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近4个月新高!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约590亿港元 加仓多只大型科技股
新浪财经· 2025-08-01 10:3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590.20亿港元 环比增长83% 创4月中旬以来单周最高净流入水平 [2] - 当周累计成交7636.41亿港元 较上周缩量近400亿港元 主要受恒指大盘连续调整影响 [3] - 今日(8月1日)南向资金净流入122.07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55.75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66.32亿港元 [15] - 全天南向资金成交1335.36亿港元 相当于恒指当日成交额的52.4% [15] 个股资金流向(周度) - 净买入前五: 盈富基金(2800.HK)134.30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2828.HK)49.36亿港元 小米集团-W(1810.HK)36.70亿港元 腾讯控股(0700.HK)35.42亿港元 阿里巴巴-W(9988.HK)22.76亿港元 [3][4] - 其他显著净买入: 美团-W(3690.HK)22.28亿港元 中国人寿(2628.HK)21.01亿港元 理想汽车-W(2015.HK)20.93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3033.HK)17.61亿港元 石药集团(1093.HK)16.64亿港元 [3][4] - 净卖出前二: 泡泡玛特(9992.HK)5.43亿港元 老铺黄金(6181.HK)2.79亿港元 [3][5] 个股表现与资金动向(周度) - 小米集团-W本周累跌6.97% 前5日加仓3599万股 [6] - 腾讯控股本周累跌2.82% 前5日加仓375万股 [7] - 阿里巴巴-W本周累跌0.93% 前5日加仓894万股 [8] - 美团-W本周累跌6.07% 前5日减持305万股 [9] - 中国人寿本周累跌2.64% 前5日加仓9549万股 [10] - 理想汽车-W本周累跌14.03% 前5日加仓175万股 [11] - 石药集团本周累涨14.60% 前5日加仓7974万股 [12] - 泡泡玛特本周累跌0.82% 前5日减持473万股 [12] - 老铺黄金本周累跌9.74% 前5日加仓37万股 [13] 当日(8月1日)资金流向 - 大幅净买入: 小米集团-W(01810.HK)10.99亿港元 腾讯控股(00700.HK)8.36亿港元 美团-W(03690.HK)7.66亿港元 英诺赛科(02577.HK)3.64亿港元 [16] - 大幅净卖出: 信达生物(01801.HK)4.02亿港元 阿里巴巴-W(09988.HK)2.02亿港元 [16] - 英诺赛科今日涨30.91% 前5日加仓269万股 [17] - 信达生物今日跌5.10% 前5日加仓448万股 [18] 沪市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榜 - 英诺赛科涨30.91% 净买入3.20亿元 [20] - 腾讯控股跌2.73% 净买入1.02亿元 [20] - 阿里巴巴-W涨1.04% 净卖出4.16亿元 [20] - 小米集团-W涨0.47% 净买入5.42亿元 [20] - 恒生中国企业跌0.95% 净买入17.20亿元 [20] - 美团-W涨0.49% 净买入2.39亿元 [20] - 盈富基金跌1.11% 净买入16.75亿元 [20] 深市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榜 - 腾讯控股跌2.73% 净买入7.34亿元 [21] - 盈富基金跌1.11% 净买入20.69亿元 [21] - 南方恒生科技跌1.03% 净买入8.56亿元 [21] - 小米集团-W涨0.47% 净买入5.58亿元 [21] - 阿里巴巴-W涨1.04% 净买入2.14亿元 [21] - 美团-W涨0.49% 净买入5.27亿元 [21] - 石药集团跌0.30% 净买入2.53亿元 [21] - 信达生物跌5.10% 净卖出4.02亿元 [21]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122.07亿元。港股通(沪)方面,恒生中国企业、盈富基金分别获净买入17.2亿港元、16.75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4.16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盈富基金、南方恒生科技分别获净买入20.69亿港元、8.56亿港元;信达生物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4.02亿港元。
快讯· 2025-08-01 09:33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22.07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恒生中国企业17.2亿港元及盈富基金16.75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盈富基金20.69亿港元及南方恒生科技8.56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变动 - 阿里巴巴-W遭港股通(沪)净卖出4.16亿港元 [1] - 信达生物遭港股通(深)净卖出4.02亿港元 [1]
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信达生物的持股比例于07月28日从5.19%降至4.69%。
快讯· 2025-08-01 09:04
公司股权变动 - 贝莱德在信达生物的持股比例于07月28日从5.19%下降至4.69% [1]
中证沪港深500医药卫生指数下跌1.74%,前十大权重包含恒瑞医药等
金融界· 2025-08-01 08:35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500医药卫生指数下跌1.74%至8507.96点 成交额405.94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7.84% 近三个月上涨24.27% 年初至今上涨34.48%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69% 前三大为药明康德(10.42%)、恒瑞医药(9.97%)、百济神州(9.63%) [1] - 市场分布为香港交易所(37.87%)、上海交易所(33.61%)、深圳交易所(28.52%) [2] - 行业构成以化学药(36.20%)、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18.33%)、生物药品(18.14%)为主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产品 - 招商中证沪港深500医药卫生ETF跟踪该指数 [3]
创新药系列研究:自免疗法迈向双抗、多抗时代
华创证券· 2025-08-01 07:40
行业投资评级 - 全球自免市场规模2022年为132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76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68% [8] - 中国自免市场2022年规模为29亿美元,仅为肿瘤市场的8%,对标国际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 [8] 核心观点 - 自免疾病种类复杂,已发现约15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基于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适症状分别选择到不同科室就诊 [14] - 自免市场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市场,2022年全球自免市场规模为肿瘤市场规模的64.5% [8] - 自免疗法正从单抗时代迈向双抗/多抗时代,通过多靶点干预有望提升治疗效果 [22] 自免市场空间 - 全球自免药物市场2022年规模为132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3500亿美元 [5] - 中国自免患者基数庞大,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74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9600万 [6] - 2024年自免药物销售额Top 10中三款百亿美元药物跻身全球药品销售额TOP 10 [9][10] 自免疾病特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器官特异性(如自身免疫性肝病)两大类 [14] -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总体患病率约10% [14] - 自免疾病发病机制涉及T细胞和B细胞对自身成分的异常反应,导致组织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 [18] 双抗/多抗疗法进展 - 双抗具备三重优势:精准重定向效应细胞、同时阻断两条致病通路、提升特异性和亲和力 [22] - 自免双抗领域BD活跃,2024-2025年有多起重大交易,首付款最高达1.25亿美元 [37] - 多抗已进入II期临床,如辉瑞的PF-07275315(抗IL-4/IL-13/TSLP)和PF-07264660(抗IL-4/IL-13/IL-33) [112] 重点关注公司 - 艾伯维的IL-1β/IL-1α双抗lutikizumab治疗HS已进入III期临床 [51] - 强生/Numab/Kaken的IL-4Rα/IL-31双抗NM26治疗AD进展至II期临床 [56] - 礼来/Zura的IL-17/BAFF双抗tibulizumab治疗SSc和HS进入II期临床 [63] - 赛诺菲的TNF-α/OX40L双抗brivekimig治疗HS II期成功 [74] - 罗氏/渤健的CD3/CD20双抗莫妥珠单抗治疗SLE显示临床潜力 [101]
医药行业周专题:国产创新药具备全球竞争力,出海正盛
东方证券· 2025-08-01 07:3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10] 核心观点 创新药发展 - 国产创新药正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已完成从模仿到跟随再到源头创新的蜕变[10] - 中国FIC药物数量占比从2015年的9%提升至2024年的31%[25] - 创新药出海分为三个阶段:借船出海(license-out为主)、自主出海(NewCo模式)、全球化[10] 重点领域进展 - PD-(L)1 Plus领域: - PD-(L)1/VEGF双抗AK112(依沃西单抗)在III期临床中击败K药,mPFS达11.14个月[53] - PD-1/IL-2双抗IBI363显著延长免疫耐药NSCLC患者生存期,冷肿瘤疗效突出[4] - 2025年PD-(L)1 plus领域已发生多起重磅交易,首付款最高达15亿美元[65] - ADC领域: - 2025H1仍是BD交易热门赛道,靶点转向PD-L1、DLL3等差异化方向[75] - PD-L1 ADC HLX43在泛瘤种中展现广谱抗肿瘤活性,TSCC患者ORR达75%[78] - DLL3 ADC ZL-1310治疗ES-SCLC的ORR达51%,1.6mg/kg组ORR高达79%[82] - GLP-1领域: - 25H1全球交易规模达211亿美元,已超24全年[88] - 交易聚焦多靶点、口服、联用和超长效方向[94] - 博瑞医药BGM0504 24周减重19.78%,优于瑞他鲁肽[94] 投资建议 PD-(L)1 Plus - PD-(L)1/VEGF方向关注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神州细胞等[5] - PD-1/IL-2方向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奥赛康等[5] ADC - 关注复宏汉霖、再鼎医药、泽璟制药等差异化靶点企业[5] GLP-1 - 多靶点方向关注博瑞医药、众生药业[5] - 口服及超长效方向关注歌礼制药、甘李药业[5] - 联用方向关注联邦制药、来凯医药[5]
瑞银:升信达生物(01801)目标价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6:23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目标价由105.1港元上调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 IBI363在中国及全球的销售高峰预测分别上调至57亿及203亿元人民币 [1] 药物研发进展 - IBI363注册二期临床试验 反映公司对其作为新一代免疫治疗基石药物的信心 [1] - 试验有望扩大IBI363适应症范围 [1] 财务表现与预期 - 公司今年1至5月销售同比增长33% [1] - 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6% 并实现盈亏平衡 [1]
瑞银:升信达生物目标价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01 06:22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目标价从105.1港元上调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药物销售预测 - IBI363在中国销售高峰预测上调至57亿元人民币 [1] - IBI363全球销售高峰预测上调至203亿元人民币 [1]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注册IBI363二期临床试验 反映对药物作为新一代免疫治疗基石药物的信心 [1] - 试验有望扩大IBI363适应症范围 [1] 财务表现 - 今年1至5月销售同比增长33% [1] - 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6% [1] - 预期上半年实现盈亏平衡 [1]
大行评级|瑞银:上调信达生物目标价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8-01 02:50
核心观点 - 瑞银上调信达生物目标价至120.1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IBI363临床试验进展及销售增长预期 [1] 产品研发进展 - 信达生物注册IBI363二期临床试验 反映公司对其作为新一代免疫治疗基石药物的信心 [1] - IBI363有望扩大适应症范围 若新适应症纳入则中国及全球销售高峰预测分别上调至57亿及203亿元 [1] 财务表现 - 公司今年1至5月销售按年增长33% 保持强劲势头 [1] - 预期上半年收入按年增长36% 并实现盈亏平衡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目标价由105.1港元上调至120.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创新药概念再活跃,维康药业20%涨停,热景生物续创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2:35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概念股8月1日盘中活跃 维康药业20%涨停 悦康药业涨超15% 热景生物涨超12%续创新高 昂利康和福元医药涨停 奇正藏药斩获3连板 [1] 行业趋势 - 医药行业政策端态度逐步转向 集采规则持续优化 [1] - 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研发投入 在研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 [1] - 医药行业海外BD(业务发展)趋势加速 体现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 [1] - 行业逐步走出低谷 后续政策面和企业盈利面改善将推动板块估值重塑 [1]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落地后进入兑现或放量阶段的标的 [1] - 重点关注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 如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诺诚健华等标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