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688559)

搜索文档
海目星经营业绩下滑等多问题引关注,中信证券出具核查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9-30 12:00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下滑30.50%,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45.25亿元,同比下滑5.82% [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亿元,2024年全年为-1.63亿元,均由盈转亏,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8.6亿元和4.85亿元 [2] - 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周期性供需失衡、竞争压力导致订单质量不高、客户验收意愿减弱及验收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 [2] 子公司星能懋业 - 公司持有子公司星能懋业64.2%股权,2025年上半年该子公司营收1014.77万元,期末净资产为-1269.57万元 [3] - 子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核心人才和自研技术,预计2027年或2028年开始盈利,公司拟向其提供不超过1亿元的财务资助 [3] 存货状况 - 报告期末存货余额52.78亿元,较期初增长23.38%,存货跌价损失发生额4.01亿元,大幅增加 [4] - 存货余额增长与在手订单增加相匹配,定制化产品计提跌价主因海外政策影响项目暂停及实际支出超出预算 [4] 应收账款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1.72亿元,其中1-2年账龄余额7.32亿元,2-3年账龄余额1.19亿元,均较期初显著增长 [5] - 长账龄欠款主要因下游行业景气度及客户资金安排,不存在放宽信用期刺激销售情形 [5] 资金与负债 - 报告期末公司银行存款13.4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08亿元、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3.17亿元 [6] - 同期短期借款19.07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4.5亿元、长期借款14.59亿元,存贷双高系行业资金密集、回款周期长所致 [6][7] 预付款项 - 报告期末预付长期款余额2.02亿元,较期初增长0.5亿元,其中账龄1年以上预付账款0.33亿元 [8] - 前五大支付对象账龄符合合同约定与行业惯例,未结转原因合理 [8]
海目星(688559)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2025-09-30 10:05
2025 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豁免版)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海目星")于 2025 年 9 月 11 日 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 监管问询函》(上证科创公函【2025】0369 号,以下简称"《问询函》")。中信证券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海目星的持续督导机构,现对《问询函》 提及的相关问题出具专项意见如下: 问题 1.关于经营业绩下滑。年报及半年报显示,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 现营业收入 45.25 亿元、16.64 亿元,同比下滑 5.82%、30.50%;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63 亿元、-7.08 亿元,均由盈转亏,净利润同比减少 4.85 亿元、8.6 亿元。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分布于锂电、消费电子、光伏等领域。从单季度毛利率看,2024 年第四季 度毛利率 1.87%,显著低于其他季度表现。 请公司:(1)分别说明 2024 年及 2025 年 ...
海目星(688559) - 海目星: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公告
2025-09-30 10:01
证券代码:688559 证券简称:海目星 公告编号:2025-052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上市公司"、"海目星"、 "海目星集团")于 2025 年 9 月 11 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上证科 创公函【2025】0369 号《关于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 披露监管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公司会同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就《问询函》有关问题逐项进行认真核查落实,现将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在本问询函相关问题的回复中,若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均 为四舍五入所致。 问题一:关于经营业绩下滑。年报及半年报显示,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 实现营业收入 45.25 亿元、16.64 亿元,同比下滑 5.82%、30.50%;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1.63 亿元、-7.08 亿元,均由盈转亏,净利润同比减少 4.85 亿元、8.6 ...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飞哥对话赵盛宇:固态电池、AI与出海,海目星激光再启远征
高工锂电· 2025-09-30 09:18
中国锂电产业 20 年,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高工锂电成立 15 周年之际,特别策划系 列对话,遍访锂电创变者,回望产业来时路,探寻未来新动能。 在锂电池制造迈向高效化、精密化的进程中,有一家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装备企业,用十年 时间将激光制片速度 从 量产 28 米 / 分钟提升至实验室的 200 米 / 分钟 ,实现了近十倍 的效率飞跃 ——海目星激光。 "激光设备是实现国产超越中最典型的代表。"对话中,海目星激光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盛宇如 此认为。 面对下一代固态电池的竞争,赵盛宇指出, "微纳化、半导体化是解决固 - 固界面和稳定 性的有效路径" ,而跨界技术应用正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海目星已在 AI 与智能制造上全面布局——"今年开工第一天,我们开的第一个会 就是关于 AI 在公司大规模落地。 "赵盛宇透露。 从工艺突破、效率革命到智造升级,海目星的出海逻辑始终建立在系统化能力之上。 "再难 再苦,也不能害客户。"赵盛宇强调,能力未建设好前,绝不轻易承接大规模订单。 正是这种对客户负责的战略定力,推动海目星在全球市场中从"打底色"走向"复色结构",逐 步构建起涵盖八家子公司的海外服务体 ...
海目星: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08:40
(记者 曾健辉) 海目星(688559.SH)9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医疗新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 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 毛发再生相关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取,临近获证周期,会与全国各大公立医院,私立医美机构,连 锁植发机构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产品在市场端的应用。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很期待公司的毛发再生相关设备,想问下公司医疗激 光业务的如何实现商业落地? ...
海目星: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
格隆汇· 2025-09-30 07:39
格隆汇9月30日丨海目星(688559.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医疗新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 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 推进毛发再生相关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取,临近获证周期,会与全国各大公立医院,私立医美机 构,连锁植发机构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产品在市场端的应用。 ...
海目星(688559.SH):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
格隆汇· 2025-09-30 07:37
格隆汇9月30日丨海目星(688559.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医疗新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 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 推进毛发再生相关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取,临近获证周期,会与全国各大公立医院,私立医美机 构,连锁植发机构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产品在市场端的应用。 ...
海目星涨2.01%,成交额1.1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90.3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02:07
分红方面,海目星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045.85万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海目星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位居第 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41.5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69.39万股。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资料显示,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观盛五路科姆 龙科技园B栋,成立日期2008年4月3日,上市日期2020年9月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消费电子、动力电 池、钣金加工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动力电池激 光及自动化设备60.28%,3C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18.04%,钣金激光切割设备10.52%,光伏行 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7.98%,其他行业3.17%。 海目星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激光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TOPCon电池、固态电 池、锂电池、宁德时代概念、特斯拉等。 截至6月30日,海目星股东户数1.59万,较上期增加4.49%;人均流通股15629股,较上期减少3.85%。 2025年1月-6月,海目星实现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减少30.50% ...
海目星连亏1年半 中信证券保荐上市A股两募资共1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64亿元 同比下降30.50%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8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1.52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8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1.28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亿元 上年同期为-6.90亿元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45.25亿元 同比下降5.82%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3.22亿元 [2][3] - 2024年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6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2.49亿元 [2][3] - 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2亿元 上年同期为-9.93亿元 [2][3] 融资活动 - 2020年9月科创板IPO发行5000万股 发行价格14.56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7.28亿元 净额6.49亿元 [3][4] - 2020年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1.51亿元 原计划募集8亿元用于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 2020年IPO发行费用7891.21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5660.38万元 [5] - 2024年向特定对象发行4000万股 发行价格25.49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10.20亿元 净额10.11亿元 [5][6] - 2024年定增发行对象包括萍乡国源二期并购发展企业管理中心等13名投资者 [6]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7.48亿元 [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0年9月9日在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688559.SH [3] - 2020年IPO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陈杰裕和陈靖 [3] - 2024年定增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彭立强和王楠楠 [6]



兴证电新: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逐渐清晰,固态电池设备受益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电力设备行业 具体聚焦固态电池设备领域[1] * 公司包括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 海目星 利元亨 纳科诺尔 曼恩斯特 宏工科技 先惠技术 杭可科技 华自科技等锂电设备供应商[31][32][9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现状与前景** * 2025年新能源汽车 储能等下游需求稳健增长 但锂电行业仍面临供给过剩格局 部分环节盈利能力已持续承压两年[3] * 当前锂电板块部分环节迎来价格筑底回升和扩产放缓的双重利好 市场悲观预期正逐步消化 行业盈利已呈现企稳迹象并具备向上弹性[3]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 有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具备新技术布局优势的企业或率先迎来反弹[3] * 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凭借高能量密度 卓越安全性及宽温域适应性等核心优势 固态电池不仅能够逐步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 更有望开拓低空 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3] **固态电池性能与安全优势** * 动力电池新规强制要求"不起火 不爆炸" 新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 首次将"不起火 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6] * 固态电池具备本质不可燃 耐高温的特性 满足电池新国标要求 全固态电池摒弃了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与隔膜 从源头上规避安全隐患[9] * 固态电解质热失控起始温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150℃的水平 聚合物在300-400℃ 硫化物在200-600℃ 氧化物突破600℃ 部分特种氧化物材料甚至高达1800℃[9] **产业化进程与产业链突破** * 展望2025年 产业链各环节将呈现协同突破态势 材料端固态电解质 硅碳负极和新型正极制备工艺日趋成熟 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显著下降[3] * 电池端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装车 全固态电池性能和安全等参数持续突破 整车端多家主流车企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3] **设备环节的技术变革与投资机会** * 与液态电池相比 固态电池生产最显性的变化集中在前道工序中的干法电极设备与中道的固态电解质等静压设备[3][24] * 前道工序在固态电池产线中占据设备投资价值的35%-40%[39][40] * 干法工艺凭借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成为固态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工艺转型过程中 辊压 混料和等静压设备的技术革新尤为关键[24][95] * 混料工序是干法工艺的核心突破 需在湿度低于30%的环境下进行 温度控制精度在±1℃以内 精度要求需控制在±1.0μm以内[48] * 涂布工序要求实现微米级涂布精度(通常2-10μm) 双面同时涂布技术成为创新方案[52] * 辊压工序需保证极片厚度均匀性在1-2μm以内 压实密度偏差≤0.02g/cm³ 表面粗糙度Ra≤0.2μm[58] * 固态电池由于电解质的脆性 叠片是最佳成组方案 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63] * 等静压技术是解决固态电池致密度和界面问题的关键 温等静压技术在500MPa 85℃条件下可使电极密度提升至95%[72] * 后道化成环节对压力的要求与液态电池相比大幅提升 带动单件价值量提升 同时受限于固态电解质化成时的倍率较低 对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的需求量预计也将提升[3][84] * 后段设备成本占比为20%~25%[84] **其他重要内容** **政策与标准驱动**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新规强制安全标准升级[6] **设备公司布局** * 锂电设备供应商积极布局固态电池设备 干法电极设备与等静压设备是设备环节最显性变化环节[34] * 多家国内设备公司已覆盖固态电池前 中 后道多个工序设备[31][32] **风险提示** *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宏观经济波动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