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型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8月寿险新单保费高增,险企高管直呼“超预期”
第一财经· 2025-09-29 12:04
8月的保费如此亮眼,显然主要是受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的旧产品"炒停"因素带动。多名业内人士分 析,9月以后保费增速预计将逐步回落,而险企在策略上也会加速转向分红险销售。 8月寿险保费高增 不管是和7月环比,还是和去年8月同比,今年8月寿险的保费都堪称亮眼,是今年前8个月保费同比涨幅 最高的一个月。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8月保费数据显示,前8月,人身险公司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97万亿 元,同比增长14.05%,也使得今年以来累计保费同比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而前8月的保费涨幅突 出,主要来源于8月当月的贡献。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计算,8月单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98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61.53%,环比7月的增长亦达到38.13%。尽管从绝对值上与1月的"开门红"依然相差甚远,但8月的增长 率却达到了今年的高峰,而且这一高增长是建立在去年8月单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68.4%的高基 数上。 "8月的销售情况确实是超过了之前的预期。"一名保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最新保费数据显示,8月单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同比增 长超六成。同时,根据第 ...
预定利率下调后人身险产品加速上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2 16:42
一家人身险公司的精算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预定利率较高的产品均已停售,同 时,公司推出了一部分符合最新预定利率要求的产品,后续还有新产品将在完成相关流程后陆续推出。 从全行业来看,根据监管要求,险企要在下调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之后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 工作。 从不同类型的人身险产品来看,新上市产品以分红型产品、普通型产品为主,万能型产品较少。例如, 截至9月22日,年内上线的人寿保险为993款,其中,分红型人寿保险为408款,占比41%;万能型人寿 保险为69款,占比6.9%。截至9月22日,年内上线的年金保险为652款,其中,分红型年金保险为222 款,占比34%;万能型年金保险为54款,占比8%。 险企持续推动分红险发展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人身险预定利率最新调整后,保险公司加速停售"超限"产品、推出新产品。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信息统计,截至9月22日,年内人身险公司共有993款人寿保险上市,其中,415款为8月1日及之后上 市;年内共有652款年金保险上市,其中257款为8月1日及之后上市。 从产品类型来看,保险公司上市的分红型产品和普通型产品数量较多,万能险产品较少。业内人士 ...
9月1日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保险机构调整经营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12
核心政策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确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下调机制 [1] - 自9月1日起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 降幅0.5个百分点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降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降至1.0% [1] 行业产品策略转变 - 各保险公司提前调整产品策略 重点发力分红险产品 [1][3] - 预定利率调整对分红险影响相对较小 客户参与分红的基本机制不受影响 [3][5] - 医疗险和养老险将进入分红类产品领域 预期综合收益不逊于调整前 [8]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行业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 成为多数公司共同选择 [7] - 保险公司持续加强经济形势研究 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 [7] - 保险公司坚持审慎经营原则 通过资产负债匹配应对资本市场收益率变化 [10]
市场“退烧” 行业“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8-27 01:56
预定利率调整机制与市场反应 - 保险行业将调降人身险预定利率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 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利率超25个基点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由2.5%调整为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1.75%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2] - 此轮产品调整相较以往更加平稳 绝大多数险企提前1个月完成产品切换 仅个别产品标注"随时停售" [3] 市场预期与理性化趋势 - 市场对利率调整存在充足预期 源于年初建立的动态调整机制及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低位运行 [4] - 消费者表现更为理性 抢购潮现象减弱 更注重产品本身价值和特色 与以往"炒停售"引发的销售热潮形成鲜明对比 [3][4] - 险企提前完成新产品开发与备案 配套销售人员专项培训和渠道合作模式优化 [3] 利率调整历史与行业影响 - 本次为2019年以来第5次重大调整 此前4次分别为:2019年8月普通型养老年金险调至3.5% 2023年7月普通型产品调至3.0% 2024年9月调至2.5%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 2024年10月调至2.0%并实施新定价体系 [5] - 利率下调促使行业回归保障本源 降低产品投资属性 增强保障属性 同时防范"利差损"风险 [7] - 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公司凭借投资能力、产品矩阵和品牌效应取得优势 对中小险企差异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7] 分红险产品战略地位提升 - 分红险下调幅度为25个基点 低于普通寿险和万能险的50个基点 体现监管对市场方向的兼顾 [8] - 分红险采用"保证利率+浮动分红"模式 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潜力 降低保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 通过"分红特储"平滑投资收益 [8] - 险企需从产品设计端保证较高收益率和分红实现率 从销售端转向综合价值导向 [8] 产品结构调整与消费者选择 - 消费者需理性看待财务规划 风险保障型产品应更关注保障效果和综合服务 投资型产品需参考历史表现 [9] - 投资型保险产品可通过保险公司专业投资分享股市红利 同时兼顾风险保障 适合非专业投资者 [9]
利率下行周期寻“养老答案”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迎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3:48
存款和保险利率下调 - 国有六大行存款利率第七次下调 活期利率下调5bp接近零利率 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 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1.30% [1][2]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三连降至1.99% 较上季度下降14bp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3] - 头部险企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50bp至2.0% 分红型产品下调25bp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下调50bp至1.0% [1][3]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速构建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成为化解"未富先老"风险的突破口 [1][4] -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82万人 参保率超90%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42万人 [7][8] -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达7279万人 第三支柱作为重要补充可有效缓解一二支柱支付压力 [4][8] 养老保险机构表现 - 10家专业养老险机构稳健发展 泰康养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22亿元环比增长21.7% 总资产突破1400亿元 [6] - 企业年金含权策略长期收益更高 2012-2024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94.64% 规模占比达86.84% [7] - 泰康养老受托规模年均增速38.81% 远超行业平均22.21% 2025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6000亿元 [8] 二三支柱融合发展 -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发展第二支柱可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8] - 泰康养老探索二三支柱融合经营模式 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2万人 服务企业超5500家 保费规模超30亿元 [9] - 分红型产品"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特性可锁定长期收益 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 [9]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出炉:约九成机构不足3%,4.67%成“天花板”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31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 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3]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 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 [3] -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 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3] 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 -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集中在1%至3%之间 约九成机构不足3% [5] - 投资收益率最低为0.96%(和泰人寿) 最高为4.67%(君龙人寿) [5][7] - 3家机构投资收益率不足1%:和泰人寿0.96% 恒安标准人寿0.97% 爱心人寿0.97% [7][8] - 海保人寿投资收益率由去年同期-0.43%转正至1.89% [8] 综合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收益率差异 - 长城人寿上半年投资收益率2.58%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82% [9] - 光大永明人寿投资收益率2.89%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1% [9] - 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未实现浮盈浮亏 更能反映保险公司全面投资收益水平 [9] 保险产品结构变化 - 分红险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采用"保底收益+浮动收益"模式 [5] - 预定利率下调推动分红险保证收益率持续下调 浮动收益成为主要卖点 [10] - 消费者选择分红险需关注多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及历史分红实现率 [10]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出炉:约九成机构不足3% 4.67%成“天花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4:27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 [1]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1] - 以"保底收益+浮动收益"的分红险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结构 [1] 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 -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集中在1%至3%之间,约九成机构不足3% [1] - 投资收益率最低为0.96%(和泰人寿),最高为4.67%(君龙人寿) [1][2] - 3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不足1%:和泰人寿0.96%、恒安标准人寿0.97%、爱心人寿0.97% [2] - 5家公司投资收益率超过3%:利安人寿3.22%、君龙人寿4.67%、国民养老保险3.01%、幸福人寿3.08%、北京人寿3.65% [2] - 海保人寿投资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0.43%提升至1.89%,实现由负转正 [2]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 - 投资收益率受投资资产分类和买卖策略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市值下跌可能导致收益率负值 [3] - 债权类资产出现大笔不良和大额减值时,信用减值计提会拉低投资收益率 [3] - 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浮盈浮亏,更能反映公司全面投资收益水平 [4][5] - 长城人寿投资收益率为2.58%而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82%,光大永明人寿投资收益率为2.89%而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 [4] 保险产品选择参考指标 - 消费者应关注保险公司多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以评估长期投资绩效 [5] - 选择分红险需结合历史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及分红实现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5]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 部分产品“闪电”停售
证券日报· 2025-08-12 07:27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全面下调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全面下调 包括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 市场上不少保险产品正陆续停售 [1] - 预定利率下调呈非对称形态 普通型保险产品从2.5%降至2.0% 万能型保险产品从1.5%降至1.0% 分红型保险产品从2.0%降至1.75% [2]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监管下调机制 要求保险公司两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2] 产品停售特征与行业行为变化 - 出现"闪电"停售案例 某公司分红型增额寿险从停售通知到正式停售仅间隔两小时 [2] - 多家公司提前切换产品 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 推出预定利率较低产品 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 [1] - 与历史相比 此次预定利率下调前"炒停售"现象较少 保险公司主动避免销售误导和利差损风险 [3] 分红险产品转型策略 - 保险公司力推分红型保险产品销售 采取非对称下调策略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2.0%→1.75%)低于普通型产品50个基点下调幅度 [4] - 分红险采用"1.75%保底+浮动收益"模式 测算显示若险企投资收益超2.11% 客户实际收益即可超过传统险2%固定利率 [4] - 长期来看分红保险投资收益率有望超过2.5% 相较普通型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4] 行业影响与产品多元化 - 预定利率下调优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 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 为险资投资预留空间 [1] - 分红险风险共担机制压降险企刚性成本 缓解利差损压力 同时扩大险企在投资端的布局空间 [5] - 行业需避免产品单一化 建议从三方面探索多元化:健康保障型保险产品 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 联合开发特色险种如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带病投保"方案 [5]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调整至1.99%
新华网· 2025-08-12 06:21
行业政策动态 - 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2025年二季度例会 提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1] - 预定利率研究值持续下降 从1月2.34%降至4月2.13%再到当前1.99% [1] - 监管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 每季度发布研究值 [2] 行业经营环境 - 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增强 [1] - 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需加强经济形势及行业规律研究 [1] - 人身险公司需提升市场敏感度 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 [1] 产品利率调整 - 主要保险公司公告调整新备案产品利率上限 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设为2.0%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设为1.75%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设为1.0% [1] - 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产品的投保申请 [1] 监管机制建设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2] - 各公司需根据季度研究值动态调整三类人身保险产品的利率上限 [2]
预定利率下调引发人身险产品批量停售
证券日报· 2025-08-11 16:48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全面下调 包括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 近期市场上不少保险产品正陆续停售 [1] - 此次下调前"炒停售"现象较少见 多家公司提前切换产品 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 推出预定利率较低的产品 [1] - 预定利率下调有利于优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 长期看有利于公司稳定经营 给险资投资预留空间 [1] 产品停售情况 - 出现"闪电"停售案例 某款保底利率2 0%的分红型增额寿险从通知到停售仅间隔两小时 [2] - 多家公司发布停售通知 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普通型2 0% 分红型1 75% 万能型1 0% [2] - 预定利率下调呈非对称形态 普通型和万能型下调50个基点 分红型下调25个基点 [2]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 [2] 停售原因分析 - 下架高预定利率产品主要为避免利差损风险 "闪电"停售是为防止"炒停售"和销售误导 [3] - 上半年寿险公司大多完成保费预定目标 负债端有降低刚性成本需求 促使尽快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 [3] - 此次预定利率下调前市场平静 因监管部门严控销售误导 消费者更理性 公司淡化刚性兑付预期 [3] 产品转型方向 - 保险公司大力推动分红型保险产品销售 采取非对称下调策略 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幅度低于其他类型 [4] - 在新预定利率环境下 分红险优势凸显 若投资收益超2 11% 客户实际收益即可超过传统险2%固定利率 [4] - 长期看分红保险投资收益率有望超2 5% 相较普通型产品优势更明显 [4] 分红险优势与多元化 - 分红险风险共担机制有利于压降险企刚性成本 缓解利差损压力 给投资端布局留下更大空间 [5] - 行业需避免产品单一化 防止单一赛道过度竞争 适度多元化很有必要 [5] - 产品多元化探索方向包括健康保障型保险 养老产业融合 联合开发特色险种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