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工锂电
icon
搜索文档
低成本锂盐产能爬坡,盐湖提锂预计超过20万吨
高工锂电· 2025-08-27 10:47
碳酸锂价格与市场动态 - 碳酸锂期货价格因停产消息触及9万元/吨新高 市场需修正价格预期[3] - 近期江特电机复产消息及多个锂盐项目产能爬坡稳定供应面[3] 新增产能项目 - 中国五矿4万吨锂盐蒸汽输送项目开工 10月前全面释放中国盐湖11.5万吨/年锂盐产能[4] - 川能动力德阿锂业7月调试产出合格电池级锂盐 依托李家沟锂辉石矿 年产1.5万吨碳酸锂和1.5万吨氢氧化锂 预计8月全面达标达产[4] - 赣锋锂业四川宣汉县锂辉石提锂项目预计今年达产4.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5] - 紫金锂元12月投产以粗制碳酸锂为原料的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5] - 雅化集团3万吨氢氧化锂新产线年内建成 以自控锂矿+外购锂矿提供资源保障[5] - 上述五个项目全年新增17万吨锂盐产能[6] - 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新增26万吨碳酸锂供应 总产量达80万吨 占全球产量近70%[7] 盐湖提锂发展 - 盐湖提锂成为锂盐新增产能重要来源 单位经营成本低 位于全球锂成本曲线左侧 成为市场刚性供给[8] - 察尔汗盐湖资源利用率不足30% 中国五矿4万吨锂盐项目配套蒸汽工程使锂收率提升25% 单吨生产成本降低1.2万元[8] - 项目达产后中国五矿国内盐湖提锂市场份额从8%跃升至15%以上[8] - 赣锋锂业Mariana盐湖2万吨氯化锂产能今年初投产 下半年逐步稳定供应[8] - 紫金矿业3Q盐湖一期2万吨产能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投产[8] - 盐湖提锂成本每吨3万至4万元 矿石提锂成本每吨6万至8万元仍占主导[9] - 新疆大红柳滩锂矿项目试车成功 推测总资源量约2500万吨LCE 首采区探明锂辉石矿石量5000万吨 氧化锂量70万吨[9] - 志存锂业一期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计划至2025年总产能突破50万吨 一步法提锂技术可降低每吨成本8000-10000元[10] 锂辉石与云母提锂态势 - 8月中旬锂辉石价格从5550元/吨飙升至7500元/吨 单日涨幅4.7% 创年内最大周涨幅[11] - 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现货价从7月初600美元/吨升至8月接近800美元/吨[11] - 碳酸锂价格徘徊8万元/吨中枢 辉石提锂仍有利润空间[11] - 新矿产资源法使低品位矿山资源税成本骤增3-5倍 宜春地区约六成锂云母矿氧化锂品位低于0.4% 完全成本超过12万元/吨[11] - 2025年江西锂云母产能可能萎缩50%以上 产量减少至7.9万吨LCE[11] - 辉石提锂产能预计突破55万吨LCE 占全国总产能50%以上[11] - 盐湖提锂产能加速释放 青海盐湖全年产能预计提升至20-25万吨LCE 增量4.5至5万吨[11] 供需与库存状况 - 2025年可能是锂盐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最后一年[12] - 上游产能释放与终端需求扩张决定碳酸锂价格拐点[13] - 下游去库存逐渐传导至碳酸锂[14] - 8月21日国内碳酸锂周度库存处于14万吨高位 环比略减少0.5%[15] - 中游正极材料库存周期一周左右 下游动力电池库销比处于近期中值 储能电池库存处于近年低位[15] - 碳酸锂周度开工率下探至50%左右 锂辉石产碳酸锂开工率有所上扬 国内电池材料7月开工率略有上升[15] 市场展望 - 碳酸锂供给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但2025年过剩幅度或将收窄[16] - 政策为过去产能剧烈扩张降温 同时托底碳酸锂价格预期 高成本产能出清 低成本产能进入[17]
GGII:印尼加速能源转型催化储能装机“新蓝海”
高工锂电· 2025-08-26 11:01
印尼能源转型规划 - 印尼政府批准"村级合作社百万光伏计划",未来五年部署100GW光伏装机,其中80GW以"1MW光伏+4MWh储能"形式覆盖8万个村庄,20GW为集中式光伏电站 [4] - 印尼可再生能源占比低但稳步增长,发电结构以煤电为主(占比超八成),偏远岛屿依赖柴油发电导致高成本和碳排放压力 [4] - 印尼规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42.6GW(其中太阳能29.3GW),光伏系统装机5.3GW,整体光伏潜力超207GW;2050年太阳能装机目标264.6GW [6][8] 储能市场发展前景 - 2024年印尼储能装机量0.4GWh,预计2030年达70GWh,年均增长率136.5%,需求来自电网调频、负荷平衡和备用电源 [8] - 储能商业模式处于探索期,但政府及企业已认可其提升系统灵活性和电力可靠性的价值 [8] - 印尼储能及锂电池产业依赖外部供应,本地制造能力薄弱,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几乎全部进口 [10] 中国企业在印尼布局 - 锂源科技在印尼建设1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三宝垄)及镍资源湿法冶炼项目(苏拉威西岛) [12] - 格林美在莫罗瓦利青山园区布局6.5万吨镍产能 [12] - 中伟股份投资100亿美元电池材料项目 [12] - 贝特瑞在中爪哇省建设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12] - 华友钴业在纬达贝工业园生产5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 [12] 印尼能源基础条件 - 印尼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处赤道,年均光照优越),但电力系统为多区域独立运行,岛屿间电网互联薄弱 [4][6] - 政策支持明确:最新《RUPTL2025–2034》及JETP框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阶段性目标 [6]
每日速递|30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投产
高工锂电· 2025-08-26 11:01
电池 - 亿纬锂能开发出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产 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 体积能量密度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 2028年推出体积能量密度超1000Wh/L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2][3] - 楚能新能源与东风柳汽签署动力电池开发合作协议 未来5年内提供超30GWh动力电池产品 应用范围涵盖乘用车和商用重卡领域 [4][5] - 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中凌新能源科技 注册资本10亿元 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与销售 新材料技术研发等业务 [6] 材料 - 江苏屹材新能源科技投产硫化物电解质及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项目 建设周期不到100天 预计年产值数亿元 已实现量产供货 申请发明专利超150项 电解质电导率达17mS/cm 为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及整车厂提供固态电解质材料 [8][9] - 赣锋锂业自主研发高纯度硫化锂产品实现批量供货 金属杂质含量控制在ppm级 主含量达99.9%以上 粒径D50≤5μm [10] -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建设年产4000吨硅碳负极改性深加工项目 投资4.83亿元 新建生产厂房及生产线 [11][12] - 万华化学计划投资1.19亿元扩建年产12万吨磷酸铁项目 采用铵法工艺和铁法工艺 将原有5万吨/年产能扩至12万吨/年 [13]
中创新航+零跑:“需求洪流”下的车企、电池厂合资2.0
高工锂电· 2025-08-26 11:01
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标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深度整合阶段,形成"挑战者联盟"模式[2][3][4] - 合作本质是双方为应对规模化需求与供应链稳定性挑战而进行的战略绑定,旨在改写各自市场格局,而非短期战术性锁供[4][8][9] - 合资模式反映行业从标准化采购转向深度股权合作趋势,未来竞争将演变为"车企生态圈+战略供应商"的体系化对抗[29][31][32] 零跑汽车的增长需求与供应链压力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超22万台,首次问鼎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同比增长显著[6] - 同期营收达2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半年度净利润3000万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22.1亿元局面,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6] - 2025年交付目标上调至58-65万台,2026年目标挑战100万辆,对应电池需求约50GWh(按每车50kWh计算)[6][7][8] - 电池占电动车成本30%-40%,规模化需求迫使零跑通过合资锁定专属产能,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可控性[7][8][9] 中创新航的战略跃迁与产能布局 - 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前三企业,合资获得零跑稳定大批量订单,提升收入确定性和现金流可视性[10][11] - 技术覆盖铁锂和三元领域:6C高镍46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300Wh/kg,支持超6C快充;磷酸铁锂R46大圆柱和5C超充电池适配混动市场[12][13] - 通过持股51%主导合资公司,从被动供应商转为利润共享方,有望改善长期毛利并规避价格战[11][13] - 2025年规划产能500GWh,布局常州、武汉、合肥、江门等地;2025年5月与邯郸国资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合资公司(持股60%),填补华北产能空白[13][14] 行业合资模式对比与格局重塑 - 头部企业早前案例:宁德时代与上汽、广汽、大众、小米等合资构建供应网络[16] - 欣旺达对比案例:与东风合资公司东昱欣晟(持股51%)2024年底实现600万支电芯下线,为东风日产N7车型配套;但与吉利合资(持股30%)后因吉利战略内化(股权转让至吉曜通行)导致合作逻辑转变[17][18][19][20][21] - 中创新航-零跑合作区别于"国企主导"模式(如欣旺达-东风),更聚焦商业效率和市场敏捷性,直接目标为保供和订单固化[22][23] - 车企自研电池崛起:吉曜通行(吉利)7月磷酸铁锂装车量排名第九,广汽因湃电池市占率突破,独立电池商需通过合资构建竞争壁垒[28][29] 全球化协同与未来竞争 - 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2024年9月在欧洲销售T03和C10车型,本地化生产计划提上日程[25] - 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2027年投产,初期年产能15GWh,与零跑出海战略形成地理协同[26][27] - 行业竞争从单点技术比拼转向"车企生态圈+战略供应商"体系化对抗,未进入核心联盟的电池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竞争[29][30][32] - 合资模式成为分担资本支出、对冲风险及反内卷的有效手段,推动产业链产能扩张从量变转向质变[33][34]
新宙邦CBS添加剂登上《Small》:高压电解液难题的新解法
高工锂电· 2025-08-26 11:01
电池材料升级趋势 - 2025年电池行业推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高性能材料加速应用,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超快充需求及消费电子轻薄与长续航追求[2] - 高压正极(4.5V–4.7V)成为行业重要方向,可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平台电压,但存在电解液氧化分解产气、过渡金属离子溶解等问题制约电池寿命和安全性[2] 新宙邦电解液添加剂CBS技术突破 - 新宙邦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在《Small》期刊发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CBS研究成果,为高压电池体系稳定性提供新思路[2] - CBS采用碳酸酯与硫酸酯结构融合的多环分子设计,具有更低LUMO能级(-0.6eV),优先于EC在负极表面还原形成致密富硫无机SEI膜,同时参与正极CEI膜构建[4] - CBS在正极侧抑制高电压下晶格氧析出与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在负极侧形成稳定SEI膜防止电解液溶剂分子嵌入石墨层间,从源头避免金属离子穿梭效应和电解液耗竭[4][5] CBS性能优势 - NCM613软包电池测试显示:25℃循环600次后容量保持率94%,45℃高温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90%,阻抗仅增长45.4%(基础电解液阻抗增长>900%)[6] - 60℃满电(4.4V)存储30天,容量保持率90%,体积膨胀仅3%(基础电解液容量保持13%,体积膨胀34%),活性锂损失仅8%[7] - DSC测试显示CBS形成的SEI分解温度从124.8℃提升至140℃,CEI分解温度从93.1℃提升至121.4℃,有效延缓热失控风险[8] 跨体系适配性 - LCO体系在3.0-4.5V电压区间25℃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超80%(基础电解液37%),45℃循环250次容量保持62%(基础电解液29%)[11] - LMFP体系在45℃高温下因有效抑制Mn²+溶解,循环稳定性显著优于基础电解液与PS电解液[12]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新宙邦在含硫新型添加剂领域累计布局专利超百项,具备从分子设计、合成工艺到应用验证的研发能力[13] - 技术由新宙邦研发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邓永红教授、王军教授团队合作突破,已获行业头部企业关注并开展应用探索[16][17] - 该技术目前在ICT产业链广泛应用,并与动力及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探讨,推动向更广阔能源应用场景延伸[17]
1-7月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超411亿美元,7月单月创新高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达25.67亿个,同比增长18.74% [2] - 同期出口额411.43亿美元,同比提升26.2% [2] - 7月单月出口额70.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6%,环比增长6.77% [2] 出口产品结构 - 动力电池为出口主力,1-7月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150.5GWh,同比增长53.1% [2] - 动力电池占比超过64% [2] 主要出口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出口 [3] - 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企业出口增速均跑赢行业均值 [3] 区域市场分析:德国 - 德国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1-7月对德出口金额7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1%,占总额18.8% [4] - 德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9GWh,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4] - 7月德国电动车销量大幅反弹,PHEV销量同比增长83.6%,BEV销量同比增长58% [4] - 宝马与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确定合作 [4] - 中国品牌在德国表现突出,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89.6%达1126辆,成为最畅销非欧洲电动车品牌 [4] 区域市场分析:美国 - 美国为第二大出口市场,1-7月出口额74.18亿美元,同比微增0.39%,占比18% [5] - 美国车企仍依赖中国电池,通用汽车计划进口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5] - 美国电动化进程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补贴政策调整和本土供应链建设滞后限制出口增长 [5] 区域市场分析:东南亚(越南) - 越南市场电动化接受度高,VinFast累计交付电动汽车6.8万辆 [6] - 6月VinFast在越南交付超1.1万辆电动汽车 [6] - 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20.9万辆,同比增长99.2% [7] - VinFast在电动摩托车市场占比超55% [7] - VinFast与国轩高科深度绑定,国轩高科为其核心电池供应商 [8] 储能市场需求拉动 - 储能成为出口新引擎,沙特、智利、澳大利亚与中国企业展开大规模合作 [9] - 海辰储能中标沙特1000MW/4000MWh储能项目,金额3.64亿美元 [9] - 中国企业在沙特中标容量超24GWh [9] - 比亚迪与西班牙Grenergy在智利合作项目总量达6.5GWh [10] - 宁德时代在澳大利亚订单累计规模达28GWh [11] 产业全球化趋势 - 出口从数量扩张转向产业话语权重塑 [12] - 欧洲市场注重产业链深度融合,美国需求波动大,东南亚聚焦二轮车但新能源汽车潜力显现,中东/拉美/澳大利亚以储能为主 [13] - 企业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在产业链合作及海外本地化布局方面持续深化 [14]
天猫入局共享充电桩,瞄准校园两轮车及乘用车需求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天猫校园充电业务布局 - 天猫校园推出"喵充电"业务 聚焦高校两轮车及汽车充电场景 于8月22日开启小范围试点测试 [2] - 业务依托天猫校园现有零售与外卖体系 首轮试点优先满足外卖骑手和师生充电需求 形成垂直联动效应 [2] - 选择校园场景避开主流商圈竞争 同时解决校内充电设备少/私自飞线等安全隐患痛点 [2][3] 校园充电市场现状 - 全国高校两轮车保有量超2000万辆 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5% 日均充电缺口超过500万次 [3] - 全国3167所高等学校共有在校生3891.26万人 现有18所高校参与电动车管理试点 覆盖北上广武等高校密集城市 [3] - 校园新能源乘用车充电桩覆盖率较低 面临电网改造和盈利挑战 主要服务教职工群体且存在充电潮汐现象 [3] 市场竞争格局 - 两轮车充电桩市场现有三类玩家:小绿人/猛犸/天天等专业运营商 雅迪/爱玛等车辆企业 特来电/国家电网等新能源充电企业 [2] - 天猫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 通过校园场景切入市场 与外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2] 业务扩展策略 - 乘用车充电桩建设采用渐进式布局 优先在教室办公楼/教学楼等车辆流动区部署快充桩 [4] - 计划在夜间/周末/寒暑假等时段向社会有限开放 提升充电资源利用率 [4] - 未来可能将两轮车充电业务从校园扩展至其他应用场景 [2]
每日速递|保时捷取消Cellforce子公司电池生产计划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电池 - 赣锋锂业在湖北新设锋能新能源科技公司 由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经营范围包括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和风力发电技术服务[2]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产能已实现量产 马来西亚二期储能工厂预计2024年底建成 2025年初量产交付 匈牙利项目2027年建成投产[3][4] - 深圳信投能源在贵州贞丰县落地年产3GWh固态电池项目[5] 材料 - 永兴材料锂电新能源业务现有产能3万吨/年 其中1万吨产线正推进绿色智能高效提锂技改项目 预计按期投入使用[7][8] 设备 - 华自科技新增订单同比增加50%以上 公司正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并加快抢占锂电设备迭代更新市场份额[9] 海外 - 保时捷取消Cellforce子公司电池生产计划 因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及中美市场环境变化 未来将专注于电池研发业务 近300个岗位部分可能调整至集团旗下PowerCo子公司[10]
15亿电解液项目“停摆”背后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项目终止背景 - 江苏国泰终止投资15.38亿元、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该项目筹划四年但未正式开工 仅停留在土地协调阶段 [2] - 项目原预期经济效益亮眼 规划年均销售收入150.8亿元 净利润7.9亿元 投资回收期5.17年 [2] - 建设周期原计划24个月 产能利用率规划为第一年45%、第二年75%、第三年90%、第四年满产 [2] 项目终止直接原因 - 关键土地未能按合同约定交付 宁德华荣竞得福鼎市1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后 政府未完成土地交付 企业仍在协商后续处置 [3] - 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远超下游需求增长 电解液领域陷入阶段性过剩 激烈竞争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4] - 三元和铁锂电解液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降超80% 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和VC价格仅剩原价格10% [4] 行业格局变化 - 价格下跌叠加成本波动压缩盈利空间 江苏国泰重新测算后显示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原7.9亿元净利润目标难以实现 [5] - 电解液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CR5超70% 其中一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超36% [6] - 六氟磷酸锂市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份额超80% 腰部及以下企业关停 行业洗牌进入尾声 [6] 价格与盈利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六氟磷酸锂价格环比再降超10% 6月底跌至5万元/吨 铁锂电解液价格环比下滑3%-6% 三元电解液价格相对稳定 [6] - GGII预测2025年电解液用溶剂、电解质锂盐及添加剂价格或有5%以内小幅回涨 但行业整体维持微利运行常态 [6] 企业战略调整 - 行业多家企业终止电解液相关项目 包括川恒股份终止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八亿时空终止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6] - 头部企业转向新增长点 包括出海开拓市场及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为关键赛道 [7] - 天赐材料液相法制备硫化锂处实验室公斤级样品阶段 计划2025年底推进至百公斤级 华盛锂电开发出离子电导率5.57 mS/cm的Li₆PS₅Cl电解质 新宙邦合资公司新源邦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年硫化物电解质生产线 [7]
超充电池加速装车,超充车桩供需错配缩短
高工锂电· 2025-08-24 11:06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全国主要"超充之城"建设提速,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超充站建设进度已过半[2] - 超充桩新增比例超25%,深圳已建成1057座超充站(全年目标2000座),重庆接入超充站1468座(全年目标2000座),北京建成517座(全年目标1000座)[2][5] - 特来电建成1700余座液冷超充站,部署5700余台液冷终端,单枪功率覆盖400kW至600kW;星星充电计划在126个城市推广1万座液冷站[5] 车端超充技术渗透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款约430款,800V高压架构车型约70款,占比仅16%[2] - 800V高压平台主要面向20万以上中高端车型,价格成为普及掣肘[3] - 零跑推出12.98万元支持800V快充车型,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推动800V车型向15-20万价格段渗透[8] 超充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 800V车型与超充站存在供需差距,高速服务区等长途补能场景需求强烈但建设进度慢,社区商圈场景利用率低[3] - 超充站单桩成本15-40万元,单站建设成本150-500万元,回本周期6-8年,远超普通快充桩成本(仅为超充桩10%-20%)[5] - 各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专项补贴、专项债等方式鼓励建设,并配套光伏储能解决电网冲击问题[5] 车企超充网络布局 - 比亚迪兆瓦闪充站、极氪1.2MW全液冷超充站、特斯拉V4超充站等自建超充网络加速落地[6] - 小鹏计划2025年建设3000座超快充站,极氪计划2026年建成2000座极充站和1万根极充桩[7] - 车企协同建桩减轻资金压力和技术适配难题,加速超充网络建设[9] 电池企业超充技术突破 - 超充电池核心目标为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对应动力电池倍率性能需达4C以上[11] - 正极材料纳米化与包覆、负极改性、超高导电解液等关键技术优化锂离子通道[11]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已配套岚图、极狐、奇瑞等多个品牌;蜂巢能源加速6C短刀快充电池量产[12][13] - 清陶能源氧化物半固态电池支持900V超充;丰田与松下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13] 超充技术发展前景 - 超充电池与800V高压平台凭借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下降,上车速度将追平超充桩建设进度[4][13] - 超充桩建设在政策标准、液冷技术普及和电网协同创新推动下,将进入高密度覆盖阶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