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家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降级是个唬人的伪命题
创业家· 2025-07-01 10:01
消费市场趋势分析 - 消费降级被质疑为伪命题 拼多多的崛起表明部分用户群体实际经历消费升级而非降级 [1] 消费行业高端培训课程 - 黑马「消费重构精选课」定位国内首场中日消费领域顶尖实战课程 汇聚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导师资源 [2] - 课程内容聚焦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本土化 涵盖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 资本破局三大模块 [2] - 课程定价策略采用早鸟优惠机制 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7月15日前有效) [3] - 课程采用3天沉浸式教学模式 8月7日-8月9日在上海举办 [3]
我租一个500块工位,撬动了一个亿级市场
创业家· 2025-07-01 10:01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贾伟18岁到北京28岁开始创业38岁时推出首款产品55度杯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4][5][6] - 创业初期租用500元/月的办公位逐步扩展至15个工位后拥有独立办公室[10][11] - 2004年创立LKK洛可可目标成为全球最佳设计公司而非最大[12] 行业成功标准与公司发展路径 - 全球顶级设计公司三大标准:获得红点iFIDEA等国际奖项合作280+世界500强企业打造社会影响力爆款产品[14][16][18] - 公司发展"三板斧"模式:持续获奖→吸引大客户合作→产出爆款产品形成正向循环[19][20][22] - 19年间累计获得79项红点奖实现国际设计奖项大满贯[3][15][24] 长期价值与战略坚持 - 创始人坚持16年未领非金奖奖项最终斩获best to best至尊金奖并高调亮相[23][24][25] - 长期主义方法论:明确初心构建行业"三板斧"并持续实践"高筑墙广积粮缓成王"[26] 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全球商业三大趋势:个体用户崛起"真善美"回归数字化生活[27] - 未来竞争核心为想象力驱动通过情绪价值与功能价值重构产品属性[27][28] - 公司推出品类创新特训营联合7位操盘手探索百亿市场破局策略[29]
钟睒睒,投了山西女首富
创业家· 2025-07-01 10:01
核心观点 - 钟睒睒通过旗下公司投资锦波生物34亿元,持股比例达10.58%,成为第二大股东 [5][8][9][10][14] - 锦波生物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研发,核心产品"薇旖美"美容针已覆盖4000家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超200万支 [22][23] - 公司2024年营收14.43亿元(+84.92%),净利润7.32亿元(+140%),毛利率高达92% [23]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增长,成为医美行业新热点,与玻尿酸形成竞争 [26][29] 交易细节 - 锦波生物向养生堂定向增发717.57万股(6.24%股权),融资20亿元,创北交所最大现金定增记录 [8] - 创始人杨霞转让575.33万股给杭州久视,单价243.84元/股,总价14.03亿元 [9] - 两家受让方实控人均为钟睒睒,合计持股将达10.58% [10][14]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与产品开发平台项目 [13]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杨霞原为山西医科大学教师,2008年创业研发人工合成胶原蛋白 [20] - 2014年推出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产品,2016年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2] - 2023年7月北交所上市,发行价49元/股,现股价348.80元,市值超400亿 [23] - 核心产品毛利率92%,动态市盈率超50倍,为北交所市值最高公司 [23] 行业趋势 - 重组胶原蛋白在小红书有超2亿浏览,欧莱雅等品牌已推出相关产品 [26][27] - 巨子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市值曾破900亿港元,与锦波生物形成双龙头格局 [29] - 行业面临功效争议,巨子生物曾因产品质疑市值蒸发300亿港元 [29] - 医美行业复购率高,被视为黄金赛道,成分创新持续推动市场增长 [30] 战略合作 - 养生堂将助力锦波生物在研发、生产、商业化等多方面发展 [12] - 合作有望产生协同效应,养生堂旗下拥有万泰生物(HPV疫苗)和化妆品业务 [11] - 锦波生物需扩大产能应对竞争,2025Q1账面资金仅9.59亿元 [12]
创业者要尽快打造“第二分身”
创业家· 2025-06-30 10:10
核心观点 - 未来型创业者应主动拥抱AI和出海战略 打造"第二分身"以应对大变革时代 [1][9] - 公司需在稳固本土业务的同时 布局海外市场和AI技术 形成"两个轮子"驱动增长 [7][8][10] - 创业黑马推出AI实战营 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智能化 提供方法论、资源及DeepSeek接入支持 [11][14][15] 战略方向 - 强调不能仅聚焦当下业务 需同步关注AI和出海两大未来增长点 [6][8] - 提出"碗里的"(现有业务)、"锅里的"(近期机会)、"地里的"(长期布局)三层发展视角 [7] - 建议企业通过AI技术变革或海外市场拓展构建业务分身 [9] AI实战营项目 - 课程为期3天2夜 聚焦企业AI应用落地与增长突破 [15] - 提供政策大模型实战经验 公司"天启政策大模型"已成为工信部全国服务平台核心供应商 [12][13] - 整合国内AI大厂资源 在DeepSeek接入和解决方案方面具备供应商优势 [14] 公司资质 - 自建天启政策大模型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验证AI服务能力 [12][13] - 与国内主要AI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形成产业AI化资源网络 [14] - 定位为中国产业AI化先锋队 专注企业级应用实战 [14]
当前消费市场的四大特征
创业家· 2025-06-30 10:10
消费趋势分析 - 当前时代从充满欲望转向不完全无欲望的社会形态 [1] - 消费者行为从冲动消费转向品牌与性价比情感满足的双重追求 [1] - 人口增长红利结束但人心红利成为新增长点 [1] - 网络流量红利消退而国牌崛起红利显现 [1] 行业活动信息 -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推荐黑马「消费重构精选课」聚焦中日消费巨头方法论 [2] - 课程邀请三浦展、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导师分享日本30年周期经验及中国本土化路径 [2]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早鸟价9800元/人限7月15日前 [3] - 活动时间8月7日-8月9日地点上海 [3]
负债累累的姚振华,“收购”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什么算盘?
创业家· 2025-06-30 10:10
宝能汽车的战略动向 - 宝能汽车近期通过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参与威马汽车破产重整,该公司法人及股东均与宝能汽车存在关联[6][9] - 宝能汽车在2024年6月下线悠宝利A3小型电动车,该车型原计划2023年上市,售价约4万元[3][24] - 公司同时介入众泰汽车经营,多名宝能系高管已入职众泰关键岗位,但未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10][11] 公司运营现状 - 2024年6月宝能汽车旗下多家公司因"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发布注销公告,但公司声明业务正常开展[17][18] - 宝能汽车持续招聘销售及技术岗位,并在2024年启动6个新产品项目,显示业务仍在推进[26] - 公司官方公众号每月发布"宝能月报",汽车业务均位列首要位置,显示其战略重要性[26] 财务与资源状况 - 宝能集团整体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其中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逾120亿元[31] - 威马汽车有效债权超148亿元,重启生产需数十亿现金,全面恢复或需超百亿资金[29] - 2017-2019年宝能在5地获取13宗汽车产业用地,但2022-2024年间多地地块因未开发被收回[32] 市场竞争挑战 - 悠宝利A3作为两年前规划车型面临市场竞争劣势,威马汽车需重建消费者信任[24][32] - 众泰汽车资产负债率达96%,2023年仅售出14辆车,宝能介入后未见实质性改善[11] - 行业分析认为宝能现有产品在技术和品牌层面已显著落后主流竞争对手[32]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6-29 10:09
下沉市场机会 - 9亿人的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消费主流市场 过去中高端品牌主要面向二线以上城市三四亿中产 而未来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5] - 瑞幸案例显示品牌下沉速度惊人 从一二线扩展到四五线仅用两年 门店数从16000家增至超20000家 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当前市场模型呈蛋糕状:富裕阶层全球消费 中产阶层压力最大 9亿下沉市场青年群体因低购房预期释放购买力[9] 基础设施变革 - 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超级平台实现9亿下沉市场数字化连接 内容消费与一线城市同步[12] - 电商基础设施通过京东/淘宝/社区团购下沉至乡村 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12]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制等新型生产关系实现近3万家门店 管理效率创新支撑规模化扩张[12] 消费周期轮动 - 2019-2020年消费升级阶段 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 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增长[12] - 2023年平替产品爆发 零食很忙合并后破万店 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可选消费平替品牌涌现[13] 结构性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机会 如瑞幸/零食很忙等实现全国化渗透[13] - 新一代全国连锁机会 依托基础设施和管理创新实现高效扩张[13]
蒋凡,权力更进一步
创业家· 2025-06-29 10:09
阿里合伙人制度变革 - 阿里合伙人名单从26人锐减至17人,创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纪录,9位合伙人退出,包括彭蕾、戴珊、张勇等元老级人物[3][8] - 退出合伙人大多已不负责具体业务,转向投资或公益等非一线岗位,如张勇加盟晨壹基金,戴珊组建资产管理公司[8] - 调整核心逻辑是从"价值观驱动"转向"增长驱动",未来战略聚焦"电商+AI",新合伙人中9人直接负责核心业务[7][9] 权力结构转向业务能力优先 - 蒋凡晋升为阿里合伙人委员会最年轻成员,标志着权力结构从"价值观优先"转向"业务能力至上"[4][15] - 现任17位合伙人中仅4人为资深元老(如马云、蔡崇信),其余均为业务高管或集团核心管理层[9][10] - 内部评价"比十八罗汉还少一人",反映阿里正在告别"老人政治",全力押注业务增长[11] 蒋凡的职业轨迹与业绩表现 - 蒋凡2013年通过友盟收购加入阿里,主导淘宝无线化转型,2017年升任淘宝总裁,2019年成为最年轻合伙人之一[16] - 2020年因个人风波被取消合伙人身份,调任海外市场后实现业绩逆转:2025财年阿里国际零售收入增长33%,速卖通订单量增长超50%,Trendyol GMV同比增110%[19][21] - 2024年统管淘宝、天猫、国际电商等所有电商业务,并整合饿了么、飞猪,成为阿里"电商之王"[21] 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 - 管理层明确"增长高于一切",致股东信强调"阿里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蒋凡被视为AI时代重新创业的关键旗手[22] - 合伙人委员会职能强化业务导向,蒋凡替补彭蕾进入核心决策层,反映"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的管理理念[15][22] - 电商事业群整合后,蒋凡下一步动作将直接影响阿里能否重回巅峰[23]
九人小团队干1亿营收,利润高达5000万
创业家· 2025-06-28 10:22
公司业绩与商业模式 - 9人小团队实现1亿营收,5000万利润,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1] - 业务模式为AI销售工具,直接帮助消费企业卖货 [1][2] - 团队为AI原住民,擅长将AI工具与热门产业结合,快速商业化 [3] 行业趋势与创业案例 - 部分AI创业者已具备A股IPO水平,企业规模达亿级收入、千万级利润 [3] - AI实战营案例显示,2-3年可达成上市门槛或亿级利润 [6] - 行业焦点转向AI实际创收能力,而非概念炒作或工具销售 [5] AI实战营内容与价值 - 课程聚焦企业AI应用落地,解决增长困局,提供"黑马AI增长画布"方法论 [7] - 讲师包括已融资的AI创业者及传统产业转型成功者,强调实战结果 [4] - 3天2夜培训周期,目标为帮助企业用AI实现破局增长 [7] 核心观点 - AI商业化成功关键在于直接赋能产业变现,而非空谈技术概念 [5] - 新兴AI创业者通过工具与产业结合快速实现规模化盈利 [3][6] - 行业需学习已验证的AI盈利路径,如亿级营收案例所示 [5][6]
4815.7亿!“恐怖”的张一鸣
创业家· 2025-06-28 10:22
新财富500创富榜 - 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上榜企业家或家族持股总市值达13.7万亿元 [1] - AI技术变革主导榜单前十名变化,成为财富增长最大推手 [2] - 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次问鼎首富,较第二名钟睒睒高出1200亿元 [3] - 前十名中财富涨幅最高的是雷军家族(96%),其次是曾敏群(63%)和马化腾(45%) [4] - 财富下降最明显的是黄峰(-28%)和钟睒睒(-21%) [4] 张一鸣的商业哲学 - 强调保持平常心,"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5][14] - 反对过度抽象和方法论追求,认为这是贪走捷径的表现 [6][27] - 提倡关注当下,不过分忧虑未来或纠结过去 [6][20] - 认为脱离平常心的表现包括随便All-in和过度使用抽象词汇 [6][27] 企业管理理念 - 不提倡使用职位title,避免产生心理束缚 [17] - 竞争应被视为常态,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 [23][24] - 反对为了竞争而竞争,警惕因竞争心态失衡导致的"失明" [25] - 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反对随意All-in的决策方式 [27] 产品与创新 - 优秀产品需要想象力和长期耐心 [30][31] - 避免被方法论束缚,保持对用户和事实的敏感观察 [28][29] - 列举了Google Earth、Scratch和Roblox作为有想象力的产品典范 [29] 个人成长与决策 - 面对错误应采取四步法:认识、改正、学习、放下 [35] - 成功和失败都应平常心对待,避免错误归因 [34] - 专注当下比纠结过去或担忧未来更重要 [20][36] - 通过放松心态可以提高运动表现,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工作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