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FORTUNE

搜索文档
中年危机感开始在美国年轻人之中蔓延
财富FORTUNE· 2025-09-07 13:07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现象与背景 -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概念由千禧一代提出 指年轻人过渡到成年期时经历的焦虑 迷茫和自我怀疑时期 [2] - Z世代成为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典型代表 表现为职业倦怠长期斗争和对职业发展持务实怀疑态度 [2]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文件发现年轻人绝望感水平远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颠覆了传统心理绝望与年龄的驼峰形关系规律 [2] 研究数据与发现 - 研究发现12-25岁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年轻女性群体更为严重 [3] - 40岁以下劳动者心理健康状况比非劳动者更差 25岁以下群体现象特别严重 [5] - 1993-2023年BRFSS和2008-2023年NSDUH调查显示在职年轻人群绝望感大幅上升 劳动者年龄越小心理困扰案例越多 [6][7] - 绝望感曲线从驼峰形变为下降曲线 随年龄增长稳步下降而非在中年达到峰值 [6][7] - 年轻劳动者绝望感上升始于2012-2014年期间 即大衰退结束后不久 [9]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 就业不稳定性加剧 劳动者工作掌控权和自主权减弱 技术变革加速与职场数字化监控趋严 [9] - 工资涨幅相对生活成本停滞 集体议价能力减弱 零工经济不稳定性上升 [9] - 住房 医保相对价格和学生债攀升导致绝望感 尽管实际工资增长 [18] - 年轻人健康状况恶化 社会孤立和肥胖问题严重 自杀率持续上升 [18]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自2022年末以来年轻人被招聘到高AI自动化岗位比例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表现 - 年轻劳动者失业率始终高于平均水平 2022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超过整体失业率 [10] - 全球约2.89亿年轻人既未工作也未参与教育或培训 经济收入受限 [10] -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调查显示67%劳动者称幸福感较疫情前下降 年轻人评分更低 [12] 学术研究与理论支持 - 研究引用简・滕格关于年轻人职业道德下滑的发现 以及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的"绝望之死"理论 [5] - 提及乔纳森・海特关于智能手机成瘾与青少年抑郁关联的研究 以及罗伯特・帕特南的社会孤立理论 [5][6] - 布赖森提出工作价值概念 认为幸福感与自我实现高度相关 而年轻人群工作岗位质量下降影响幸福感 [17] 全球关注与应对 - 联合国高度重视年轻劳动者危机问题 计划于10月底举办研讨会 乔纳森・海特和罗伯特・帕特南等学者将出席 [18] - 英国数据同样显示明显趋势 医疗从业者和经济学家在不同术语下观察到一致的心理健康恶化现象 [15]
石油巨头绿色转型大撤退
财富FORTUNE· 2025-09-06 13:13
公司战略调整 - 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对能源战略进行根本性调整 从激进绿色能源投资转向增加油气项目投资 [2] - 公司将油气勘探与生产支出提高近20% 同时计划到2027年完成200亿美元资产剥离 主要出售清洁能源资产 [4] - 首席执行官承认公司在能源转型上"走得太远太快" 导致"资本效率极低" 未来将更专注于优势领域 [4] 历史战略失误 - 五年前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油气产量削减40% 并投资风电 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2] - 绿色能源业务面临利润率下滑和推广速度不及预期的问题 导致投资回报不佳 [2] - 公司历史上曾三次改变战略方向 包括2000年"超越石油"品牌重塑和后续安全运营问题 [5][8] 财务表现压力 - 当前市值仅为850亿美元 远低于埃克森美孚的5000亿美元 且自峰值以来持续挣扎 [4] - 2024年利润仅3.81亿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为6.87亿美元 现金流生成能力较弱 [7] - 因俄罗斯业务计提240亿美元损失 且每年因"深水地平线"事故支付超10亿美元罚款直至2033年 [6][7] 产量与资产调整 - 油气日产量从2019年底270万桶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224万桶(降幅17%) 计划2030年恢复至250万桶 [13] - 正在出售美国陆上风电 Lightsource太阳能股份 全球大部分海上风电业务以及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股份 [12] - 到2030年至少40%产量将来自美国 包括墨西哥湾深水项目和得州 路易斯安那州的BPX页岩业务 [13] 行业竞争格局 - 五大石油巨头仅剩埃克森 雪佛龙 壳牌 英国石油和道达尔能源 行业集中度提高 [15] - 壳牌收购传闻虽被否认 但反映公司面临整合压力 美国巨头收购可能面临反垄断挑战 [4][15] - 激进投资者埃利奥特持有5%股份并推动资产剥离 加剧公司经营压力 [5] 新任领导层方向 - 新任首席执行官奥金克洛斯具有石油行业背景和财务专业经验 强调精简投资组合和执行效率 [12] - 公司正聚焦美国和中东业务扩张 包括墨西哥湾卡斯基达项目和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 [13] - 2024年将投产毛里塔尼亚 塞内加尔 埃及和特立尼达的新天然气项目 [13]
“外卖三巨头”奔向千亿新战场
财富FORTUNE· 2025-09-05 13:09
行业格局与竞争动态 - 外卖大战侵蚀阿里、美团、京东三家巨头利润,市场格局重塑 [2] - 硬折扣超市成为互联网巨头寻求增量的新赛道,核心模式为优化供应链实现可持续低价 [2] - 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渗透率仅8%,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6%,远超大卖场的2.5% [4] - 竞争对手包括海外品牌ALDI奥乐齐及国内物美等超市集团,奥乐齐今年首次走出上海进入江苏市场 [6][5] 阿里巴巴盒马战略调整 - 盒马业态缩减为盒马鲜生和硬折扣店盒马NB两种,X会员店业态已终止运营 [2] - 盒马2025财年GMV超750亿元,跻身中国超市榜单第三,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 [2] - 盒马NB计划2025财年达300家门店,目前已近300家或提前完成目标 [2] - 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首批17家新店同步开业,并接入淘宝闪购即时零售业务 [3] 美团线下业态探索 - 美团自营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首店在杭州开业,商品聚焦一日三餐与高频需求,含大量自有品牌 [4] - 快乐猴采用科学品控体系和自有供应链,部分供应商来自小象超市和美团优选体系 [4] - 美团曾于2017年开设掌鱼生鲜(后更名小象生鲜),但表现未达预期后回归线上 [4] - 快乐猴目标开店1000家,今年预计开10家左右,主要分布于北上广和杭州等一线城市 [5] 京东硬折扣布局 - 京东折扣超市在江苏宿迁四店齐开,门店面积约5000平方米,SKU超5000款,自有品牌占比约20% [5] - 京东曾计划3-5年开1000家七鲜超市,但目前全国门店数未突破100家 [5] - 京东以供应链能力为核心优势,可直接应用于硬折扣门店运营 [5] 硬折扣模式特征 - 硬折扣通过精简SKU、发展自有品牌、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可持续低价供应 [2] - 与软折扣(商家让利/处理尾货)形成差异化,强调供应链优化 [2]
杰森娱乐创始人林俊:以热爱为帆,铸就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创品牌
财富FORTUNE· 2025-09-05 13:0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谷圈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8% [1] - 卡牌业务贡献公司60%以上营收 为核心增长引擎 [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9年以4人团队创业 五年内发展为超600人规模企业 [1][6] - 2021年通过《斗罗大陆》卡牌实现亿级销售额 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6] - 2023年创立森罗万象GOODSFUN品牌 拓展手办/毛绒玩具/文具等衍生品类 [7] 产品与IP战略 - 采用"国漫IP打底 国际IP破圈"策略 合作超100家版权方 覆盖500余个IP [1] - 核心IP包括《斗罗大陆》《哪吒》系列及《冰雪奇缘》《迪士尼》等国际IP [1][13] - 《哪吒2》收藏卡上市首周销售额破亿元 刷新行业纪录 [7] 渠道创新与扩张 - 创新直播拆卡玩法 利用高用户停留时长和强互动性实现高转化率 [10] - 与上千位拆卡主播合作 成为拆卡直播领域核心供应方 [10] - 线下已在广州/上海/成都/重庆设4家直营店 计划年内加盟网络覆盖全国30城 [11] 文化赋能与技术融合 - 将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 如《哪吒2》卡牌融入鎏金工艺与水墨书法 [13] - 应用AR互动技术 扫描卡牌可观看水墨动画短片 [13] - 《冰雪奇缘》卡采用非遗螺钿工艺 《迪士尼》新春卡融入剪纸艺术与十二生肖文化 [13]
世界500强背后,中美科技产业的互利共生
财富FORTUNE· 2025-09-05 13:09
世界500强企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总营收达41.7万亿美元创历史峰值 占全球名义GDP三分之一以上[2] - 500强企业利润总额连续第三年增长 逼近3万亿美元大关 刷新历史第二高位[2] 美国高科技企业表现 - 34家上榜高技术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15席 平均营业收入超千亿美元 平均净利润达310亿美元[2] - 美国高科技巨头单家利润规模接近世界500强入围门槛(第500名企业年销售收入322亿美元)[2] 全球科技产业链格局 - 英伟达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营收411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2.5%[3] - 苹果200家核心供应商中超80%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 覆盖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全链条[3] - 印度、墨西哥替代产线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技术与零部件支撑[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 美国通过闭源技术树立壁垒 中国拥抱开源生态 两种路径形成互补并存格局[3] - 中国聚焦垂直场景规模化发展(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 美国依托公有云生态激活长尾用户创造力[4] - 中美在人工智能应用侧形成"技术-市场正态分布"的互补结构[4] 全球产业链依存关系 - 科技巨头与中国产业链形成静水流深的共生关系[3] - 全球科技产业链版图中中国公司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枢纽[2]
物流三座大山下,如何物畅其流?
财富FORTUNE· 2025-09-05 13:09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物流行业作为商贸命脉和社会基础管道 支撑全球电子商务和制造业体系 连接生产与消费以及中国与世界 [1]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较12年前的91.9亿件增长约18倍 体现爆发式增长 [1] - 政策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要求提高物流实体硬件和物流活动数字化水平 [1] 物流科技公司角色 - 物流科技公司提升全链路效率与可靠性 构建更强大、敏捷和可持续的全球物流网络 [2] - 算法决定复杂路径 人工智能辅助补货策略 无人车配送提升包裹送达速度和范围 [2] - 顺丰科技2025年8月入选《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为唯一物流科技公司 体现其全球影响力 [2][4] 顺丰科技概述 - 顺丰科技为顺丰旗下科技公司 2009年成立 致力于以科技构建更美好的物流世界 [5] - 科技能力为物流行业核心壁垒 公司强调"科技底盘"价值 通过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在端到端物流全链路深度应用 [6] - 基于人工智能、运筹、大数据和无人化技术 推动多元物流网络高效运营 并提供数智物流解决方案予不同行业客户 [6] 关键技术平台与创新 - "顺丰超脑2.0"为智能决策平台 基于大模型技术升级 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话完成件量预测、路径优化和资源调度等复杂决策 [8] - "顺丰物流网络规划智能解决方案"2018年起七年内提升超过十亿个包裹时效 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美元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百万吨 [8] - "丰语"大模型包含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 应用于20+业务板块场景 如国际业务中多语种海关文本处理和品名规范化 智能商编归类业务量占比97%+ 输出成功率93% [10] 全球化与行业解决方案 - 百川平台为自研数智化供应链系统 覆盖订单、物流、仓储和结算等核心场景 兼容主流物流自动化设备并适应国际需求 [11] - 公司在欧洲、澳大利亚、泰国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布局自营自动化仓 提供全球供应链服务 [11] - 针对鞋服行业高退货率特性 提供一站式退货处理服务 包括智能化质检分类和仓内上架位置优化 [12] 模型应用与效率提升 - "丰知"物流决策大模型突破传统模态限制 输出量化结论 应用于美妆、3C、食品、汽配和物流等行业 [12] - 在客户案例中 模型使预测准确率提升5% 计算速度提升120倍 服务器资源消耗减少80% [12] 未来愿景 - 数智化浪潮为物流进化史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技术变革使托付更安心、送达更绿色和从业者更从容 [14] - 公司代表中国物流科技力量 建设响应更快、韧性更强和成本更优的全球数智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实现高效和可持续的万物互联愿景 [14]
“失礼行为”每天让美国企业蒙受高达20亿美元损失
财富FORTUNE· 2025-09-04 13:10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经济影响 - 美国企业因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每日承受约21亿美元生产力损失 [2] - 员工每日遭遇2.08亿次失礼行为 较上季度1.98亿次有所增长 [2] - 行为表现包括粗鲁无礼 简短生硬邮件及尖刻互动 导致工作效率下滑与缺勤现象 [2] 不文明行为激增的驱动因素 - 社会政治紧张局势与疫情引发的压力推动办公室不文明行为激增 [2] - "数字勇气"现象使员工在屏幕后发表面对面时不敢表达的言论 [2][3] - 政治立场 社会议题和移民政策分歧在工作场所引发摩擦 [2] 对组织文化的实质影响 - 不文明行为导致心理安全感降低 团队凝聚力减弱及包容性指标欠佳 [5] - 超三分之一受访员工表示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5] - 67%受访者幸福状况较疫情前恶化 女性 少数族裔和年轻群体评分较低 [5] 文化领导力与解决方案 - 首席执行官和主管以身作则规范文明行为可提升信任度与绩效 [5] - 企业需明确行为期望 完善友善准则并培训主动倾听技巧 [5] - 文化清晰性使不文明行为界定更明确 减少随意解读空间 [7][8] - 领导者宣告文化组成部分后 减少解读余地 [9] 不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 - 多数报告涉及邮件措辞简短生硬或口头交流态度尖刻 [6] - 肢体暴力事件并不多见 [6] - 不文明行为更多与组织文化相关 而非当事人意图 [7]
时间的语法:当科技与艺术在RICHARD MILLE并轨
财富FORTUNE· 2025-09-04 13:10
品牌历史与定位 - 公司作为机械便携式时计领域的杰出代表 将顶尖材料科学 微观力学和设计美学融入腕表设计 成为时代审美的象征 [1] - 品牌起源于16世纪机械时计发展时期 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时计制造制定全新标准 [1] 产品设计与技术 - 采用透明蓝宝石表壳 钛合金和碳纤维等尖端材料 实现力学极限堆叠与结构创新 [2] - 多款腕表融合艺术灵感:RM 63-01采用逆时针旋转表盘设计 RM 75-01蓝宝石浮动陀飞轮需350小时抛光 RM 16-02借鉴粗野主义建筑线条 [7] - RM 72-01与编舞家和作曲家合作设计三色计时盘 RM 52-05以宇航员为主题呈现宇宙叙事 [9] 艺术合作项目 - 2019年起与巴黎东京宫达成三年战略联盟 该艺术中心拥有2.2万平方米展览空间 为欧洲最大当代艺术机构 [3] - 2021年与阿布扎比卢浮宫开启十年合作 设立艺术奖并举办年度展览 首届主题聚焦"记忆 时间与领土" [4] - 2024年支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来自数千电影片段拼合的24小时影像装置《时钟》 [4][6] 品牌理念 - 通过微缩艺术实验室模式 将腕表打造为融合齿轮 蓝宝石 碳纤维和陀飞轮的"时间语法"系统 [2][9] - 与艺术家合作时定位为激发空间提供者 不干预创作过程 支持自由艺术碰撞 [3] - 核心理念聚焦艺术 技术与设计的交融之美 持续探索时间与空间的边界感知 [4][9]
固态电池的“爆发前夜”
财富FORTUNE· 2025-09-04 13:10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技术起源于19世纪 但受限于技术瓶颈发展缓慢 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型固态电解质出现后重回视野 21世纪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迎来研发与投资热潮[2] - 近期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亿纬锂能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且良品率达90%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建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交付60Ah第一代产品[2] 固态电池类型与产业化进程 - 根据液体含量分为半固态(5-10wt%) 准固态(0-5wt%) 全固态(0wt%)三种类型 全固态电池可将电动车续航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并彻底解决燃爆风险[3]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 2030年迈入规模量产阶段:孚能科技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 2030年大规模量产 国轩高科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设计 奇瑞联合中科院/宁德时代攻关三大核心领域 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3] 成本挑战与设备需求 - 固态电池2026年成本预计达5700元/kWh 100kWh电池成本接近60万元 导致整车价格可能超过百万 欣旺达计划2026年将成本控制在2000元/kWh以内 但100度电电池成本仍达20万元级别[4] - 成本高企源于新材料研发成本及生产工艺差异 特别是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复合/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 设备需求激增: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70% 海目星新增订单44.21亿元同比增长117.5% 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4] 材料体系与应用场景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凭借更优秀性能有望成为主流选择 硫化锂作为核心原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其制备路线分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三类[5] - 应用层面梯度渗透:最初应用于eVTOL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 随后渗透至高端电动车市场 最后进入30万元以下大众消费市场[5] 商业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明确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高端装备领域 中金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808GWh 全固态电池需求量超150GWh 动力/EVTOL/消费电子分别对应93/40/23GWh装机需求 渗透率分别为3%/40%/15%[6] - 国家层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召开10项团体标准审查会及5项标准启动会 解决安全性评估问题并规范材料评测/电池装配方法[6] 行业发展趋势 - 固态电池成为长期黄金赛道 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将经历淘汰赛 过度依赖融资缺乏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面临出清 在材料体系/工艺设备/商业模式实现突破的企业将崭露头角[7]
这家软件巨头裁撤4000个客服岗位
财富FORTUNE· 2025-09-04 13:10
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正导致多家大型企业裁员 Salesforce已裁撤4000个客服岗位[1] - 客服团队规模从9000人减至5000人 人工智能客服承担50%工作量[1] - 客服成本削减17% 通过先进技术取代人力实现[3] 企业裁员案例 - 微软裁员约9000人 为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 波及销售和客户服务岗位[5] - Meta裁员3600人 谷歌裁撤Android等部门数百岗位 原因为精简人力并加大AI投入[5] - 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人工智能客服承担700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6]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Salesforce上线help.agentforce.com平台 促使客服工单量持续下降[1] - 人工智能客服在过去6-9个月完成逾百万次客户对话[3] - 全渠道监管系统协调人工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协同工作[3] 行业影响与岗位冲击 - 科技企业今年裁员总数已超6.4万人[5] - 销售代表和客服人员在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冲击最严重的职业中分列第四和第六位[6] - 企业正在审视所有职能部门 研究如何实现智能体化运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