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支持产品

搜索文档
并购“催肥”、经销商“失活”、商誉“高悬”:麦科田IPO如何破解“虚胖”增长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9-25 07:57
上市申请与资本历程 - 公司由A股转战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7年内累计完成10轮融资 总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估值从2016年3.2亿元增至IPO前82.45亿元 增幅近25倍[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 但同期亏损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5] - 2024年营收同比微增6.55% 亏损幅度较2023年扩大49.8%[5] - 毛利率逆势攀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4年49.7%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2.9%[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87亿元 同比增长15.31% 利润由亏转盈录得4096.8万元[6]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5.68%降至2024年20.76%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16.09%[7]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8.2%降至2025年上半年21.2%[6][7] -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主要依靠成本与费用控制而非营收爆发式增长[7] 业务结构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42.1%升至2024年51.6% 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51.1%[10] - 2022年收购唯德康医疗后微创业务营收从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7.21亿元[10] - 生命支持业务占比从2022年45.3%下滑至2024年35.3%[12] - 体外诊断业务占比从2022年12.6%微升至2024年13.1%[1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药物输注领域公司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35%份额差距显著[11] - 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份额19.2% 排名第二 第一名份额达46.4%[11] - 微创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南微医学、安杰思等头部玩家[12] 销售渠道风险 - 经销商收入占比持续超80%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4.4%、87.8%、84.3%、82.9%[12] - 海外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923个降至2025年上半年607个[13] - 不活跃经销商数量从983个激增至2220个 翻了一倍多[13] 商誉与政策风险 - 商誉规模达9.08亿元 占净资产49.6% 主要来自对Penlon和唯德康医疗的收购[16] - 商誉规模持续居高不下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均维持在9亿元以上[16] - 面临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压力 若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将挤压利润空间[17]
深圳南山冲出一家IPO,估值82亿,迈瑞医疗前高管创办,高瓴押注
36氪· 2025-09-22 09:2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 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 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 控股股东LIU Jie、钟要齐及李辉女士合计持有公司39.55%股权 通过AB股安排控制79.14%投票权 [3]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LIU Jie曾担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 拥有超过20年医疗行业经验 [3] - 副董事长钟要齐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及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4] - 两位高管均拥有医疗器械行业资深管理经验 并带领公司从输液设备生产商转型为高端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5] 融资与估值 - 公司获得高瓴、深创投、软银中国、汉石投资等机构多轮融资 2023年股份认购时估值达82.45亿元 [5] 产品组合与市场地位 - 产品覆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 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6]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2018-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肠内营养泵市场排名靠前 [11] - 2022-2024年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2023-2024年一次性胆道镜市场前五名 [12] - 2021-2024年中国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 [14] -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储备 包括3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和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 [6] 市场覆盖与分销网络 - 产品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 中国境内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 经销网络包括1959个国内经销商和607个海外经销商 经销收入占比超过80% [18] - 2024年国内经销商数量2791家 海外经销商903家 但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销商减少至1959家 海外减少至607家 [20]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9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7.87亿元 [16]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5年上半年52.9% [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7亿元 其中2022年亏损2.26亿元 2023年亏损6450万元 2024年亏损966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4100万元 [16] - 收入结构变化明显:生命支持产品占比从2022年45.3%降至2024年35.3% 微创介入产品从42.1%升至51.6% 体外诊断产品从12.6%微升至13.1% [17]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2022-2024年累计9.34亿元 销售费用累计10.87亿元 [22] - 销售费用率高于研发费用率:2022年销售费用率28.2% vs 研发费用率25.7%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21.2% vs 研发费用率16.1% [23] - 研发团队超过500人 占员工总数25.1% [21]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75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557亿元 [6]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32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249亿元 [6]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1084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1161亿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海内外企业 [7] 政策环境影响 - 医疗器械定价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若产品被纳入集采范围可能导致终端价格下降 [23] - 若未中标集采或大幅降价中标 可能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3]
麦科田冲击IPO,迈瑞医疗前高管创办,3年累计亏损3.87亿元
格隆汇· 2025-09-22 02:19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11年4月26日成立,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3] - 控股股东LIU Jie、钟要齐及李辉女士于2020年11月18日订立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9.55%的权益,并通过A、B股安排控制约79.14%的投票权 [3] - LIU Jie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及首席财务官,拥有超过20年医疗保健行业经验 [3] - 钟要齐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及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4] - 公司获得高瓴、深创投、软银中国等机构投资,2023年股份认购估值为82.45亿元 [4] 产品与业务布局 - 产品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体外诊断三大领域,已商业化产品包括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6][7] -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包括3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和10多种体外诊断候选产品 [8]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2018-2024年)和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2021-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11][14] - 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2022-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二,一次性胆道镜市场(2023-2024年)排名前五 [12]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751亿美元,中国达557亿元 [6]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达321亿美元,中国达249亿元 [6]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1084亿美元,中国达1161亿元 [6] - 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等海内外公司 [8]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7.87亿元 [15][16] - 毛利率从2022年43.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2.9% [15][16] - 净利润2022年亏损2.26亿元,2023年亏损6450万元,2024年亏损9660万元,2025年上半年盈利4100万元 [15][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7亿元,主要因研发、技术升级、业务线扩张及全球营销投入 [15] - 收入构成变化:生命支持产品占比从2022年45.3%降至2024年35.3%,微创介入产品从42.1%升至51.6%,体外诊断产品从12.6%微升至13.1% [17][18] 销售与研发投入 - 经销占比超过80%,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1959个国内经销商和607个海外经销商 [19][20] - 研发团队超过500人,占员工总数25.1% [21] - 研发费用2022年2.37亿元(占收入25.7%),2023年2.81亿元(21.4%),2024年2.91亿元(20.8%),2025年上半年1.27亿元(16.1%) [21][22] - 销售费用2022年2.59亿元(占收入28.2%),2023年3.28亿元(25.0%),2024年3.33亿元(23.8%),2025年上半年1.67亿元(21.2%) [16][22]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10.87亿元,高于研发费用累计9.34亿元 [22] 行业政策影响 - 医疗器械定价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高值医用耗材若纳入集采将面临终端价格控制 [23]
麦科田拟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
智通财经· 2025-09-19 12:22
境外上市备案情况 - 中国证监会9月19日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 涵盖截至2025年9月19日的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情况 [1] - 麦科田拟港股IPO 云知声申请股份全流通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1] - 盛威时代和中润光能拟港股IPO 当前上市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 [1] 麦科田业务概况 - 公司提供创新且全面的医疗产品组合 覆盖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科室及家庭护理场景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 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1]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1] 盛威时代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中国城内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及城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 [2] - 按2024年GTV计算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承接17个省级道路客运数字化项目 业务覆盖超过30个省区市 [2] 盛威时代合作网络 - 基于联网售票服务经验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 [2] - 在往绩记录期间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为其提供大巴车票服务 [2] 中润光能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主营业务为N型及P型光伏电池片生产与销售 [3] - 2024年度按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二 市场占有率14.6% [3] - 在全球光伏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中市场占有率达18.3% [3] 中润光能业务扩展 - 公司已垂直扩张到光伏组件行业 从事光伏组件制造及销售 [3] - 业务遍及超过32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000余家客户 [3]
新股消息 | 麦科田拟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2:21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 及全流通)(截至2025年9月19日)。本周(9月15日-9月19日),麦科田拟港股IPO,云知声申请股份全流通 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与此同时,盛威时代、中润光能拟港股IPO,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备案状态 为"补充材料"。 盛威时代主要提供城内网约车服务及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基于公司联网售票服务领域的经验及能力,盛 威时代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满足乘客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截至2025年6 月30日,盛威时代逐渐于超过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建立业务并提供客运服务。于往绩记录期间,盛 威时代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并为其提供大巴车票。 招股书显示,麦科田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可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 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i)50种生 命支持产品,(ii)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iii)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该等产品有多种型号,可满足 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 ...
麦科田医疗 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14:09
此外,公司将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主要位于中国及英国的医院及其他终端客户。2022年、2023年、2024 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直接销售额分别约为0.22亿元、0.2亿元、0.47亿元及0.28亿元,分别占总 收入的2.3%、1.5%、3.4%及3.5%。 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产品最终销往中国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 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12.4%、10.6%、13.5%及14.8%。 公司面临的部分主要风险包括:产品的市场规模、平均售价及销量以及公司在竞争市场中的份额可能会 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的持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公司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期望以及吸引及留住客户的能力;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或根本无法开发或 成功上市新型或商业可行产品及技术或改进现有产品及技术;公司面临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 争,可能无法跟上医疗器械行业快速的技术变革步伐,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 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未能将并购业务整合到运 ...
麦科田医疗,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12:17
招股说明书显示,麦科田医疗是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产品组合可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 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 日,公司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这些产品有多 种型号。 9月11日,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麦科田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提供涵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及体外诊断的医疗产品。 通过公司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产品最终销往中国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 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12.4%、10.6%、13.5%及14.8%。 公司面临的部分主要风险包括:产品的市场规模、平均售价及销量以及公司在竞争市场中的份额可能会 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的持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公司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期望以及吸引及留住客户的能力;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或根本无法开发或 成功上市新型或商业可行产品及技术或改进现有产品及 ...
高瓴资本是最大机构投资方,公司估值猛增24倍,现要上市!
IPO日报· 2025-09-16 00:32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9月11日,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科田")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IPO日报注意到,麦科田收入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扭亏为盈",毛利率从43.7%提升至52.9%,表现亮眼;投后估值增长超过24倍,已高达 82.45亿元,高瓴资本持股20.79%,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麦科田实现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7.87亿元,前三年复合年增长率 为23.5%,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31%;期内利润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4096.8万元。 张力制图 行业赛道景气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进一步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2024年达到557亿元, 2030年将增至932亿元;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达到321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进一步增至488亿美元,2024年,中国达到249亿元,到2 ...
一图解码:麦科田赴港IPO 专注医疗器械行业 上半年业绩扭亏
搜狐财经· 2025-09-15 02:11
上市计划 - 公司于9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3][4] 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 覆盖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3][5] - 医疗解决方案包括340多种产品 适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麻醉科、呼吸科、输血科、消化科、泌尿科和检验科等主要科室[6] - 主要专注于三大关键业务部门: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产品具有多种型号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3][8] - 截至2025年9月3日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 包括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30多种体外诊断候选产品和1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8] 市场覆盖 - 产品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3] -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3][1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 收入约7.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3%[3][12] - 同期股东应占利润约4018.9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录得亏损约5776.9万元人民币[3][12] - 2022年度至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和13.99亿元人民币[12] - 2022年度至2024年度股东应占亏损分别为6370.9万元、9640万元和5776.9万元人民币[12] - 2025年中期毛利率为56% 2022年度至2024年度毛利率分别为49.6%、49.7%和52.9%[13] - 2025年中期经调整EBITDA为1.39亿元人民币 2022年度至2024年度分别为6951.9万元、1.49亿元和1.53亿元人民币[13] 发展战略 - 计划通过募资净额用于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研发 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线[4][5] - 发展制造中心扩大产能 包括投资生产设施及升级生产线[5] - 提高销售和营销能力以支持业务增长[5] -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 以补充和扩展产品组合和技术[5] - 升级IT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7] 竞争优势 - 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具备综合性全球价值链实力[14] - 一体化研发平台赋能的强大研发能力[14] - 区域覆盖与客户群持续拓展 彰显强劲商业化实力[14] - 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产品组合并推动快速增长的卓越往绩记录[14]
麦科田闯关港股上市: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高瓴、深创投等为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49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 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为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 覆盖医疗机构内广泛临床科室及家庭护理场景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商业化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 80种微创介入产品以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3]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 [3] 研发生产与全球布局 - 在中国和英国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 [3] - 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土耳其、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等战略市场设有当地代表处 [3] 股权结构与历史沿革 - 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 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由李冬岑、钱云周设立 [3] - 目前注册资本约人民币5亿元 法定代表人LIU Jie 股东包括LIU Jie、钟要齐、李辉 其中LIU Jie与李辉为夫妻关系 [3] - 2014年4月钟天然将40%股权转让给钟要齐 2014年5月李辉通过钟要齐增资取得42.86%股权权益 [5] - 2015年12月钱云周将所持7.73%股权全部转让给李辉 [5] 融资历程与估值变化 - 2016年2月获得4000万元A轮融资 投后估值3.2亿元 [6][7] - 2017年3月获得1.02亿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5.82亿元 [6][7] - 2019年获得4500万元C轮融资 投后估值11.781亿元 [6][7] - 2023年获得1775万元新一轮股权认购 投后估值达78.994亿元至82.453亿元 [6][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9.17亿元 净亏损2.26亿元 [9][10] - 2023年营收13.13亿元 净亏损6450.8万元 [9][10] - 2024年营收13.99亿元 净亏损9661.7万元 [9][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87亿元 净利润4096.8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9][10]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4650万元 2024年2043万元 2025年上半年9225.9万元 [11] - 经调整EBITDA从2022年-2972.6万元改善至2023年1.53亿元 2024年1.39亿元 2025年上半年1.49亿元 [11] 产品商业化与市场覆盖 - 产品组合包含多种型号 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已实现全面商业化 [3] - 中国市场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形成全国性网络布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