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抗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估值框架
2025-09-28 14:57
创新药估值框架 20250928 摘要 国家对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自 2024 年初以来,一系列利好政 策的出台为创新药估值重塑提供了条件,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知识周期。 医保基金运行稳健,结余状态和结余率均保持健康水平,为国内创新药 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医保谈判新增创新药销售额占比仍有提升 空间。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学术会议如 ACR 和 ASCO 上的成果展示数量创历史 新高,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并促进了与海外公司的合作与交易。 中国创新药的 BD 交易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交易数量仅次于美国,且 越来越多的产品授权给海外公司,总包金额和首付款均呈现增长趋势。 中国企业通过授权交易获得可观收益,以销售金额 10%左右的净利润形 式分成,预计未来十年内将从这些授权产品中获得显著回报,尤其在 ADC、双抗等领域。 信达生物、百利神州等创新药企业预计在 2025 年实现盈利,预示着整 个创新药赛道将进入盈利周期,并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倍数。 当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可以以 5 倍 PS 倍数作为基准进行估值调整,相较 于过去 3 倍的基准有所提高,利润率和确定性较高的产品可获得更高估 值溢价。 Q&A 近年来创新药 ...
长城基金谭小兵:三重逻辑驱动创新药 看好ADC等细分领域
新浪基金· 2025-09-23 05:37
产业基本面突破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出海授权交易进入爆发阶段 2025年上半年BD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1] - 行业头部企业进入盈利周期 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 双抗 ADC 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1] - 国内药品市场创新药占比不到20% 发达国家普遍超过50% 存在巨大提升空间[5]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医保局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 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16条举措[1] - 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提供全链条支持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1] - 医保政策设立丙类目录为100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9倍[7] 估值与资金面 - 板块经历三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估值修复 2025年初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2] - 宏观流动性宽松和市场风险偏好转向科技成长赛道 资金大幅回流推动估值修复[2] - 海外交易估值体系存在重估空间 BD出海产品估值多数在1倍PS 实际拿到里程碑和销售分成后有望提升至2倍或更高[5] 技术领域机会 - ADC和双抗/多抗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 有望在肿瘤领域接棒PD1和化疗的产业地位[6] -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统治力 口服剂型和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6] - 基因治疗为治愈罕见病带来希望 具有强烈未满足需求的大适应症领域更具诞生重磅大药潜力[6] 国际化发展格局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中国BD项目数占比已提升至40%左右[5] - 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6] - 行业形成"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新格局 企业从依赖医保支付转向"医保+商保+海外收入"多元结构[7] 竞争优势基础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临床研究推进速度显著快于海外[5] - 研发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在双抗 ADC等前沿领域与海外差距不大[5] - 人才回流 政策支持 资本市场助力和活跃的BD交易提供持续发展动力[5]
创新药板块波动加大,还能涨吗?三大医药基金经理最新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9-16 01:39
创新药板块表现与驱动因素 - 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表现亮眼 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 [3] - 板块基本面向好 政策支持有力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快速增长 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 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 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4] - 创新药板块显著上涨是基本面突破 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 商务拓展进入爆发阶段 上半年BD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 超2024年全年水平 行业头部企业进入盈利周期 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 技术上双抗 ADC 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 [5] - 政策层面 6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 优化创新药医保准入等16条举措 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为创新药提供全链条支持 [5][6] - 估值层面 创新药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 资金大幅回流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BD和医保政策从外部和内部双向驱动 改变中国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 [8] - 海外授权带来三方面影响 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新陈代谢 "输血"效应加剧分化 倒逼研发全球化提高研发标准和国际化视野 [8] - 医保政策带来三方面影响 确立"临床价值"为核心商业模式 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 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提高行业集中度 [8] - 国内创新药企业凭借海外授权交易爆发式增长和医保政策全链条支持 行业竞争格局加速转变 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国际化转型改善企业现金流 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 具备全球竞争力管线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8] - 医保政策提供关键支撑 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为100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 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3.9倍 行业正形成"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新格局 真正具备全球创新能力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9] 投资策略与选股标准 - 更偏向右侧买入 在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或其潜质得到证明时进行重点配置 遵循三个标准 成长空间大 所处行业景气度高且标的基本面业内领先 管理层诚实正直可跟踪性强 [10] - 持续跟踪一批公司关键管线进行研究分析 尽量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 当后续催化因素被验证时进入"趋势验证和加仓阶段" 市场认可度提升时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 避免在所有信息都已明朗股价充分反映预期时才追高 [10] - 寻找大产业逻辑领域优质企业 组合管理方法是"守正出奇" 以一部分长期景气向上优质企业作为组合基石 一小部分仓位配置于存在认知差公司 把握阶段性产业逻辑向上带来弹性收益 均衡配置A股和港股绩优公司 未来进一步调整持仓 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龙头企业 [11] 海外消息面影响与行情阶段判断 - BD是跨国公司常态 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 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 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 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 在海外不乏买家 [12] - 消息面带来短期市场情绪扰动或难免 但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 本轮创新药板块上涨核心驱动在于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 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 并整体跨越盈利拐点 当前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第一阶段 未来行情主线或向确定性更强标的切换 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认知逐步深化 此前对中小市值企业盲目追捧忽视资产质量与BD确定性情绪或将回落 中大型创新药企业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12] - 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上半段 国内药品市场中创新药占比不到20% 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50% 中国创新药出海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BD项目数占比已提升到40%左右 预计未来"中国基因"创新药会在全球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本轮创新药行情重点增量空间主要来自海外价值兑现度带来重估 仅考虑海外交易估值体系仍有不少风险折价 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13] - 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不少个股机会值得发掘 虽然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较大 板块后续波动风险可能会加大 但中长期来看 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新周期才刚刚开始 [13] - 创新药板块已走出普涨阶段 接下来可能会"去芜存菁"逐步迈向业绩驱动结构性行情阶段 板块整体估值已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 行业驱动力有望从单纯预期和故事逐步转向数据和业绩 确定性强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核心 [14]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除创新药和CXO外 看好创新医疗器械 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 创新医疗器械是政策鼓励和扶持方向 随着国产器械产品力提升 很多细分领域有较大国产化空间 如大型影像设备 内窥镜 电生理等 生命科学上游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 生产工具及材料提供商 细分品类众多 国产化空间大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这一领域也有望逐步上行 [16] - ADC 双抗和多抗 细胞疗法等领域值得关注 其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40% 在新兴基因治疗领域 中国项目占比也超过20% 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代表性企业 [16] - 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 ADC 双抗和多抗等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 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当前PD1和化疗 通过疗效优势提升患者生存周期 在更多适应症方面展现优势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已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 目前口服剂型 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 关于肌肉流失等问题新型解决方案以及基因治疗也有机会 [16]
基金圆桌 | 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9-16 00:01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 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 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 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张大伟 制图 郝淼 周思聪 谭小兵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引领市场上行的主流板块之一。近期海外创新药相关消息扰动市场,整体波动加 大,对此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行至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真实投资价值几何?基本面又有哪些变化?医药板块还有哪些细分 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平 安基金权益投资部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谭小兵,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调整充分 利好共振 记者: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亮眼表现背后有哪些动因? 郝淼:创新药表现突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板块基本面向好。一方面,政策支 ...
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创新药板块表现动因 - 政策支持有力 包括医保支付和医院准入 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快速增长[7] - 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 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产品合作开发协议 交易金额屡创新高[7] - 基本面突破 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7]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商务拓展进入爆发阶段 上半年BD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8] - 行业头部企业进入盈利周期 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 双抗 ADC 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8] -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16条举措[8] - 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为创新药提供全链条支持[8] - 创新药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 资金大幅回流推动估值修复[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海外授权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新陈代谢 "输血"效应加剧分化 倒逼研发全球化[9] - 医保政策确立"临床价值"为核心商业模式 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 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9] - 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改善企业现金流 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9] - 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为100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 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10] -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9倍[10] - 行业形成"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新格局 具备全球创新能力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0] 选股策略 - 偏向右侧买入 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时重点配置 遵循成长空间大 行业景气度高 管理层诚实正直标准[11] - 持续跟踪公司关键管线 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 催化因素验证后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11] - 寻找大产业逻辑领域优质企业 采用"守正出奇"组合管理方法 均衡配置A股和港股绩优公司[11] - 未来调整持仓 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龙头企业[11] 市场消息面影响 - BD是跨国公司常态 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 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12] - 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 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12] - 短期市场情绪扰动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 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 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跨越盈利拐点[12] - 当前行情处于估值修复第一阶段 未来行情主线向确定性更强标的切换[12] 板块行情阶段 - 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上半段 国内药品市场创新药占比不到20% 发达国家超50%[14]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BD项目数占比提升到40%左右[14] - 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新周期刚开始[14] - 板块走出普涨阶段 迈向业绩驱动结构性行情 整体估值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14] 细分领域机会 - 看好创新医疗器械 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 大型影像设备 内窥镜 电生理等有较大国产化空间[15] - ADC 双抗和多抗 细胞疗法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40%[15] - 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超20% 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代表性企业[15] - ADC 双抗和多抗处于全球爆发前夜 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PD1和化疗[15] -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 口服剂型 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15]
把握科技成长变化 创新药已是长周期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14
基金经理江琦的投资策略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份额年内回报率达82.35% 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1] - 通过走访重仓公司 与企业家交流 确认基本面为长期回报基石 二级市场波动终将过去 [1] - 投资组合覆盖创新药 器械 中药 CXO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 捕捉细分领域上行风口 [1] 创新药行业前景与分化 - 创新药板块2025年迎来爆发 但市场可能出现分化 资金更青睐真创新公司 [2][8] - 创新药是由基本面驱动的长周期行情 ADC 双抗 多抗 基因疗法 创新小分子等细分领域涌现优质成果 [2] - 2026年-2027年为创新药行情关键节点 多个潜力药物进入临床后期 中国创新药将迎海外申报上市潮 [6] 医药投资组合构建方法 - 将医药分为18个子行业 对高成长领域基于成长性和科技创新性进行二次细分 [3] - 政策支持力度与行业增速为筛选细分领域两大铁律 政策系数高于集采风险 年复合增长率20%为重要指标 [3] - 依据市场环境调整组合 疲软时侧重确定性 青睐估值低 现金流充沛 经营拐点企业 [4] 企业估值体系 - 拒绝一刀切估值方式 低估值公司看PE与安全边际 利润上升期看PEG 无利润公司紧盯收入放量速度 [4] - 创新药估值关注全球排位 战略合作 峰值销售潜力 海外定价远高于国内 出海成功将打开天花板 [5][6] - 技术颠覆性突破带来肿瘤生存期延长 慢性病给药方式革命 商业价值常超线性预期 [6] 政策与支付端改革影响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 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活力 [7] - 首次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为支付端改革带来里程碑意义 促使资源向头部创新药企倾斜 [8] - 商业保险发展给予真创新科学定价与更长生命周期 改变估值逻辑 [8] 新产品布局与港股机会 -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9月10日起发售 为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创新药为布局重心 [2][9] - 基金可通过港股通或QDII投资香港股票市场 QDII额度占股票资产0-20% 可配置港股通以外优质生物科技公司 [9] - 工具灵活性允许在机会来临时精准出击 力争在高弹性与流动性间寻找平衡点 [9]
特朗普政府或加强对中国药品限制?机构:虚张声势!把握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回调布局良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5:39
每经编辑|彭水萍 一是药物研发设计的差异化布局。国内创新药研发已实现从"me-too"到"me-better"再到"first-in-class"的进阶。国内药企并未局限于成本比拼,而是主动寻求 错位竞争——例如聚焦血液瘤、实体瘤的耐药性难题开展针对性研发,形成独特的技术突破口。从实际成果来看,BD出海项目中,双抗、ADC类药物占比 显著,印证了研发策略的差异化价值。 二是产业体系支撑的高费效比优势。在同类靶点药物研发中,国内成本约为国际水平的1/3,这一优势源于多重高效体系支撑。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 数带来丰富的临床资源,另一方面,生物医药领域的"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这种"高效+低成本"的组合,使得国内药企在研发进度与成本控制上均显著优 于国际同行。 9月11日,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开盘回调但随后持续修复,显示市场信心。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加速发展 对于"特朗普政府或加强对中国药品限制"的消息,相关机构表示,这一"限制"或为虚张声势。从美国本土来看,中国创新药企通过BD出海,正在抢占美国 Biotech的生态位,该事件本质是美国部分Biotech试图阻止MNC从中国购买管线。但美国MNC ...
为什么今年医药策略要左手创新药右手新科技?
2025-09-09 14:5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创新药与医药新科技领域 包括肿瘤治疗的双抗 ADC 减肥药 以及脑机接口 医疗机器人等新技术赛道[1][15] * 公司层面提及科伦博泰 百利天恒 三生制药等作为中国创新药企的代表 其BD交易案例被重点分析[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2025年创新药策略为“左手创新药 右手新科技” 其底层逻辑是宏观逻辑偏弱叠加流动性偏强 此环境利好科技板块 而产业变化(如BD交易浪潮)被市场认知后形成共振 催化了行情[1][2][3] * 中国创新药具备结构性优势 论据是跨国药企(MNC)购买中国资产(如科伦博泰 百利天恒)的BD浪潮崛起 表明其全球竞争力得到认可[4] * 全球创新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已从PD-1等靶点转向由新技术驱动 双抗 ADC等成为主要推动力 中国企业在ADC和双抗领域已展现出强大竞争优势[6] * 中国创新药市场正经历从“超市”(供应商)到“东升西落”的转变 发展路径是成为全球创新源头供应商 通过替代美国biotech公司提供品种 再通过BD交易获取资金 最终转型为跨国企业(MNC)[7][8] * 具体发展路径分为三个阶段:业务开发(BD) 临床试验和商业化兑现 未来将从小核酸等新技术赛道实现突破 逐步替代全球biotech功能 此过程可能需要5到10年[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对当前市场认知阶段的判断:市场认知仍停留在BD炒作阶段 行情是否持续的观察指标是ADC 双抗 减肥药等龙头企业的市值演绎是否达到泡沫状态 若仍低估则表明行情处于偏上半场 远未结束[12] * 短期市场表现:近一两个月因缺少重磅产业催化及资金流向AI硬件等其他板块 创新药市场出现滞涨 但第四季度有望迎来多重催化 包括Facebook eBay大会的数据支持 多国公司节前集中花费带来的BD预期提升以及医保谈判[13][14] * 创新药与医药新科技的关系:两者存在轮动关系 在相同的底层逻辑下 创新药的行情会带动脑机接口 医疗机器人等新科技板块[15]
梁杏:如何把握创新药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02:07
创新药投资热点领域 - 双抗 ADC和PD-1是当前海外资本青睐的核心创新药领域 [1] - AI医疗与基因治疗被视为潜在爆发方向 但尚处早期发展阶段 [1] - 创新药授权主体集中于双抗和ADC平台型企业 这些企业具备显著优势 [1] 创新药指数产品配置策略 - 科创创新药ETF(589720)主要配置早期单抗/双抗/ADC研发企业 同时涵盖AI医疗与基因治疗公司 [1] - 港股创新药与科创板创新药弹性最大 A股主板创新药因含化学药转型企业而弹性较弱 [2] - 沪深港创新药指数(创新药ETF 517110)兼顾稳定性 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2][4] 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me too经me better阶段发展至first in class 部分领域已领先国际药企 [3] - 生物医药内部存在结构性差异 包括化学创新药与生物创新药的细分赛道 [3] - 个股研究存在数据获取壁垒 建议通过ETF产品把握行业整体趋势 [3] 创新药投资工具选择 - 不同风险偏好对应不同产品:纯A股创新药(低风险)、沪深港创新药(中等风险)、纯港股/科创板(高风险高弹性) [2][4] - 市场提供多类指数化投资工具 包括科创创新药ETF(589720)与创新药ETF(517110) [4] - 投资需根据药品生命周期阶段布局 当前主导领域仍为双抗与ADC [2]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盘中涨超1.5%,机构:WCLC即将召开,关注创新药催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3:39
行业会议与数据催化 - 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9月6日至9月9日召开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将于10月17日至10月21日召开 优秀数据读出预计对市场形成催化作用 [1] - 海外授权交易预计持续落地大额交易 [1] 创新药产业发展阶段 - 国内创新药产业十年蓄力 当前步入创新成果业绩兑现的产业拐点阶段 [1] - 创新药仍是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全年维度作为投资主线有望延续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Biotech类公司收入增速维持快速增长 受益于创新药放量和海外授权交易 [1] - 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 CART西达基奥仑赛 PD-1 泰它西普 双抗等创新药产品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1] - 上半年海外授权已在报表有所体现 下半年达成的海外授权合作项目将逐步进入收入确认阶段 [1] - 创新药研发管线推进与商业化进程加速 推动板块整体业绩释放更强增长动能 [1] 创新药投资工具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跟踪SHS创新药(人民币)指数(931409) 从A股选取创新药研发和生物制药领域上市公司证券 [2] - 指数成分股具有高成长性和波动性特征 行业集中度较高 侧重捕捉创新药领域投资机会 [2]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发起联接A(014117)和C类份额(014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