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天猫入局共享充电桩,瞄准校园两轮车及乘用车需求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天猫校园充电业务布局 - 天猫校园推出"喵充电"业务 聚焦高校两轮车及汽车充电场景 于8月22日开启小范围试点测试 [2] - 业务依托天猫校园现有零售与外卖体系 首轮试点优先满足外卖骑手和师生充电需求 形成垂直联动效应 [2] - 选择校园场景避开主流商圈竞争 同时解决校内充电设备少/私自飞线等安全隐患痛点 [2][3] 校园充电市场现状 - 全国高校两轮车保有量超2000万辆 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5% 日均充电缺口超过500万次 [3] - 全国3167所高等学校共有在校生3891.26万人 现有18所高校参与电动车管理试点 覆盖北上广武等高校密集城市 [3] - 校园新能源乘用车充电桩覆盖率较低 面临电网改造和盈利挑战 主要服务教职工群体且存在充电潮汐现象 [3] 市场竞争格局 - 两轮车充电桩市场现有三类玩家:小绿人/猛犸/天天等专业运营商 雅迪/爱玛等车辆企业 特来电/国家电网等新能源充电企业 [2] - 天猫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 通过校园场景切入市场 与外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2] 业务扩展策略 - 乘用车充电桩建设采用渐进式布局 优先在教室办公楼/教学楼等车辆流动区部署快充桩 [4] - 计划在夜间/周末/寒暑假等时段向社会有限开放 提升充电资源利用率 [4] - 未来可能将两轮车充电业务从校园扩展至其他应用场景 [2]
每日速递|保时捷取消Cellforce子公司电池生产计划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电池 - 赣锋锂业在湖北新设锋能新能源科技公司 由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经营范围包括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和风力发电技术服务[2]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小圆柱电池产能已实现量产 马来西亚二期储能工厂预计2024年底建成 2025年初量产交付 匈牙利项目2027年建成投产[3][4] - 深圳信投能源在贵州贞丰县落地年产3GWh固态电池项目[5] 材料 - 永兴材料锂电新能源业务现有产能3万吨/年 其中1万吨产线正推进绿色智能高效提锂技改项目 预计按期投入使用[7][8] 设备 - 华自科技新增订单同比增加50%以上 公司正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并加快抢占锂电设备迭代更新市场份额[9] 海外 - 保时捷取消Cellforce子公司电池生产计划 因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及中美市场环境变化 未来将专注于电池研发业务 近300个岗位部分可能调整至集团旗下PowerCo子公司[10]
15亿电解液项目“停摆”背后
高工锂电· 2025-08-25 10:34
项目终止背景 - 江苏国泰终止投资15.38亿元、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该项目筹划四年但未正式开工 仅停留在土地协调阶段 [2] - 项目原预期经济效益亮眼 规划年均销售收入150.8亿元 净利润7.9亿元 投资回收期5.17年 [2] - 建设周期原计划24个月 产能利用率规划为第一年45%、第二年75%、第三年90%、第四年满产 [2] 项目终止直接原因 - 关键土地未能按合同约定交付 宁德华荣竞得福鼎市1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后 政府未完成土地交付 企业仍在协商后续处置 [3] - 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远超下游需求增长 电解液领域陷入阶段性过剩 激烈竞争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4] - 三元和铁锂电解液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降超80% 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和VC价格仅剩原价格10% [4] 行业格局变化 - 价格下跌叠加成本波动压缩盈利空间 江苏国泰重新测算后显示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原7.9亿元净利润目标难以实现 [5] - 电解液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CR5超70% 其中一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超36% [6] - 六氟磷酸锂市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份额超80% 腰部及以下企业关停 行业洗牌进入尾声 [6] 价格与盈利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六氟磷酸锂价格环比再降超10% 6月底跌至5万元/吨 铁锂电解液价格环比下滑3%-6% 三元电解液价格相对稳定 [6] - GGII预测2025年电解液用溶剂、电解质锂盐及添加剂价格或有5%以内小幅回涨 但行业整体维持微利运行常态 [6] 企业战略调整 - 行业多家企业终止电解液相关项目 包括川恒股份终止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八亿时空终止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6] - 头部企业转向新增长点 包括出海开拓市场及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为关键赛道 [7] - 天赐材料液相法制备硫化锂处实验室公斤级样品阶段 计划2025年底推进至百公斤级 华盛锂电开发出离子电导率5.57 mS/cm的Li₆PS₅Cl电解质 新宙邦合资公司新源邦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年硫化物电解质生产线 [7]
大容量电芯正推动湿法隔膜占比提升
高工锂电· 2025-08-24 11:06
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隔膜材料出货量达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9% [4] - 湿法隔膜出货1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市场占比82% [4] - 干法隔膜出货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 [4] - 预计2025年全年锂电隔膜出货量超29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超30% [4] 产品技术趋势 - 大容量储能电芯(如314Ah)出货增加推动湿法隔膜应用占比提升 [7] - 新一代500+/600+Ah储能电池加速湿法隔膜厚度由9μm向7μm演进 [7] - 高穿刺5μm隔膜已大规模应用,月出货超1亿平方米 [7] - 第二代高穿刺5μm隔膜送样头部电池客户,穿刺强度接近500gf [7] 价格与成本分析 - 干法隔膜基膜价格近两年处于成本线,多家企业大幅亏损 [7] - 2025年Q2湿法隔膜基膜价格环比下降超10% [7] - 预计下半年干法隔膜价格可能上涨,湿法基膜价格维持稳定 [7] - 全年隔膜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 [7] 产能与扩产动态 - 行业扩产积极性降低,未来2-3年新增产能预计维持在40-60亿平方米/年 [7] - 新增产能主要用于新设备升级、新产品推出及海外布局 [7] - 扩产放缓叠加下游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推动行业产能利用率年增3-6个百分点 [7] 企业业务定位 - 科达利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14]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区域完成华南、华东制造基地全覆盖 [12]
超充电池加速装车,超充车桩供需错配缩短
高工锂电· 2025-08-24 11:06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全国主要"超充之城"建设提速,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超充站建设进度已过半[2] - 超充桩新增比例超25%,深圳已建成1057座超充站(全年目标2000座),重庆接入超充站1468座(全年目标2000座),北京建成517座(全年目标1000座)[2][5] - 特来电建成1700余座液冷超充站,部署5700余台液冷终端,单枪功率覆盖400kW至600kW;星星充电计划在126个城市推广1万座液冷站[5] 车端超充技术渗透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在售车款约430款,800V高压架构车型约70款,占比仅16%[2] - 800V高压平台主要面向20万以上中高端车型,价格成为普及掣肘[3] - 零跑推出12.98万元支持800V快充车型,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推动800V车型向15-20万价格段渗透[8] 超充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 800V车型与超充站存在供需差距,高速服务区等长途补能场景需求强烈但建设进度慢,社区商圈场景利用率低[3] - 超充站单桩成本15-40万元,单站建设成本150-500万元,回本周期6-8年,远超普通快充桩成本(仅为超充桩10%-20%)[5] - 各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专项补贴、专项债等方式鼓励建设,并配套光伏储能解决电网冲击问题[5] 车企超充网络布局 - 比亚迪兆瓦闪充站、极氪1.2MW全液冷超充站、特斯拉V4超充站等自建超充网络加速落地[6] - 小鹏计划2025年建设3000座超快充站,极氪计划2026年建成2000座极充站和1万根极充桩[7] - 车企协同建桩减轻资金压力和技术适配难题,加速超充网络建设[9] 电池企业超充技术突破 - 超充电池核心目标为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对应动力电池倍率性能需达4C以上[11] - 正极材料纳米化与包覆、负极改性、超高导电解液等关键技术优化锂离子通道[11]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已配套岚图、极狐、奇瑞等多个品牌;蜂巢能源加速6C短刀快充电池量产[12][13] - 清陶能源氧化物半固态电池支持900V超充;丰田与松下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13] 超充技术发展前景 - 超充电池与800V高压平台凭借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下降,上车速度将追平超充桩建设进度[4][13] - 超充桩建设在政策标准、液冷技术普及和电网协同创新推动下,将进入高密度覆盖阶段[13]
当电池厂开始输出“管理”:亿纬锂能CLS模式是内卷解药吗?
高工锂电· 2025-08-23 08:2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06% 第二季度营收153.51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 [3] - 动力电池出货量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量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3] - 动力电池业务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业务营收102.97亿元 同比增长32.47% [3] - 动力电池毛利率达17.60% 同比提升6.92个百分点 [3] 业务驱动因素 - 国际车企交付量增加及动力电池产线停产改造后复产 提升生产效率与利润率 [4] - 海外营收69.69亿元 同比增长28.05% 占总营收24.74% [5] - 马来西亚圆柱电池工厂提升东南亚/欧洲/北美交付能力 储能项目预计2026年初部分量产 [5] 市场地位与战略 - 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五 [3][4] - 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市占率13.59% 位居市场第二 依托"大铁锂+大圆柱"电池策略 [4] - 超过6万台车辆搭载量产大圆柱电池 [5] 创新业务模式 - 推广CLS业务模式:合作开发(C)、技术授权(L)、全链条服务(S) 从产品制造转向技术服务 [5] - 与晶科储能联合工厂量产 年供应5GWh 314Ah储能电芯 [6] - 与维他动力合作推进机器人电池业务 响应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定制化需求 [6] 产能与技术进展 - 除三元软包产线部分闲置外 其他产线均有效运行 [7] - 多家外协工厂6月底开启生产 支持稳定交付 [8] - 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MWh级中试线2025年投入运行 [8] - 规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2028年推出1000Wh/L第二代产品 [8] 资本规划 - 计划港股IPO 募集资金投向匈牙利30GWh动力电池工厂及马来西亚38GWh储能项目 [5]
SK On美国工厂投产即过剩:电动化理想敌不过现实“寒流”
高工锂电· 2025-08-23 08:23
项目急刹与产能过剩 - BlueOval SK肯塔基工厂启动量产不足一月即需为过剩电池寻找买家 目前仅启用首条产线 规划年产能86GWh [2][4] - 福特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销量承压 2025年第一季度在美销量7913辆 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 [4] - 特斯拉销售受挫致松下推迟德索托工厂全面投产至2027年3月 并暂缓第三生产基地投资计划 [5] - Cybertruck第二季度在美销量4306辆 环比降32% 同比降51% 创一年最差纪录 累库问题致LG Ensol的4680电池合作告吹 [5] 市场环境与政策冲击 - 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长疲软 6月经季节性调整后汽车年化销售速率(SAAR)为1568万辆 较3-4月超1700万辆持续降温 [6] - 特朗普政府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导致消费预期下滑 企业集体调整在美电动车与电池投资项目 [6] -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研究显示 因对等关税和市场不确定性 约21GWh原计划2028年投产电池产能已被取消 [7] - 远景动力暂缓南卡罗来纳州30GWh大圆柱电池工厂项目 宁德时代与福特密歇根州合作项目面临搁置风险 [6][7] 技术路线重置与成本压力 - 美国电池商长期坚持三元技术路线 依赖成熟技术提升能量密度 且拥有镍钴供应链优势 [8] - 三元电池成本高昂 特斯拉21700电池系统成本155美元/kWh 较18650电池节约9% 但仍高于磷酸铁锂130美元/kWh的Pack价格 [9] - 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普遍未达200Wh/kg 但性价比优势显著 推动多家厂商转向LFP产线 [9][11] - 通用要求LG新能源合资工厂转产LFP电池 福特计划在密歇根州BlueOval Battery Park生产LFP电池 [12] 技术创新与多元布局 - 企业通过低钴/无钴化材料创新和布局LFP/固态电池等多技术路线降低战略风险 [13] - 特斯拉与专家合作研发混合正极材料技术 将LFP与镍基材料结合优化性能 [13] - 特斯拉内华达州LFP电池工厂进入最后建设阶段 为北美首座LFP电芯生产设施 覆盖储能与入门车型需求 [13] - LG新能源与通用联合开发富锂锰基(LMR)电池 兼顾高性能与低成本 计划2028年用于皮卡和SUV [13] 储能市场机遇与挑战 - 2024年美国储能装机需求约40GWh 占全球20% 对应电池需求80-100GWh [14] - 美国储能电池本土产能不足 运营商Fluence部分采用远景动力美国产电池 其余依赖进口 [14] - LG新能源获特斯拉43亿美元LFP电池订单 在密歇根州霍兰德工厂生产储能电池 [15] - 远景动力田纳西工厂储能电池产线投产 一期产能7GWh 特斯拉内华达工厂规划10GWh年产专供Megapack系统 [15][16] - 美国电网侧储能占比超60% 但特朗普政府限制风光项目政策可能抑制配套储能需求 [17] -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停滞可能削弱加州、得州等市场储能盈利能力 [17] - 2024年美国户储装机量达380MW 户储接入率34%创纪录 电动汽车充电站和数据中心推动工商业储能增长 [18] - 预测2025年美国储能总装机容量超15GW 未来5年乐观情景可增10GW 悲观情景2025-2029年总装机量减少22% [18] 行业利润波动与短期刺激 - LG新能源上半年利润暴涨超150% 主要受益于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抢购潮 短期透支带来不可持续利润 [7]
450Wh/kg!融捷集团发布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8-22 08:43
固态电池商业化路径 - 固态电池行业正从电动汽车转向更易商业化的特定领域 形成能量密度导向(消费电子)和安全可靠导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的双轨发展路线 [4] - 行业共识认为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化需克服成本、制造工艺和供应链成熟度三大挑战 短期难以实现 [4] - 融捷能源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硫化物电池 能量密度达450Wh/kg 较第一代350Wh/kg提升28.6% 并专注于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三大应用场景 [3][5][6] 融捷能源技术突破 - 通过"超离子导电网络"技术将正极活性材料占比提升至90%以上 高于行业普遍的80%水平 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12][13] - 采用新型功能材料构建离子-电子双导通网络 降低对传统导电剂依赖 同时兼具界面缓冲能力缓解循环应力 [13][14] - 应用独有厚电极制备技术 在增加电极厚度的同时确保结构稳定和离子通道高效导通 为450Wh/kg能量密度奠定基础 [15] 界面稳定性创新 - 开发新型正极包覆技术 抑制80%以上正极氧析出量 从源头切断劣化反应 提升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19] - 对硫化物电解质颗粒进行表面修饰 形成超薄致密界面层 避免硅碳负极副反应同时保持其克容量活性 [22][23] - 电芯通过国标针刺测试和200℃热箱测试 满足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 [20][21] 电极材料与工艺优化 - 采用双粘结剂体系 一种提供柔韧性和机械强度 另一种降低离子传输阻抗 使电芯容量发挥率提升15%以上 [24][25][26][27] - 该方案解决了硅碳负极兼容性和循环稳定性问题 为长寿命高可靠性产品奠定基础 [28] 产业化与工艺革新 - 开发低压运行方案 目标将电芯工作压力降至2MPa以下 摆脱对外部高压系统的依赖 实现消费电子轻薄化和低空经济成本优化 [31][32][33][34] - 电解质制备采用固相法(研发)和液相法(量产)双路径 电解质膜成型采用基材涂覆转印(当前)和无基膜自支撑膜(远期)的梯度规划 [35][36] - 依托融捷集团锂矿采选、材料生产、装备制造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供应链稳定和成本控制优势 [3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半固态电池(氧化物体系)已商业化落地 兼容现有产线并获储能领域头部客户批量采购 提供安全性与经济性兼备的解决方案 [36][37][38] - 计划2026年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实现第二代450Wh/kg产品初步批量生产和客户送样 [39] - 技术路线以系统性工程创新驱动 聚焦三大市场需求 形成全固态与半固态双轮驱动的稳健战略 [37][38][39]
7家锂电企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
高工锂电· 2025-08-22 08:43
榜单概况与行业意义 - 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揭晓 宁德时代 比亚迪 大族激光 万华化学 欣旺达 新能安 远景等7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入选 评选标准涵盖科技创新实力 市场影响力 全球化布局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7家企业覆盖锂电产业链上游材料 中游设备和下游电池制造及应用环节 形成完整且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印证中国锂电产业链全球强劲实力与重要地位 [2] 上游材料环节 - 万华化学作为中国唯一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企业 在锂电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025年上半年第四代磷酸铁锂完成量产供应 第五代实现定型首发 [4] - 新一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通过工艺创新提升压实密度与能量密度 满足新能源汽车强动力 长续航需求及储能电芯长循环 高能量密度解决方案 [5] -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 投资1.1891亿元在眉山厂区新增2条产线 以铵法与铁法工艺将磷酸铁产能从5万吨/年提升至12万吨/年 夯实国内锂电池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产业根基 [5] - 利用海外生产基地供应链优势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 6月与欧洲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ElevenEs签署谅解备忘录 携手在欧洲建立本地化电池正极材料供应链 [5] 中游设备环节 - 大族激光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全自动四工位激光切割设备 专门针对陶瓷基板高精度加工需求 填补国产设备在该领域空白 [6] - 设备以自动化优势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格局 解决进口设备价格高昂 操作界面不适配 制造周期长 维护成本高 售后响应滞后等问题 推动国产高端锂电装备产业化进程 [6] 下游电池制造及应用环节 - 宁德时代 比亚迪 欣旺达 新能安 远景5家企业覆盖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新能源汽车应用及零碳能源解决方案等核心领域 [6] - 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 近十年累计超700亿元 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钠新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全球最高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37.6%连续七年第一 储能电池装机量占比29.1%位列全球第二 海外工厂深度绑定特斯拉 宝马等全球主流车企 [6] - 比亚迪实现电池与整车垂直整合优势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万辆 海外累计销量超40万辆 2025年上半年完成550万辆年度目标近40% 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 海外工厂布局将中国锂电技术以产品加生态形式输出至全球市场 [7] - 欣旺达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 十一大全球生产基地支撑过去四年中国HEV混动电池装机量第一地位 自主研发闪充技术解决行业痛点 欣星驰2.0千安极充版充电电流提高至1400A 实现1分钟150公里 5分钟450公里续航突破 [7] - 新能安昆仑系列磷酸铁锂电池具备高安全 长循环 耐低温特性 技术指标和商业模式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为储能应用场景提供中国方案 客户覆盖美 日 德等主要市场 与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企业合作 为超过5000万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8] - 远景科技以零碳为核心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 在内蒙古赤峰打造全球最大绿色氢氨工程 实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高效耦合 将锂电技术与氢能 新能源发电等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应用边界 [8] 产业链关联企业 - 金发科技可为锂电领域提供关键高分子材料 天合光能在锂电材料应用与电池系统集成领域持续布局推动光储一体化技术落地 盛虹控股集团聚焦锂电相关材料生产 [8] 产业链整体实力 - 中国锂电全产业链实力集中彰显 上游材料自主可控 中游设备打破垄断 下游应用全球领跑 从技术突破到市场主导 从本土扎根到全球布局 企业从产业链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 [8][9]
每日速递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约282亿元
高工锂电· 2025-08-22 08:43
特斯拉柏林工厂事故 - 特斯拉柏林Giga电池组装工厂发生火灾 涉及512个电池单元 容量相当于一辆乘用车电池组的三分之二[2] - 事故导致Model Y生产暂时停止 无人员伤亡及环境破坏[2][12] 企业合资与合作 - 中石油集团旗下济柴动力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新能源技术公司 注册资本7700万人民币 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3][4] - 楚能新能源与东风柳汽签署动力电池开发合作协议 未来五年将提供超30GWh电池产品[6] - 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签署战略协议 计划三年内推动400Wh/Kg以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9] 企业财务与产能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24.9%[5] - 江西吉安电池项目开工 将建成年产12GW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预计年产值118亿元[7][8] 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 先导智能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0] - 瑞浦兰钧与日本合作伙伴签署协议 未来两年将交付超1GWh储能系统进入日本市场[13][14] 行业动态 - 新能源产业链涵盖电池制造 储能技术 正极材料等领域 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产能扩张[6][9][10] - 企业通过合资 定点合作等方式加强产业协同 推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发展[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