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601390)

搜索文档
A股回购月榜:4月官宣回购计划公司环比大增超4倍,拟回购金额上限超700亿元!紫金矿业三天扫货1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05:41
4月A股回购热潮概况 - 4月A股共有241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735亿元,公司数量和金额较3月分别增长逾4倍和257% [2] - 实际回购交易金额达262.9亿元,环比3月增长73%,徐工机械、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单月回购金额均超10亿元 [1][9] - 紫金矿业等8家公司实现"闪电回购",平均用时仅6个交易日,其中紫金矿业3天顶格完成10亿元回购 [11] 行业龙头回购动态 -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拟回购40-80亿元,半导体显示龙头京东方A拟回购20亿元,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拟回购36亿元 [3] - 家电龙头美的集团两期回购方案合计130亿元,证券龙头国泰海通已回购2.84亿元 [3] - 建筑央企中国中铁拟回购8-16亿元并注销减资,成为首家发布回购方案的破净建筑央企 [3] 政策支持与资金结构 - 央行将回购增持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5] - 241家回购公司中105家取得贷款承诺函,贷款总额上限199.56亿元,环比3月增长68% [5] - 中国中铁获16亿元最高单笔贷款额度,84家公司明确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48家公司贷款比例达90% [5][7] 典型公司回购案例 - 徐工机械4月回购19.46亿元,一个月内推出两期回购方案合计42亿元 [10] - 紫金矿业一季度净利润101.67亿元同比增62%,支撑其快速完成10亿元回购 [11] - 招商系六大央企及14家公司集中公告加速回购,4月合计回购40.82亿元 [10] 市场影响 - 上证指数在4月7日大跌7.34%后,4月8日至5月9日累计上涨7.93% [8] - 央企和龙头企业通过大额回购传递信心,对稳定资本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4][8]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8 20:07
回购股份前股东持股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A股股份回购方案 并于4月30日披露具体公告[1] - 公告列示董事会决议前一个交易日(2025年4月29日)登记在册的前十大股东及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数据[1] 前十名股东持股详情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 合计持有11,623,119,890股 其中A股11,458,725,890股 H股164,394,000股[1]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有H股股份 该部分股份代表多个客户持有 并已扣除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持有的H股数量[2]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 - 公告单独列示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但未披露具体名称及持股数据[3] 公告发布信息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5月9日发布本公告 强调内容真实性及法律责任[4]
中国中铁:截至2025年4月29日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74.3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1:46
公司公告 - 中国中铁于2025年4月29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中铁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份方案的议案》[1] - 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披露: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持股116.23亿股(46.98%)、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40.11亿股(16.21%)、国新发展投资管理持股7.43亿股(3%)[1]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约184亿股,占总股本74.35%[1]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基建建设占比85.57%、房地产开发4.16%、工程设备制造2.14%、勘察设计1.5%、资源利用0.7%[2] - 当前公司市值1388亿元人民币[2] 股东结构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中国证券金融股份(2.5%)、香港中央结算(2.01%)、中央汇金资管(0.93%)[1] - 指数基金持仓情况:上证50ETF持有2.11亿股(0.85%)、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有1.91亿股(0.77%)[1]
中国中铁(601390) - 中国中铁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2025-05-08 10:15
股权结构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23,119,890股,比例46.98%[3]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4,011,292,801股,比例16.21%[3] - 国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42,605,892股,比例3.00%[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2025年4月29日通过回购部分A股股份方案[3]
郑州“喊话”全球 征集深地空间掘进“秘籍”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0:09
深地空间技术开发学术交流大会 - 2025深地空间技术开发学术交流大会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举办,主题为"破界·向深" [1] - 中铁装备集团总工程师贾连辉宣布"深地空间智能掘进与新型采掘装备"全球技术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1] - 活动旨在向全球征集深地空间掘进技术方案 [1] 技术征集活动详情 - 征集活动主题为"相聚深部,探索未至之境",聚焦突破深地开发关键技术瓶颈 [2] - 活动覆盖四大核心领域:深部矿山智能高效掘进装备、深地极端环境新型采矿工艺与装备、深地矿区复杂地质灾害防控、深地多场耦合环境友好型施工 [2] - 每个主赛道下设2-3个细分主题,形成覆盖深地开发全产业链的技术攻关矩阵 [2] 中铁装备集团最新动态 - 中铁1459号盾构机正在做发货前准备工作,该设备开挖直径达15.7米,整机长度约113米 [5] - 该盾构机将应用于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是目前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 [5] 技术挑战与征集要求 - 千米级深地开发面临高温、高压、突水等世界级难题,传统装备难以满足需求 [5] - 活动旨在推动掘进装备从机械化向智慧化跨越 [5] - 征集面向全球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及国际创新联合体,特别鼓励跨学科团队参与 [5] - 征集周期自2025年5月10日起持续1年,最终入选项目将获得技术转化支持 [5]
中国中铁(601390):境外景气度延续,矿产资源业务稳健发展
长江证券· 2025-05-07 14: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营收下滑但地产开发收入增幅明显,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费用率提升致净利率下滑,新签下滑但境外业务和资产经营高增长,现金流净流出增长且负债率提升,矿产资源业务稳健发展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5.64亿元,同比-6.21%;归属净利润60.25亿元,同比-19.46%;扣非净利润55.53亿元,同比-22.54% [2][8] - 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分别为2167.96、46.7、62.46、66.71亿元,同比变动-7.99%、-2.21%、-5.77%、+59.48% [14] - 2025年公司Q1综合毛利率8.46%,同比下降0.13pct;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毛利率分别为7.13%、22.48%、19.27%、13.10%,同比减少0.49、1.12、1.98、4.64个百分点 [14] - 公司Q1期间费用率4.92%,同比提升0.18pct;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06、-0.16、-0.04、0.32pct至0.57%、2.37%、1.27%和0.71%;公司Q1归属净利率2.42%,同比下降0.40pct,扣非后归属净利率2.23%,同比下降0.47pct [1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5601.0亿元,同比下降9.9%;境内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4944.3亿元,同比下降13.6%;境外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656.7亿元,同比增长33.4% [14] - 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金融物贸、新兴业务新签分别为62.2、4214.30、117.7、69.2、269.6、64.5、82.1、721.4亿元,同比变动-17.10%、-10.40%、-18.70%、+2.80%、+123.70%、+5.20%、-54.50%、-16.70% [14] - 公司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773.99亿元,同比多流出93.34亿元,收现比91.02%,同比下降7.51pct;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2.66pct至77.3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37.84至95.88天 [14] 矿产资源业务 - 公司目前在境内外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建成5座现代化矿山,生产运营状况良好;生产铜金属288252吨;钴金属5629吨;钼金属14945吨;铅金属9415吨;锌金属25048吨;银金属36吨 [14]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基本指标预测,如2025E营业总收入1190791百万元,2025E每股收益1.13元等 [18]
中国中铁: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利润继续承压,海外新签订单持续亮眼-20250506
东吴证券· 2025-05-06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冲击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但增量财政政策支持和融资端改善对投资端和实物量的效果将逐渐显现,扩内需预期增强,基建投资和重点区域建设有望政策加码 [7] - 基于传统基建业务承压,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0/285亿元(预测前值为396/43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1亿元 [7] - 化债、稳内需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公司作为基建龙头央企估值仍处历史低位,有望得到修复 [7]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2.83亿元,同比 - 6.2%,归母净利润60.25亿元,同比 - 19.5%,扣非归母净利润55.53亿元,同比 - 22.5% [7] - 2025Q1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168/47/62/67/149亿元,同比分别 - 8.0/-2.2/-5.8/+59.5/+3.2% [7] - 2025Q1综合毛利率8.5%,同比下滑0.1pct,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1%/22.5%/19.3%/13.1%/19.3%,同比分别 - 0.5/-1.1/-2.0/-4.6/+5.7pct [7] - 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同比 + 0.2pct,主要是财务费用率同比 + 0.3pct至0.7% [7] - 2025Q1公司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 - 2.17/-5.08亿元,同比分别多计提1.34亿元/少计提0.74亿元,2025Q1实现归母净利率2.4%,同比 - 0.4pct [7] - 2025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 - 774亿元,同比多流出93亿元,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91.0%/113.3%,同比分别 - 7.5/-8.2pct [7] - 2025年一季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3%,同比 + 2.7pct [7] 新签合同情况 - 2025Q1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5601亿元,同比 - 9.9%,其中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资产经营/新兴业务分别新签4214/118/270/721亿元,同比分别 - 10.4%/-18.7%/+123.7%/-16.7% [7] - 分地区来看,境内/外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4944/657亿元,同比分别 - 13.6%/+33.4% [7] -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72341亿元,同比 + 16.0% [7] 盈利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63,475|1,160,311|1,135,926|1,145,449|1,165,387| |同比(%)|9.45|(8.17)|(2.10)|0.84|1.7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3,483|27,887|27,987|28,497|29,124| |同比(%)|7.07|(16.71)|0.36|1.82|2.2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35|1.13|1.13|1.15|1.18| |P/E(现价&最新摊薄)|4.09|4.91|4.89|4.80|4.70| [1] 三大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2025E流动资产1,232,166百万元、营业总收入1,135,926百万元等 [8]
中国中铁(601390):营收利润继续承压,海外新签订单持续亮眼
东吴证券· 2025-05-06 08: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冲击影响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但增量财政政策支持和融资端改善对投资端和实物量的效果将逐渐显现,扩内需预期增强,基建投资和重点区域建设有望政策加码 [7] - 基于传统基建业务承压,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0/285亿元(预测前值为396/43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1亿元 [7] - 化债、稳内需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公司作为基建龙头央企估值仍处历史低位,有望得到修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2.83亿元,同比 - 6.2%,归母净利润60.25亿元,同比 - 19.5%,扣非归母净利润55.53亿元,同比 - 22.5% [7]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359.26亿、11454.49亿、11653.87亿元,同比分别 - 2.10%、0.84%、1.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87亿、284.97亿、291.24亿元,同比分别0.36%、1.82%、2.20% [1] 业务情况 - Q1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168/47/62/67/149亿元,同比分别 - 8.0/-2.2/-5.8/+59.5/+3.2% [7] - Q1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5601亿元,同比 - 9.9%,其中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资产经营/新兴业务分别新签4214/118/270/721亿元,同比分别 - 10.4%/-18.7%/+123.7%/-16.7%;境内/外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4944/657亿元,同比分别 - 13.6%/+33.4% [7] 盈利指标 - 综合毛利率8.5%,同比下滑0.1pct,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1%/22.5%/19.3%/13.1%/19.3%,同比分别 - 0.5/-1.1/-2.0/-4.6/+5.7pct [7] - 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同比 + 0.2pct,主要是财务费用率同比 + 0.3pct至0.7%所致 [7] - 公司Q1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 - 2.17/-5.08亿元,同比分别多计提1.34亿元/少计提0.74亿元,2025Q1实现归母净利率2.4%,同比 - 0.4pct [7]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率 - 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 - 774亿元,同比多流出93亿元,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91.0%/113.3%,同比分别 - 7.5/-8.2pct [7] - 2025年一季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3%,同比 + 2.7pct [7] 在手订单 -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72341亿元,同比 + 16.0% [7]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百强:比亚迪登顶!
梧桐树下V· 2025-05-06 07:06
A股2024年研发费用前100名 - 研发费用最高的100家公司研发费用合计76995146.25万元,中位数为365510.85万元,平均数为769951.46万元 [1] - 比亚迪以5319474.50万元的研发费用位列榜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交建分别以4545933.90万元、2816300.00万元、2663233.30万元、2599776.40万元紧随其后 [2] - 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包括中兴通讯(2403149.90万元)、中国石油(2301400.00万元)、宁德时代(1860675.60万元)、上汽集团(1764989.31万元)等 [2][3] - 百济神州以1413983.90万元位列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第一,同时进入A股前20名 [3] 科创板2024年研发费用前30名 - 科创板研发费用最高的30家公司研发费用合计6240971.75万元,中位数为143022.35万元,平均数为208032.39万元 [9] - 百济神州以1413983.90万元的研发投入排名第一,显著高于其他科创板公司 [9] 创业板2024年研发费用前30名 - 创业板研发费用最高的30家公司研发费用合计6502572.84万元,中位数为116793.34万元,平均数为216752.43万元 [10] - 宁德时代以1860675.60万元的研发费用排名第一,占创业板前30名总研发费用的28.6% [10] 行业分布特点 - 研发费用头部公司主要集中在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建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通信(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医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行业 [2][3][9] - 科技类公司如中芯国际(544712.20万元)、北方华创(366945.48万元)、科大讯飞(389160.14万元)等研发投入规模显著 [4][5]
中国中铁(601390):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经营承压,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5-06 0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A股评级为买入(维持),当前价5.52元;H股评级为买入(维持),当前价3.38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下行背景下公司经营持续承压,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82/286亿元(分别下调10%/13%),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2亿元,因新兴产业及境外订单快速增长,维持公司A/H股“买入”评级 [8] 报告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247.42亿股,总市值1365.75亿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4.95/7.23元,近3月换手率为18.71% [1] 收益表现 - 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1.68%、-4.51%、-16.96%,绝对收益分别为3.37%、-5.15%、-13.88% [4] 事件 - 公司24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1574.4/278.9/243.3亿元,同比-8.2%/-16.7%/-21.2%;25Q1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485.6/60.3/55.5亿元,同比-6.2%/-19.5%/-22.5% [4] 点评 - 经营承压,毛利率下滑,24年主营业务同比下降,基建等业务营收有不同程度变化,境内/境外业务营收同比-9.1%/+10.3%,24年毛利率/净利率为9.8%/2.7%,同比-0.21/-0.33pcts;25Q1经营仍承压,营收同比降幅收窄,毛利率/净利率为8.5%/2.6%,同比-0.13/-0.39pcts [5] - 境外订单及新兴业务订单增长较快,24年新签合同总额27151.8亿元,同比下降12.4%,境内/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14.0%/+10.6%,新兴业务新签合同4257.4亿元,同比+11.3% [6] - 费用管控良好,25年拟增加一次中期分红,24年费用整体管控有效,财务费用率上扬,2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80.5亿元,25Q1净流出774.0亿元,24年拟每10股派1.78元,分红比例为15.79%,较上年同期+0.27pct [7]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7年预测,维持公司A/H股“买入”评级 [8]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展示了2023 - 2027E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 [11][12] 主要指标 -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费用率、每股指标、估值指标等在2023 - 2027E的情况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