宁德时代、中国中车、美的集团、中国联通、海康威视、长安汽车等均超100亿元 [2] 公司案例 - 比亚迪持续深化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研发,推出"超级e平台"、闪充电池等新产品 [2] - 宁德时代近十年研发投入超700亿元,2024年近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欣旺达2024年研发投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支撑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突破 [3] - 中航光电全球布局17个研发机构,年度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销售额的10%以上 [3] - 瑞斯康达2024年研发投入3.2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23.4%,成为国内领先的光网络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3] 多元化布局 - 瑞斯康达由"接入网"供应商提升至"承载网"供应商,迈向智能服务和网络自动化领域 [3] - 中航光电在大功率充电技术、铝代铜轻量化技术、集成化技术、智能网联高速传输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发布车规级全铝高压解决方案 [4] - 伯特利持续巩固线控制动技术领先地位,加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产业化进程,深化电动转向与悬架技术创新 [4] AI领域投入 - 科大讯飞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业收入19.62%,新增大模型研发投入7.4亿元 [4][5] - 海康威视深度融合前沿AI大模型技术,推进数字化新产品迭代优化,加速"显示+AI+算力"融合创新 [5][6] - 伯特利建立AI研发小组,聚焦开发深度的强化训练大模型、开展基于AI的智能底盘控制探索 [6] - 海尔智家全面拥抱AI,通过AI科技、AI场景、AI生活布局,加快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模式 [6]
A股年报披露收官 近七成公司拟现金分红
中国证券报· 2025-04-29 21:43
年报披露情况 - 截至4月29日21时5304家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2546家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力量 [1] 行业表现 - 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家用电器通信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等行业业绩回暖明显 [1] - 农林牧渔中的养殖业饲料板块电子行业中的光学光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半导体板块交通运输中的航空机场航运港口板块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 [1] - 2025年一季度农林牧渔钢铁建筑材料计算机有色金属传媒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回暖明显 [2] 研发投入 - 4256家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相关金额合计约为1.59万亿元 [1] - 比亚迪以541.6亿元位居A股上市公司年度研发投入榜榜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紧随其后 [1] - 上市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巩固技术壁垒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1] - 在AI浪潮席卷下上市公司纷纷拥抱AI技术重视AI领域的研发投入抢占市场机遇 [1] 分红情况 - 5294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其中3638家公司拟现金分红占比68.68%合计拟派息1.65万亿元 [2] - 剔除金融股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神华贵州茅台中国海油美的集团等公司拟派息金额居前 [2] - A股整体股息率达2.56% [2] - 煤炭行业股息率为5.97%银行行业为4.83%石油石化行业为4.53%纺织服饰行业为4%钢铁行业为3.82% [2] - 分红能够让股东和投资者获得现金回报为投资者增加现金流和投资回报 [2] - 稳定的分红能够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增强市场吸引力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进一步稳定资本市场 [2] - 高股息率公司获得机构和投资者青睐相关股票有望继续走强红利资产受追捧将成为长期趋势 [2]
中国中铁(601390) - 中国中铁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并取消监事会的公告

2025-04-29 16:07
章程修订 - 2025年4月29日第六届董事会十次会议通过修订章程及取消监事会议案[3] - 修订内容含取消监事会,调整提案股东持股比例为1%以上[6] - 修订事项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6] 法规时间 - 2023年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生效[4] - 2023年8月1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修订后生效[4] - 202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实施[4] - 2025年3月28日《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正式实施[5] - 2025年7月1日后首次年大会前章程须允许混合式股东会及电子投票[5] 其他授权 - 授权董事会及人士对章程作适当文字修改或调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