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AI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 预计国内需求将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硬AI· 2025-09-16 06:52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这一乐观预期主要源于对中国IC设计需求和人工智能趋势的看好,预计 这将强劲支撑中芯国际的产量与平均售价。该行同时上调公司2028-2029年营收及每股收益预测,并指出2025年第三季 度营收环比预计增长5%–7%,可能成为短期股价催化剂。 展望短期表现,高盛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7%等短期上升趋势将成为股价催化 剂。 分析师的乐观预期主要基于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 的提升。随着更多AI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预计将推动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进而带动代工厂商的产能利 用率和定价能力。 硬·AI 作者 | 龙 玥 编辑 | 硬 AI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港股H股目标价15%,看好其在人工智能趋势和国内IC设计需求推动下的长期增长前 景。 近日,高盛将中芯国际港股H股12个月目标价大幅上调15%至73.1港元,并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同 时,基于A股和H股的估值溢价考虑,A股目标价基本维持不变在160.1元人民币。 分析师Allen Chang等表示,维持对中芯国际2025-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上调 ...
Meta智能眼镜提前泄露:搭载HUD显示与手势手环
硬AI· 2025-09-16 06:52
这款眼镜将配备单目平视显示器(HUD)和表面肌电(sEMG)腕带。该眼镜的固定式HUD显示屏仅在用户右眼视野中 呈现,主要用于Meta AI功能和步行导航。而用户佩戴腕带后,可通过在桌子等任何物理表面上滑动手指来输入字母,实 现无实体键盘的文本输入。Meta预计将在9月18日发布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 硬·AI 作者 | 龙 玥 编辑 | 硬 AI 一场意外的视频泄露,揭开了Meta年度硬件重磅产品的神秘面纱。 9月16日,据UploadVR报道,一段在Meta官方YouTube频道短暂出现后被迅速删除的非公开视频,泄露 了Meta即将推出的新款智能眼镜将被命名为"Meta Ray-Ban Display",并配备单目平视显示器(HUD)和 表面肌电(sEMG)腕带。 视频片段显示,该眼镜的固定式HUD显示屏仅在用户右眼视野中呈现,主要用于Meta AI功能和步行导 航。 更具突破性的是,用户佩戴肌电腕带后,可通过在桌子等任何物理表面上滑动手指来输入字母,实现无实 体键盘的文本输入。不过,报道明确指出,这并非真正的AR技术,其技术复杂性远低于Meta内部代号 为"Orion"的AR眼镜原型。 据报道,该产品起售 ...
摩根大通谈“光模块”:1.6T可插拔光模块或“超预期”,“CPO冲击”预计到2027年以后
硬AI· 2025-09-16 06:52
1.6T可插拔光模块市场前景 - 1.6T可插拔光模块放量节奏将超市场预期 主要受AI系统带宽需求增长和ASIC解决方案驱动 [2][3] - 从800G向1.6T的升级路径清晰且确定 AI系统演进推动网络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6] - ASIC芯片解决方案催生对高速光模块的潜在需求 为1.6T市场打开额外增长空间 [6] - 公司在其800G和1.6T可插拔产品中广泛应用硅光解决方案 更高出货量可通过规模效应优化成本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 [6] 中际旭创业绩预测调整 - 上调2026年收入预测至708.04亿元(原613.93亿元)增幅达15% 2027年收入预测至885.51亿元(原757.71亿元)增幅达17% [6][8] - 2026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从167.96亿元上调至197.76亿元 增幅18% 2027年从203.47亿元上调至238.68亿元 增幅17% [7][8] - 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从15.12元上调至17.80元 [7] - 预计2025-2027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55% 盈利年复合增长率66% [8] - 毛利率预测相对保守约40% 为盈利预测提供潜在上行空间 [8]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光电共封装(CPO)规模化应用预计要到2027年以后 短期内不会构成颠覆性冲击 [2][4][11] - 在3.2T解决方案大规模放量之前 可插拔光模块凭借成本/性能效率优势仍是终端客户首选和主流技术 [4][11] - 即使2027年后可能过渡至下一代技术 公司仍有望成为主要参与者 因其在光学和组件集成方面拥有专业经验并与头部客户建立紧密关系 [4][12][13] 公司评级与估值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从366元上调至430元 基于20倍一年期动态市盈率 [9] - 公司目前对应19倍2027年预期市盈率 而同业对应25-30倍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9]
年度最强“学术搭子”:百度学术AI升级,让科研进入“AI原生”时代
硬AI· 2025-09-13 04:03
百度学术AI升级的核心能力 - 实现30秒内批量处理数十篇PDF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并生成结构化简报[3] - 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在单一页面集成精准翻译 版式还原和上下文智能问答功能[6] - 支持划词提问和图表框选分析 能够直接解释复杂经济学模型图的核心洞察[6] - 动态知识星图功能可展示领域知识脉络 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技术分支[7] - 内置学术编辑器 AI校对润色和一键引用格式工具提升编辑效率[16] - 无缝集成专业统计软件SPSPRO进行数据分析 实现全流程不离开平台[9] 科研工作流变革 - 将"搜-读-创-编"四大环节从多软件跳转重塑为单一界面无缝心流[9] - AI充当首席情报官 实现100篇文献30秒批量总结的基本操作[14] - 支持对论文段落 图表或公式直接提问 将静态文献转化为可交互知识库[14] - AI辅助生成研究大纲 提供创新方向推荐和详细章节构建[15] - 从手动挡拖拉机式操作升级为L5自动驾驶舱式的一体化体验[19] 数据资源与生态建设 - 平台收录6.9亿文献资源 覆盖104万学术站点[21] - 日均更新42万篇文献 中文文献覆盖率高达97%[21] - 拥有1.6亿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21] - 构建学术身份系统 打造中国版ORCID学术身份证体系[21] - 通过百度搜索亿级流量赋能计划扶持学者和研究成果分发[22] - 联合学协会组织全球学术沙龙 创建智慧交流策源地[22] 行业竞争格局 - Google Scholar以简洁性见长 Semantic Scholar专注于AI摘要[22] - 百度学术采取全能冠军策略 通过无缝整合实现降维打击[22] - 一站式体验模式对传统多工具切换的科研方式形成颠覆[22]
和高盛相反!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了
硬AI· 2025-09-12 14:25
文章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建议投资者保持纪律性并逐步获利了结[2][3] - 该观点与高盛8月底的乐观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高盛认为暴涨后估值依然合理[3][6] - 1.6T产品快速放量将成为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的关键增长催化剂[11][12] 行业估值分析 -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显示基本面利好至少已被部分消化[2][5] - 中际旭创估值低于+1标准差水平 在行业中具有相对估值优势[2][5] - 自2025年初以来 中际旭创前瞻市盈率从14倍上升至24倍 新易盛从8倍升至20倍[5] 个股表现与评级调整 - 新易盛自4月以来涨幅达460% 被双重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255元[3][8] - 中际旭创上涨312%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35元 作为1.6T新产品先驱者[3][9] - 天孚通信涨269% 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42元[3][10] - 华工科技涨62% 维持减持评级 因基本面相对较弱且估值更贵[3][10] 增长前景与催化剂 - 新易盛在2Q25实现338%同比业绩增长后 增长率可能显著放缓[3] - 1.6T光模块出货量应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提升 2025-2026年启动商业化生产[12] - 800G需求保持强劲 有助于抵消低端光模块的价格和销量压力[12] - 随着高端GPU交付重启 1.6T产品将成为重要收入和盈利驱动因素[12]
AI“分身”下沉,蚂蚁AQ的医疗普惠新路径
硬AI· 2025-09-12 14:25
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发布智能体开放平台 旨在通过AI技术辅助医生开发专业化医疗智能体 缓解中国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结构性问题 [3] - AI医疗定位为医生的辅助工具 通过创建医生"AI分身"来放大医疗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并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5][11] 以"AI分身"放大医生服务能力 - AQ平台已连接全国近百万医生 并打通好大夫平台超20万医生的线上问诊服务 [5] - 已帮助超过300位名医打造"AI分身" 提供24小时不间断医疗服务 [5] - 上海黄浦区案例显示 超过200位家庭医生的AI分身覆盖40万常住居民及百万职业人群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 [5] 用户需求与产品布局 - AQ累计服务用户超1.4亿 其中近60%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域 显示下沉市场对普惠医疗服务的强烈需求 [7] - 新增"健康档案"功能解决家庭健康信息碎片化问题 联合中国移动推出"AI打假防骗专线"聚焦老年人医疗防诈骗 [7] 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 AI医疗需解决高质量数据积累 模型幻觉抑制和科技伦理建设三大核心问题 [9] - 蚂蚁成立医疗健康实验室 投入资源进行AI赋能MDT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 [11] - 通过深入真实诊疗流程积累高质量数据 持续抑制模型幻觉生成不实信息的问题 [11]
Anthropic断供中国,腾讯推出AI时代“开发者操作系统”
硬AI· 2025-09-11 08:58
腾讯CodeBuddy产品矩阵发布 - 腾讯于9月9日发布AI编程工具CodeBuddy的全形态矩阵 包括独立IDE、CLI工具及IDE插件 覆盖三种主流开发形态[8][9] - 产品在发布前已内部大规模应用 超90%腾讯工程师使用 编码时间缩短40%以上 AI生成代码占比超50% 综合研发提效约16%[9] 产品架构与功能特性 - 插件形态集成VS Code、JetBrains等主流IDE 提供实时代码补全与智能重构[12] - 独立IDE形态支持"对话即编程" 通过自然语言驱动从产品构想到部署的全流程 深度集成腾讯云CloudBase和EdgeOne Pages服务[13][14] - CLI工具通过npm命令安装 支持终端环境自然语言交互 与CI/CD流水线无缝集成 具备代码库上下文理解能力[16][18][21] 技术实现与工程理念 - 采用三层控制框架:规则(Rules)设定硬性约束 计划模式(Plan Mode)拆解复杂任务 规格驱动(Spec-driven)确保业务需求对齐[25] - 通过检查点机制划分人机边界 高风险操作需人工确认 低风险任务可自动执行[26] - 底层模型采用国产DeepSeekV3.1 在国际aider编程基准测试获71.6%分数 较ClaudeOpus4高1个百分点且成本低68倍[30] 市场表现与商业潜力 - 外部试点案例显示效率提升30-40% 软件缺陷率降低20-30% 新员工上手周期缩短约40%[29] - 用户结构中约25%为非技术用户 企业客户占比达40% 显示B端变现潜力[29] - 采用分层商业模式 未来规划订阅制和企业套餐 提供成本管控能力[26][27]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Anthropic禁令事件催生本土解决方案需求 创造从"产品替代"到"平台迁移"的窗口期[5][30] - 与腾讯云生态整合形成高转换成本 构筑平台级护城河[30] - 代表国产AI编程体系向自主可控、工程理性化方向演进 超越单纯替代逻辑[9][31]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AI“一次又一次”推动市场,争议愈演愈烈,但“不要对抗牛市,也别追”
硬AI· 2025-09-11 08:58
硬·AI 作者 | 鲍亦龙 编辑 | 硬 AI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强调美股仍是牛市,但不要在当前高位盲目追涨。 9月11日,高盛对冲基金主管Tony Pasquariello研报指出, 当前AI驱动的美股科技巨头和宽松的货币财政 政策是支撑牛市的两大支柱。然而,创纪录的高估值与短期资金流入的减弱,预示着市场在短期内需 要"盘整巩固" 。 Tony Pasquariello强调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不要与牛市对抗,但也不要在此高位追涨。 短期内可以考虑 利用低成本期权进行对冲,为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的下一波上涨行情做好准备。 01 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 韧性强于宏大叙事 报告首先分析了驱动市场的两个基本面因素: 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 。 更重要的是,报告强调,宽松的金融环境、强劲的财政支持、放松管制以及人工智能(AI)领域的资本支 出热潮,都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上行潜力。 在企业盈利方面 ,尽管面临关税等不确定性,高盛预计标普500指数今明两年的每股收益(EPS)将均实 现7%的稳健增长,分别达到262美元和280美元。 报告特别指出企业盈利的强劲表现与悲观的宏观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在CEO们普遍 ...
补充弹药!阿里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80%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
硬AI· 2025-09-11 08:58
融资规模与用途 - 公司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32亿美元的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 将于2032年到期 为无担保优先债务 [1][2] - 募集资金净额约80%用于加强云基础设施 包括扩建数据中心 技术升级和优化服务 [1][2] - 剩余约20%资金用于支持国际商业业务扩张 通过战略性投资巩固全球市场地位并提升运营效率 [1][2] 战略布局与投资重点 - 融资投向与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定下的未来方向一致 将AI+云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5] - 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公司曾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5] - 今年7月公司曾发行约120亿港元的零息可交换债券 募集资金同样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国际电商业务 [5] - 去年公司发行5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 创下当时亚洲公司美元计价债券发行额最高纪录 [6] 本地生活业务竞争 - 公司通过高德地图发布"扫街榜"并投入超11亿元补贴 高调加码本地生活服务战场 [1][8] - 高德地图与淘宝闪购成为公司重塑本地生活的重要抓手 争夺下一代消费场景定义权 [9] - 本地生活举措与发债行动形成时间呼应 揭示公司双线作战布局 既争夺线下流量入口又加固技术壁垒 [10] 市场时机与战略意义 - 融资行动时机微妙 恰逢公司高调进军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向美团和抖音发起猛攻 [1][2] - 公司通过持续资本投入显示在云计算和国际电商领域的战略决心 [5]
Air太贵,Pro更有“性价比”,基础版“能获得中国补贴”--摩根大通点评苹果发布会:喜忧参半
硬AI· 2025-09-10 06:22
iPhone Air定价与市场前景 - iPhone Air采用全新设计理念但功能配置相对于999美元定价显得性价比不足 可能抑制销量 [2][3] - 厚度仅5.6毫米 搭载A19 Pro芯片和ProMotion 120Hz显示屏 但仅配备单个4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 电池续航27小时 明显低于基础版iPhone 17的30小时和17 Pro的39小时 [6] - 相比前代Plus机型899美元定价大幅上涨100美元 与售价1099美元的17 Pro仅100美元价差却在摄像头配置和电池续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3][6] - 历史数据显示Plus系列机型通常仅占iPhone总销量中高个位数百分比 预计难以达到大幅销量增长乐观预期 [6] Pro系列产品优势 - Pro系列机型功能升级全面且定价策略更具吸引力 将成为提升产品组合主要增长驱动 [2][3] - 17 Pro起售价提升100美元至1099美元主要反映存储容量提升 17 Pro Max维持1199美元不变 [8] - 在功能配置上实现实质性提升 包括全面4800万像素三摄系统升级和扩大摄像头模组设计 [8] - 预计将成为推动产品组合改善主要动力 有望提升平均售价和利润率 [9] iPhone 17基础版中国市场策略 - 基础版iPhone 17维持799美元起售价但起始存储容量从128GB提升至256GB [3][8] - 799美元价格配合256GB起始存储使其符合中国市场补贴政策要求 [3][8] - 有望助力苹果在中国市场持续复苏 [3] 运营商以旧换新政策 - 美国各大运营商为iPhone 17系列推出以旧换新优惠相比iPhone 16周期更为慷慨 [11] - Verizon为基础版/Air/Pro/Pro Max提供高达830/1000/1100/1100美元补贴 AT&T提供800/830/1100/1100美元 T-Mobile为所有机型统一提供1100美元补贴 [11] - iPhone 16发布时Verizon提供830/930/1000/1000美元 AT&T提供800/800/1000/1000美元 T-Mobile统一提供1000美元 [12] - 更优惠以旧换新政策将有助于刺激消费者升级需求 [13] 配件产品更新 - Apple Watch Series 11维持399美元定价 主要更新包括5G连接、血压监测和高血压通知功能 [13] - Apple Watch Ultra 3新增卫星连接功能 定价维持799美元 [13] - AirPods Pro 3增加实时翻译和心率传感器功能 定价维持249美元 [13] - 配件产品功能层面有显著创新但对整体投资逻辑影响相对有限 主要驱动力仍来自iPhone产品线表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