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601319)

搜索文档
16家银保机构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民生银行跌36个名次,国寿排名超越平安
新浪财经· 2025-07-29 12:37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银保机构排名 银行机构排名及变化 - 中国共有9家银行上榜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包括5家国有大行和4家股份制银行,数量与上年持平 [2][3]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26位)、农业银行(30位)、建设银行(31位)、中国银行(38位)进入全球前40,交通银行位列168位 [3]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193位)、兴业银行(242位)、浦发银行(309位)、民生银行(387位)上榜 [3] - 8家国内银行排名下降:民生银行降幅最大(-36位),浦发银行(-17位),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均下降14位 [3] - 农业银行排名上升4位至30名,超越建设银行成为国内银行第二位,工商银行保持国内第一 [4] 保险机构排名及变化 - 中国7家保险公司上榜,较上年增加1家,包括中国人寿(45位)、中国平安(47位)、中国人保(141位)、太平洋保险(251位)、泰康保险(334位)、友邦保险(417位)、新华人寿(400位) [6] - 6家险企排名上升:太平洋保险涨幅最大(+80位),泰康保险(+47位),中国人寿(+14位)超越中国平安(+6位)成为国内险企榜首 [7] - 新华人寿重新上榜,上次出现在2023年榜单(478位),友邦保险曾在2022年排名288位 [7] 银保机构盈利能力 - 工商银行以508.485亿美元利润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利润榜前十的中国公司,排名第26位 [8][9] - 招商银行以29.3%利润率位列全球利润率前十,排名第十 [10][11]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等共7家银保机构进入"最赚钱的50家公司"榜单 [10] -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7家银保机构进入"利润率最高的50家公司"榜单 [12] 行业分布 - "银行:商业储蓄"以61家上榜公司成为行业数量榜首,"车辆与零部件"和"炼油"分列二三位 [12] - 保险细分领域中,"财产与意外保险(股份)"(17家)排名第6,"人寿与健康保险(股份)"(13家)排名第15 [12]
保险股沸腾!新华保险创新高,太保、平安涨逾3%,是何原因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10:54
保险股市场表现 - A股保险板块7月28日收盘涨幅达3.50%领涨市场 新华保险涨超4%创历史新高 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涨逾3%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涨超2% [2] - 港股保险股同步走强 友邦保险涨超4% 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等涨逾3% 新华保险涨幅一度超7%创新高 中国平安认购证实现翻倍 [2] - 新华保险分时数据显示股价65.75元 单日下跌2.49元跌幅3.65% 盘中波动区间65.58-70.90元 成交额93万元 [1] 预定利率调整政策 - 保险行业协会7月25日会议确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多家公司宣布9月1日起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3] - 调整后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 分红型产品最高1.75% 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0% 分红险下降25基点略超预期 [3] - 预定利率下调短期或扰动新单业务 中长期利好利差损风险缓释 传统险利率降至2.0%为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 [4][5] 分红险发展机遇 - 分红险仅下调25基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大型险企分红水平上限由3.0%放宽至3.2% 投研能力强的公司更具优势 [4] - 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提升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 提高权益配置比例和收益弹性 赋能分红险发展 [5] - 相比大行5年期储蓄存款利率1.3% 分红险成为储蓄存款搬家有力工具 预计行业9月进入分红险时代 [5] 行业保费收入表现 - 上半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7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 人身险公司保费2.77万亿元增5.4% 财产险公司保费9645亿元增5.1% [6] - 二季度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5.2% 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6月单月人身险保费4908亿元同比增长超16% [6] - 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3% 中国太保保费2820.08亿元增5.9% 太保寿险保费1680.09亿元增9.7% [6] 业务渠道与结构变化 - 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显著提升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370.53亿元同比增长74.6% 新保业务252.87亿元增90.2% [6] - 上市险企个险新单承压但银保新单大幅增长 分红险转型加速推进负债成本改善 NBV延续增长但价值实现度降低 [7] - 财险保费缓慢增长 车险受新车销售和车均保费下降影响增速放缓 非车险"报行合一"优化业务结构利好承保盈利 [7] 行业盈利前景 - 综合成本率改善因巨灾损失减少 业务结构优化和费用率压降 预计上半年上市险企财险承保盈利改善 [7] - 市场利率低利率横向波动 上市险企已消化利率下行影响 净资产有望筑底回升 通过扩表摊低负债成本 [5] -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稳定性 利率环境有助于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和收益弹性 [5][7]
牛市旗手持续爆发!保险股涨得飞起,哪些利好在催动
北京商报· 2025-07-29 10:54
保险股市场表现 - 7月28日A股保险股全线爆发 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涨幅均超4%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涨幅超3% [2] - 港股保险股同步上涨 新华保险涨幅一度达7% 中国太保、友邦保险和中国太平均表现强劲 [2] - 年内累计涨幅显著 新华保险累涨超34% 中国平安累涨超17% 中国人保累涨超14% 中国人寿累涨超3% [2] 上涨驱动因素 - 业绩改善推动估值回升 居民保险意识增强带动保费增长 保险理财受热捧 [3] - 投资端收益增厚明显 保险现金资产主要投资股市债市 去年9月以来大盘底部反转 [3] - 传统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 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条件 负债成本有望下降缓解利差损压力 [2][4] 行业未来潜力 - 负债端持续优化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 险企主动转型推动负债成本下降 [4][5] - 投资端环境改善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3% 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修复 [4] - 权益资产收益提升 险资权益市场配置比例可能增加 推动整体投资收益率上行 [5] 机构配置预期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显著低配 非银板块未来可能成为主动基金增配方向 [5] - 保险股符合价值投资需求 业绩好分红高 资产稳定对资管机构有吸引力 [5] - 半年报业绩预期向好 寿险新业务价值延续普涨态势 健康险养老险需求提升 [5]
北京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多家保险公司简化流程启动理赔
新浪财经· 2025-07-29 09:38
灾情损失情况 - 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65.9毫米 因灾死亡30人(密云28人 延庆2人)[1] - 道路损毁31处 涉及16条线路未修通 136个村电力中断[1] - 通信设施损毁光缆62条 基站退服1825个[1] 保险业应急响应措施 - 保险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运用科技+服务组合拳提升抗灾效率[2] - 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锁定156辆救援车和147辆查勘车 前置4个保全场地并备足应急物资[2] - 多家机构简化理赔资料 免气象证明 平安产险对河道水淹车直接按全损赔付[4] - 人保财险通过先赔付后补单证模式 40分钟内完成西芹大棚7200元赔款支付[4] - 中华财险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锁定密云113亩苹果园损失 预赔付20万元[4] - 中国人寿简化理赔申请资料 免交纸质材料 扩大保险责任范围至非社保药品和诊疗项目[4] 保险报案及赔付数据 - 平安产险截至7月29日9点累计车险水淹报案526笔(北京本地392笔 异地134笔) 已结案44笔[4] - 北京本地出险主要集中在密云136笔 怀柔47笔 朝阳33笔[4] - 非车暴雨累计报案45笔(团财11笔 家财32笔 农险1笔 意健险1笔)[4] - 人保财险7月24-28日累计报案445件 估损1350万元(车险241件 家财险200件 农险2件)已全部赔付完成[5] 行业转型与创新 - 保险业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防灾转型 推动灾前预防-灾中处置-灾后理赔全周期管理[5] - 北京市2024年起在房山 门头沟试点巨灾保险 建立三层保障体系[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扩展巨灾保险责任至暴雨洪水 基本保额提至城镇居民10万元 农村4万元[5] - 人保财险推动成立巨灾保险共同体 尝试发行巨灾债券[6] - 深圳试点低空天气保 水务天气保等创新产品 通过气象指数触发赔付实现按灾赔付模式升级[6] 行业挑战与全球背景 - 部分区域农房保险覆盖率仍低于50% 保额不足问题尚未完全解决[5] - 极端天气频发考验再保险市场承受能力[5] -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保险损失达1080亿美元 较前十年均值增长15%[5]
保险板块7月29日跌1.4%,*ST天茂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439.28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29 08:48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7月29日保险板块整体下跌1.4% 领跌个股为*ST天茂(-4.94%)[1] - 主要成分股普遍下跌:中国太保(-1.82%)、中国人寿(-1.64%)、新华保险(-1.35%)、中国人保(-1.15%)、中国平安(-1.00%)[1] - 板块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 *ST天茂成交量达103.63万手 中国平安成交56.61万手[1] 资金流向分析 - 保险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入439.28万元 游资净流出1.93亿元 散户净流入1.89亿元[1] - 中国平安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71亿元(净占比5.07%) 但游资净流出2.22亿元(-6.55%)[2] - *ST天茂遭遇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3243.60万元(-20.08%) 但游资净流入589.43万元(3.65%)[2] - 中国人寿主力资金净流出6237.67万元(-8.70%) 游资净流入3672.64万元(5.12%)[2] 个股表现对比 - 成交额方面中国太保达14.33亿元 新华保险13.20亿元 中国平安33.80亿元[1] -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达85.19万手 *ST天茂成交量103.63万手但成交额仅1.62亿元[1] - 资金流向分化明显:中国平安获主力青睐 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均遭主力净流出[2]
保险股有望复刻银行股行情吗
证券之星· 2025-07-29 08:01
保险资金投资动向 - 近期A股市场在3600点关口震荡,保险资金以"举牌大户"姿态成为市场焦点,前5月险资密集举牌银行股达8次,平安系独占6席,邮储、招行等高股息标的成为资金避风港 [1] -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已降至1.99%,较此前下调14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的4.3%滑落至1.8%,保险资金面临前所未有的资产配置压力 [1] - 险资通过权益投资寻找收益替代方案,利率下行引发的资产配置革命正在改写保险股的投资逻辑 [1] 保险行业格局 - 中国保险市场呈现财产险与寿险双轨并行的格局,2024年中国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六大非寿险公司合计占据70%的市场份额 [2] - 财产险业务覆盖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短期健康险等多元场景,盈利更依赖风险定价能力与成本控制 [2] - 2024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等七大公司贡献46%的保费规模,产品涵盖寿险、养老金、医疗险等 [4] 寿险公司盈利模式 - 投资利差是中国寿险公司的核心利润引擎,储蓄型产品在低风险偏好环境下需求激增,银保渠道成为主要销售场景 [6] - 死亡率/发病率利差体现保障型产品的价值,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产品通过代理渠道销售 [6] - 费用利差在中国市场更具特殊性,大型公司凭借规模效应,费用优化能力更强 [6] 再保险市场 - 2023年国内再保险企业占据72%市场份额,中国再保险以49%的占比领先,外资再保险公司占28% [7] 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 - 2025年一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2.13%,二季度进一步降至1.99%,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持续走低 [8] - 分红险的保底收益仅比传统险低25个基点,预计新单业务结构将加快向分红险倾斜 [9] - 当前内资险企的PEV普遍低于1倍,处于历史低位,上市险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中枢(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均值3.6%)显著高于PEV隐含假设(介于2.04%-3.18%) [9] 保险股估值修复潜力 - 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属于相对明显被低估;H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阳光保险属于相对明显被低估 [9] - 政策明确鼓励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加大入市力度以稳定市场,险企将增加对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资产的配置 [11] - 保险行业当前的基本面改善与估值低位的组合,与银行股过往因利差改善、估值修复引发的上涨逻辑存在相似性 [11]
企业如何以信致远?广州黄埔夏港街开“良方”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03
信用政策解读与培训 - 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详细解读信用政策 包括信用信息归集 信用评价 信用应用等方面内容 并分享信用修复案例和流程 [3]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讲解贸易信用保险政策背景 产品体系 保障能力 重点介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保体的保障作用 [3] -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专家介绍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则 涵盖债券基础与市场结构 信用评级全流程 债券增信实务 [3] 诚信中小企业遴选与信用建设 - 广东省信用协会介绍2025年广州市"诚信中小企业"遴选规则 鼓励企业申报 并颁发2024年"广州市诚信中小企业"复审证书 [5] - 2023年底黄埔区首个信用街道夏港街"信用街道"揭牌 以信用建设为载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推动信用建设与实体经济融合 [5] 活动组织与背景 - 活动由黄埔区委宣传部 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 夏港街道办事处 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共同主办 [7] - 活动是"英雄花开英雄城"黄埔区系列活动"文明迎全运 花城焕新风"红棉学堂的最后一环 为期4个月的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7]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目前平均估值仍然较低 具有安全边际 攻守兼备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2:35
非银金融行业整体观点 - 非银金融行业平均估值较低 具有安全边际 攻守兼备 [1]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 [1]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 新华保险 中国人保 中信证券 同花顺 九方智投控股等 [1] 非银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证券行业上涨4.90% 保险行业上涨1.81% 多元金融行业下跌1.65% 非银金融整体上涨3.65% 沪深300指数上涨1.69% [2] 证券行业 - 7月日均股基交易额18191亿元 同比上涨139.92% 环比增长18.72% [3] - 两融余额19420亿元 同比提升35.34% 较年初增长4.15% [3] - 7月IPO发行6家 募集资金210.27亿元 [3] - 证监会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包括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等 [3] - 证券行业2025E平均PB估值1.4x [3] - 推荐中信证券 同花顺 东方财富等 [3] 保险行业 - 传统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将传统/分红/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 [4]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5.4% Q2单季同比+15.2% [4] - 上半年产险公司保费9645亿元 同比+5.1% Q2单季同比+5.1% [4] - 保险板块估值0.61-0.94倍2025E P/EV 处于历史低位 [4] 多元金融行业 - 信托行业2024年末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8% 利润总额231亿元 同比下降45.5% [5] - 期货行业6月成交量7.40亿手 成交额52.79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91%和17.40% [5] - 2025Q2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非银金融行业总持仓1.93% 环比提升1.10pct [5] - 上市险企除国寿外均获增持 人保 平安增持较多 [5] - 券商及互金板块获大面积增持 板块估值环比25Q1小幅提升 [5]
2024年度寿险公司加权薪保比指标排行榜,薪保比已创近15年来历史新低!
13个精算师· 2025-07-28 11:46
寿险行业薪保比状况 - 2024年寿险行业职工薪酬1085亿元,同比下降4.6%,薪保比为3.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创近15年新低 [2][14] - 行业薪保比呈现周期性变化:2010-2015年为上升期(4.2%→5.3%),2016-2018年平稳,2018年后连续五年下降,主要受"保险回归保障"政策、报行合一、人员优化等因素影响 [16] - 规模保费口径下2023年薪保比为3.3%,较原保费口径低0.6个百分点 [16] 不同类型公司差异 - "TOP7+1"头部公司(含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等)2024年薪保比为3.3%,低于中小型公司的3.7% [17][18] - 头部公司薪保比波动较小(2010年3.6%→2015年4.9%→2024年3.3%),中小型公司2019年后加速下滑 [17][18] - 按渠道划分:个人代理为主的公司薪保比3.3%(降0.5pct),银行邮政渠道为主的公司3.0%(降0.2pct) [20] 薪保比与经营绩效关系 - 实证研究表明薪保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公司ROE下降0.37个百分点,验证人力成本对盈利的负向影响 [25] - 研究模型控制公司规模(总资产对数)、渠道类型和时间变量,确保结论可靠性 [24] 行业薪酬数据 - 2023年寿险行业职工人数34.5万人,人均薪酬福利33万元,近年呈现"人数略降、薪酬略升"趋势 [10][22] - 职工薪酬数据基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现金"科目计算,反映实际人力成本支出 [14][20] 公司排名与分布 - 70家寿险公司近五年加权薪保比均值4.0%,中位数4.9%,极值区间0.8%-161.7%,11家公司超10% [5][28] - 弘康人寿以0.89%的加权薪保比位列效率榜首,中邮人寿(1.02%)、工银安盛(1.84%)分列二三名 [31][32] - 头部公司中平安寿险(3.41%)、中国人寿(3.62%)排名13-14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2] 数据更新动态 - 新增2025年6月万能险结算利率数据2000余条,包含国寿多款产品利率2.5%-2.7% [39][40] - 补充34家公司2025年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数据,如平安寿险部分产品现金分红实现率35%-52.5% [41] - 更新最近周度监管处罚及投连险净值数据,完善市场监测维度 [42]
利好“炸场”!港A保险股热浪席卷,新华保险猛飙新高
格隆汇· 2025-07-28 08:34
保险股市场表现 - A股保险板块涨幅居前 新华保险股价涨超4%创历史新高 中国太保涨4.00% 中国平安涨3.46% 中国人寿涨2.89% 中国人保涨2.24% [1][2] - 港股保险股同步活跃 云锋金融涨7.30% 友邦保险涨4.89% 中国太保涨4.23% 阳光保险涨4.16% 中国平安涨3.21% 新华保险涨2.93% 中国人寿涨1.76% [2][3] 预定利率调整政策 -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要求保险公司两个月内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4] - 传统险预定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2.0% 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75%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头部险企已率先执行调整 [4] - 利率调整直接缓解保险公司利差损压力 降低负债成本并提升新单业务盈利空间 为估值修复提供核心支撑 [4] 行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预定利率随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可压降新业务负债成本 改善利差损风险 资产与负债联动效应有望强化 [5] - 储蓄险产品收益率仍具相对吸引力 预定利率调降对短期销售影响有限 长期利好负债成本持续改善 [5] - 监管机构引导储蓄存款搬家并鼓励分红险发展 头部保险公司有望实现健康扩表 提升盈利稳定性 [7] 反内卷政策动向 - 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释放反内卷坚定决心 [6] - 广东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防止内卷式竞争自律公约 明确抵制恶性价格战和滥用渠道手续费 [6] - 整治内卷式竞争被视为保险市场乱象根源 关乎行业长远发展 需合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6] 行业展望与投资机会 - 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预计延续增长 财险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 资产端受益于股债市场回暖 [7] - 保险股市值反映悲观预期 经济修复及股债回暖背景下 低估值保险股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