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灾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应创造性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5
● 本报记者 薛瑾 对于下一步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产品和服务创新,周延礼表示,要注重针对老年人专属疾病 险的开发,在投保年龄放宽问题上做出成绩,满足老年人的保障需求。 周延礼还表示,近年来绿色保险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保费达3331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绿色保险市场。未来,保险业应进一步聚焦绿色保险、绿色投资、ESG投资等重点领域。 在科技保险方面,周延礼认为,保险业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开发更多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保险产 品;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保险服务效率和精准度。此外,巨灾保险未来也应该成为 保险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周延礼建议,保险业应提升长期投资占比,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稳定性,降低资产 负债错配风险;在负债端,应确保保险业务资金流稳定,保障保险责任履行;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经营 状况,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平衡发展。 9月28日,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长钱 长投 长青"2025保险业、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践行金融为民、保险姓保,创造性地发挥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对国家 ...
应对台风“桦加沙”,广东保险业已支付保险赔款2125.88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9-26 11:49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25日10时,受台风"桦加沙"灾害 影响,广东金融监管局辖内保险业累计接到报案1.14万件,估损金额2.29亿元,已支付保险赔款2125.88 万元。其中,车险报案9810件,估损金额9601.14万元,已支付赔款120.7万元;农业保险报案920件,估 损金额4243.93万元,已支付赔款197.22万元;企财险报案431件,估损金额3602.19万元,已支付赔款8.6 万元;巨灾保险报案3件(珠海、江门、湛江),估损金额4440万元,已支付赔款1800万元。 另外,据深圳金融监管局统计,截至9月25日15时,受台风"桦加沙"灾害影响,深圳全辖保险业累计接 到报案1456件,估损金额2599.34万元,已支付保险赔款19.26万元。其中,车险报案1082件,估损金额 990.78万元,已支付赔款3.7万元;企财险报案119件,估损金额712.56万元,已支付赔款0.2万元。"深圳 惠家保"报案47起,估损金额6.93万元,已支付赔款3.83万元。 ...
闻“风”而动!保险业全力迎战“桦加沙” 巨灾险仍面临三大挑战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17:19
台风灾害影响与保险报案情况 - 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登陆广东阳江 登陆时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 成为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 并于9月25日再次登陆广西北海[1] - 截至9月25日10时 广东保险业累计接到报案1.14万件 估损金额2.29亿元 已支付保险赔款2125.88万元[1] 保险机构应急响应机制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行业加强监测预警 强化应对准备 畅通理赔通道 做好风险识别评估和动态分析[2] - 保险机构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 科学调配查勘救援车辆 理赔人员和大额赔付资金等资源[2] - 落实能赔快赔 应赔尽赔 合理预赔原则 简化理赔手续 优化理赔流程[2] 保险理赔服务案例 - 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在接到报案后5分钟内联系客户 15分钟内完成远程定损 30分钟内完成赔付[3] - 中国人寿财险广东分公司在台风登陆前主动联系客户 启动绿色理赔通道 支付茂名和阳江地区赔款6.5万元[3]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 2014-2023年地方巨灾试点保费年均复合增速超过40% 保费规模达10亿元[4] - 广东2022-2024年试点期间累计保费8.6亿元 累计赔付超19亿元[4] - 2024年2月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洪水 暴雨 台风等灾害 基本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5] 巨灾保险创新实践 - 广东湛江触发台风巨灾指数保险 人保财险24小时内支付赔款1020万元[5] - 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以风速作为赔付依据 免去定损勘察环节 实现快速赔付[5] 巨灾保险发展挑战 - 保险赔付仅占灾害损失约10% 远低于全球40%的平均水平[6] - 面临保障缺口大 机制不完善 产品创新不足三大核心挑战[6] - 风险分散主要依赖传统再保险 应对极端损失能力有限[6] 巨灾保险发展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 加快专项立法 配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6] - 创新风险分散机制 探索发展巨灾基金 巨灾债券等工具[6] - 强化科技与数据支撑 建立国家巨灾风险数据库[6] - 再保险公司需赋能巨灾风险价值链 提高自然灾害建模能力[7]
保险业屡迎巨灾大考 通用大风险模型能否构建风险管理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4:52
9月24日,台风"桦加沙"横扫华南地区,给广东沿海城市和港澳等地造成较大影响。理赔全线铺开,保 险业又迎来一次巨灾大考。 同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的目标成 为关注焦点之一。 气候风险频发是必须面对的长期挑战。因此,如何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的同时提升保险业应对巨灾的风 险管理能力,成为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关键环节之一。 事实上,为分担直保公司风险,近年来,行业持续推进"直保公司+巨灾共保体+再保险公司+巨灾债券 +巨灾专项基金+政府财政兜底"的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建设。 以广东为例,其巨灾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先行先试。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2年至 2024年试点期间,广东省巨灾保险累计保费达8.6亿元,累计赔付19.3亿元。 而此次受"桦加沙"影响,珠海、江门等地也已触发巨灾保险理赔程序,由地市财政与承保保险公司共同 承担赔付责任。 在这一日益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下,如何提升险企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风险关口前移,已成为各大 险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而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体的快速发展为保险业和资产管理打开了新的想象 ...
从赔付到风控 强台风“桦加沙”应对背后的保险业角色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1:45
台风灾害应对与保险业响应 - 第18号台风"桦加沙"预计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广东 沿海海面将出现10~16级大风和阵风17级以上[1] - 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全力防范应对台风灾害[1] - 保险业在台风预警后立即启动风险减量排查 平安产险锁定高风险企财险客户并派遣风控团队赴广东开展隐患排查[1] 保险理赔服务创新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和理赔服务 简化理赔流程 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4] - 中国太保产险开通"台风灾害绿色授权通道" 实行单证简化服务 截至9月24日15:00已收到台风相关报案325笔(车险287笔 非车险35笔 农险3笔)[4] - 中国人寿财险在台风登陆前完成天气指数保险赔付 茂名和阳江地区8笔赔款共计6.5万元实现"台风未登陆 赔款已到账"[5] 保险产品与服务转型 - 天气指数保险通过气象要素与经济损失量化关联实现自动理赔 无需实地查勘[5] - 保险业从传统"事后理赔"向"事前预警、事中防控、事后补偿"全流程服务转型[6] - 广东地区推出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 覆盖台风暴雨房屋被淹、火灾爆炸、水管爆裂等常见居家风险[7] 巨灾保险制度发展 - 广东省建立"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制度 已覆盖全省20个地市[7] - 巨灾保险分散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风险[7] - 2024年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台风、洪水、强降雨、滑坡等灾害 基本保险金额实现翻倍[8] 行业风险应对策略 -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增加凸显风险应对重要性 需依靠适应、保险和减缓三大措施[2] - 保险服务增量即风险减量 保险公司将服务链条延伸至风险识别、预警和防控全生命周期[7] - 各类主体需采取长期风险减缓和适应方法 提升自然灾害韧性并发挥保险对剩余风险的保障作用[2]
“十四五”保险业成绩单:赔付超9万亿元,权益投资增85%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09:51
与此同时,保险业保费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原保险 保费收入分别达44900亿元、46957亿元、51247亿元、56963亿元,同比增速从4.0%逐步提升至 11.15%;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延续增长势头,合计达373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 资金运用规模与资管实力同步跃升。数据显示,从2020年末到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 从21.68万亿元增至34.93万亿元,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资持续发力。 "十四五"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 场稳定健康发展;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为 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资金动力。 "十四五"时期保险业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累计赔付达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在 细分领域,农业保险已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民生领域,商 业养老与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为居民养老与健康保障筑牢财务基础;在出行保障 ...
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投资引导等多维度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4][5][7] -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通过战略规划、科技应用及产品服务创新 在绿色保险领域提供超12万亿元风险保障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8][10] - 公司深度参与广东省巨灾保险制度 累计提供107亿元台风强降雨风险保障 并运用鹰眼系统提升灾害预警准确率至70% [10][11][12] - 在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 公司通过绿色农险、古树保护及美丽圩镇建设等措施 提供157亿元农业风险保障并种植近3万棵树 [13][14] 绿色保险政策与定义 - 绿色保险定义扩展至环境资源保护、绿色产业运行及绿色生活消费 包含负债端保险产品与资产端绿色投资 [5] - 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出台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5][6] - 绿色保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求 [6]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专属产品创新与差异化费率体系建设 [7] - 强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通过防灾防损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 [7]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融资需求 [7]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7]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由一把手挂帅 [7] - 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 从承保理赔服务全流程支持创新 [7] 科技赋能与气候变化应对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 集成AI与卫星遥感技术 实现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8][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 [12]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107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超11亿元 [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在绿色交通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综合保险解决方案 [8] - 在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8] - 在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创新开发碳捕集损失、电池能效衰减等产品 [9] - 开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和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 助力社会治理 [9] 绿色农业与生态保护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1715个客户 提供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382万元 [13] - 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 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 [13]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为16082棵古树提供2.66亿元风险保障 [13][14] - 开展82场植树活动累计种植近3万棵树 并向乡村协会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 [14] 日常经营低碳转型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与非车险业务 实现无纸化服务 [10] - 通过"绿色出行计划"鼓励低碳出行 2024年1.7万车主参与 减少10.6万kg碳排放 [10]
广东金融大讲堂|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12
绿色保险定义与政策背景 - 绿色保险内涵从传统气候环境类产品扩展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领域 包括负债端保险产品服务和资产端绿色产业投资[2][3] - 2022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统一定义绿色保险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重点任务[3]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研发 构建差异化费率体系应对绿色低碳转型风险[4] - 强化绿色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 利用风险管理优势提供防灾防损预警服务[4]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建设 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4]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倡导绿色工作和生活方式[5] 公司战略举措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规划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6] - 2024年为市场主体提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超12万亿元 赔款超28亿元[6] - 通过"保险+科技"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应用于城市防灾体系[7]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绿色交通领域开发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保险综合解决方案[7] - 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及碳捕集损失等创新产品[7] - 安全生产方面打造信息化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事故预警[8] - 开发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实现住宅工程质量风险全流程管理[8] 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超1715个客户 提供超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出赔款超382万元[12] - 在清远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12]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2025年3月在清远落地全国首个集成化守护平台[12] - 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开展82场植树活动种植近30000棵树[13] - 为全省16082棵古树名木提供总保额超2.66亿元的风险保障[13] 科技赋能与灾害应对 - 鹰眼系统3.0集成AI大数据等技术 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覆盖十余种灾害类型[11] - 实现提前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分辨率达1km*1km[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11]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台风和强降雨风险保障107亿元 支付经济补偿超11亿元[9][10] 绿色经营与低碳倡导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非车险业务 提供80余类在线无纸化服务[9] - 2024年通过"绿色出行计划"吸引1.7万车主参与 停驶天数总和超30万天 减少10.6万kg碳排放[9]
中国再保险(1508.HK)盈利优化,乘港股慢牛释放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09-11 08:18
港股市场行情 - 2025年港股呈现慢牛行情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30% 月线五连阳 [1] - 新消费 创新药 硬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 带动市场人气攀升 [1] - 大金融板块占恒生指数30%-40%权重 是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部分低估值金融股迎价值修复契机 [1]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再保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过91% 受益于港股行情及基本面改善 [1] 盈利能力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 同比增长3.4% [4]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 [4] - 净资产1167.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7% [4] 财产再保险业务 - 境内财产再保险综合成本率95.83% 承保持续盈利 剔除农险因素后与去年同期持平 [5] - 境外财产再保险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 同比增长7.4% 保险服务收入128.24亿元 同比增17.2% [5] - 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145.17亿元 同比增长7.3% 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 同比增20.0% 综合成本率84.41% [5] 人身再保险与直保业务 - 人身再保险净利润28.53亿元 同比增长13.6% 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较好水平 [6] - 财产险直保原保费收入300.82亿元 同比增长7.1% 综合成本率96.99% 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6] 投资业绩 - 总投资资产4488.7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 [6] - 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 净投资收益73.21亿元 同比增长4.9% [6] - 股票综合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基准超过900个BP [6] 业务结构优化 - 新兴业务分保费收入22.49亿元 同比增长31.6% 聚焦IDI保险 短期健康险 巨灾保险等领域 [8] - 责任险和农业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0% 农业险在33个省份取得经营资格 开发创新产品82款 [12] - 车险续保率67.6% 家用车续保率69.6% 家用车保费占比62.1% 承保数量同比增长1.4% [12] 产品创新与战略 - 人身再保险创新发展保障型业务 围绕互联网门诊 特药 慢病管理开展创新支付合作 [11] - 深度融入国家医疗与养老保障体系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保险领域 [11] -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给予A评级 贝氏评级"A(优秀)" 展望稳定 [6]
中国再保险(01508)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加9.03%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56% [1] -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3%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1] 业务分部表现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29.59亿元 同比下降2.2% 占集团保险服务收入44.3% [2] - 财产再保险分部净利润23.38亿元 同比下降9.3% [2] 收入下降原因 - 财产再保险收入下降主要因国内农业险业务分入已赚保费规模减少 [2] - 财产再保险净利润下降受承保业绩下滑及投资业绩波动双重影响 [2] 承保业绩影响因素 - 国内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承保业绩下降 [2] - 国际业务巨灾事件对承保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 投资业绩表现 - 交易类债券公允价值上涨幅度弱于去年同期 [2] - 利率波动对投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 战略发展重点 - 巩固境内再保险市场主渠道地位 [1] - 推动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及国家政策导向型业务平台建设 [1] - 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应用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 [1] 业务拓展领域 - 重点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及短期健康险 [1] - 积极拓展巨灾保险、农业指数及涉农保险业务 [1] - 布局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业务领域 [1] 运营能力提升 - 持续升级客户服务体系 [1] - 充实承保团队力量并提升技术实力 [1] - 坚持风险减量服务以创造新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