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

搜索文档
FOF系列研究之七十六: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东方证券· 2025-06-22 02:1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选取香港市场中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构建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的指数[3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中证香港300指数与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的样本空间并集[38] - 选样方法: 1. 流动性筛选: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不低于1000万港元[38] 2. 行业筛选:选取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及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38] 3. 市值排序:按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选取前50只证券[38] - 加权方式: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个股权重不超过10%[38] - 定期调整: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38] **模型评价**:该指数集中反映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表现,具有行业纯度高、成分股集中度高的特点[42][44] 2. **模型名称**: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跟踪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54]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投资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54] - 跟踪误差控制:日均跟踪偏离度≤0.35%,年化跟踪误差≤4%[54] - 运作方式:采用实物申赎机制,最小申赎单位100万份[5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模型** - 年化收益率:8.54%(2019/1/1-2025/5/31)[50] - 年化夏普比:0.41[50] - 年化波动率:35.93%[50] - 最大回撤:-68.18%[50] - 市盈率TTM:27.16倍(历史分位数19.42%)[45] - 市净率LF:2.60倍(历史分位数38.94%)[45] 2.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 - 规模:101亿元(截至2025/5/31)[53] - 日均成交额:27.51亿元(近1个月)[53] - 跟踪误差:未披露具体数值但符合合同约定[5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注: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单独的量化因子构建,主要采用指数成分股的基本面因子) 1. **隐含因子**:创新药研发能力因子 **构建思路**:通过成分股的License-out交易数量/金额反映研发成果转化能力[26][29] **数据来源**: - 2024年License-out交易100起,总金额518亿美元[26] - 2025Q1交易金额已达去年70%[29] 2. **隐含因子**:商业化潜力因子 **构建思路**:通过FDA获批药品数量衡量国际化能力[36] **具体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共有8个国产创新药获FDA批准[36]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26亿美元[33]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创新药研发能力因子** - 头部成分股2025年平均收益:59.44%[42] - 最佳个股收益:三生制药209.54%[42] 2. **商业化潜力因子** - 创新药指数年化收益显著高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54% vs -1.49%)[50]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平均市值超1100亿港元[42] 注:本报告为ETF投资价值分析,未涉及传统多因子模型的详细构建,主要采用指数编制规则和成分股基本面数据作为量化依据[37][54]
部分存储涨价,AI和国产化驱动行业增长
东方证券· 2025-06-21 07: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浪潮驱动行业上行,存储国产化前景广阔存储需求回暖,5月DRAM和NAND闪存月平均价格连续两月上涨,价格上涨趋势有望持续到第三季度AI已成为存储需求增长的关键动力,全球AI驱动存储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87亿美元激增至2034年的25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4%中国存储产业链有望受益于AI自主可控政策双重驱动,国产化前景广阔 [8] - DRAM利基市场格局重塑中,3D DRAM走向产业利基DRAM领域供需不平衡下价格持续高企,Tier2厂商有望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3D DRAM产业化进程加速,定制化存储市场规模有望随端侧AI渗透率提升快速成长 [8] - FlashAI驱动容量和总需求上升,企业级市场增长迅速AI技术发展促使Flash市场容量和总需求显著上升,企业级市场尤为突出国内存储模组厂市场份额有望提升,NOR Flash市场有望保持增长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AI浪潮驱动行业上行,存储国产化前景广阔 1.1 存储需求回暖,价格上涨趋势持续 - 5月存储器半导体DRAM和NAND闪存月平均价格连续两月上涨NAND Flash方面,二季度价格上涨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三季度企业级SSD需求增长成主要价格支撑;DRAM方面,受原厂停产计划影响补货需求,DDR4系列有望大幅上涨 [8][11] 1.2 AI浪潮已成为存储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 - 全球DRAM市场规模及HBM规模预计保持增长,AI芯片相关产品迭代促使HBM单机搭载容量扩大,推动HBM之于DRAM产能及产值占比均大幅向上 [19] - MRDIMM新型内存模组有望缓解AI时代“内存墙”问题,随着技术成熟,预计更多服务器CPU将支持MRDIMM,推动终端市场对其的需求增长 [20] - CXL技术凭借其内存池化、缓存一致性和低延迟特性,有望成为重构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21] - AI技术发展带来更多数据创建和存储需求,对存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大容量、高性能的AI存储系统能够显著节省训练所需的时间,并确保AI集群计算能力的高可用性 [22] - 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上存储,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为AI应用的训练和推理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23] - 边缘侧计算能力增长需存储能力同步提升,业界预测边缘存储的增长速度是核心存储的2倍 [26] - 高阶智能驾驶时代,数据闭环是核心要素,存储系统需要具备灵活的数据管理能力和高可靠性 [27] - 全球AI驱动存储市场预计保持高速增长,越来越多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更智能、更灵活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28] 1.3 存储行业国产化前景广阔 - 国内存储晶圆厂商在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方面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半导体存储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加强自主研发,持续提升半导体存储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0] - 目前存储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化前景广阔国产存储产业前景广大,国内上市公司主要覆盖利基DRAM芯片,NOR Flash芯片、小容量NAND Flash芯片和EEPROM芯片领域,与存储原厂形成差异化格局 [30][32] - 国内上市公司已实现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内存条等产品线的广泛覆盖,并在主控芯片领域有所延伸 [33] 2. DRAM:利基市场格局重塑中,3D DRAM走向产业 2.1 利基DRAM:原厂计划逐步停产,供需平衡重建机会多 - 头部厂商明确2025年逐步停产DDR4,原厂退出导致供应收缩,而DDR4/4x及LPDDR4/4x市场需求仍然可观 [43] - 回顾DDR3的迭代过程,DRAM代际更迭的完整周期或在15年以上,新一代DRAM产品推出后上一代产品行情仍可与主流存储市场景气度保持较长时间相关 [47][48] - DDR4和LPDDR4利基市场有望一段时间内持续处于行情优于主流存储市场的“倒挂”,兆易创新等全球Tier2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 [50] 2.2 堆叠DRAM:各大原厂持续迭代HBM,3D DRAM走向产业 - 高带宽堆叠DRAM能够更好满足AI计算的需求,市场对其需求正在大幅上升,预计2024 - 2029年将保持超过25.2%的复合年增长率 [51] - HBM和堆叠晶圆是实现高带宽堆叠DRAM的两条技术路径,HBM已成为数据中心新一代内存解决方案,预计HBM4 2026年量产 [52][55] - HBM市场高度集中,海力士具有领先优势,HBM迭代依赖制程和封装技术的升级 [57] - 多家存储设计公司已投入3D DRAM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定制化存储受关注,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存储IC公司也已开展3D DRAM相关产品开发工作 [60][67] 3. Flash:AI驱动容量和总需求上升,企业级市场增长迅速 3.1 NAND: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需求驱动企业级SSD市场增长 - 24Q4到25Q1,受库存压力和终端需求疲软影响,NAND Flash整体产业营收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预计二季度有望反弹 [68] - 二季度价格上涨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三季度企业级SSD需求增长成主要价格支撑,AI投资持续强劲,带动NAND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 [70] - 云端服务业者持续加强AI投资,中国企业级SSD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国内存储模组厂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71][72][77] 3.2 NOR:端侧AI带动NOR Flash扩容和总需求增长 - 受益于物联网、汽车电子、5G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和端侧AI的拉动,NOR Flash市场有望保持增长 [78] - 端侧AI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NOR Flash容量和总需求量的提升 [81] - NOR Flash市场为寡头垄断格局,国内企业逐步形成竞争优势 [82] 投资建议 - 存储需求回暖,AI服务器和AI终端有望持续带动存储需求增长,同时叠加国产替代机遇,建议关注存储产业链存储IC设计、存储互联和控制等芯片、存储模组、封测、系统级解决方案等相关公司 [3][83]
国补无虞且韧性可期,抢滩蓝海有望焕发新生机
东方证券· 2025-06-20 09: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家电内销有望受益政策拉动,二季度家电需求值得期待,后续国补补贴方式变化但扰动有限;出口方面新兴市场潜力可期,对美出口扰动无需过忧,应重视供应链优势带来的全球格局重塑机会 [2] - 短期国补延续性无需担忧,下半年家电国家和地方补贴仍将延续,品类外延预计不变 [6] - 国补下半场家电需求韧性可期,品类需求未因国补干扰出现明显波动,渗透率提升和现有定价吸引力有望化解悲观 [6] - 家电企业通过场景化品类创新与情感化营销破圈有望焕发新的成长生机,各赛道均有体现 [6]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建议关注享受国内政策延续、积极出海,自身效率提升的优质白电龙头,如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海信家电 [2] - 建议关注海外成熟市场份额重塑,且短期全球供应链优势有望放大弹性的出海/出口优质企业,如海信视像、欧圣电气 [2] - 建议关注短期受益国补品类外溢,中长期有望享受新兴家电品类需求红利的优质小家电企业,如石头科技、小熊电器 [2] - 建议关注地产负面扰动缓和,策略灵活调整并有望布局海外的厨电企业,如老板电器、华帝股份 [2]
海外札记20250617:伊以冲突地缘风险交易的前景
东方证券· 2025-06-20 07:10
市场趋势 - 伊以冲突前市场宏观聚焦从关税转向其他,关税交易弹性下降,其他叙事讨论上升[6] - 2025年下半年美国宏观交易预计围绕基本面和美联储,地缘政治波动或对Q3风险资产定价构成小幅额外扰动[21] 伊以冲突影响 - 冲突带来地缘风险交易超预期和催化剂,当周原油盘中最大涨幅20%,WTI原油上冲至70美元/桶以上,避险情绪或蔓延至股债[6] - 短期避险情绪可能升温/反复,冲突各方处于打击报复和“放狠话”阶段,风险溢价易上升[6] - 中期冲突较难逆转宏观和市场环境,需关注避险交易反转可能,伊朗行动理性克制,美国治理能力透支,高油价大概率短期现象[6] 市场表现 - 20250607 - 20250614,美国三大股指下跌,纳指、标普500分别收跌0.63%和0.39%,美债收益率回落,布油收涨13.1%,黄金+3.17% [6][22] 数据与事件 - 美国5月CPI、PPI继续温和走低,未显现关税影响,名义CPI同比2.4%,环比0.1%,核心CPI同比2.8%,环比0.1% [26] - 5月PPI环比上涨0.1%,核心PPI上涨0.1%,商品价格(不含食品和能源)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1% [31] 风险提示 - 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美国经济硬着陆或带动全球衰退,市场转向衰退交易[33] -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政策节奏、幅度有不确定性,关税谈判可能变化[33]
2025陆家嘴论坛点评:对外开放更加确定,金融助力科创包容性提升
东方证券· 2025-06-20 01:36
政策导向 - 政策框架为全球治理、高水平开放、扶持科技赋予更多权重,未来会逐步强化[5] - 国内金融政策将更多考虑地缘风险与主导货币间的博弈,践行多边主义、提高人民币话语权愈发重要[5] 对外开放举措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引进外资发放新一批QDII投资额度,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发展自贸离岸债[5] 政策先行先试 - 支持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央行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5] 金融支持科技 - 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5]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5] 总体趋势与风险 - 金融政策对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支持科技转型的关注升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结构性特点将更鲜明[5] - 存在特朗普关税表态反复变化影响资本市场的风险[5]
瑞迈特(301367):首次覆盖报告:立足国内,走向全球的呼吸健康龙头
东方证券· 2025-06-19 14: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评级,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35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94.15元 [3][1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迈特是国内家用呼吸机龙头,海外业务蓬勃发展,虽受海外渠道积压出清影响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但25Q1迎来转机 [9] - 全球慢性呼吸疾病需求庞大,家用呼吸机市场前景广阔,且全球双寡头格局生变,瑞迈特全球市占率提升 [9] - 公司产品质量媲美国际一线品牌,极具性价比,且海内外渠道加速建设,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呼吸健康领军企业,迎来拐点 - 股权清晰,实控人是董事长庄志和副总经理许坚,截至2024年报二人共同直接及间接持股21.29%;核心管理层产业经验深厚 [20][22] - 2017 - 2022年公司快速成长,2023年起受海外渠道库存积压影响业绩承压,25Q1迎来业绩拐点,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25] - 国内业务稳定向好,海外业务恢复稳态,25Q1国内业务收入同比+43.0%,海外业务收入同比+35.5%,海外占比维持在64%左右 [27] - 家用呼吸机是主要收入来源,25Q1家用呼吸机业务收入环比+15.7%,同比+62.8%;耗材业务表现稳健,占比从2022年的14.0%提升至2025Q1的30.5% [30] - 2024年和2025Q1公司毛利率呈提升趋势,2025Q1国内毛利率51.5%,海外毛利率48.5%;2025Q1费用率下降显著,净利率实现27.5% [34] - 2025年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彰显长期信心;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进行并购合作,寻求低成本扩张 [36][38] 家用呼吸机前景广阔,瑞迈特积极出海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需求大,预计2024年全球COPD患者达5.3亿人,OSA患者达11.5亿人;无创通气是COPD和OSA的重要治疗方式;国内对COPD和OSA的诊断率和控制率双低,潜在市场巨大 [40][49][55] - 需求增加带动全球家用呼吸机规模增长,2016 - 2020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规模CAGR=13%;通气面罩作为核心配件伴随放量;2020年新冠疫情和飞利浦产品召回事件推动国内家用无创呼吸机出口增加 [57][62][66] - 全球家用呼吸机市场高度集中,2020年瑞思迈和飞利浦合计占78.1%份额;国内市场相对分散,2020年瑞思迈和飞利浦合计占55.0%份额,瑞迈特市占率15.6%;2023年瑞迈特国内市占率为30.6%,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在通气面罩市场,瑞迈特国内市占率居前,全球竞争力有待提升;飞利浦召回事件后,瑞迈特全球市占率从2020年的4.5%提升至2023年的12.4% [69][71][74] - 瑞思迈是全球无创呼吸机龙头,业务覆盖睡眠健康、呼吸健康和软件服务领域,构建了数字健康生态系统;2005 - 2024财年收入CAGR为13.5%,利润CAGR为15.6%;2025财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良好;从瑞思迈发展历程看,耗材配件收入占比提升和AI创新能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瑞迈特耗材占比超30%且积极向智能化发展 [78][80][91] 产品媲美进口,渠道网络加速扩张 - 2020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CAGR达38.9%,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4.8%;研发人员数量同步增长,2024年达270人;产品质量优异,在多数参数方面与国际品牌无明显差异,且延时升压时间范围更广,性价比突出 [92][96][98]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之一,通过美国FDA、欧盟CE认证并进入多国医保名录;2020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和通气面罩出口市场中,公司分别以40.5%、68.3%的占比位列第一;与本土企业RH合作开拓北美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深耕 [101][102][106] - 公司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营销体系,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全面进行渠道改革;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至消费品市场,推出瑞迈特氧气瓶和面向国内院线渠道的P5系列呼吸机 [111][112][11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69、3.59和4.57元;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家用呼吸机业务企稳回升和耗材业务快速发展;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0.1%、49.8%、49.6%;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将有所下降 [120][123][125] - 选取伟思医疗等6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35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94.15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124][125][126]
建筑建材行业跟踪点评:房价继续走弱,博弈价值再起
东方证券· 2025-06-18 0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地产及地产链继续寻底,关注受益于二手房翻新、城市更新改造,并且C端零售业务取得明显进展的消费建材企业 [4] - 一线城市新房房价转跌,二手房房价降幅扩大,此前地产市场低位徘徊,现实与预期双弱,地产数据走弱会带来稳房价预期提升,聚焦地产链优质公司的博弈价值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建议关注涂料龙头三棵树(603737,未评级)、板材龙头兔宝宝(002043,未评级)、石膏板龙头北新建材(000786,买入) [4] 房价数据 - 2025年5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其中上海上涨0.7%,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4%、0.8%和0.4%;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8%、0.7%、0.8%和0.5% [9] 地产市场情况 - 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指引下,房地产市场迟迟未全面企稳,当前处于自然寻底阶段,政策真空期叠加地产数据持续磨底,资本市场对地产链整体预期较低 [9] 房价与政策预期 - 房价继续下行会让市场对后续政策抱有更高期待,房价再下台阶,资本市场围绕其博弈的价值越高 [9] 地产链公司价值 - 在房地产下行背景下,建材行业整体需求受冲击,但带来部分行业产能出清,头部公司积压的经营风险持续释放,涂料类的三棵树、石膏板的北新建材、板材的兔宝宝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阶段性出现博弈价值时可重点关注 [9]
风电有望走出“周期”,迈向盈利与新成长
东方证券· 2025-06-17 0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陆风周期底部回暖,建议关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风电产业链复苏企业;海风周期拐点蓄势待发,建议关注东方电缆、振江股份等海风相关度较高环节企业 [4] - 价上国电投招标价格企稳,风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有望复苏;量上1 - 5月风电中标数据稳步增长,国内外均展现景气态势;成长上海外出口为行业长期空间核心,边际数据高增有望激活新预期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方面 - 国电投2025年第二批陆上风电机组规模化采购开标,28个标段中仅两个标段平均报价低于2000元/kW,整体报价区间高于市场预期;2019年年中至今国内风机整机招中标价格触底,抵制“恶性内卷式”竞争、招标打分机制改善及海外出口景气度验证下,看好风电产业链后续盈利“扭亏”及制造业务获更强估值定价 [9] 数量方面 - 2025年1 - 5月中国风电整机商中标统计项目395个,总规模约64.46GW(含国际项目,不含集采框架招标项目),同比增长近20%,产业实际招标增长趋势较好 [9] 成长方面 - 4月我国风机出口1.34亿美元,环比 - 7.84%,同比 + 49.31%;1 - 4月累计出口4.43亿美元,累计同比 + 43.84%;2025年1 - 5月中国风电整机厂商国际中标体量达7.60GW,同比增长近190%,国际市场中国整机厂商地位稳步提升 [9]
2025年5月社融数据点评:社融同比增幅收窄,但金融支持并未减弱
东方证券· 2025-06-16 14:53
社融总体情况 - 2025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87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48亿元,存量为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1] 信贷情况 - 社融口径下,2025年5月新增信贷5960亿元,同比少增2237亿元;金融机构口径,5月居民贷款增加540亿元,同比少增217亿元[6] - 2025年5月企业新增贷款5300亿元,同比少增2100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规模走势分化,总体短期资金融资规模有所增长[6] 债券情况 - 2025年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为14633亿元,当月同比多增2367亿元,同比多增幅度降至年内最低值,但仍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6] - 2025年5月企业债券同比多增了1211亿元,增幅更大[6] 表外三项情况 - 2025年5月表外三项合计上升了460亿元,同比少增40亿元[6] M1M2情况 - 2025年5月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2.3%、7.9%,M1M2剪刀差扩大至 -5.6%[6] 综合分析 - 2025年5月社融同比多增幅度大幅收窄与政府债券有关,基数抬升是主要原因[6] - 货币政策对居民需求的直接刺激不明显,国内宏观政策维持政策定力,推动内需释放并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6] 风险提示 - 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2]
东方战略周观察:伊以地缘冲突升级凸显美国中东和平计划困境
东方证券· 2025-06-16 14:27
战略动向 - 6月13日起以色列打击伊朗,伊朗当晚报复,多名伊朗军方高级领导人与核科学家遇袭,美伊第六轮核谈判搁置,反映美国全球战略控制与协调能力下降[1][17] 冲突原因 - 以色列攻击伊朗表面为阻止美伊核谈判,深层是重创伊朗并试探特朗普对中东事务态度[2][18] 市场影响 - 伊以冲突升级战争风险,从供给端抬升原油价格,油价、金价等资产价格冲高[2][18] 核谈判情况 - 伊以冲突打断美伊核谈判,军事行动结束前无法重启,重启或附加更严苛对伊限制[3][23] 美国态度与局势走向 - 美国受以色列捆绑,介入中东意愿低,后续伊朗若有特定行动恐致冲突扩大化,局势短期或两级分化[3][24] 海外政要动态 - 泽连斯基批评美俄关系,敦促加大对俄制裁,担心中东局势影响乌援助;马克龙呼吁伊以克制,访问格陵兰岛;特朗普宣布美中贸易协议,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增至55%等[26] 风险提示 - 中东冲突致短期风险升级,需警惕美伊核谈判及以色列因素扰动定价逻辑[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