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说房

搜索文档
港股,入场信号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1:28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9亿,4000多个个股上涨[2] - 沪指、创业板指双双创年内新高[1] - 恒生指数站上25000点,创年内新高,点位超过3月高点[3] 恒生科技指数投资机会 技术面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点位5585点,明显滞后于3月高点6195点,形成巨大缺口[9][10] - 恒科指数4月至7月在5100-5500点区间箱体震荡,上周突破5500点,结束震荡行情[14][16] - 头部科技公司股票有望跟随大盘补涨,资金轮动至恒科成分股只是时间问题[11][12] 政策面利好 - 外卖大战三家企业(京东、美团、阿里巴巴)被约谈,补贴战结束,移除业绩利空因素[21][22][23] - 美团和阿里在恒科指数中权重较大,此前股价受压拖累指数表现[24][28] - 政策干预后恒科上涨动能得到释放[29] 资金面支持 - 港元汇率持续处于弱方保证的7.85附近近两个月,市场流动性强劲[32] - 香港金管局未大幅回收流动性,刻意维持港元高流动性以支撑股市[33][38] - 低利率环境(hibor处于低位)持续推动港股上涨[31][35] 投资建议 - 恒生科技指数存在明确补涨机会,建议配置部分闲置资金[39] - 避免短线操作,建议中长期持有等待指数突破前高[40] - 剩余资金可配置储蓄类等低风险资产实现多元化投资[40][41]
关税谈判欧洲跪了,哪些资产会下跌?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1:28
美欧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关税 与日本税率相同 [2] - 欧盟需新增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 并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 [2] - 协议模式类似日本 用投资换取较低税率 [3] - 税率高于欧盟原本寻求的"双零关税"目标 [4] - 欧盟承诺不采取报复措施 继续对美国商品开放市场 [11] 协议对欧盟的影响 - 欧盟需额外承担1.3万亿美元成本(6000亿投资+7500亿能源采购) [14] - 协议被欧洲内部批评为"出卖利益" 法国总理称为"冯德莱恩-特朗普协议" [21] -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指协议"带有偏见" [22] - 协议将导致欧盟能源彻底依赖美国 [33] - 美国通过能源捆绑实现长期利益 远超关税收益 [39] 地缘政治背景分析 - 欧盟二战后的冷战思维导致其无法摆脱美国同盟体系 [25][26] - 美国强势时期欧盟可获保护伞利益 弱势时易被收割 [29][32] - 欧盟缺乏独立谈判筹码 不同于东大拥有稀土等战略资源 [19][43] - 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困境 美国借机强化能源控制 [33][34] 后续市场影响 - 资本市场短期将观望大国谈判结果 [44] - 能源捆绑将使欧洲长期成为美国"送财童子" [40] - 美国下一步谈判目标转向东大 但预计谈判难度更大 [42][43]
开始发钱了,背后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7-29 11:28
育儿补贴政策概述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 [1] - 2022-2024年出生的2812万未满3岁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发放 补贴规模854亿元 [1] - 2025年预计新生960万人 对应补贴规模347亿元 2025年总补贴规模约1200亿元 [1] - 若未来10年新生儿维持960万/年规模 累计补贴将达3470亿元 [2] 财政可行性分析 - 补贴资金可通过国有金融机构非税收入覆盖 去年单月同比增加3698亿元 仅需三分之一即可填补年度生育补贴缺口 [2] - 政策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强调"现阶段标准3600元" 暗示未来可能加码 [5]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评估 - 双重目标:刺激生育与刺激消费 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2] - 3年累计10800元补贴仅占育儿成本零头 难以抵消生育决策中的高潜在成本 [3] - 全球生育率普遍下滑 日韩新加坡等国的补贴经验显示难以扭转趋势 [3] - 每月300元补贴对小城市刚性支出的覆盖有限 对消费刺激作用微弱 [4] 国际比较与政策象征意义 - 补贴力度显著低于国际水平:日本新生儿家庭可获2.5万元 0-3岁每月750元 新加坡一孩补贴4万元 [6] - 首次实现全国全覆盖的全民福利 标志政策态度转向 预示可能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5] 财政刺激的延伸影响 - 生育补贴可能开启更广泛财政刺激 包括社保拨款或消费现金发放 [7] - 强大生产能力支撑货币信用 发钱可能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类似美国疫情期间市场表现 [8] - 需重点关注与财政补贴强关联的产业和资产 可能成为新一轮财富分配红利 [8]
市值突破4万亿,小心背后的风险!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07:08
英伟达市值里程碑 - 英伟达股价日内上涨2.5%至163.9美元/股 总市值达4万亿美元 成为全球首家突破该市值的公司 [1] - 4万亿美元市值超过英法德等国股票总市值 [1] - 当前市场存在将英伟达股票类比黄金避险资产的争议观点 [1] 资产性质分析 - 英伟达股票被定性为典型的泡沫资产 而非优质避险资产 [1] - 全球化经济上升期容易催生泡沫资产 如中房美股欧债等 [1] -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期 更应关注避险而非追逐泡沫 [2] 美元定价逻辑 - 美元自1971年进入无锚货币时代 货币真实价值持续下降 [3] - 1971年至今美元相对黄金贬值94.6% 1999年至今贬值91% [5] - 以石油计价美元自1971年贬值31.5% [5] - 美元持续扩张 美债规模将达41万亿 加剧流动性泛滥 [6] 金本位定价参考 - 金本位可作为资产定价的"照妖镜" 比法币定价更可靠 [4] - 1971年黄金35美元/盎司 当前3345美元/盎司 [5] - 1999年黄金287美元/盎司 显示美元购买力大幅下降 [5]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美元霸权体系受挑战 多元货币体系正在形成 [6] - 美元可能沦为区域货币 市场份额被RMB欧元等瓜分 [6] - 2023年美元已贬值10% 存在持续贬值趋势 [7]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AI板块投资需严格风控和仓位管理 [7] - 长期主义应选择低市盈率有现金流的潜力公司 [7] - 需配置防守型资产获取稳定现金流和利息收入 [7]
李嘉诚,又有新动作!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07:08
李嘉诚港口交易事件分析 交易背景 - 长和集团拟以228亿美元(约合1657亿元人民币)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出售23国的43个港口[4]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可能影响东大对美洲的出口物流[6][7] 贝莱德财团角色 - 全球最大资管集团,管理资产超11.5万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利益深度捆绑[8][9] - 财团成员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关系密切,存在人员流动[9][10] 中远集团潜在参与 - 贝莱德表态欢迎中远加入并购财团,可能形成联合收购结构[2][14] - 中远具备独立运营能力,曾成功改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并新建秘鲁钱凯港[16][17] - 替代方案包括与本土企业(如招商、中信)合作或保持观望[19][20][21] 地缘政治影响 - 交易被视为中美战略资源博弈,涉及东大外贸关键节点控制权[3][7] - 历史显示李嘉诚资本流动常与欧美政策周期同步(如80年代英国基建投资、2015年套现800亿元后A股暴跌)[12][13] 交易走向 - 主导权已从贝莱德转向中远,东大可通过审批程序影响交易结果[21][22] - 最终可能形成中美分权格局或交易搁置[3][21] 行业意义 - 反映东大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话语权提升,具备反制"卡脖子"能力[22][23] - 港口资产战略价值超越商业层面,涉及全球贸易通道控制[6][7][10]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要来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07:08
全球经济发展与财富转移 - 全球经济面临地缘冲突和经济数据低迷的挑战,但危机后往往伴随财富转移机会[1] - 过去40年经历两轮大规模财富转移: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浪潮,2008年后互联网产业变革[1][2] - 第一轮财富转移以土地和房产为核心,8亿农民进城带动土地产权调整,70%国民财富集中在房地产[1][2] - 第二轮财富转移转向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大厂通过用户数据资源获取收益,红利集中在企业高管和股票投资者[2] 第三轮财富转移方向 - 未来5-10年可能出现第三轮财富转移,关键观察325万亿M2资金的流向[3] - 政策导向推动存款从银行体系转向金融市场,以支持产业升级和高科技研发[3][7] - 金融大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产业优势,类比美股通过金融手段强化科技公司竞争力[9][11] - 中国在消费(泡泡玛特)、AI(DeepSeek)、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等领域已显现全球竞争力[13] 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 中国创新药板块近2-3个月上涨100%-200%,显示产业竞争力正向资本市场传导[13] - 存款转移10万亿可能推动A股站稳3400点,数十万亿资金流入或挑战3500点[15][16] - 科技爆发叠加美元霸权削弱,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接替房地产成为新财富分配工具[16][17] - 当前全球市场仍处混沌期,建议控制股市配置比例,优先选择稳健收益资产[19][21] 行业竞争力案例 - 泡泡玛特成为全球新消费龙头,展示中国消费品牌国际化潜力[13] - DeepSeek以更低成本开发高效AI模型,挑战OpenAI市场份额[13] - 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等产业正快速追赶美国同行[12][13]
懂王又有新动作!全球资产又要遭殃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07:08
美联储利率决策动态 - 懂王近期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面态度温和 未施压迫使降息 核心目的是推动降息而非人事变动或反腐问题[1] - 7月利率决议临近 懂王克制态度旨在避免干扰美联储决策节奏 但市场预期7月及9月降息概率低于50%[1] - 美联储坚持维持高利率 36万亿美元债务规模下 保守派倾向延缓泡沫破裂而非激进扩张至41万亿[4] 货币政策派系分歧 - 激进派主张货币贬值/减税/债务扩张 通过刺激政策短期提振经济数据 懂王为代表[2] - 保守派强调财政货币平衡 反对持续放水制造泡沫 鲍威尔为代表 策略为"温水煮青蛙"延缓危机[4] - 两派矛盾本质为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博弈 70年代伯恩斯降息导致高通胀衰退为前车之鉴[7] 美元资产风险预警 - 机构投资者近1个月抛售85亿美元股票 企业回购与散户接盘为主力 头部公司散户持股比例上升预示风险[5][7] - 美元指数年内下跌10% 4月关税执行期加速贬值 若降息或引发资金外逃与资产贬值重演[7] - 建议减持美元资产转向避险品种 东大等非美国家资产或成配置选项[8] 政策工具实际影响 - 减税政策实质利好富人阶层 中低收入者需消化关税成本与通胀压力[3] - 降息表面降低购房压力 实为借新债掩盖旧债泡沫 债务驱动模式可持续性存疑[4] - 短期主义盛行 美债市场偏好1年内短期品种 长期经济稳定性被忽视[8]
港股创下新高!入场信号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2 12:22
市场表现 - 国内股票市场表现强势,沪指和创业板指双双创年内新高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9亿,4000多个个股上涨 [2] - 恒生指数站上25000点,创年内新高,点位超过3月高点 [3] 港股与恒生科技指数 - 港股大盘指数创新高,但部分板块指数未跟上,后续有较强上涨动能 [5]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幅度滞后于大盘,3月最高点6195点,21号收盘5585点,存在巨大缺口 [8][9]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为港股头部科技和互联网公司,资金轮动到恒科相关股票只是时间问题 [10][12] 技术面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4月至7月处于5100-5500点箱体震荡行情 [14] - 上周恒科突破5500点,结束箱体震荡,假突破可能性小,长期看上涨行情 [16][18][19] 政策面影响 - 外卖大战三家企业(京东、美团、阿里巴巴)被约谈,政策面利好恒生科技指数 [21][23] - 外卖大战压制恒科上涨势头,约谈后利空因素移除,释放恒科上涨动能 [25][28][29] 资金面分析 - 港元汇率停留在7.85弱方保证附近近两个月,流动性强劲 [31][32] - 香港金管局回收流动性动作谨慎,维持港元高流动性,推动港股上涨 [33][34] - 资金面充裕对恒科后续拉升形成重要支持 [3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恒生科技指数,避免追短线,等待指数突破前高 [40] - 建议分散多元化投资,配置保值能力强、风险较低的资产如储蓄类资产 [40][41]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7-22 12:22
经济数据与货币流向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1] - CPI回升至0.1%,PPI为-3.6%,连续第3个月回落,显示货币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1] - 新增货币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居民贷款仅占M2增量的7%(1.17万亿/16.76万亿) [2] 新增货币的主要去向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用于债务置换和产业投资(如AI、机器人) [2]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2] - 企业扩大生产导致供给过剩,引发价格战,抑制物价上涨 [3] 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5867亿美元,但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至8248.7亿美元 [4] - 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留存海外,投资美元资产(如美股、高息资产)而非结汇 [4] - 资金外流加剧国内通缩压力,形成"制造紧缩"效应 [4] 资金回流策略 - 香港资本市场被赋予吸引外汇回流的重要角色 [4]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投资港股,推动企业赴港IPO(如宁德时代) [4] - 香港推出稳定币法案和数字资产经营权,打造新资金池 [4] - 预计美联储降息和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资金回流港股 [5] 投资机会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可能成为外资和回流外汇的首选 [5] - 香港数字资产领域因政策支持具有长期吸引力 [4]
市值突破4万亿,小心背后的风险!
大胡子说房· 2025-07-22 12:22
英伟达市值里程碑 - 英伟达股价日内上涨2.5%至163.9美元/股,总市值达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 [1] - 4万亿美元市值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股票总市值 [1] 泡沫资产属性分析 - 英伟达股票被归类为典型的泡沫资产,与中房、美股、欧债同属经济增长期泡沫资产 [1] -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期,追逐泡沫资产而非避险资产可能带来代价 [2] - 美元无锚印钞导致货币真实价值持续下降,资产价格虚高现象普遍存在 [3][4] 金本位定价逻辑 - 以1971年金本位时期1盎司黄金=35美元为基准,当前黄金现价3345美元/盎司,美元相对黄金贬值94.6% [5] - 英伟达上市时(1999年)黄金287美元/盎司,至今美元贬值91% [5] - 石油定价显示1971年至今美元贬值31.5%(2美元/桶→65美元/桶) [5] 美元体系风险 - 美国债务规模将扩大至41万亿美元,加剧美元流动性泛滥 [6] - 全球货币体系向多元化演变,美元结算份额可能被人民币、卢布、欧元瓜分1/3至2/3 [6] - 2024年美元已贬值10%,存在持续贬值趋势 [7]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AI/机器人板块投资需严格风控和仓位管理 [7] - 长期主义应选择低市盈率、低估值但具备现金流支撑的潜力公司 [7] - 配置防守型资产(稳定现金流/利息收入)是当前首要策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