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越秀地产(00123)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规模宏大的房企“甩包袱”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3:1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房企将去库存作为核心经营任务 重点针对2021年及以前的高成本库存实施甩包袱策略 [2][4][12] - 行业普遍采用老盘新做 资产盘活 政策协调等多元化手段加速存量去化 [4][6][10] - 库存减值计提规模巨大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现 成为行业性财务负担 [13][14] 房企去库存行动 - 绿城中国总货值2700亿元中2021年及以前库存占1400亿元 占比50% 计划3-5年完成去化 上半年完成190亿元去化任务 [4] - 建发国际成立CEO牵头的去库存专项小组 实施分类管理 对重点库存采取产品提升和土地调规措施 [5][6] - 中国建筑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包括50亿元抵债盘活和3.2亿元资产证券化 [6][10] - 龙湖集团现房压降超80亿元 盘活11个项目 累计盘活商住土储128亿元 [6] - 越秀地产通过专项债回购三个项目 获取120亿元地票并实现商改住退地 [7] 去库存策略 - 老盘新做策略涵盖产品升级 配套提升和物业服务优化 涉及24个重点存量项目联合评审 [4][9][10] - 营销层面实行一盘一策 加大考核力度 采取首付分期 按揭补贴 特价房等促销手段 [6][9][10] - 央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协调土地置换和收储 华润置地供货集中一二线城市 [4] - 建发国际对400多亿元库存实施提级管理 制定奖励考核机制 按市场波动合理定价 [9] 库存结构及财务影响 - 库存主要由未开发土地 闲置商办物业和住宅尾盘构成 三四线城市车位去化难度最大 [10][13] - 2024年六大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超2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计提71.2亿元 万科计提51.1亿元 [13] - 建发国际并表存货减值计提超100亿元 非并表项目合计近140亿元 [13] - 环北京区域房价较高峰期下跌三分之二 部分项目售价仅为囤积时三分之一 [12] - 某十强房企2021年计提28亿元后 2022-2023年再度计提113亿元 显示去库存反复性 [14]
越秀地产:广州城建202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将于9月15日付息
智通财经· 2025-09-05 07:57
债券付息安排 -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将于2025年9月15日开始支付利息 [1] - 付息期间覆盖2024年9月13日至2025年9月12日 [1] 债券品种详情 - 品种一(21穂建03,代码188730)票面利率为2.10% [1] - 每手面值1,000元品种一债券派发利息21.00元(含税) [1] - 品种二(21穂建04,代码188731)票面利率为3.55% [1] - 每手面值1,000元品种二债券派发利息35.50元(含税) [1]
越秀地产(00123):广州城建202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将于9月15日付息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7:53
债券付息安排 - 公司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第二期)将于2025年9月15日开始支付利息 [1] - 付息期间覆盖自2024年9月13日至2025年9月12日止的完整年度 [1] 债券品种详情 - 品种一(债券代码:21穂建03,代码188730)票面利率为2.10% [1] - 品种二(债券代码:21穂建04,代码188731)票面利率为3.55% [1] - 每手债券面值均为1,000元 [1] - 品种一每手派发利息21.00元(含税) [1] - 品种二每手派发利息35.50元(含税) [1]
越秀地产(00123)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05 07:39
债券发行 - 品种一发行总额15亿元,品种二发行总额5亿元[9] - 品种一票面利率2.10%,品种二票面利率3.55%[9] 付息安排 - 2025年9月15日支付2024 - 2025年利息[7] - 债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12日,付息日为9月15日[8] - 品种一每手派息21元,品种二每手派息35.5元(含税)[12] 期限信息 - 品种一5年期,品种二7年期[9] - 品种一计息至2026年9月12日,品种二至2028年9月12日[9][10] - 品种一付息日2022 - 2026年9月13日,品种二2022 - 2028年9月13日[10][11] 税收政策 - 个人利息所得税按20%征收[16] - 境外机构债券利息收入免税政策延至2025年12月31日[17]
传统淡季,楼市新盘谁能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17
广州楼市2025年8月畅销指数总体情况 - 抽样50个知名楼盘总已售房源28192套 未售13778套 平均去化率67.17% 与上月基本持平[3][6] - 畅销指数达50%以上项目37个 占总抽样74% 其中80%以上15个占30% 60%-80%区间14个占28% 30%-60%区间13个占26% 10%-30%区间7个占14% 低于10%1个占2%[4][5] - 8月受传统淡季叠加炎热多雨天气影响 广州楼市维持平稳运行 开发商推货节奏放缓 新开盘及集中加推项目减少[3][6] 区域去化表现 - 黄埔区房源8365套 已售5433套 未售2932套 平均畅销指数64.95%[8] - 天河区总货值8076套 已售5758套 未售2318套 畅销指数71.3%[8] - 海珠区房源7811套 已售5254套 未售2557套 畅销指数67.26%[8] - 番禺区房源7112套 畅销指数65.14% 荔湾区房源7822套 畅销指数64.78% 白云区房源1931套 畅销指数77.94%[8] - 越秀区房源249套 畅销指数16.47% 南沙区房源604套 畅销指数82.95%[8] 头部畅销项目排名 - 国贸云上以95.93%去化率位居榜首 龙湖御湖境95.67%排名第二 城投珠江天河壹品93.81%排名第三[1][7] - 越秀珠实皓悦滨江93.01%排名第四 越秀珠实城发江湾和樾90.46%排名第五 越秀琶洲南TOD 88.71%排名第六[1][7] - 保利天瑞87.19%排名第七 保利臻誉86.80%排名第八 越秀云萃86.67%排名第九 招商林屿境82.95%排名第十[1][7] - 前十畅销楼盘中保利 越秀地产和龙湖旗下项目占据七席[7] 2025年新推产品表现 - 样本楼盘中有33个在2025年有新推动作 新推房源10922套 已售5140套 未售5782套 平均去化率43.29%[9] - 海珠区2025年新增2816套房源 黄埔区新增2227套 荔湾区新增1634套 番禺区新增1610套 天河区新增1513套[9] - 2025年新推产品畅销指数TOP10项目中除国贸云外均为全新盘 越秀珠实皓悦滨江位居新推产品畅销榜首[10] 产品力与市场趋势 - 核心区靓地供应增加 2025年广州市拟出让131宗住宅用地中中心城区占76块占比58%[10] - 网红项目共同特点是满足"好房子"期待 产品力成为关键号召力 新规及超新规项目对市场热度起到托举作用[10][11] - 四代宅等创新产品概念受到市场认可 如招商林屿境虽位于南沙但凭借产品创新实现热销[10]
房企定向“甩包袱”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02:02
行业核心任务 - 去库存成为2025年房企经营核心议题 多家企业在中期业绩会强调其重要性 [3] - 库存主要包含未开发土地 建成闲置商办物业及住宅尾盘 其中一二线城市非核心区及低线城市去化较慢项目占比较高 [8][10] - 2021年及以前存货普遍拿地成本高 部分项目售价低于楼面价 直接导致存货跌价计提影响利润 [9][10] 企业去库存举措 - 绿城中国针对2021年前库存设置关键任务考核 对24个重点项目实施"老盘新做" 上半年完成190亿元去化 总存货中2021年前库存占比约50%达1400亿元 [3][6] - 建发国际成立由CEO牵头的去库存专项小组 实行分类管理及一盘一策策略 对400多亿元库存制定奖励考核机制 [4][6] - 中国建筑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通过抵债盘活超50亿元资产 内部办公资产盘活超1万平方米 [4][7] - 华润置地等央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储政策 协调土地置换及收储 保利发展上半年计提存货跌价71.2亿元 [3][10] 具体策略与案例 - "老盘新做"包含产品升级(调整户型、提升装修)配套升级(园林、名校引入)及物业服务提升 [8] - 龙湖集团上半年现房压降超80亿元 盘活11个项目及128亿元商住土储 越秀地产通过专项债回购三个项目 获取120亿元地票 [5] - 去库存措施包括赠送车位/物业费 首付分期 特价房折扣 以及打包出售给地方政府 [8] - 环北京某房企因房价下跌三分之二 将囤积房源以原价三分之一出售止损 [9] 财务影响与挑战 - 2024年保利、万科等6家房企计提存货跌价超28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万科计提51.1亿元 建发国际并表项目计提超100亿元 [10] - 存货跌价计提直接影响结转利润 2021年前库存成利润不确定因素 大幅降价销售可能导致净利润下降或亏损 [10][11] - 去库存面临项目分散(如三四线车位)及市场不确定性 部分企业处理旧库存后仍产生新计提(如某十强房企2022-2023年计提113亿元) [10][11]
2025 年房企半年报:聚焦核心城市、国企引领与民企复苏、“好房子”成为主导
经济观察网· 2025-09-04 11:29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呈现分化态势 受政策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影响 [2] - 部分房企凭借精准战略 灵活经营与强劲产品力实现稳健发展 [2] - 核心特征集中在核心城市聚焦 国企引领与民企复苏 产品与策略创新三方面 [2] 核心城市聚焦 - 市场需求向优质区域集中 头部房企将资源倾斜核心城市 构建以核心城市为基石格局 [3] - 一线城市对房企销售贡献显著提升 TOP10房企中招商蛇口 越秀地产 中国金茂等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超50% [3] - 半数以上销售额来自北上广深 保利发展 中海地产 华润置地等贡献率也超40% [3] - 二线城市成房企拓展主战场 龙湖龙智造 远洋建管2025年上半年在一二线城市新拓项目面积占比近90% [3] - 旭辉建管二线城市占比达60% 二线城市拿地成本低于一线且有充足改善型需求 [3] 国央企与民企表现 - 市场呈现国央企领跑 民企逐步复苏格局 两类企业在销售与拿地环节协同发力 [4] - 销售端国央企凭资金优势与品牌信任度占据主导 保利发展 绿城中国 中海地产位居前列 [4] - 民企靠差异化策略突破 滨江集团聚焦长三角改善需求 建发房产以新中式风格打造特色 [4] - 两家民企实现销售额同比正增长 民企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4] - 拿地端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33.3% 拿地金额前十中国央企占8席 [4] - 民企中滨江集团 邦泰集团表现活跃 拿地金额进入行业前二十 [4] 行业集中度与梯队表现 - TOP10房企中4家如建发房产 越秀地产累计销售同比为正 [5] - TOP11-30及TOP51-100梯队整体仍下滑 显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 产品与策略创新 - 优秀房企通过强化产品力 优化投资策略 挖掘新业务适配市场趋势 [5] - 代建企业推标准化产品线 绿城管理雲萃系瑧玉系覆盖高端与刚需 金地管理清岚品牌融合现代审美与属地文化 [5] - 投资策略采用以销定投 保利发展 中海地产在核心城市选优质地块提升资金效率 [5] - 参与城中村改造 中国金茂 招商蛇口等介入上海 广州相关项目 [5] - 代建成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代建TOP20企业新增签约建面1.0983亿平方米同比增28% [5] - TOP5集中度近50% 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领跑 [5] 行业转型方向 - 优质房企围绕三大方向发力构建竞争优势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6] - 未来具备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 [6]
越秀地产领跑楼市新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53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释放 推动百城新房价格实现1.16%结构性上涨 [2] - 2025年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2024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 楼市呈现止跌回稳态势 [3]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好房子发展逻辑 购房群体从有房住基本需求迈向住得好品质追求 [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额615亿元 同比增长11% 完成全年1205亿元销售目标的50.04% [2][3] - 营业收入475.7亿元 同比增长34.6% 实现连续7年稳健增长 [2] - 位列全国销售榜第八 成为行业TOP10中仅有的3家正增长房企之一 [3] - 获惠誉上调评级展望 是当前行业内唯一跻身标普投资级评级的地方性国企 [2] 销售与产品策略 - 一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占比超八成 成为业绩增长主引擎 [3] - 整体入账销售均价同比大涨48.1% 达每平方米35100元 [3] - 推出4×4好产品理念与4+X产品系 从品质、温度、智慧、成长四大维度构建产品力 [6] - 包揽克而瑞2025上半年全国十大高端、轻奢、品质作品三大全品类奖项 [6] 土地储备与投资 - 上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新增13宗地块 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土地储备总面积2043万平方米 其中94%分布于一线及二线城市 [3] - 上半年完成权益投资109.6亿元 核心12城投资占比92% 平均溢价率仅9% [4] 差异化竞争策略 - 采用因地制宜拿地策略 在广州主攻老城区小地块实现快周转 [4] - 广州老西关珑悦西关4个月清盘 老越秀东山云起首开去化近九成 [4] - 通过前期配套投入提升项目价值 如越秀观樾投入近千万元整治月亮湖 [5] 产品力与客户洞察 - 投入使用超1万平方米研发中心为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6] - 项目设计注重文化细节 如琶洲樾参照《溪山行旅图》打造山水庭院 [7] - 针对客户需求优化产品 如广府三章项目提升社区通风与光照条件 [8] - 引入高规格物业服务 如臻越PLUS服务体系核心成员经过星级酒店认证 [7] 项目交付与口碑 - 琶洲南TOD项目2025年5月正式交付 从立面设计到园林细节展现强大兑现力 [2][8] - 交付项目包含21款奢石车库和入住即成林的园林 [8] - 采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精益管理理念实现提质增效 [8]
合肥楼市8月榜单出炉!包河16亿领跑,中海拿地31亿称王!安徽土地市场暗流涌动……
搜狐财经· 2025-09-03 14:38
安徽省土地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1-8月安徽省土地市场总成交金额达351.56亿元 [10] - 合肥市土地成交金额171.83亿元,占全省总额48.9% [10] - 土地成交面积滁州以130.20万㎡居首,蚌埠108.09万㎡次之,合肥128.87万㎡位列第三 [9] 合肥市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合肥新房销售金额突破40亿元 [1] - 包河区以16.07亿元成交金额领跑全市,成交面积5.96万㎡,成交429套,均价26977元/㎡ [2] - 滨湖区成交均价33397元/㎡为全市最高,显示高端市场定位 [2][3] - 经开区成交金额4.64亿元位列第三,成交面积1.82万㎡ [2] - 市场呈现"南热北冷,东稳西进"格局 [3] 房地产开发企业表现 -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以5.70亿元销售额位居房企榜首,销售面积1.83万㎡ [6][7] - 招商蛇口以4.60亿元位列第二,销售面积1.68万㎡ [8] - TOP20房企销售金额合计约40亿元,市场集中度高 [8] - 前十房企中国央企占据12席 [8] 土地市场区域分化 - 合肥市区土地成交金额150.59亿元,占全市域87.6% [12][14] - 滁州市区48.76亿元位列第二,蚌埠市区24.56亿元第三 [12][14] - 淮北和池州市区无土地成交 [12][14] - 肥西县以11.83亿元领跑县域市场,成交面积15.11万㎡ [15][16] - 蒙城县9.73亿元、庐江县8.14亿元分列县域二三位 [15][16] 企业拿地情况 - 中海集团以31.10亿元拿地金额位居榜首,拿地面积15.42万㎡ [19][20] - 亭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25.66亿元、合肥城建22.05亿元分列二三位 [19][20] - TOP20拿地企业全部为国企和央企 [21] 高端项目市场表现 - 云缦璞舍以3.45亿元销售额位居项目榜首,均价30806元/㎡ [4][5] - 前十项目中过半均价突破3万元/㎡ [5] - 龙湖亚伦央璟颂均价36842元/㎡,置地瑰丽公馆均价36850元/㎡ [4][5] - 招商蛇口多个项目上榜,显示品牌市场影响力 [4][5]
对未来楼市,有了新判断
36氪· 2025-09-03 03:20
市场趋势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政策导向从去杠杆转向防风险 需求由普涨变为分化 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比拼[4] - 城镇化长期逻辑仍在 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不变 "房住不炒"基调清晰 一二线核心地段仍缺好房子 改善性需求韧性强[4] - 短期走势取决于政策刺激力度 部分城市房价较高点下跌超30% 市场止跌回稳关系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4] - 新房供应偏紧 供求关系改善为市场复苏提供条件 增量容易存量难 需以时间换空间等待信心恢复[4][5] - 头部城市限购放松/房票安置/购房补贴释放需求 供给端好房子加速入市 限售放松使次新房流入二手市场 推动市场前低后高轨迹[6] 投资策略 - 土拍市场分化严重 土地成交高度集中一二线城市 房企聚焦一二线寻找确定性[7][8] - 绿城上半年35个项目货值超900亿 一二线占比88% 下半年放缓拿地节奏 全年目标1200-1300亿 三四线采取谨慎机会主义策略 新获货值占比不足10%[9] - 越秀坚持精挑细选小地块策略 保证快周转低风险 上半年权益投资超百亿 92%集中一二线核心区域 平均溢价率9%[9] - 龙湖优先保障债务安全与保交楼 上半年仅在上海/苏州/重庆获取4地块 总建面25万方 权益建面18万方 新增货值约50多亿[9] - 龙湖未竣备总土储2840万方 权益土储2113万方 未售货值超2000亿 一二线占比70%[10] - 建发国际推进灯塔项目战略 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高端改善型项目 上半年33宗地块利润率7%-9% 下半年产品利率润预计7%[10] 产品战略 - 产品力成为穿越周期关键 好房子新规推动产品内卷升级[11][12] - 龙湖重点关注产品细节品质 提升社区配套与物业服务 空中庭院/精装大堂/风雨连廊/社区会所等顶豪配置下沉至改善刚需项目[13] - 产品平权化打破居住资源阶层壁垒 好房子从奢侈品变为市场竞争基础门槛[13] - 贝壳基于C端客户思维沉淀数据洞察 通过自操盘项目检验产品化能力 强调供给侧需提供差异化而非同质化产品[15] - 行业可能回归个性化项目公司为主的时代 好房子应实现居住与生活融合 满足十五分钟生活圈需求[15] 利润表现 - 超60%房企预计亏损 利润下滑主因结转规模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17] - 华润置地经常性业务占比21.7%却贡献60.2%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开发销售业务贡献39.8亿元核心净利润 预计长期两大业务利润贡献将各占50%[18] - 中海上半年净利润95.3亿 核心归母净利润87.8亿 核心归母净利润率10.6% 保持高位因已售未结金额回报率高/聚焦一二线投资/商业资产布局/强成本管控能力[18][19] - 中海行政销售费用占比仅3.8% 平均融资成本2.9%[20] - 万科通过采购直达产地/自主完成低价项目软装/加强全周期现金流精算实现成本提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