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600196)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药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2025华夏ESG实践十佳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5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直接运营制药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并通过联营公司覆盖医药商业领域[1] - 核心业务覆盖美国 欧洲 非洲 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形成开放式全球化药品创新研发体系[1] - 研发聚焦肿瘤(实体瘤 血液瘤)和免疫炎症核心治疗领域 重点强化抗体/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三大核心技术平台[1] 创新研发与产品成果 - 采用自主研发 合作开发 许可引进 产业投资等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技术转化[2] - 推出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 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 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汉斯状®[2] - 罕见病领域已有5款治疗药物上市 在研罕见病适应症达10项 创新药复迈宁®获批双适应症填补罕见肿瘤治疗空白[2] 技术引进与本土化 - 奕凯达®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截至2024年底累计惠及超800例淋巴瘤患者[3] - 2023年10月首台国产达芬奇手术系统落地 中国成为美国外全球唯一达芬奇主机生产基地[3] - 2024年6月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启用 加速手术机器人国产化 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境内和港澳地区超67万名患者提供治疗[3] 全球化医疗贡献 - 注射用青蒿琥酯为WHO推荐重症疟疾一线药物 截至2024年底累计救治超8000万重症疟疾患者[4] - 2025年5月科特迪瓦园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 提升非洲地区药品可及性与可负担性[4] - 通过药品供应 技术培训和本地化生产支持非洲公共卫生能力提升[4]
康方生物逆市涨超4%!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探底回升收跌1.48%,再获资金逢跌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36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市场表现 - 9月23日收跌1.48%至1.933元 全天成交额达19.88亿元 换手率9.33% [1] - 盘中获超1500万元净流入 近10日累计资金流入超15亿元 [1] - 截至9月22日基金规模超216亿元 规模与流动性居同类产品领先地位 [1] 标的指数成分股表现 - 中国生物制药跌4.46% 石药集团跌4.73% 百济神州跌2.82% 信达生物跌1.32% [1][2] - 康方生物逆市涨4.27% 因依沃西HARMONi-6研究成果入选ESMO 2025 Late-Breaking Abstract [1][2] - 指数权重分布:百济神州(10.64%) 中国生物制药(10.26%) 信达生物(10.22%) 康方生物(9.97%) 石药集团(8.18%) [2] 行业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2025H1头部药企业绩稳健:恒瑞医药收入157.6亿元(同比+15.88%) 净利润44.5亿元(同比+29.67%) 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8亿元(同比+9.8%) 扣非净利润33.89亿元(同比+13.1%) [4] - 创新药收入显著增长: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收入增27.2%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增26% 净利润增32% [4] - 医保政策持续优化: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9-10月将开展谈判/竞价 [5] - 第十一批集采采用价差控制新规 设定"入围均价50%"为锚点 避免恶性低价竞争 [5] 板块投资价值与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内涨幅109.54% 领先恒生创新药(107.37%)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101.99%)等同类指数 [7][8]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生物科技股总市值年初至今累涨154% 远超恒指同期34%涨幅 [2] - 美联储减息预期推动风险偏好调整 资金流向中国生物科技等增长型板块 [2]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创新转型进入收获期 多数企业凭借创新管线走出集采影响 国际化与商业化能力提升 [3] - 增长动能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切换 PDE3/4 Lp(a)等百亿美元级项目加速出海 [4] -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优化药品集采 仿制药对板块影响边际减弱 [5] 2025下半年投资主线 - 创新主线:全球流动性改善利好创新资产定价 关注双抗/多抗 TCE 核药等前沿技术 [7] - 出海主线:中国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关注有重磅品种license-out潜力的企业 [7] - 边际变化主线:政策改善(医药流通/设备更新)及CXO行业供求关系改善 [7]
复星医药股价连续5天下跌累计跌幅6%,富国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8.73万股,浮亏损失16.8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7:24
股价表现 - 9月23日复星医药股价下跌1.85%至30.22元/股 成交额12.27亿元 换手率1.92% 总市值807.00亿元 [1] - 股价连续5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6%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 覆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 [1]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占比45.68% 抗感染核心产品占比17.53% 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占比13.83% [1] - 心血管系统核心产品占比9.80% 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产品占比6.43% 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占比5.21%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52% [1] 基金持仓 - 富国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159645)二季度增持1.28万股 持有8.73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1.36% 为第一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1929.41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14.16% 近一年收益31.97% 成立以来亏损23.65% [2] 持仓影响 - 9月23日该基金持仓复星医药单日浮亏4.98万元 [2] - 连续5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16.85万元 [2]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蔡卡尔累计任职时间8年263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88.19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62.04% 最差基金回报-29.38% [3]
亚行投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53
投资交易 - 亚洲开发银行对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进行股权投资金额为2.7亿元人民币(约合3730万美元)[1] - 联合投资伙伴国际金融公司和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等额出资[1]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向亚行发行股票的申请已于9月22日获监管机构同意批复[1] 公司动态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亚洲开发银行股权投资[1] -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合投资伙伴参与本次等额出资[1]
复星联合健康8.1亿元战略增资落地!亚开行联合世界银行成员IFC入局,他们看中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4:32
增资概况 - 复星联合健康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 国际金融公司及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新股东 复星医药持续加码 共同参与本轮增资 增资总额达8.1亿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由原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1] - 本次增发31641万股股份 增发价格为2.56元/股 复星医药、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均认购10547万股[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前复星产投持股14.4%为第一大股东 宜华地产持股14.04%为第二大股东 复星医药和南沙科金分别持股14%并列第三大股东[2] - 增资后复星医药持股20.05%成为第一大股东 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持股10.43%并列第二大股东 复星产投持股比例稀释至9.89%[2] - 复星系合计持股比例从增资前的28.4%小幅升至29.94%[2] 股东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际金融公司作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聚焦新兴市场私营部门的发展机构 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3] - 亚洲开发银行是聚焦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机构 自1966年成立以来在健康医疗、民生保障领域积累大量项目经验[4] - 复星医药深耕医药健康产业多年 业务覆盖研发、生产、分销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具备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4]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自2021年开始扭亏为盈 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26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0.4亿元同比大增超80%[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42亿元 净利润0.33亿元[5] - 长期健康保险占据业务大头 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7% 前五大产品为两款重疾险和三款护理保险[5] 偿付能力变化 - 2023年末核心偿付能力下滑至55.34% 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110.67% 已逼近监管红线[5] - 2023年10月增资后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 截至2024年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17%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73%[6] - 此次8.1亿元战略注资将进一步缓解偿付压力[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依托股东资源拓展保障范围 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管理、长期护理等领域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6] - 借助国际股东经验与复星医药医疗资源 全面升级服务体验 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支持[6]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获批增资至10.108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22 13:09
增资情况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 国际金融公司及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新股东 原股东复星医药持续加码共同参与本轮增资 [1] - 增资总额达8.1亿元 公司注册资本由原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 [1]
《财富》专访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出发与归来
财富FORTUNE· 2025-09-22 13:09
公司领导层背景 - 陈玉卿于26年前离开高校讲台进入人力资源领域 后于2010年1月加入复星医药集团 历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及医疗健康服务板块业务运营等职务 并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就任董事长 [1] 企业文化与创新战略 - 公司文化强调开放创新和多元包容 重视人力资源发展 为员工创造更多机遇 [3] - 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使命 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注重产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 [3][4] - 创新体系包括自主研发 BD 基金孵化和产业投资等多种方式 [4] - 2009年启动创新转型 布局大分子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和小分子化学药平台复创医药 [4] - 自2019年以来累计上市12款创新药品 包括中国首款生物类似药汉利康® 全国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 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汉斯状® 全球唯一双通道止吐药奥康泽®等 [4] - 抗肿瘤产品覆盖化疗 靶向 细胞治疗及肿瘤支持等多个维度 慢病领域产品布局涵盖心血管 肾脏与代谢等 [4] - 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填补国内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获批后一个月内即在多个省市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5][6] - CAR-T产品奕凯达®被纳入超过110款省市惠民保和超过90项商业保险 备案治疗中心覆盖全国超28个省市 数量超过200家 [6] - 许可引进阿尔茨海默病口服小分子药物AR1001 推进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8]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品收入超过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占制药业务收入的31% [8] - 2025年上半年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 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4个创新药品 22个仿制药品种申报上市 [8] - 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55.54亿元 其中研发费用36.44亿元 制药业务研发投入49.10亿元 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98% [8] - 建立三大创新药研发主体(复宏汉霖 全球研发中心 复星凯瑞)和四大技术平台(抗体 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 形成全球化研发体系 [8] - 创新管线价值持续优化提升 从生物类似药到原创药 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 [9] 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 全球化不是简单产品输出 而是构建全球产业能力和商业化能力 并注重本土化 [10][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有13条制剂生产线通过美国 欧盟 WHO等主流法规市场GMP认证 [10] - 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海外商业化团队超过1000人 营销网络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54.78亿元 占总营收的28.07% [10] - 在美国市场组建本土临床和商业化团队 推进抗PD-1单抗斯鲁利单抗商业化准备 开设超过100个试验中心 [12] - 在非洲市场推进疟疾防治项目 本地化药品生产 医疗培训等措施 累计37个抗疟疾产品通过WHO预认证 累计向全球供应超过4.2亿支注射用青蒿琥酯 救治超过8400万重症疟疾患者 [13] - 在非洲和东南亚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中东与本地合作伙伴战略合作推进创新技术产品落地 [13] AI技术应用与研发赋能 - 积极拥抱AI技术 战略重点包括意识上拥抱AI 行动上使用AI 文化上培养AI [14] - 国内医药行业首批引入AI决策智能体平台的企业 PharmAID平台用于靶点发现 分子优化 临床试验设计等环节 [14] - 在某个肿瘤创新药项目中 AI平台帮助分析数百万份文献和临床数据 将靶点验证时间缩短60%以上 [15] - AI在营销体系分析医生处方行为和市场趋势 在生产质量领域提升药品包装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15] - 推动"AI Business Partner"机制 在各业务板块培养AI应用带头人 形成敏捷组织网络和AI文化 [16] - AI不能替代科学家的直觉 工程师的匠心和对患者需求的理解 应成为创新和全球化的加速器而非替代者 [16][17] 未来发展战略 - 未来十年愿景是成为全球化的Big Pharma 实现路径围绕创新引领 深度国际化 全面拥抱AI三大核心 [19] - 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坚持战略定力 具备拥抱变化的勇气和坚守初心的韧性 [19] - 坚持长期主义 做难而正确的事 最终回到解决临床需求的创新原点 [19]
第11批集采文件发布;我国创新药上半年对外授权近660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0:25
政策动向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文件 遵循稳临床 保质量 防围标 反内卷原则 [2] - 集采采用锚点价格优化 选用入围企业单位可比价平均值的50%与最低单位可比价二者取高值 发挥反内卷作用 [2] - 要求中选企业作为供应保障第一责任人 及时响应医疗机构订单并完成配送 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并按时完成约定采购量 [2] 药械审批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BILDYOS®和BILPREVDA®两地舒单抗注射液获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 适应症包括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及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 [4] - HLX14于美国获批用于特定人群骨质疏松症治疗等8项适应症 加拿大上市注册申请已获受理 商业化权利已授予Organon LLC [4] - 人福医药控股子公司人福利康奥卡西平缓释片获美国FDA暂定批准文号 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 累计研发投入约1500万元人民币 [5] 资本市场 - 鲁抗医药拟通过山东产权交易中心竞购山东鲁抗和成制药有限公司1.9231%股权 最终金额以竞价结果确定 [7] - GE医疗回应出售中国业务股份传闻 称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 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医疗市场之一 [8] 行业大事 -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 相关企业需在9月23日前确认并报送材料 [10][11] - 国家药监局今年批准56款创新药 其中18款为生物制品 包括首个干细胞治疗产品和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产品 [12] - 我国先进治疗药品在研管线数量达2400个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近660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12] - 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京津冀分中心在北京挂牌运行 服务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等区域 [13] - 我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覆盖31个省份 约100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基本医保目录 覆盖42种罕见病种类 [14] 舆情预警 - 赛升药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马丽 刘淑芹拟减持不超过963.33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2% [16] - 诚意药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87.56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1.18% 减持原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要求限期整改退出及个人资金需求 [17]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子公司药品获欧盟注册批准的提示性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0 00:29
产品获批情况 -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BILDYOSR(60 mg/mL)和BILPREVDAR(120 mg/1.7mL)地舒单抗注射液获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许可 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等欧洲经济区国家 [2] - 获批适应症参照原研药Prolia和XGEVA在欧盟上市的所有适应症 包括治疗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及标签相符的其他适应症 [2] 全球注册进展 - 2025年8月该产品已于美国获批 覆盖特定人群骨质疏松症治疗等8项适应症 对应原研产品在美全部适应症 [3] - 2024年9月HLX14的上市注册申请获加拿大卫生部受理 [3] 研发投入与市场规模 - 截至2025年7月 公司针对HLX14的累计研发投入约3.23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 [4] - 2024年地舒单抗注射液全球销售额达74.63亿美元 [4] 商业化安排 - HLX14在中国(含港澳台)以外全球范围的商业化权利已于2022年6月授予Organon LLC [5] - 复宏汉霖将根据许可协议享有销售里程碑及销售提成权利 [5]
复星医药(02196.HK):9月19日南向资金减持1.25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50
南向资金持股变动 - 9月19日南向资金减持复星医药1.25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58.07% [1] - 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增持74.44万股 其中3天获增持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净减持2569.07万股 其中15天出现减持 [1] 近期持股数据明细 - 9月18日持股增加171.40万股 变动幅度+0.54% [2] - 9月17日持股减少408.60万股 变动幅度-1.27% [2] - 9月16日持股增加37.30万股 变动幅度+0.12% [2] - 9月15日持股增加275.59万股 变动幅度+0.86% [2]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制药分部涵盖创新药、成熟药品及疫苗制造 [2] - 医疗器械分部涉及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及医疗美容器械 [2] - 医疗健康服务分部运营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平台 [2] - 医药分销零售分部从事药品批发零售业务 [2] - 核心产品聚焦肿瘤、免疫及中枢神经治疗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