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开曼)(09992)

搜索文档
Labubu二手价大跌,泡泡玛特市值单日蒸发近300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8 09:40
股价表现 - 9月8日公司股价日内下跌7.11%至287.6港元/股 市值单日蒸发295.45亿港元[1] - 自8月26日历史高点339.8港元以来累计回撤11.94% 同期恒指仅回调0.76%[1] - 虽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 但未能扭转股价下跌趋势[1] 核心IP市场表现 - 第四代迷你Labubu系列官方售价79元/只 整组售价1106元含14常规款+1隐藏款(抽中概率1:168)[1] - 发售首日多平台售罄 二手整盒价格飙升至3200元 隐藏款成交价近千元 代抢单价达300元[1] - 截至9月8日二手平台整盒价格回落至1446元 迷你版成交均价107元 较发售初期缩水超50%[2] - 第一至第三代Labubu产品单日跌幅达3-11元 闲鱼平台近7日平均成交价105元(周环比跌5元)[1][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67%二手市场用户认为Labubu价格将继续下跌 33%持相反观点[2] - 部分黄牛宣布暂缓收购Labubu系列 因全盘价格大幅回落需观望市场企稳信号[2] - 恒生指数纳入带来指数基金增配利好 但资金推高的股价难以持续[2] IP战略与行业观点 - 公司已建立有梯度的IP矩阵 IP平台初见雏形 成功打造世界级IP Labubu[3] - 潮玩企业需持续产出新IP 将价值支撑转向多元维度 通过敞开供应满足不同爱好者需求[2] - 需关注IP衍生品开发与创作端协同问题 避免因内容开发乏力或SKU创新不足导致销售下滑[3]


泡泡玛特起诉7-Eleven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 公布全球维权成果

财富在线· 2025-09-08 09:25
核心观点 - LABUBU IP全球爆火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 但面临严峻假冒侵权问题 公司通过多层次维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包括海关拦截 联合执法和诉讼行动 [1][2][4][5][8][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国际化战略迎来爆发式增长 [10] 海关拦截成果 - 国内海关2025年1月至8月中旬拦截侵权货品183万件涉及237批次 拟运往61个国家和地区 [2] - 境外海关拦截假货总数达791万件涉及240多个批次 其中荷兰单地查获26万多件假货 [2] - 公司已在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海关备案 并提供多语言防伪图鉴帮助执法人员快速辨别假货 [2] 联合执法行动 - 在欧洲 北美 南美等地区开展联合打击侵权行动 与英国公平交易局及贸易标准办公室进行36次联合行动覆盖21个区域 [5] - 美国CPSC多次发布警示抵制假货 纽约警方突击检查后5家店铺经营者接受刑事指控 [5] - 智利警方一次性查获超3万件侵权产品 获当地主流媒体报道提升公众关注度 [6] 诉讼维权进展 - 对7-Eleven加州门店售假行为正式提起诉讼 要求停止售假并赔偿损失 [8] - 向荷兰海牙法院申请单方临时禁令获批准 判决书当日送达连锁超市Jumbo 另一零售商Albert Heijn仍在回应中 [8] - 通过Schedule A程序收集300+侵权链接 可集中起诉匿名卖家并申请账户冻结 [10] 业务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18个国家开设共571家门店 新进驻剑桥 巴厘岛等知名地标 [10] - 四大区域业绩均实现超三位数增长 美洲增速超十倍 [10] - 侵权产品呈现多样化特征 包括形象扭曲 做工粗糙及"究极缝合布"等混搭形态 [4]


泡泡玛特一度跌超7%
新浪财经· 2025-09-08 08:24
股价表现与市场交易 - 泡泡玛特股价于9月8日下跌6.78%至288.6港元/股 盘中一度下挫超7% [1] - 公司卖空股数自8月29日的28.58万股大幅攀升至626.62万股 卖空金额从约9305.86万元激增至19.34亿元 [2] - 公司于9月8日正式获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 恒生指数成分股从85只扩容至88只 [2] 产品市场表现 - 迷你版LABUBU系列发售十余天后二手价格明显下降 端盒二手价降至1400-1850元区间 [1] - 隐藏款"爱心"近3日成交均价下跌9%至最低670.3元 隐藏款"!"下跌11%至最低498元 [1] - 该系列原价79元的单盒近3日成交均价为128元 仍保持62%溢价 但较发售前期二手成交价已下降60% [1] - 发售初期整端价格曾冲高至1500-3200元 单盒价格介于89-240元 隐藏款成交价逼近千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2] - 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元且净利润超2024年全年 [2] 机构观点分析 - 高盛指出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卖方预期但仅大致符合买方极高期望值 [3] - 摩根大通认为业绩预告净利润落在市场预期区间45-55亿元的低端 且股价过去12个月暴涨588%导致短期获利盘兑现压力显著 [3]
泡泡玛特_ 创新实验室数据追踪结果;维持买入评级

2025-09-08 06:23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 Ltd,股票代码 9992 HK)[1][33] * 行业涉及潮流玩具(pop toys)及IP运营行业[33][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运营与增长动力** * 数据追踪显示其官方网址访问量及应用程序下载量在8月下旬重现增长势头,环比分别增长11%和5%,日本市场表现尤为强劲,环比增长34%和48%[2] * 应用程序的周活跃用户数在8月25日当周创下历史新高[2] * 公司Instagram账号的互动量在8月显著提升,总点赞数和单帖平均点赞数环比分别增长49%和26%[2] * 新产品的发布是关键的短期催化剂,新推出的迷你LABUBU系列因更便携和可穿戴而迅速售罄并广受欢迎,TWINKLE TWINKLE新系列在二级市场也呈现出高关注度和价格溢价[3] * 公司的平台价值日益凸显,在IP多样性及热度、品牌认知度和创造力等方面领先同业[3] * 长期来看,公司有机会将其世界级IP的商业价值延伸至潮流玩具以外的广泛领域,其他标志性IP(如CRYBABY、HIRONO、TWINKLE TWINKLE等)正成为依托其综合IP生态系统的新增长驱动力[1] **供应链与生产能力** * 公司计划建设6个全球生产基地(4个在中国,2个在海外)以增强供应链能力[4] * 毛绒玩具的月产能已达到约3000万件,同比实现十倍增长[4] * 通过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制造工艺来提升质量管理,并大幅推进生产能力自动化,自动化率从之前的20%提升至50%,质检流程也已实现部分自动化[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3年报告净利润为10.82亿元人民币,稀释后每股收益为0.807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0%[5] * 2024年预测净利润为31.25亿元人民币,稀释后每股收益为2.346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6%[5] * 2025年预测净利润为115.54亿元人民币,稀释后每股收益为8.66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2%,预测市盈率为32.4倍[5] * 目标股价为398.0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29.8%的预期上涨空间,预期总回报率为30.9%(包含1.1%的股息收益率)[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定量风险评级系统显示该股票为高风险评级,但定性因素(如执行能力和增长前景)为其提供了支撑[36] * 关键的下行风险包括:中国潮玩市场竞争加剧且新兴参与者不断涌现、全球扩张不及预期、IP商业化能力不足、未能续签许可协议以及更严格的监管[37] **估值与投资策略** * 投资评级为买入(Buy),认为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大的潮玩公司,拥有强大的IP孵化和变现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和认可度[34] * 目标价基于26年预测市盈率31倍设定,较其4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10%的溢价,因其增长状况和执行能力改善,隐含1.0倍(25-27年预测)或0.86倍(26年预测)的市盈增长比率[35] * 其交易估值高于全球大多数玩具和IP同行,原因在于其海外扩张带来的快速增长,而更成熟的竞争对手增长较慢;与国内同行相比,其领导地位也理应享有溢价[35]


港股早参丨美国8月非农大幅不及预期,泡泡玛特正式晋升恒生指数成分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01:36
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9月5日集体上涨 恒生指数涨1.43%至25417.98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95%至5687.45点 国企指数涨1.34%至9057.22点[1] - 周度表现显示恒生指数全周累计涨1.36%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0.23% 国企指数累计涨1.22%[1] - 重点科技股普涨 快手涨超4% 腾讯控股涨超2% 阿里巴巴与美团均涨超1.5%[1]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56.23亿港元 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达10120.58亿港元 超去年全年总额[2] - 港股沽空活跃 9月5日637只个股被沽空 总金额333.89亿港元 阿里巴巴以35.72亿港元居首 泡泡玛特与地平线机器人分别以19.34亿港元和19.31亿港元紧随其后[5] 美股市场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道指跌0.48% 标普500跌0.32% 纳指跌0.03%[3] - 科技巨头表现分化 摩根大通跌超3% 英伟达跌逾2% 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0.84%[3] - 中概股多数上涨 阿特斯太阳能涨超15% 硕迪生物涨逾11%[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仅增2.2万人 远低于预期的7.5万人 6月数据下修至减少1.3万人 为2020年来首次月度萎缩 失业率升至4.3%创2021年来新高[4] - 恒生指数成分股调整于9月8日生效 成分股数量由85只增至88只 新增中国电信、京东物流与泡泡玛特 生物科技及综合指数同步调整[4] 企业动态 - 阿里巴巴推出通义千问Qwen3-Max-Preview模型 参数规模超1万亿 在中英文理解、指令遵循及工具调用方面显著增强[4] 行业趋势 - 港股中报显示零售与汽车板块利润下滑 硬件、材料、金融与医药板块保持高增长[6] - 三季度港股2025年EPS增速预期下修 主要受可选消费拖累 材料、医药、科技与金融板块预期仍在上修[6] 投资工具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单日收涨2.39% 被定位为中国核心AI资产载体[1][8] - 港股消费ETF(513230)聚焦电商与新消费赛道 覆盖A股稀缺标的[7]
美国8月非农大幅不及预期,泡泡玛特正式晋升恒生指数成分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01:2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9月5日集体上涨 恒生指数涨1.43%至25417.98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95%至5687.45点 国企指数涨1.34%至9057.22点[1] - 光伏、黄金、医药板块多数个股走强 周度表现中恒生指数全周累计涨1.36% 恒生科技指数涨0.23% 国企指数涨1.22%[1] - 热门个股涨幅显著 快手涨超4% 腾讯控股涨超2% 阿里巴巴与美团均涨超1.5% 恒生科技指数ETF单日收涨2.39%[1] 资金流动动态 - 南向资金9月5日单日净流入56.23亿港元 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达10120.58亿港元 超去年全年总额[2] - 港股沽空活动活跃 9月5日637只港股被沽空 总金额333.89亿港元 其中67只个股沽空额超1亿港元[5] - 阿里巴巴以35.72亿港元沽空额居首 泡泡玛特19.34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19.31亿港元分列二三位[5] 美股市场关联 - 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小幅下跌 道指跌0.48% 标普500跌0.32% 纳指跌0.03%[3] - 科技巨头表现分化 摩根大通跌超3% 英伟达跌逾2% 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0.84%[3] - 中概股多数上涨 阿特斯太阳能涨超15% 硕迪生物涨逾11% 周度纳指累计涨1.14%[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仅增2.2万人 远低于预期的7.5万人 6月数据下修至减少1.3万人 为2020年来首次月度萎缩[4] - 8月失业率升至4.3% 创2021年以来新高 数据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升温[4] 企业动态与产品创新 -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推出Qwen3-Max-Preview模型 参数规模超1万亿 中英文理解与工具调用能力显著增强[4] - 恒生指数成分股9月8日调整 数量由85只增至88只 新增中国电信、京东物流、泡泡玛特[4] 行业与板块分析 - 港股中报业绩短期受扰动 零售与汽车板块利润下滑 硬件、材料、金融与医药板块实现高增长[6] - 三季度港股2025年EPS增速预期下修 主因可选消费拖累 材料、医药、科技与金融板块预期仍上修[6] - 反内卷政策落地推动四季度互联网叙事转向AI赋能 预期带动业绩回暖与增量资金流入[6] 投资工具与赛道 - 港股消费ETF(513230)聚焦电商与新消费赛道 覆盖A股稀缺的新消费标的[7]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定位中国核心AI资产 囊括A股稀缺的科技龙头企业[8]
热点关注 | 泡泡玛特业绩暴增 LABUBU泡沫与理性何在?
新浪财经· 2025-09-08 01:13
核心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4.4% [3][4]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2.8% [3] - 半年营收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4] 产品系列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营收4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占总收入34.7% [4] - LABUBU迷你版开售60秒全网售罄 原价79元产品在二级市场被炒至1388元 [3] - 开售前已有超过58万消费者将产品加入购物车 [5] - 开售10秒后京东、淘宝等平台官方店铺全部售罄 [5] 海外市场扩张 - 海外市场贡献接近40%营收 首次超过中国市场 [4] - 美洲市场增速达1142.3% 欧洲市场实现超三位数增长 [4] - 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运营571家零售店及2597台机器人商店 [9] - 亚太地区收入28.5亿元 同比增长258% [9] - 美洲地区收入22.7亿元 同比增长1142% [9]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8亿元 同比增长729% [9] IP矩阵发展 - 公司有5个IP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还有13个IP收入过亿元 [10] - MOLLY收入同比增长74% SKULLPANDA、CRYBABY、DIMOO收入均翻倍增长 [10] - 新锐IP星星人上半年收入3.9亿元 被称为成长最快的新锐IP之一 [10] 二级市场表现 - 潮玩交易平台整套产品成交均价达1920.77元 最高成交价2580元 [6] - 隐藏款"爱心"概率低至1:168 二级市场最低挂价679.7元 最高成交价1188元 [6] - 黄牛代抢服务价格达2699元 较官方原价1106元翻倍以上 [6][8] 官方干预措施 - 公司对LABUBU系列进行大规模补货 导致二手市场价格"腰斩" [8] - 补货前价格220-400元 补货后降至99-120元 [8] - 黄牛回收价格逐月下降 从6月1150元降至9月640元 [8] 行业比较分析 - 潮玩炒作现象类似历史上的"炒鞋"和"炒熊" [6] - 积木熊联名款发售价2200元 平台挂价31009元 溢价超14倍 [6] - 国货品牌运动鞋发售价1499元 电商平台售价达48889元 涨幅32倍 [6] - 迪士尼玩偶最高成交价2599元 后跌至1109元 跌幅超50% [7] 公司战略定位 - 采取"高举高打"全球化策略 从核心商圈开始布局 [9] - 建立完整的IP发掘、孵化和运营体系 类似唱片公司模式 [10] - 正在构建"LABUBU宇宙" 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11] 消费趋势变化 - Z世代消费群体注重情感驱动和自我奖励型消费 [11] - 消费结构正向情感中心化、品质优先方向转变 [11] -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实际价值和自身需求 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12] 市场前景预测 - 里昂证券预测2025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72%至354亿元 [9] - 中国及海外销售预料各占50% [9] - 公司管理层对LABUBU长期价值保持信心 比喻为"金矿" [11]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9月8日
智通财经· 2025-09-08 00:44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3.74% 持股数量102.34亿股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69.70%位列第二 持股数量2.82亿股 [1] - 凯盛新能以67.91%持股比例位居第三 持股数量1.70亿股 [1] - 前20名持股比例均超56% 包括中国神华67.74% 天津创业环保64.73%等 [1] 最近5日增持情况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增持104.88亿元 持股数增加7957.86万股 [1] - 盈富基金增持35.68亿元位列第二 持股数增加13732.40万股 [1] - 山东黄金增持16.28亿元排名第三 持股数增加4959.35万股 [1] - 腾讯控股获增持12.47亿元 但持股数仅增205.87万股 [1] 最近5日减持情况 - 泡泡玛特遭最大减持12.98亿元 持股数减少419.29万股 [1] - 华虹半导体减持12.64亿元位列第二 持股数减少2657.57万股 [1] - 中芯国际减持10.41亿元排名第三 持股数减少1772.60万股 [1] - 中国移动遭减持9.08亿元 持股数减少1058.10万股 [1]
基金极致抱团科技赛道 流动性风险须提前预防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28
基金抱团现象强化 - 超400只主动基金下半年净值涨幅超30% 重仓股高度重叠包括新易盛 中际旭创 胜宏科技等 [1] - 本轮抱团风格更极致 业绩兑现节奏快使调仓更坚决 ETF与主动基金共同推动价格弹性 [1] - 抱团股7月以来平均回报达42% 全年平均回报高达103.8% 远超主流指数表现 [4] 历史抱团行情演变 - 2006-2007年抱团金融地产煤炭有色 2013-2015年抱团互联网 2018-2021年抱团消费医药新能源 [3] - 美股基金长期拥抱科技股 科技龙头在标普500权重持续上升 [3] - 当前持仓前20大股票明显切换 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W 新易盛等获加仓 多属新消费及人工智能领域 [4] 新抱团特征 - 港股优质资产定价权提升 持仓前20中港股从2020年2家增至当前5家 包括腾讯阿里小米中芯泡泡玛特 [5][6] - 人工智能板块成新宠 光模块PCB硬件为配置焦点 超1000只基金持有新易盛和沪电股份 [6] - 持仓切换速度加快 新易盛持仓基金数从2022年底162只增至1062只 两年完成全面转向算力产业链 [6] 资金结构变化 - ETF等被动资金涌入核心指数成份股 强化抱团效应 与传统行业吸引资金模式截然不同 [7] - 部分基金经理全仓转向景气行业龙头 持股集中度高 均衡基金也加入相关配置 [7] - 业绩释放较快使本轮抱团更有底气 市场预期一致 区别于以往主题投资 [6] 潜在风险因素 - 交易拥挤估值高企 技术迭代及海外政策风险积聚 需警惕极端共识回撤引发流动性冲击 [2] - 技术先发优势具阶段性 政策调整或技术突破可能重构竞争格局 动摇投资逻辑根基 [8] - 新能源板块2021年泡沫破裂为典型案例 因业绩增速低预期 技术路线动摇 产能过剩导致净值腰斩 [8] - 风格轮动可能导致资金分流 当抱团估值过高性价比下降时 资金转向估值更低业绩更稳定板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