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国资LP紧张了
投资界· 2025-09-12 07:31
政府投资基金资金闲置问题 - 河北省审计厅指出部分政府投资基金投资分散、资金长期闲置、投资偏离等问题 其中3支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闲置比例较高 2019年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截至2024年底资金仍在相关单位滞留未发挥效益[6][7][8] - 湖北省审计厅发现14支基金长期闲置 涉及金额28.85亿元 另有12支基金未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16支基金未按协议约定支持省内产业发展[6][9] - 福建和江西等地审计报告同样指出基金整合效果有待加强 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尚未开展投资导致资金闲置 部分基金投资项目支持方向与基金目标定位不完全相符[6][9] 政府投资基金运营管理问题 - 河北省7支政府投资基金未明确基金存续期或未及时设立子基金 科技投资引导子基金投资偏离投向1.43亿元 个别基金管理人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7][8] - 湖北省14支基金以明股实债方式投资项目12.69亿元 27支基金或基金管理人未备案 1支子基金到期后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然存续[9] - 市场上90%的政府LP要求尽快投资并设下"今年必须投多少"的考核目标 但因需兼顾返投要求 找项目难度加大[10][11] 政府投资基金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末中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 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 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11930家存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国资背景管理人占比34.5% 管理规模占全市场七成份额[13] 政策规范与改革方向 -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将基金划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两类 实施差异化管理[13] -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 要求财政部门合理安排出资防止资金闲置 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14][15][16] - 新政策鼓励取消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 完善基金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要求的基金原则上存续期满后应有序退出 鼓励相关基金整合重组[13][16]
AI最大的Bug
投资界· 2025-09-12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AI幻觉源于训练过程中系统性地奖励猜测行为 而非技术缺陷 这种机制使幻觉成为AI在现有评估体系下的最优策略[5][6][8] - 幻觉具有双重性:在需要精确度的领域(如医疗、财务)属于风险 但在创造性领域(如艺术、故事创作)却是人类想象力的体现 可能推动文明进步[14][15][17] - 解决幻觉需改变评估体系 单纯提升模型规模或开发检测工具无效 关键要调整激励机制以鼓励AI在不确定时承认无知而非强行猜测[9][10][11] AI幻觉的机制与成因 - 训练机制缺陷:AI通过"答对加分 答错/不答零分"的规则学习 猜测策略能提高期望得分 例如面对365种可能的生日日期 猜错无损失但猜对可获1分[5][6] - 实证数据对比:OpenAI测试显示o4-mini模型准确率24%但错误率75% 仅1%弃权率 而GPT-5-thinking-mini准确率22%但错误率26%且52%问题选择弃权 证明高分模型依赖大量猜测[6][7] - 信息特性影响:当信息在训练数据中仅出现一次(孤例率)时 因缺乏规律性 AI判断真假错误率显著上升 例如宠物生日无规律可循导致必然性幻觉[8][9] 幻觉的系统性特征 - 不可避免性:因部分问题本身无解(信息缺失或逻辑矛盾) AI准确率永远无法达到100% 幻觉必然存在[9] - 模型规模悖论:大模型因接触更多碎片化知识反而更容易在不确定领域猜测 而小模型可能更诚实 例如仅懂英语的小模型对毛利语问题直接弃权 但接触少量毛利语的大模型却尝试猜测[10] - 评估体系缺陷:现有数百个主流评估指标均奖励猜测行为 惩罚诚实弃权 导致幻觉成为系统激励下的理性选择[11] 幻觉与人类创造力的类比 - 文明起源视角:人类神话源于祖先对未知现象(如狂风、闪电)的创造性解释 这种"幻觉"能力催生了共同故事 进而形成宗教、国家等社会结构[12][14] - 生物学差异:动物仅有基于感官误判的低级幻觉(如猫扑影子) 但人类能基于虚构故事协作(如建造金字塔、建立公司) 这种能力是文明发展的核心[12][13][14] - 科学创新关联:哥白尼日心说、爱因斯坦相对论均起源于超越事实的想象 说明创造性幻觉推动科学突破[14] 对AI幻觉的辩证看待 - 领域依赖性:医疗、财务等领域需绝对真实 要求AI避免幻觉 但艺术创作等领域需突破事实枷锁 幻觉反而成为创造力来源[15] - 未来发展矛盾:人类既希望AI成为精确工具 又期待其具备人类般的想象力 这种双重标准创造了一个既需严谨又需浪漫的矛盾体[15][16] - 人文价值思考:在过度依赖数据和逻辑的时代 人类对故事与意义的渴望反而更强烈 幻觉可能弥补现代社会的精神空缺[16][17]
烟台新首富诞生,4600亿
投资界· 2025-09-12 07:31
核心观点 - 中际旭创通过收购苏州旭创成功转型光模块领域 并借助AI浪潮实现业绩与市值爆发式增长 成为A股光模块龙头[4][6][11] - 公司实控人王伟修凭借此次收购实现个人财富跃升 持股市值近600亿元 成为山东烟台首富[4][11] - 部分早期投资者因提前退出错过公司股价暴涨 凸显投资时机选择的重要性[13][14][1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山东中际装备以28亿元收购苏州旭创 合并后更名为中际旭创 此次收购金额接近中际装备总资产的5倍[6][7] - 收购后原中际装备实控人王伟修让位总经理予苏州旭创创始人刘圣 并于2023年由刘圣接任董事长[10] - 公司技术持续迭代:2018年量产400G光模块 后续攻克800G 2023年推出1.6T超高速光模块[10] 财务与市值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子公司苏州旭创实现营收158.47亿元 母公司中际旭创营收147.89亿元 净利润近40亿元[4][6][11] - 2024年全年营收达238亿元 业绩首次突破50亿元[11] - 股价自2025年4月起四个月内翻3倍 市值最高达4900亿元 超越海尔智家成为山东市值最高公司[4][13] 股东与投资机构 - 实控人王伟修持股12.23% 以4690亿元市值计算持股市值近600亿元[11] - 2019年和2021年两次定增共募资42.55亿元 引入中国移动、广东国资等20家投资者[13] - 中国移动旗下中移投资2021年定增认购1609.68万股 耗资4.99亿元 若持有至今市值超60亿元[13] - 部分机构在2023年一季度股价低位(18.24-42.04元/股)时退出 错失后续暴涨[14] 行业与技术背景 - 光模块与GPU强关联:一颗英伟达GPU需配套6-8个光模块[4] - 2023年AI革命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激增 公司出货量大幅提升[11] - A股光模块板块受市场狂热追捧 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市值最高分别达4900亿、3900亿和1700亿元[13]
哲学就业意外火了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计算机科学专业就业市场变化 - 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失业率飙升至6.1% 是哲学专业失业率3.2%的近两倍 [2][6] - 计算机工程失业率高达7.5% 在所有专业中位列前茅 [5][6] - 顶尖院校如MIT、斯坦福、卡内基梅隆、伯克利的大厂就业率从25%骤降至11%-12% [7] 薪资与就业质量对比 - CS专业起薪保持8万美元高位 但就业不足率达16.5% [5][6] - 职业生涯中期薪资中位数达11.5万美元 仍高于多数专业 [6] - 哲学、艺术史、新闻学等专业虽起薪较低但失业率仅3%-4.4% [6] 科技行业裁员潮影响 - 2024年全球科技行业裁员15.1万人 2025年初再裁2.2万人 [14] - 微软2025年累计裁员1.5万人 英特尔计划裁员2.4万人 [14] - 应届生需与经验丰富被裁人员竞争 导致岗位骤减 [15] 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错配 - 美国CS学士学位授予量十年间从5.1万人增至11.2万人 翻倍有余 [16] - 大学课程更新速度滞后 仍偏重理论教学而非市场所需新技能 [16] - 企业申请H-1B签证数量增加 微软2025年申请4712个名额 同时本土裁员 [16]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冲击 - 实验显示AI使资深开发者完成任务速度降低19% [13] - GitHub Copilot提升任务完成量26% 企业将AI作为裁员理由 [13] - OpenAI未明确承诺CS领域职业前景稳定 [10] 就业市场新趋势 - 52%职位不再要求正式学历 本科学历要求从20.4%降至17.8% [20] - IBM超半数岗位取消学位要求 谷歌苹果逐步跟进 [23] - AI/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工程师、云架构师岗位需求快速增长 [24] 技能要求转型 - 云计算岗位预计十年增长15% 企业技术投入转向云端 [24] - 网络安全专业岗位需求增长率达10-12% 与AI结合趋势明显 [24] - 基础编程岗位边缘化 复杂系统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核心需求 [24] 新兴就业路径 - 雇主更关注实际项目经验与作品集而非GPA [27] - 通过黑客马拉松等实践渠道获得大厂录用机会 [27] - 部分从业者通过降薪积累经验实现职业跃迁 [27]
绿牌BBA大溃败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文章核心观点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严重挑战 产品力不足且策略失误 导致销量下滑和品牌价值受损 而中国车企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在高端市场快速抢占份额 [6][7][10][14] BBA传统优势与市场地位 - BBA长期位居全球豪华车第一梯队 宝马发动机调校技术全球公认 奔驰首创自动变速箱和预碰撞安全系统 奥迪四驱技术曾因过于领先被WRC禁赛 [9] - 1995年德国汽车全球生产份额达20.7% BBA是豪华板块核心支柱 [9] - 截至2023年 BBA在全球5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占有率超70% [10] BBA新能源业务困境 - 2023年BBA全球累计销量610.54万台 较2023年减少近100万台 [10] - 2019年BBA新能源车合计销量不足7万辆 2023年通过价格战短暂提升销量但利润大幅蒸发 [10] - 奥迪Q4 e-tron官方指导价28.99万元起 部分渠道售价降至15万+ 宝马i3官方指导价35万-42万元 实际最低售价17万元起 [10] - 宝马i3宣称续航526km 高速实测仅287km 因采用油改电方案导致空间和续航问题 [12] - 奔驰EQC冷却液渗漏问题引发大规模投诉 品牌方拖延至2022年才召回 [15] 技术对比与产品力缺陷 - 宝马i3辅助驾驶芯片算力仅2TOPS 同期中国车型算力显著领先:理想L8达700TOPS 蔚来ET5达1000TOPS 小鹏G7 Ultra达2250TOPS [13] - 奥迪Q4 e-tron采用大众MEB平台技术 并在30万价位车型使用落后鼓刹设计 [11] - 宝马宣传"6.2秒破百" 蔚来车型零百加速仅4秒 奔驰MBUX系统需重复指令 中国车企智能系统已支持上下文理解 [11] 研发投入与战略差异 - 奔驰投入119亿在北京建电动化生产基地 奥迪计划投入180亿欧元(100亿用于纯电平台 80亿用于混动) [14] - 中国车企研发投入远超BBA:比亚迪十年累计投入超1800亿 新能源研发占比从50%增至80% 蔚来十年研发超600亿 小鹏去年AI领域投入40亿 [14] - BBA多次推迟电动化目标: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新能源占比50%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18] 全球市场环境与供应链制约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1.9% 但欧美日市场因充电设施不足 电价高昂 极端天气或电能匮乏等问题 新能源推广受阻 [19] - 传统燃油车供应链合同周期长(3-12年) 博世 采埃孚等供应商与车企利益深度绑定 大众削减燃油零部件采购时需支付天价违约金 [20] - BBA需平衡燃油车剩余红利与新能源转型 供应链企业为自保联合车企延缓新能源进程 [19][20]
280亿,张一鸣供应商卖了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交易概览 - 贝恩资本以40亿美元(约280亿元人民币)出售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全部股权给东阳光集团牵头的银团 成为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1][4] - 交易通过东阳光旗下东数一号增资75亿元(东阳光实业增资40亿元 东阳光增资35亿元)并设立多层子公司结构完成最终收购 [6] - 秦淮数据中国股东权益评估值为290.93亿元 最终交易作价280亿元 [8] 贝恩资本投资历程 - 2019年以约10亿元人民币收购秦淮数据股份 随后追加投资5.7亿美元 创当时国内数据中心单笔最大融资纪录 [4][9] - 2020年推动秦淮数据与Bridge Data Centers合并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IPO当日市值达58亿美元 贝恩持股49.1%对应市值约28.5亿美元 [12] - 2023年8月以228亿元人民币完成私有化 两年后以280亿元出售实现超额回报 [4][10] 秦淮数据业务特征 - 作为第三方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运营商 覆盖环首都/长三角/粤港澳及西北地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 [13] - 高度依赖第一大客户字节跳动:2018-2020年字节跳动贡献收入占比从33%跃升至82% 2022年总营收达45.5亿元 [13] - 2018年营收仅9848万元 2019年增至8.53亿元(同比增长766%)体现爆发式增长 [1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AI发展驱动算力需求爆发 数据中心成为AI系统的物理基座和数字文明"发电厂" [16]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025-2029年间增长2740亿美元(约1.9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38% [18] - 国际资本加速布局:黑石以160亿美元收购亚洲最大运营商AirTrunk 普洛斯募集26亿元中国数据中心基金 [17] 交易结构特点 - 采用"先锁价后募资"模式 东阳光交易后持股比例不超过30% 预留不低于41亿元融资空间 [8][9] - 收购主体通过东数一号→东创未来→东数三号三层子公司结构完成最终股权交割 [6] - 标的资产包含梧桐数基科技/河北思达歌数据科技等8家企业组成的中国业务体系 [8]
深圳半导体突围战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深圳半导体产业活动与生态 - 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X-Day"西丽湖路演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专场活动 6家半导体企业参与路演 覆盖芯片设计 EDA工具 先进封装 第三代半导体 存储IP等关键赛道 [2] - 现场汇聚百余家VC/PE 银行 保险机构及产业链企业 体现深圳半导体产业活跃生态 [3] 参与路演的半导体企业 - 灵明光子2018年成立 聚焦3D摄像头芯片和高速光通信 四轮融资近6亿元 投资方包括基石资本 上汽投资 浙江金控等 [4] - 创飞芯科技2015年成立 是中国大陆唯一能量产半导体OTP的供应商 团队来自Micron Spansion AMD Intel等国际大厂 获清华系基金 成都中科微等投资 [4] - 中锃半导体2023年从华智分离成立 专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研发 获国科京东方 国核曜能等天使轮投资 [4][5] - 微合科技为5G智能蜂窝通信芯片设计公司 获广和通 英特尔资本 创维投资等投资 核心团队曾为英特尔iPhone手机芯片团队 [6] - 瑞沃微半导体定位先进封装 在扇出型封装和3D封装领域实现颠覆型工艺 在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完成孵化 [6] - 日观芯设专注数字后端EDA工具研发 团队具备数十年超大电路签核经验 获元禾璞华 华义创投等投资 [6][7] 深圳半导体产业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0年广东启动集成电路产业集结 2024年7月深圳推出10条举措支持半导体全链条优化提质 [9] - 深创投与深重投联合设立赛米产业私募基金 首期规模50亿元 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9] - 南山区2024年举办7场"X-Day"活动 累计接收185个项目报名 为102家企业对接超2000家次投资机构 融资金额超3.6亿元 银行授信超1亿元 [11] 深圳半导体产业现状与优势 - 深圳半导体企业数量从2001年超100家增长至2025年超7.7万家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 [12] - 拥有50家上市企业 14家独角兽 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 - 构建覆盖"上游支撑-中游生产-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南山 宝安 龙岗等区各有侧重 [12] - 南山在人工智能芯片 边缘计算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等设计领域优势突出 形成"南山主导 多点开花"融资特征 [12] - 大湾区消费电子生态闭环优势显著 实现从材料到消费品再到全球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12]
「水硕」生意火了
投资界· 2025-09-10 09:43
以下文章来源于看客inSight ,作者看客 看客inSight . 网易文创·看客栏目:看看这个荒诞又有趣的世界。 孤注一掷的豪赌。 作者 | 李康提 内容编辑 | 百忧解 微信编辑 | 秦哈欠 来源 I 看客inSight (ID:pic163) 在「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集体认知里,一群学历不足本科的年轻人,拿着几乎全家的 积蓄,踏上了被称为"水硕"的留学之路。 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似更有"性价比"的道路——留学蒙古、东南亚、中亚及高加索地区, 不为学校排名、也不顾语言障碍,只求用十几万洗刷学历背景、重获应届生身份,换一 张可能通往体制内的入场券。 真正踏上这条路,才会觉得所谓的"捷径",更像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有人被中介忽悠,来了发现难毕业、无法适应环境,患上抑郁症离开;有人出入境时间 不够,卡在了学历认证的审核中;有人获得了人生逆转的契机,却也背负了天价的留学 贷款,回国依然面领着更严峻的考公压力和就业环境审视…… "姐,我的认证下来啦!!!!" 6月中旬的某天,中午吃饭的空档,我的手机接连蹦出来好几条消息。一点开是金萍带着 N个惊叹号的大喜讯,说感谢我为她忙前忙后出谋划策。我跟上也松了口气,下来了就 ...
阿里,刚刚捐了一笔钱
投资界· 2025-09-10 09:43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阿里巴巴向清华大学无穹书院捐赠资金 用于支持AI领军人才培养 并计划在资金、技术、算力、人才等多层次提供支持 共同探索AI人才培养模式[3][5][8] - 公司CEO吴泳铭将AI定义为"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 凸显AI在公司战略中的核心地位[14] - 阿里巴巴AI业务分为三层:云计算网络作为底层 模型层作为中间层 应用层包括夸克、高德地图、钉钉、淘宝等产品的AI化升级[11] 财务表现与投资 - 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至333.98亿元 创近三年新高[10] - 阿里云外部商业化营收同比增长26% 其中AI收入占比超20%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10] - 过去四个季度累计在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上投资超1000亿元人民币 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10] - 领投AI视频生成公司爱诗科技B轮融资 总额超6000万美元 为国内视频生成领域单次最大融资额[12] 市场表现与股价 - 阿里巴巴股价连续三日上涨创半年新高 自2023年11月AI战略宣布以来美股股价从70多美元上涨至140多美元 涨幅超80% 港股涨幅亦达80%左右[3][13] - 最新港股市值达2.7万亿港元 今年几次股价大幅上涨均与AI相关[13] 人才战略与行业竞争 - 阿里巴巴计划发放超7000份正式offer 其中六成以上是AI岗位 算法、大模型、AIGC、具身智能等为重点方向[17] -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人 互联网大厂纷纷加大AI人才招聘力度 部分AI岗位应届生年薪逼近200万元[16][17] - 公司通过投资布局AI领域 在AI六小虎中公开出手5家 其中MiniMax、零一万物、月之暗面为领投方[12]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通义千问模型Qwen-7B于2023年8月开源 成为中国首个自研大模型开源的互联网公司 最新推出参数量超1万亿的大模型Qwen3-Max-Preview[11] - 通过投资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A+轮融资 已布局逐际动力、星动纪元、宇树科技等多家企业[12] - 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近百个科研项目 已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公司多位副总裁、CEO来自清华系[8]
苹果一夜消失3700亿
投资界· 2025-09-10 09:43
苹果新品发布 - 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iPhone Air、Apple Watch及AirPods Pro 3等新品 [2] - iPhone Air主打轻薄设计 厚度仅5.6mm 重量165g 起售价7999元 [4][6] - iPhone 17标准版起售价5999元 Pro版8999元 Pro Max版9999元 [4][10] 产品配置升级 - iPhone Air配备6.5英寸屏 A19 Pro芯片 120Hz ProMotion刷新率 钛金属边框 eSIM全球支持(中国大陆部分运营商支持) [8] - iPhone 17标准版升级6.3英寸OLED屏 首次支持120Hz刷新率 峰值亮度3000尼特 存储256GB起步 [8][10] - 影像系统升级:iPhone 17采用4800万主摄+1200万超广角 iPhone Air为4800万单摄 [8][10] 市场反应与竞争格局 - 苹果发布会后市值单日蒸发524亿美元(约3700亿元人民币) [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苹果份额62% 但增速仅3% [13] - 华为高端机增速超24% 小米增速达55% 形成竞争压力 [13] - 苹果调整中国市场策略:iPhone 16 Pro系列降价超1300元 官方旗舰店入驻抖音商城 [14] 品牌演变与行业地位 - 苹果发布会关注度持续下降 创新被指"挤牙膏"式 [17] - 2025年8月苹果关闭中国首家直营店(大连百年城店) 被视为中国市场收缩信号 [17] - 华为推出三折叠屏Mate XTs非凡大师(17999元) 小米提前发布小米16系列 形成"2025秋季旗舰三部曲"竞争格局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