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厦门国贸(600755)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国贸(600755) -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控股股东提议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
2025-04-15 11:30
业绩总结 - 2025年1月24日完成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派发现金红利346,794,167.68元[2]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提议每10股派1.7元(含税),以2025年3月31日股本算派368,468,803.16元(含税)[1] - 若方案通过,2024年度每股累计分红0.33元(含税),总额715,262,970.84元[2] - 国贸控股承诺投同意票,方案需审议通过,有不确定性[2][5] 后续计划 - 2024年度审计结束后制定合理可行利润分配方案[4]
厦门国贸(600755) -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前关闭西牯岭矿山项目暨签订《关闭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公告
2025-04-15 11:16
财务数据 - 2021年公司以23.76亿元竞得西牯岭矿山采矿权,分5年缴清,需承担政策处置费16.4亿元[2][4][8] - 2023年公司以2.346亿元购得西牯岭公司51%股权,其注册资本46000万元[5][6] - 2023年度西牯岭公司总资产444423.60万元、净资产4912.40万元、营收4050.11万元、净利润 - 15517.71万元[7] - 2024年1 - 9月西牯岭公司总资产432293.38万元、净资产 - 7322.86万元、营收4018.34万元、净利润 - 12146.62万元[7] - 西牯岭矿山提前关闭预计减少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3.97亿元[3][13] 矿山情况 - 西牯岭矿山生产规模30万立方米/年,矿区面积0.8814平方公里,地质保有资源量为饰面用花岗岩矿3318万m³、建筑用花岗岩矿2.2亿吨[8] 费用与补偿 - 西牯岭公司已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14.256亿元、政策处置费16.4亿元,无需缴纳剩余采矿权出让收益9.504亿元[8][10] - 应退还西牯岭公司采矿权出让收益1409767186元,已开采部分占比约0.66%[10][11] - 庐山市政府前期出借36168100元,西牯岭公司收到退款3日内归还[11] - 庐山市政府应补偿西牯岭公司政策处置费162.9071627亿元,扣除已开采部分比例对应费用1092.8373万元[12] - 政策处置费自2025年起分四年支付,每年12月31日前按总额25%支付[12] - 庐山市政府对西牯岭公司建设运营投入货币补偿2.5亿元,扣减1000万元建设费用后分四年支付,每年12月31日前按总额25%支付[12] 未来展望 - 双方争取2025年6月30日前获财政部江西监管局批准退还采矿权出让收益[10][11] - 西牯岭公司或其股东可参与庐山市政府项目合作获收益弥补损失[12] - 公司将按“三链融合”规划,以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产业链[13] 其他事项 - 相关协议补偿款部分分期支付,存在不能及时收回风险[15] - 公司将依法履行关闭程序,做好职工安置、资产处置等工作并及时披露信息[15] - 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的时间为2025年4月16日[17]
厦门国贸(600755)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4-15 11: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2,566.28万元,同比减少67.33%[2][3][7] - 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 125,147.93万元,同比减少373.03%[3][7] - 2023年利润总额为255,135.66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91,486.5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835.96万元[4][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5,443,960.97万元,同比减少24.30%[7] - 2024年营业利润为47,361.66万元,同比减少76.73%[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同比减少93.75%[7] - 2024年末总资产为9,969,623.38万元,同比减少11.87%[7] 特定项目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西牯岭矿山项目关闭预计减少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3.97亿元[9][12] 业务业绩下滑原因 - 国际环境复杂、国内需求不足致供应链管理业务部分品种业绩下滑[10] 扣非归母净利润减少原因 - 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及归母净利润减少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1]
厦门国贸(600755) - 2025 Q1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4-15 11:05
业绩预告期间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2]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指标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1037.00万元到43088.00万元,同比增长0%到5%[2]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 -8177.00万元到 -10229.00万元,同比减少450.00万元到2502.00万元[2] 上年同期财务指标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58255.71万元[3] - 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41036.50万元[3] - 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7727.22万元[3]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13元[3] 业绩预增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因供应链管理业务贯彻“三链融合”模式,优化业务结构[4] 数据说明 - 本次预计业绩数据未经审计,是初步核算[5] - 预告数据为初步核算,准确数据以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为准[6]
厦门国贸(600755):周期筑底 攻守兼备
新浪财经· 2025-04-03 12:37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宗供应链企业作为中游流通组织者,有信用、资金等优势,通过三种途径套利盈利,财务特征有共性也有分化;厦门国贸聚焦供应链主业,横纵布局双向成长,当前基本面或筑底,攻守兼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2][3] 商业模式 - 大宗供应链企业是中游流通组织者,有信用、资金、经营、物流等优势,通过时间、空间、形式三种途径平抑商品时空矛盾并套利,基于价差、基差、息差等盈利 [1] - 大宗供应链企业财务特征上高周转和低利润率是共性,但企业间经营杠杆不同导致利润率波动率、杠杆率、周转率表现分化 [1] 厦门国贸经营情况 - 公司于2020年、2022年相继剥离房地产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战略聚焦供应链管理业务主业,积极布局大健康等新兴赛道 [2] - 经营结构覆盖金属、能化、农牧三大板块,黑色金属与纸业为传统优势品类,市占率居行业前列,各板块收入、业绩和利润率随商品周期有波动,中长期成长中枢基于总体规模提升 [2] - 横向看,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速处于行业中上游,ROE及归母净利率相对稳健 [2] 成长路径 - 2023年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空间40 - 50万亿元,CR5仅4.1%,公司份额0.85%,对标海外企业市占规模有提升空间 [2] - 国际大宗供应链企业主要发展路径为横向扩品类与纵向拓链条,公司横纵双轮布局并出海:横向拓展新能源及多元新品类;纵向整合产业上下游并补全物流资产;沿“一带一路”布局,2018 - 2023年沿线供应链管理业务CAGR达27% [2] 投资逻辑 - 短期农产品负面影响消退,黑色系金属需求有望筑底,公司基本面风险或已出清;中长期横纵多元布局完善,实施股权激励,经营稳定向上 [3] - 政策端托底需求,公司基本面或已筑底,高分红率和股息率有防守价值,进有业绩估值弹性,退有高股息率防守,是胜率、赔率平衡的优选配置 [3]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90.53亿元、4046.09亿元、4188.37亿元,同比分别 - 16.91%、+4.00%、+3.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9亿元、16.07亿元、20.88亿元,同比分别 - 36.34%、+31.85%、+29.93%;对应PE分别为11倍、9倍、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
厦门国贸(600755):深度报告:周期筑底,攻守兼备
国海证券· 2025-04-03 11: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厦门国贸,给予“增持”评级 [1][1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国贸作为中游流通组织者,商业模式为高周转低利润率,战略聚焦供应链管理业务主业,积极布局大健康等新兴赛道,通过横纵布局双向成长,海外业务打开空间,当前基本面风险或已出清,兼具进攻与防守价值 [7][8][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商业模式:中游流通组织者,高周转低利润率 - 大宗供应链企业利用商品时空供需矛盾,通过提供或组织加工、物流和仓储进行套利,基础商业模式包括原材料 - 产成品价差、区域价差和期现价差套利 [15] - 经营模式分为自营和代理两种,自营模式赚取进销差价,代理模式赚取纯服务费,新收入准则实施后收入计量有变化 [18] - 经营模型中品类、模式和商品周期共同决定利润率,风险管理很重要 [19] - 盈利模型包括商品价格决定收入但利润率更多挂钩波动率、敞口增厚收益套保平抑风险、上下游账期及信用错配中游强资信赚取信用利差 [24][27][28] - 财务特征整体为高周转低利润率,但经营杠杆不同企业间表现分化 [31] 厦门国贸:聚焦核心,穿越周期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从分散布局到聚焦供应链管理业务,同时积极布局新兴赛道 [37] - 背靠厦门市国资委,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4Q3,地方国资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5.82%股权 [38] - 是国内大宗供应链领军企业,金属及纸制品为优势品类,2022、2023年钢材、铁矿、铜矿和纸制品市占处于前列 [43] - 2021 - 2024年持续剥离金融服务和房地产板块非核心业务资产,将重心放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 [44] - 供应链业务主导营收,金属及金属矿产是主力品种,收入中长期成长主要由量增带动 [49][52] - 供应链业务毛利率与期现毛利率多数年份在1% - 3%区间波动,结合套期保值损益测算更贴近实际盈利情况 [53] - 营收、利润增速位列行业中上游,利润率和ROE表现相对稳健 [55] - 建立完备风控体系,主力品种结算方式严格,信用减值损失占收入比重稳定在较低水平 [58] 路径:横纵布局双向成长,海外业务打开空间 - 国内大宗供应链市场分散,头部集中度在提升,与全球市场对比规模远未达上限,厦门国贸市占率有提升空间 [62] - 海外成熟供应链企业核心扩张方向为横向扩品类和纵向拓链条,国内企业需转型升级品类结构和产业布局 [72][77] - 厦门国贸持续扩张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品种,多元布局对冲需求波动,新能源有望成为新增长驱动 [79][80] - 通过战略合作合资、股权投资等形式在优势品类实现全链条布局,并将模式复制到其他品类 [84] - 以轻重资产结合、合资合作模式布局物流资产,物流设施逐步补全 [88] - “一带一路”沿线业务规模稳步扩张,2018 - 2023年CAGR达27%,海外市场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95] - 布局“1 + 3”医疗健康业务板块,健康科技业务通过收并购扩张,处于发展早期但增速较快 [98] 投资逻辑:周期筑底,攻守兼备 - 农产品板块负面影响或逐步消退,黑色金属业务景气度或已筑底,公司基本面风险逐步出清 [100][103] - 推出两期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经营稳定性有望延续,单位人效有提升空间 [114] - 大宗物流板块高股息率已计价周期风险溢价,公司分红率和股息率领先,当前布局攻守兼备 [115] - 2025年宏观政策宽松,大宗供应链企业有望获增量空间,公司业绩估值修复弹性可期,当前布局可平衡胜率与赔率 [122]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90.53亿元、4046.09亿元、4188.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9亿元、16.07亿元、20.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倍、9倍、7倍 [124]
当好央企“护航员” 为经济发展注入期货力量
期货日报网· 2025-03-31 02:04
培训背景与目的 - 郑商所主办央企金融衍生业务培训班 来自10余家央企和10家地方国企的5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培训[1] - 培训内容涵盖金融衍生品业务监管政策 期货市场法治化建设及风险防控实践等课程[1] - 该培训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规范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举措 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1] 监管政策演进 - 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8号文) 确立从严管控 套期保值 风险可控的总体原则[2][3] - 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17号文) 细化持仓规模 保证金监控等操作规范 与8号文形成政策闭环[2][3] - 培训首次系统解读贸易"十不准"规定 针对融资性贸易 空转 走单等风险行为划出红线[3]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6个期货期权品种 涵盖农产品 金属 能源 化工等领域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4] - 相较国际同行 国内实体企业在衍生工具运用上存在参与度不足和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4] - 证监会期货司在培训中分析期货市场法治化 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4] 培训机制创新 - 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 已形成政策引导 专业培训 实践支持的全链条培育机制[5] - 本次培训出现两大新趋势:覆盖对象从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展 课程设计从政策解读向实操技能转变[5] - 新增期货会计处理 套保效果评估等实务模块 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5] 企业实践要求 - 要求企业坚决杜绝脱离实货的投机交易 严守合规底线[6] - 要求加快建立专业化交易团队 完善内部管控流程 将期货工具融入产业链运营[6] - 培训帮助企业理解监管要点 学习衍生品基础知识 掌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套期会计等实操内容[6] 宏观环境与战略意义 -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 使央企面临更大市场风险敞口[2][7] -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 肩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任[7] - 通过期货市场锁定成本和稳定预期 既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内在需求 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7]
厦门国贸(600755) -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2-28 10:15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通知2月21日送达,2月28日通讯召开[3] - 会议应到董事9人,实到9人[3] 议案表决 - 《关于制定<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全票同意通过[4] - 《关于修订<公司投资管理制度>的议案》全票同意通过[5]
厦门国贸:大宗供应链龙头之一,多元化布局构筑护城河-20250224
华源证券· 2025-02-24 12: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厦门国贸“买入”评级 [4][5][6][7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国贸是大宗供应链龙头之一,以供应链管理业务为核心,积极布局健康科技业务,多元化布局构筑护城河 [5] - 行业正从分散竞争走向头部聚拢,公司有望凭借资源网络、科技能力和财务稳健性优势,率先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5][34]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1535/1878百万元,当前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 [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厦门国贸:大宗供应链龙头之一,布局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 公司创立于1980年,1996年上市,控股股东为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股东实力雄厚 [15][16] - 主营业务包括供应链管理和健康科技业务,2024年上半年毛利占比分别为93.3%和6.3% [18][19] - 2023 - 2024年Q1 - Q3营收短期承压,2024年H1毛利率提升明显,公司持续降本增效,重视风险管控和股东回报 [22][24][25][26] 供应链管理业务:周期波动下的韧性增长与结构优化 - 行业运营模式从传统贸易转向期现结合,再到供应链服务模式,盈利来源从赚取价差变为服务收益 [28][29][32] - 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扩容,行业集中度提升,CR4市占率从2018年2.19%升至2022年4.18% [33][34] - 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韧性足,优化业务结构,扩大优势品类,布局新兴品类,2024年H1毛利率逆势改善 [36][37][39] - 公司整合渠道,提升服务能力,覆盖关键节点,构建物流网络,强化数字化管理和风控能力 [46][50][52][55] - 公司周转率高、杠杆率低,在规模扩张和风险防控间平衡发展 [58]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增加健康科技领域布局 - 2021年起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2022 - 2023年降低金融业务持股比例,聚焦核心主业 [60][62][65] - 公司布局健康科技业务,以医疗器械为核心,2023年收购派尔特医疗,业务收入和毛利增长显著 [67][68]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4年大宗供应链业务收入下滑,2025 - 2026年随经济复苏和业务优化而增长,健康科技业务收入保持高增速 [7][70] - 公司优化业务和产品,拓展高利润品类,预计未来毛利率稳定,费用率稳中有降 [7][70][71]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1535/1878百万元,对应PE分别为12.2x、8.9x、7.3x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76]
厦门国贸(600755) -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
2025-02-14 10:17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国贸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37.030%增至38.131%[2] - 2024.11.1 - 2025.2.14,国贸控股累计增持29,644,900股,占比1.368%,金额19,132.42万元[6] - 2025.1.16 - 2.14,国贸控股增持23,865,500股,占比1.101%[7] 其他 - 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导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化[2] - 公司将持续关注增持进展并及时披露信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