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每卖5辆中国车就有1辆奇瑞,港股巨人也偏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18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见Auto ,作者何煦阳 一见Auto . 汽车竞争中的野心、方法论与新秩序。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汽车报道品牌。 记者丨 何煦阳 编辑丨张明艳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敲响的港交所钟声,回荡着奇瑞汽车二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 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奇瑞汽车开盘表现亮眼。以34.2港元/股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 破2000亿港元。截至收盘,奇瑞汽车股价为31.92港元/股,市值回落至1841亿港元,仍展现出 资本市场对奇瑞汽车的认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第 一",这一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其在港股获得近2000亿港元估值的关键差异化长板。 但光环之下,奇瑞的"偏科"现象也不容忽视。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乘用车收入中燃油车占比超过六成,新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智驾路 线历经"全栈自研"到"自研+合作"的多次摇摆;研发投入占比仅3.3%,远低于比亚迪的 8 ...
六大行分红超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18
记者丨 叶麦穗 编辑丨方海平 银行中期"红包雨"即将来临。 沪农商行 公告称,拟于9月26日发放现金红利,对普通股每股派 发0.241元(含税),共计派发23.24亿元。此外, 长沙银行 也将于同一日发放现金红利,对A 股每股派发0.20元(含税),共计派发8.04亿元。 建设银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942.73亿元,同比增长2.15%;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 1620.76亿元,同比下降1.37%。建设银行表示,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 486.05亿元,每10股现金股息人民币1.858元(含税),分红比例30.0%。 根据同花顺统计,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银行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其中国有 六大行贡献超2000亿元分红, 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7家银行实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常 熟银行、民生银行、苏农银行等银行中期分红已落地。 | | | [→ 营出全部 | [2 存为模板 | | | 画 删除指标 | ○ 数据查找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提取数据 | 导出当前表 | ...
启境汽车任命刘嘉铭为CEO,广汽华为深度融合释放“高含华量”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核心观点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启境"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 通过体系融合与深度协同实现从产品定义到营销的全链条整合 目标以"智造+智驾"双引擎重构30万级高端新能源市场价值标准 [1][3][12] 人事任命与战略意义 - 刘嘉铭被任命为启境汽车首席执行官 拥有超过25年汽车行业经验 曾主导汉兰达、凯美瑞等明星产品企划 具备跨文化资源整合能力 [3] - CEO由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共同任命 体现双方最高级别战略优先级 [3] 运营协同与流程整合 - 自2025年1月起华为与启境团队实行合署办公 华为产品、营销、财经等多领域团队驻场广汽 深度参与全链条流程 [5] - 华为引入核心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流程体系 实现体系级"0延迟协同" 确保产品"原生智能"特性 [5] - 通过组织与流程再造实现从"造好车"到"定义好车"的跨越 解决技术与体验"两张皮"行业痛点 [5][6] 技术资源与市场定位 - 广汽提供28年整车制造经验 包括AI工厂、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及三合一风洞实验室 [11][12] - 华为提供乾崑智驾ADS 4.0系统、192线激光雷达及WEWA架构 其智驾系统已搭载超100万辆实车 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46.5亿公里 [12] - 广汽历史车型汉兰达国内累计销量超120万辆 凯美瑞国内累计销量超260万辆、全球累计突破2400万辆 [12] - 启境定位30万级高端新能源市场 通过"强强联合"模式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可复制范式 [12] 行业影响与发展阶段 - 标志中国智能汽车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协同 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供应商"向"深度合伙人"演进的关键载体 [12][13] - 广汽借此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型出行公司转型 项目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产品胜势 [12][13]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记者丨 唐唯珂 编辑丨季媛媛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 一定价,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 显, X线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 机构共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 代加快密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 降价到6000元以内 ,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PET/ C 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 0%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截至2025年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 整。 不过,在 ...
今年首只20倍大牛股,不到一折被收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要约收购方案 - 智元机器人通过持股平台智元恒岳以7.78元/股价格要约收购上纬新材1.49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37.00% [1] - 要约价格较当前股价132.1元/股存在近17倍折价 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1839.8% 成为首只"20倍股" [3] - 收购方案采取"三步走"策略:先受让29.99%股份避免强制要约 再取得原控股股东表决权放弃承诺 最后实施部分要约收购 [8] 收购对象与执行细节 - 要约收购对象明确排除散户 主要针对原控股股东方 SWANCOR萨摩亚及其一致行动人预受要约33.63%股份 [5][9] - 剩余约3.37%股份(1358万股)来源未明确 当前股价高位使中小投资者不可能接受低价要约 [9] - 若预受要约股份不足1.49亿股 收购方将按实际预受数量完成收购 [10] 资本运作战略意图 - 要约收购旨在将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67% 为后续发股操作(再融资、并购重组)提供控制权安全垫 [13][14] - 上市公司平台将用于绑定产业链资源 通过收购产业合作方培育的子公司资产实现业务扩张 [13] - 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原控股方持股85%)导致流通盘仅15% 实际换手率曾达61% 便于资金控盘和市值管理 [14][15]
铜价狂飙,有色板块10股股价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有色金属板块市场表现 - 9月25日有色金属板块大涨1.82%至7444.12点 精艺股份涨停 北方铜业和洛阳钼业等多只铜业股涨幅靠前[1] - 洛阳钼业涨9.9%至13.87元 市值89.28亿元 铜陵有色涨8.12%至4.66元 市值35.89亿元 北方铜业涨7.47%至14.82元 市值42.05亿元[1] - 金诚信涨7.28%至67.93元 市值11.03亿元 江西铜业涨6.1%至30.26元 市值30.83亿元 西部矿业涨6.07%至20.46元 市值24.39亿元 紫金矿业涨5.17%至27.27元 市值107.46亿元[1] 龙头企业突破与港股表现 - 紫金矿业创历史新高 收盘市值达7321亿元 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位列全球矿业巨头第三 仅次于必和必拓1400亿美元和力拓1120亿美元[1] - 港股铜概念股同步走强 中国大冶有色金属 中国有色矿业 中国中冶等均大幅拉升[3] 板块年度涨幅与个股表现 - 截至9月24日 申万一级有色金属板块年内累计大涨53.46%[5] - 103只个股涨超20% 59只涨超50% 10只翻倍 中洲特材涨191.04% 西部黄金涨170.49% 招金黄金涨152.64%[6] 铜价上涨驱动因素 - 自由港麦克莫兰印尼Grasberg矿山事故导致停产 2026年铜金产量或骤降35% 预计2027年恢复[9][10] - Grasberg矿山占自由港已探明储量50%和2029年前预计产量70% 长期停产冲击全球铜供应链[10] - LME伦铜最高报10364美元/吨 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 沪铜主力合约涨超3%逼近83000元/吨 创15个月新高[13] - 高盛预计未来12-15个月铜供应损失50万吨 定性事件为黑天鹅 断言铜价必须上涨[13] 铜需求长期向好 -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和AI算力扩张推动铜需求 铜作为电力导体难以替代[13] - 8月国内汽车产销环比增8.7%和10.1% 同比增13%和16.4% 全国汽车用铜量达91112吨[13] - 人形机器人铜材消耗约8.2公斤/台 高端机型达12公斤/台[13]
双节名酒量价回升,飞天茅台本周微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8
行业整体表现 - 白酒行业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半个月销量出现明显回升 但整体销售情况不及往年同期 一家酒水连锁报告今年双节订单同比有两位数下滑 [1] - 二季度以来商务宴请需求明显下行 烟酒店高端白酒少有光顾 主要依靠大众价位光瓶酒和扫码促销的次高端白酒维持流水 [1] - 市场呈现"淡季躺倒 旺季干活"特征 渠道对后市保持高度谨慎 所有终端确认虽然回暖但今年双节整体销售肯定不如去年 [1][14] 价格走势分析 - 头部白酒价格近期只是小幅回升 没有显著回涨 整体价格低于春节和去年国庆水平 [10] - 飞天茅台售价在1900-2000元之间 日均波动10-20元 原箱和散瓶价格基本没有差距 [10] - 五粮液近期有促销优惠 到手价更划算 而国窖1573售价比上周涨了30元 [10] - 青花郎终端价格在790-900元 君品习酒在650-900元之间 茅台1935报价多在700元 [14] 品牌营销策略 - 所有酒企对中秋团聚宴席用酒营销更为重视 茅台 五粮液 洋河等纷纷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 [6] - 五粮液第三度与央视合作中秋晚会 茅台1935尊享款成为2025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赞助商 [7][9] - 洋河推广梦之蓝M6+和第七代海之蓝 与大润发合作在江苏118家门店开展品鉴抽奖促销活动 [8] - 茅台系列酒 五粮液 郎酒 洋河 剑南春等热销产品均有宴席政策 次高端单品拿货5箱每瓶可优惠80元 [8] 渠道动态变化 - 下游终端不敢囤货 最多提前一个月进货 社区烟酒店高端白酒每款只囤3箱 飞天基本不囤 [12] - 厂家改变拿货方式 根据门店进货总金额给价格且不退还 背靠平台的酒水连锁具有更大优势 [12] - 京东平台给经销商进货价补贴 进货差价有补贴填补 门店销售价基本能保持稳定 [12] - 客户拿货模式发生变化 单次拿货量少 "用几瓶拿几瓶" 按箱囤酒现象几乎消失 [14] 品牌竞争格局 - 第八代五粮液和国窖1573批发价差距明显缩小 往年五粮液往往有几十元乃至上百元批价优势 [12] - 国窖1573今年批发价高度稳定 不同品牌在动销回款和稳价盘之间各有不同侧重 [12][14] - 在头部酱酒大单品中 青花郎销量最好 名气最大 大多数顾客都认识 [14] - 线上平台频繁开展电商促销竞争 包括美团闪购国庆前夕开展1499元抢购飞天活动 [15]
中国00后AI创业瞄准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58
编辑丨朱益民 前些日子,宇树科技王兴兴在一次演讲中"遗憾"地说,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学时候 没有做AI"。 记者丨 赵云帆 9月中旬的杭州,在AI出海社群 EPIC Connector 所主办的 "AI DEMO Day" 上,21世纪经济 报道记者打破次元壁,见到了那些代替王兴兴,在AI上逐梦的年轻人。其中一些就是在校大学 生。 这是一场由主办方举行的融资路演比赛,所有的参赛者拿着他们的AI产品 Demo(演示版) ——或者是PPT进行比稿,争取获得种子轮融资。 与传说中一样,他们自信,自我,甚至"自恋",他们是抽象主义的拥趸,"蜜桃臀"修士,也 是"AI改变世界"的信众。 Kris是 EPIC的创始人。为了打通中国AI创业者的"任督二脉",Kris携手Trust.AI创始人徐越 (Lawrence) 等数位资深中国AI创业者运营着 EPIC ,致力于帮助中国AI创业者出海。 是的,就像今年年初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Manus.AI 几个月前宣布All-in海外一样,出海赚钱是 很多中国AI创业者们的核心打点与共识。 " A I技术可以消灭国界的壁垒" AI DEMO Day 路演竞赛现场,有一种扑面而 ...
小米港股大涨,虚拟货币近13万人爆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58
A股市场表现 - 9月25日A股震荡上行 创业板指创3年多新高[1] - 上证指数跌0.01%至3853.30点 深证成指涨0.67%至13445.90点 北证50跌1.37%[2] - 科创50涨1.24% 创业板指涨1.58%至3235.76点 万得全A涨0.17%[2] - 沪深300涨0.60% 中证500涨0.24% 中证1000跌0.37%[2] 板块与个股表现 - AI方向走强 芯片产业链活跃 阿里算力概念股杭钢股份/宏景科技异动拉升[2] - 宁德时代股价突破400元关口 市值1.81万亿元超越贵州茅台的1.8万亿元[2] - 上纬新材20cm涨停至132.1元/股创历史新高[5] - 智元恒岳要约收购上纬新材1.49亿股 价格7.78元/股较市价折价94%[7] - 上纬新材自7月8日起17交易日大涨1320% 市值从30亿元飙升至445.6亿元[7] 港股与科技巨头动态 - 小米集团港股涨超5% 雷军举行第6次年度演讲 发布小米17系列新品[3] - 京东集团港股涨近7% 宣布未来三年投入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3]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午后涨幅明显[3] 两融数据变化 - 两市ETF两融余额1154.26亿元 较前日增3.37亿元[8] - 融资余额1073.97亿元增1.71亿元 融券余额80.3亿元增1.66亿元[8] - 沪市ETF两融余额807.55亿元增3.04亿元 深市346.72亿元增3376.93万元[8] 虚拟货币市场 - 以太坊跌破4000美元为8月8日以来首次 24小时跌超4%[10] - 比特币跌0.87%至111719.1美元 SOL跌2.92% XRP跌0.60%[11] - 近24小时全球13万人爆仓 爆仓总金额超4亿美元[11]
多家车企引入AI智能体,行车中能点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58
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抛出几个坚定的判断:AI会是下一代操作系 统。AGI迟早到来,接下来要剑指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t,超人工智能)。当天,阿 里巴巴港股盘中拉升,涨幅一度超过6%,创下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场的即时反应,印证了当下对一个更强大AI的关注和想象。今年云栖大会的主题是"云智一 体 碳硅共生",21记者现场观察到,智能体(Agent)和具身智能,成为多个展台和分论坛的 焦点。而在众多行业参与者中,车企的身影难以忽视。 记者丨 肖潇 编辑丨王俊 视频 丨 杨浩凯 在云栖大会的一项分论坛上,理想汽车空间AI负责人江会星展示了一段演示视频:车主说了一 句"点一杯星巴克",车机屏幕里的智能体"理想同学"便开始调用星巴克小程序,选择门店,确 认口味,最后刷脸支付。整个视频大约持续了一分多钟。 除了理想,过去半年里,比亚迪、智己、蔚来等车企都已宣布将AI智能体引入智能座舱。 车内智能体在加速落地, 不少车主已经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语音点餐,到达后无缝拿到餐 食。 而车企的野心不仅仅是"一句话点咖啡"。江会星在前述论坛提到,理想同学ag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