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搜索文档
优化涉企检查,自动监测如何发挥出更大作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3:14
自动监测系统作为环境监管的"千里眼",其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染防治决策的科学性。在当前规范涉 企行政检查的政策背景下,监管部门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检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 对企业的干扰。 二是优化管理创新,让监管与服务顺畅衔接。对异常数据实施闭环管理。发现异常后,监管部门首先发 送电子督办单,远程指导企业排查原因并上传相关佐证材料,如设备维修记录、手工比对报告等。对逾 期未反馈或理由不充分的企业,再启动现场复核,以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检查。此外,可依据企 业运维记录、设备故障率等指标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良好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实施"双 随机"重点抽查,并指导落后企业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机制创新,让现场检查更加严格规范。建立"双随机+非现场"融合监管模式,根据企业信用等 级和环境风险水平动态调整抽查比例。严格落实联合抽查要求,整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检查 事项,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年度检查计划应提前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明确 检查依据、内容和方式。临时检查须通过移动执法系统实时上传审批记录,确保程序合法。现场检查 时,应使用移动执法终端、无人机 ...
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关注哪些要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49
碳达峰目标规划 - 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明确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 区域碳达峰需立足能源资源禀赋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提升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2] - 坚持安全自主可控和先立后破原则 以保障经济安全为底线 有序推动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2]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 构建美丽城市 美丽乡村 美丽河湖 美丽海湾 美丽园区 美丽社区多维体系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 [3] - 重点关注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 VOCs综合治理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污水零排放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3] - 坚持依法治污 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实施系统生态修复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 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 [4] - 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发展绿色技术 绿色产品 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4] -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节能降碳改造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超前布局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等未来产业 为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注入动力 [5] - 推动传统产业智力升级 建设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 促进环境治理技术向低碳化 资源化 生态化发展 [5] - 构建高效科技资源配置体系 打通实验室至产业链转化堵点 提升绿色科技创新应用效能 [6] 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 强化源头防控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差异化管控 完善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制度 [7] - 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协同防控体系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 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7] - 统筹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活力 [7] 环境治理体系完善 - 发展全国碳市场 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8]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8] - 推动环境要素市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制度创新 完善监管和法律政策体系 [8]
普洱三维发力绘就“两山”转化新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28
筑牢制度根基,生态文明建设迈向高标准 普洱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推进规划编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持续推进"的创建格局。 高位推动,机制健全。普洱市组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专班,10个县(区)全部建立党政"双组长"负责制,组建工作专班,实施常态化调度和问题清 单管理。2024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被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督查,落实创建资金198.4万元,组织培训超1000人(次),进一步夯实组 织与经费保障。 规划引领,全域推进。全市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与实施。目前,普洱市及下辖10个县(区)均已印发实施规划。2025年,普洱市宁洱县、 景东县、镇沅县、西盟县、江城县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孟连县在积极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2023 年,宁洱县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景东县、澜沧县景迈山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普洱市成为全省首个拥有两个国家 级"两山"基地的州市,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普洱市茶马古城。 黄俊桦摄 赋能绿色产业,生态经 ...
怒江倾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21
树立标杆作引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突出。怒江州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 手,坚持高位推动、全域联动、示范带动,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名片。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 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贡山县和 泸水市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 会确定为第一个自然教育基地试点单位,福贡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兰坪箐花甸国家湿 地公园成为云南省国家级生态品牌,云南独龙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促独龙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入选国 家优秀实践成果,独龙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精准施策提质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怒江州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 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2021年—2023年,怒江州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考核连续三年"优秀"。2024年,全州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怒江、澜沧江、独龙江水质稳定达 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累计 完成178个行政村农 ...
昭通生态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21
今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市锚定目标、聚焦重点,四措并举推进"生态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 成效。 坚持生态立市,精细谋划绘蓝图。立足昭通实际,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将"生态强市"建设作 为"五大强市"之一高位推进,已召开市委常委会议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次、专题会议10余次,研 究"生态强市"建设有关工作。制定印发《昭通市推进"生态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 2027年、2030年3个时间节点目标及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提出实施"强保护、提质量、优环境、护青 山、促转型、树典范"六大行动,谋划推进20个重点项目,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修复总体 战、绿色发展持久战。 坚持绿色低碳,挖掘潜力促转型。用好"三线一单"绿色标尺,严格项目环评审批。依托丰富的生态资 源,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速推 进"风光水储"一体化,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持续做强做大做优苹果、竹子、天麻等六大 高原产业,全年农业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800亿元。围绕打造"一山、一城、一址、一江"文旅新名片,加 快建设"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昭鲁坝区 ...
楚雄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21
根据鉴定结果,楚雄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州自然资源、林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与涉事公司进行磋商, 并达成一致意见:由该公司承担全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依法开展自行修复。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云南省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楚雄彝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楚雄州)某公司违法倾倒废弃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成功入选,并作为全国候选典型案例报 送至生态环境部。这一案例是楚雄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路径、破解"企业污染、群 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的有效实践。 2022年3月25日,楚雄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武定县狮山镇椅子甸村委会糯米喳一带 有大量废弃物被倾倒。经查,武定县某公司在椅子甸村委会糯米喳横山营一地倾倒大量建筑垃圾,现场 建筑废弃塑料制品与建筑垃圾混堆混存,且无相关防护措施,存在较大环境污染隐患。楚雄州生态环境 局随即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在楚雄州财政局的支持下,委托云南某司法鉴定中心对该公司非法 倾倒的固体废物性质、占用土地面积及土地破坏程度等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公司占用土地 总面积达10297.34平方米(合15.44亩),生态环境恢复概算费用约为36万 ...
玉溪生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圆满落幕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1:21
执法人员以赛砺学、以学强能,在理论功底、实战技巧、作风担当上比拼亮剑,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奋 勇争先局面,全面提升了队伍依法规范办案、高效协同配合、精准运用装备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专业素 养,为推动执法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执法比武竞赛现场。 李鑫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2025年度生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成功举办。本次比武竞赛由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市 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主办,全市10支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共 30名执法能手同场竞技。 此次比武竞赛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规范执法",聚焦"实战、实用、实效",采取理论测试与实战 比武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执法业务知识测试、无人机运用、便携式水污染物监测设备运用、非现场监 管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度执行、案卷质量和案件查办等七大比武项目。 ...
丹麦的地下水管理,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环境报· 2025-09-09 00:29
丹麦地下水管理体系 - 国家层面由环境部下辖环境保护局负责地下水立法、监测及杀虫剂批准 遵循《欧盟水框架指令》[2] - 市级层面98个市负责水资源规划及取水证发放 地下水分配需遵循公共供水、灌溉及工业用途原则[2] - 全国40%国土面积被归类为特殊饮用水关注区 基于1999-2015年地下水分布图绘制成果[2] 地下水威胁与应对措施 - 杀虫剂成为重要污染威胁 部分地区指标呈上升趋势 哥本哈根通过经费补偿限制农业使用[2] - 2023年监测显示面临生物性农药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新威胁 计划建设蓝绿保护公园协同解决[2] 供水公司业务模式 - HOFOR公司为丹麦最大自来水供应商 承揽哥本哈根生活污水处理及供冷供热业务[3] - 通过提取地下水温差开发热泵技术 形成供水、污水处理、能源服务的综合低能耗产业体系[3] 监测体系与数据库建设 - 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源和污染源监测网 分析项目涵盖农药、金属及有机污染物[4] - 搭建Jupiter、GERDA、水文地质报告库和地质模型库四大数据库 所有数据免费对外开放[4] 模型技术与可视化应用 - 哥本哈根建有降水模拟实验室和模型展示平台 通过光影变化动态演示数值模拟结果[4] - 各模型间形成互馈机制 提升模型开发进化进度 广泛应用于管理决策[6] 国际合作借鉴方向 - 建议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推广温差提取技术 用于区域供冷供热[5] - 推动地质钻孔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及数值模型分步骤公开 减少重复调查建设[5] - 加强多模型融合与可视化技术应用 借鉴房地产领域沙盘模型结合光影的表达方式[6]
健全信用机制对于完善碳市场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报· 2025-09-08 23:21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 见》,强调要"依法加强重点排放单位、技术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信用监督管理"。碳市场是我国积极应 对气候变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的重要政策工具,但其运行和发展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建立 高质量碳市场信用体系,既是我国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又是回应和解决碳市场突出问题的必 要举措。 信用机制在推动碳市场建设方面具有优势 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信用评价为依据,实施精准监管、协同监管。与传统监管方式相比,碳市场信用监 管更加强调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有效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建立风险预判预警机制。这种方 式能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为监管部门开展精准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碳市场信用监管强化了地区间、部门间协同监管,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充分发挥行业组 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作用,有助于整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碳市场建设的合力。 推动碳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信用机制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了系统性、精准化和协同化的监管优势,是实现高效治理的重要路径。其优 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 ...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巢湖调研时强调 系统推进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
中国环境报· 2025-09-08 08:14
调研中,梁言顺边看边听边问,认真听取巢湖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强调要把巢湖综合治理摆在突出位 置,坚持岸上岸下共管、干流支流同治,加强蓝藻治理,坚决防止治理后再污染。要坚持精准治污、科 学治污、依法治污,较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在保证整改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 快、能早则早,打造湖城共生、人湖和谐的美丽画卷。 潘骞 周家林 途经花塘河、芦溪湿地时,梁言顺询问环巢湖湿地保护情况,强调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强化湿地 行蓄洪和生态保护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临近红石咀、四顶山、姥山岛 等景点,梁言顺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培育生态旅游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巢湖生态价值转化为发 展优势。 巢湖闸是长江流域巢湖出口控制枢纽工程,梁言顺来到闸口,现场察看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强调要结合 实施全域水患治理,推进巢湖流域重大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强堤固坝、河道疏浚等工作,高标 准打造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不断提高防洪减灾和航运能力。 9月4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赴巢湖开展调研。他强调,要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系统推进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