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一所名校被AI干倒闭了
投资界· 2025-09-04 06:58
蒙特雷翻译学院关停事件 - 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宣布2027年6月停招其唯一研究生项目,原因为申请人数急剧下降导致严重亏损,停办成为唯一可行的财务选择[4][5] - 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口译学院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被称为「翻译界的哈佛」,培养出大量服务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杰出人才[6] - 截至2023年总注册人数503人(全日制391人),2025年降至约440人,远低于850人全日制目标,严苛招生政策限制规模且校友捐款占明德学院总额不足1%[7][12] 翻译行业受AI冲击现状 - AI翻译效率提高近9倍且成本降低90%以上,2024年起点国际平台AI翻译作品超2000部(同比增长20倍),热销榜前100作品中占比超40%[15] - 86.67%从业者认为「大模型初译+人工保障」成为主流模式,翻译者角色从创造者转为校对员,人工翻译单价从千字50元降至30元以下[18] - 西班牙语短剧翻译报价从每分钟15元降至5元,从业者收入缩水三分之二,兼职翻译岗位需求急剧减少[19] 语言专业教育衰退趋势 -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2023年取消所有外语和创意写作课程并解雇7%教职员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专业人数从953人减少至578人[21] - 美国31个语言旗舰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13个)失去资金支持,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近年密集取消语言项目[21] - 北京大学与智联招聘报告显示编辑/翻译职业最易受大模型影响,招聘量下降且岗位要求显著提高[15] 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转型 - AI打破语言资源垄断,使优质语言资源不再是少数人专利,传统精英教育认证体系价值减弱[24][28] - 法律行业使用AI后部分顶尖律所招募规模达历史最大队伍,体现「复合型AI+人才」需求增长[24] - 技术革命虽淘汰工具化岗位(如抄写员、打字员),但推动人类转向情感、文化理解力等差异化能力发展[28][29]
霸王茶姬,全球开出7000家店
投资界· 2025-09-04 06:58
核心观点 - 霸王茶姬通过加速海外扩张和本地化战略 实现全球业务高速增长 成为中国新茶饮出海代表性案例 体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的行业趋势 [2][3][9][14] 全球业务表现 - 2024年二季度总GMV达81.031亿元 同比增长15.5% 注册用户突破2亿 [2] - 海外业务GMV为2.35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7.4% 环比增长31.8% [6] - 全球门店数量达7038家 其中海外门店208家 分布在马来西亚(178家)、新加坡(16家)、印度尼西亚(8家)、泰国(5家)、美国(1家) [2][5] - 六个月内净增52家海外门店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发展引擎 [6] 区域扩张策略 - 进入菲律宾市场并三店齐开 成为东南亚第六个进驻国家 此前已布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 近期进入越南市场 [5] - 印尼首店开业三天销量突破1万杯 一周会员注册超5000人 上半年连开8家门店 [5] - 北美首店落地洛杉矶 首日销量超5000杯 美国第二家门店已试营业 [5][11] - 计划与马来西亚联大集团合作 未来三年新开300家门店 [10] 本地化运营模式 - 采用直营加盟强管控的"1+1+9+N"模式:建立在地子公司、直营店跑通模型、联营店统一管理、开放加盟 [9] - 与当地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在泰国获TFMAMA注资1.42亿泰铢获得51%股权 在印尼与Erajaya成立合资公司 [10] - 搭建本土化产品研发团队 针对不同国家消费偏好开发新产品 [10] - 北美任命资深高管团队:Emily Chang任首席商务官 Aaron Harris任首席发展官 [11] 国内市场策略 - 未参与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认为巨额补贴驱动竞争不可持续 [6] - 推出传统文化元素主题店:广东陶瓷镶嵌艺术主题店、山东风筝文化快闪店 [6] - 二季度净收入33.319亿元 同比增长10.2% 调整后净利润6.298亿元 调整后净利率18.9% [7] 行业意义 - 代表中国品牌出海大潮 体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型趋势 [3][14] - 摒弃征服者心态 以价值共建者姿态融入当地市场 实现共赢合作 [15] - 计划2025年全球新增1000余家门店 [12]
陈大同|芯片往事(续)
投资界· 2025-09-04 06:5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重点聚焦豪威科技私有化回归的资本运作过程以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创办 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低谷到崛起的历程以及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创新实践[2][3][58] 风险投资转型与早期探索 - 2007年展讯通信在美国NASDAQ上市后 作者转型进入高科技风险投资行业 认识到硅谷创新体系的核心是风险投资[4] - 2008年加入北极光创投 当时半导体投资属于冷门领域 2009年底清科投资年会上有投资大佬称半导体行业投资不赚钱[4][5] - 2009年与清华校友共同成立华山资本 中投成为主要LP 中信资本提供支持 2010年开始全球投资[7][8] - 一期二期基金投资6家公司 其中5家通过A股上市 包括兆易创新、芯原微电子等 创造了硬科技风险投资奇迹[8] 国家大基金与产业崛起 -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同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成立 规模1280亿元[10] - 政府资本约占25% 社会资本约占75% 开创了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新路[10] - 大基金推动下半导体制造代工产能急剧增加 缓解了产能瓶颈 支持了80%左右02专项支持过的初创企业[10][11] - 先进工艺从14/12纳米进入到7/6纳米以下 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分别在NAND和DRAM领域实现突破[11][12] - 2019年科创板设立 催生数百家半导体上市公司 形成完整产业链[12] 元禾璞华与投资成果 - 2014年北京市成立地方政府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分为设备与制造子基金60亿元和设计与封测子基金20亿元[13] - 清芯华创投资管理公司通过遴选取得设计与封测子基金管理资格 2014年10月底完成基金首轮关账11亿元[14][15] - 2018年与大基金、苏州元禾控股合作成立元禾璞华PE基金 团队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60亿元[15] - 投资创业公司超过200家 已上市公司超过50家 2020-2022年每年上市公司超过10家[15][16] - 元禾璞华成为半导体行业头部投资机构 2020年以来连续5年在中国PE榜单中名列前茅[16] 豪威科技私有化与资本运作 - 2013年清华紫光集团全资收购展讯通信 开创半导体中概股通过并购退市回归国内的先河[18] - 2014年豪威科技创始人洪筱英寻求类似资本运作 清芯华创与浦东科投签署NDA启动并购[19] - 浦东科投因改制退出 清芯华创独自挑战并购豪威 Mission Impossible[21][22] - 2015年组成华创/北工投/国经财团 后北工投因国资管理红线退出 最终由清芯华创、国经/金石、中信资本组成财团[25][26][27] - 豪威科技总估值19亿美元(60%左右溢价) 贷款8亿美元 股本金11亿美元[30] - 2016年1月底完成收购 北京豪威收购美国豪威全部股份 从美国退市[31] 本土化整合与上市波折 - 原计划通过北京君正借壳上市 市值20多亿元 属于"蛇吞象"式并购[32][33] - 2016年11月材料报深交所 次日证监会因修订重组管理办法叫停交易[34] - 2017年3月君正并购豪威项目正式终止[34] - 豪威运营团队人心惶惶 经营业绩下滑 市场份额萎缩 毛利下降[36][43] - 选择韦尔半导体作为接盘方 虞仁荣2017年5月于上海主板上市[37][38] 虞仁荣接手与运营改革 - 虞仁荣出资10亿元接老股成为大股东 中信资本等老股东获利退出[44] - 亲自抓市场和销售 与雷军、余承东等建立关系 销售止跌回升[44] - 砍掉三分之二研发项目 集中资源于客户急需产品[45] - 与华虹达成产能全包协议 产能从每月2000片提高到1.5万片[45] - 与中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半年开发成功BSI CIS工艺[46] - 利用思比科公司低成本优势打开低端市场[46][47] - 净利润从2017年3亿多元增长到2025年30多亿元[47]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办 - 虞仁荣捐款200亿元(后增加到300亿元)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51] - 2020年8月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53] - 2020年10月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成立 启动筹建工作[54] - 2021年12月与宁波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54] - 宁波市划拨2300亩土地 与宁波大学相邻[54] - 陈十一院士出任首任校长 带来张东晓院士等创校团队[52][54] - 2025年6月19日获得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55] - 首批录取74名本科生 最低分数线656分 浙江省仅次于浙江大学[58]
湖南人「第二省会」
投资界· 2025-09-03 08:18
人口流动与地域关联 - 深圳人口中湖南籍占比高达11.8%,仅次于广东本省人口,超过广西的10.7% [6] - 湖南与广东接壤边界达630公里,湘南地区通过高铁2小时可达深圳,车程3小时可达广东地市 [20] - 20世纪90年代湖南近一半外贸商品经深圳出口,10万湖南劳动力每年从深圳赚回2亿元工资 [20] 湘菜行业在深圳的扩张 - 深圳湘菜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超过长沙以外的任何湖南城市 [8] - 2023年深圳湘菜订单量同比增长65%,销量同比增长36%,增速居所有菜系首位 [8] - 头部品牌费大厨从2018年1家门店扩张至2025年4月的30余家直营门店,高峰时段需排队2小时 [9] - 深圳皇庭广场21家中式正餐门店中湘菜馆占8家,其中5家集中分布于同一楼层 [9] - 湘菜品牌覆盖多元消费层级,从人均30元亲民路线(如湘粉人家)到高端宴请(如湘园玖号) [9][10][11] 产业协同与商业模式 - 湖南省2020年出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推动交通、产业、科技协同 [24] - 比亚迪采用"深圳研发+长沙制造"模式,2024年长沙基地产量72.3万辆,占全国产量27.1%,占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近90% [25] - 三一重工深圳研发中心推动长沙工厂关键工序无人化率提升至66%,生产周期缩短12天 [25] - 万兴科技实行"深圳总部+长沙中心"模式,长沙团队贡献60%新功能开发,人力成本比深圳低30%,节省预算用于增聘50名算法工程师 [26] - 中车株洲所与华为联合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在长沙磁浮快线实现99.88%准点率,单程运行时间缩短2分钟,日均客流从5338人次增长至9102人次(增幅70.5%) [27] 农业与供应链升级 - 湖南岳阳建设5万亩辣椒种植基地,辣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以满足深圳市场需求 [14] - 郴州腊味企业通过冷链技术将保质期从30天延长至180天,专供深圳商超 [15] - 大疆无人机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提升农业植保效率 [27] 企业与社会贡献 - 深圳市湖南商会会员企业达1100多家,含11家上市企业,覆盖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21] - 湘籍企业家包括微信之父张小龙、华大基因汪健、汇川技术朱兴明、金蝶国际徐少春、朗科科技邓国顺等 [21]
我在牛市里亏钱
投资界· 2025-09-03 08:18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多个案例揭示个人投资者在A股市场面临的高风险与挑战 强调股市投资需要专业策略和理性心态而非短期投机行为 [4][5][9] - 尽管2024年9月以来A股行情转暖且2025年8月上证指数屡创新高 但缺乏经验和纪律的投资者仍在牛市中出现亏损 [5][9] - 全职炒股并非稳定职业选择 需具备充足本金、成熟交易策略和风险控制能力 否则可能因杠杆借贷和高频交易导致重大损失 [5][7][9] 投资者案例与表现 - 陈波(37岁前互联网程序员)通过网贷平台借款100万元(年化利率15%-20%)投入股市 10个月内累计亏损6.2万元并支付5万元利息 最终清仓离场 [4][5][7] - 赵女士(38岁前基金公司部门经理)用180万元本金投资ETF 采用网格交易法(涨跌3%买卖) 6-7月月收益约5万元(收益率3%) 8月收益3万元可覆盖家庭月开支2万元 [10][11] - 巴哥(资深股民)2018年起全职投资A股 2024年收益率30% 2025年收益率6% 强调价值投资和持续盈利策略 [11][12] - 方先生(前央企财务人员)投入10万元本金炒股 目标月收益20% 但短期内亏损1万元(相当于月房贷) [13] - 林山(27岁前国企员工)投入64万元本金炒股 亏损45万元 目前通过降低生活成本等待回本 [14] - 齐先生(00后前互联网员工)用300多万元本金炒股 单日最高亏损40万元 承认全职炒股成功者极少 [14] 市场环境与投资行为 - 2025年8月上证指数创新高 吸引新股民入市 但个人投资者易受贪婪与恐惧影响 出现追涨杀跌、频繁换股等非理性行为 [5][9][12] - 部分投资者使用高成本杠杆资金(如网贷年化15%-20%) 加剧亏损风险 [5][7] - 机构倡导理性投资理念 如上交所呼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中信证券提示"不要被市场定义生活" [15][16] 投资策略与建议 - 有效策略包括:网格交易法(每涨跌3%买卖ETF)、价值投资(配置白马股)、严格控制回撤(如目标最大回撤5%) [10][11][12] - 建议投资者积累本金、学习专业知识、建立成熟交易策略后再考虑全职投资 避免将炒股视为逃避职场压力的途径 [11][14][16] - 长期稳定收益优于短期投机 需重视"慢就是快、先求不败"的投资哲学 [12][16]
东北大哥卖奶粉,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9-03 08:18
公司概况 - 宜品乳业专注于羊奶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 主要面向乳制品高度易过敏人群[10] - 公司产业链覆盖上游自有牧场、原料奶采购和核心配料供应 中游配方和生产 下游品牌推广和经销[12] - 产品通过覆盖全国超过6.1万家线下零售门店进行经销 其中超7000家是母婴门店 经销渠道占70% 线上直销占30%[12] - 公司至今没有一轮外部投资 控股股东牟善波持股超57% 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7.64%[1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17.62亿元 2025年前六个月营收8.06亿元[12] - 同期毛利分别为6.33亿元、8.05亿元、8.79亿元、4.10亿元 毛利率保持在45%-51%之间[12][13] - 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0.57亿元[12]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产品收入占比过半 2022-2024年分别为7.72亿元、9.26亿元、10.33亿元 占比55.1%-58.6%[13] 市场地位 - 在中国羊奶粉市场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达14.0%[14] - 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同样位列第二 市场份额达17.6%[17] - 婴幼儿配方奶粉营收占比超过60%[17] - 公司定位低敏羊奶赛道 产品价格在350-450元/罐(700-800克)[10] 行业背景 - 中国婴童市场2024年规模达4.2万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 2030年有望达10万亿元[18] - 全球母婴用品市场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90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5.2%[18]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 预计覆盖2000多万婴幼儿家庭[17] - 母婴概念股集体高开 多家母婴企业如圣贝拉、BeBeBus、圣桐特医等纷纷递表港交所或申请北交所上市[17][18] 发展战略 - 公司计划两年内收入达到30亿元 3-5年内力争达到30-50亿元收入目标[16] - 通过收购新建约20家子公司 推出宜品、欧仕达、蓓康僖等七大品牌[9] - 在韩国落地生产基地 西班牙工厂是全球最大羊乳清粉生产商之一[9][12] - 打造千亿羊奶产业链 向海外市场尤其东南亚及非洲地区拓展[9][18]
成都中专生,干出3500亿
投资界· 2025-09-03 08:18
公司业绩表现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4]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四倍至9.53亿元,光模块产销量分别达979万只和873万只 [4][5] - 光模块产能达到历史最高峰1520万只,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5][12] 技术发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18年推出业界首款低功耗400G光模块,2019年实现批量出货,2020年推出800G产品 [4] - 2025年上半年推出1.6T及800G单波200G光模块产品,客户包括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 [4] - 被市场称为"易中天"组合之一,2024年4月以来股价涨幅超400%,市值突破3500亿元 [3][12] 行业竞争格局 - 光模块行业因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全球科技巨头疯狂抢购相关组件 [5] - 同行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同期股价均实现翻倍,寒武纪股价两个月内从560元/股暴涨至1400元/股 [12] - 海光信息早期投资机构成都产投持股1.68亿股,账面价值超320亿元 [13] 资本市场关注度 - 前十大股东中易方达创业板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5只基金占据半数席位 [12] - 硬科技投资呈现长期主义特征,元禾原点等天使投资机构在寒武纪项目中收获颇丰 [13][14] - 机构看多助推估值飙升,行业被认定为"允许新可能性发生"的战略性赛道 [3][12]
老铺黄金招聘店员,月薪2万
投资界· 2025-09-02 07:33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定位和差异化策略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但股价近期承压回落 [4][12][17] 招聘策略与人力资源 - 销售岗位招聘标准严苛:女性身高要求160-168cm 体重110斤以内 需具备亲和力且"漂亮但不能太出挑" [5][7][8] - 面试流程包含猎头预筛+两轮线下面试 通过率极低(23人面试仅录取4人) [7][8] - 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新手保底薪资1-1.5万元 转正后平均月薪达2万元 全国统一标准 [9][10] - 福利待遇优越:每日工作7小时 已婚员工月休8天 北京地区配备专业营养师 [1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1%至123.54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86%至22.68亿元 [4][12] -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00.8% 单商场平均销售额达4.59亿元 居行业首位 [12] - 毛利率维持38.1% 较行业龙头周大福高出近10个百分点 [12]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5.2% 新加坡首店初步验证国际化可行性 [15]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坚持奢侈品叙事:产品定价高端(吊坠4万元/手镯8万元) 消费者与五大奢侈品牌重合率达77.3% [5][12][13] - 会员体系高速扩张:忠诚会员达48万名 较2024年底新增13万名 [12] - 采用涨价策略强化稀缺性:2025年2月及8月分别提价5%-12% 部分产品半年涨价6300元 [14] - 不依赖广告投放:通过产品力、门店场景和口碑实现自然传播 [15] 股价与资本表现 - 股价从发行价40.5港元最高涨至1108港元 涨幅超26倍 但近期回落至710港元(较最高点下跌37%) [17][21] - 流通股因解禁从0.26亿股增至1.39亿股 五家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 引发市场担忧 [21] - 存货较2024年底增长112%至86.85亿元 应收账款达8.4亿元 现金储备仅25亿元 [19][20] - 2025年5月配售融资26.98亿港元 截至6月底仅余1亿港元 存在再融资需求 [20]
今天,董明珠对手IPO了
投资界· 2025-09-02 07:33
公司上市与市值 - 奥克斯电气于9月2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每股17.42港元 发行市值约270亿港元 [4] - 这是宁波创业者郑坚江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前他曾将三星电气更名三星医疗在上交所上市 并收购港股物业公司更名为奥克斯国际 [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郑坚江出生于1961年浙江宁波 初中辍学后做汽车修理工 27岁时贷款2000元承包零件厂赚取第一桶金 [6] - 1994年成立AUX电器有限公司进入空调行业 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扩张 五年时间做到国内第四 [6] - 2002年公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揭示1.5匹空调成本1748元 随后降价30% 被称为"价格屠夫" [6]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21.3%、21.8%、21% [7] - 同期经调整净利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29.35亿元 [7] - 按2024年销量计算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达7.1% [7] - IPO前郑坚江通过多家实体控制约96.36%投票权 [7] 海外业务发展 - 空调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巴西、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美国、越南等市场 [10] - 2022-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83.86亿元、104.12亿元、146.81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42.9%、41.9%、49.3% [10]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销售收入达53.36亿元 占比升至57.1% [10]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与格力存在长期竞争纠纷 涉及专利和商业秘密诉讼长达10年 董明珠曾批评其"偷技术、挖人才、质量不达标" [7] - 港股IPO募资将用于全球研发、智能制造升级、供应链管理及海外渠道建设 计划在关键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10] - 出海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港股被视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 类似美的、海天味业、蜜雪冰城等公司也通过赴港上市推动全球化 [10][11] 港股市场动态 - 港交所2024年已完成超过50宗IPO 融资额接近170亿美元 目前排队申请IPO企业接近230家 [11] - 港交所CEO陈翊庭表示港交所仍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10]
老虎解散一个团队
投资界· 2025-09-02 07:33
老虎环球基金欧洲业务解散 - 老虎环球基金解散欧洲私募股权团队 最后一位IR负责人Martin Schimmler于2024年8月底离职[3][4][5] - 欧洲团队投资分析师于2024年5月集体离职 包括前彭博记者Cam Simpson[5] - 两名董事Anthony Muhanna和Andreas Attalides已于两年多前陆续离任[5] 欧洲市场投资策略与表现 - 2021年斥资33亿美元投资约30家欧洲公司 捕获超10家独角兽[6] - 投资案例包括:Revolut估值330亿美元 Getir估值118亿美元 Hopin估值77.5亿美元[6] - 一度占据欧洲初创企业交易总额的10% 采用高估值、快速决策的碾压式打法[6] - 典型投资案例Hopin投后估值达ARR的100倍 后以1500万美元出售核心资产[7] 全球投资业绩恶化 - 2022年风投基金录得20%亏损 127亿美元基金因估值下跌遭受重创[7] - 对未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减记33% 投资组合价值减少230亿美元(约1500亿元人民币)[10] - 最大风投基金PIP15截至2024年底账面亏损率12% 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回报率[11] - 投资组合减值案例:OpenSea估值下降94% Humane折价86% OctoAI亏损600万美元[11] 当前投资调整与重点资产 - 2023年投资出手次数不足30笔 较前期激进策略明显收缩[10] - OpenAI成为关键资产 通过PIP15基金累计投资1.25亿美元 持股估值达6.5亿美元[11] - OpenAI持仓账面价值为投资成本三倍多 现为基金最大持仓[11] 行业格局变化与警示 - 软银2021财年因愿景基金亏损900亿元人民币 与老虎采用相似高估值策略[13][14] - 国内一级市场曾现估值虚高 部分项目B轮投资即出现亏损[14] - 投资策略从"宁投错 不错过"转向"宁错过 不投错" 谨慎情绪弥漫创投圈[14] - 新竞争维度转向科技深度理解、资金实力及对前瞻性风险的驾驭能力[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