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1至7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950亿元,同比下降4.6%
土地出让收入情况 - 2025年1-7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950亿元 同比下降4.6% [2] - 较2020年同期土地交易高峰期的35101亿元相比跌幅过半 [2] - 自2024年9月以来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2] 土地市场结构性特征 - 重点30城含宅地块成交面积5520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7% [3] - 全国300城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9% [3] - 核心城市高总价高货值地块成交活跃 与多数城市低温运行形成分化 [2][3] 房企投资策略变化 - 销售TOP100房企中半数企业2025年1-7月未新增土储 [3] - 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 较2024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 [3] - 头部企业持续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土地资源向头部集中 [2][3] 政策调控与市场适应 - 多地出现调规再出让地块 通过降低容积率和商业比例提升土地价值 [3] - 政策允许依法调整规划条件 解决商办过剩与住宅错配问题 [4] - 重点50城新房库存出清周期约20个月 改善型需求支撑优质项目去化 [4]
7月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新质生产力成关键支撑
工业生产总体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 - 装备制造业持续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 [1]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增速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1]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3] - 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绿色产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2]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9.4% [2] - 碳纤维产量增长43.8% [2] -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9.8% [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2] 政策驱动行业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7% [3] - 电机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9% [3] - 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45.3% [3] - 5G智能手机产量增长8.1%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紧密 [3] - 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幅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3]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核心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政策聚焦补消费短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 [2] - 深化改革方向包括完善消费政策体系 健全投资带动机制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7] 消费领域表现与潜力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7月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服务消费潜力集中在旅游 体育 文化 娱乐 家政 健身 美容等领域 [2][3] 投资领域进展与方向 - 国家下达"两重"建设项目资金8000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 包括教育 医疗 养老 托育 品质居住及基础设施升级 [4][5] 政策工具与实施路径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通过消费券 沉浸式消费场景 增收减负等措施激活消费需求 [3]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育儿补贴 学前费用免除等民生政策 [2] - 民间资本引入核电领域 并向交通 能源 水利等领域扩大推介 [7]
机器人竞争进入“中国时间”
全球机器人市场前景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超过4000亿美元 [3] - 中国市场份额占据全球近50% [3] - 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近15% 位居全球前列 [3] 中国机器人产业驱动因素 - 产业发展得益于制造工程能力优势、技术加速投入、场景适配效率提升及政策支持 [3] - 企业从"追随者"向"引领者"战略转型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智能化发展重要方向 [5] 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 -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 [3] - 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 - 中国厂商以84.7%的出货量引领全球市场 [3] 人形机器人发展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预计约5000台 [4] - 2030年出货量将增至近6万台 [4] -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 [4] 工业机器人出海表现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超过20亿美元 [4] - 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达7410万美元 [4] - 协作机器人出口同比增长34.7% [4] 四足机器人突破 - 宇树科技和云深处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方面实现突破 [3] - 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 [3] - 正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 [3] 具身智能技术趋势 - 3D视觉感知技术提升机器人对环境的精准理解与操作能力 [5] - 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赋能机器人自主学习与决策规划能力 [5] - 轻量化、低算力模型加速在终端平台落地应用 [5] 仿真与开源发展 - 高保真物理仿真环境和世界模型建设加快 [5] - 产业界推动模型、算法、仿真环境等关键资源开源共享 [6] - 构建协同共进的创新生态 [6] 应用落地进展 - 工业装配、打磨等场景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更强适应性 [6] - 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特种作业领域初步开展应用 [6] - 预计将逐步实现千台级商用部署 [6] 产业生态建设 - 产学研协同推进云服务、算法、数据等底层基础设施建设 [6] - 推动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 [6] - 促进资源互通与能力共建 [6]
努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 我国原料药产业积极提升国际竞争力
行业现状与出口表现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 原料药出口额从2015年235.5亿美元增至2024年429.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7.7% 出口总量年复合增长率9.0% [2] - 2025年1-6月西药原料药进出口额均实现同比增长 原料药作为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压舱石展现出产业韧性 [2] - 印度市场对中国原料药出口具有双重影响 印度68.8%进口原料药来自中国 同时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料药出口国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3] 面临挑战 - 全球供应链重构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 全球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给依赖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2] - 印度通过PLI计划支持53种原料药本地化生产 截至2025年3月38种关键原料药已落地印度本土 可能挤压中国企业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 [3] - 印度对进口原料药注册管理日趋严格 审批周期延长 增加中国企业出口成本 印度企业在欧美市场具有完善注册资质和渠道资源 [3] - 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 维生素类 抗生素类 激素类和解热镇痛类传统领域供应饱和 竞争白热化 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4] 发展机遇与转型方向 - 技术壁垒高的特色原料药领域存在缺位 高附加值领域成为重要增长点 肿瘤 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用药是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较快领域 [4][6]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原料药出口额2025年1-5月达77.5亿美元 同比增长4.2% 东南亚 中东北非 拉美等新兴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6] - 中国原料药整体生产成本比印度低20%-30% 短期内无法被替代 建议从产品贸易转向产业链深度合作 如供应关键中间体 联合开发特色原料药 共建生产基地 [6] 战略建议 - 以创新提高技术壁垒和以全球合作拓展产业新空间双轮驱动 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 研发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材料 提高产能和稳定性 [1][5][6] - 加快特色原料药研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创新药专利到期前完成技术和产能储备 重点关注肿瘤 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高增长领域 [6] - 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积极开拓多元市场 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纳入战略布局 通过注册准入 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构建均衡全球化销售网络 [6]
2025年7月份邮政行业运行情况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49.8亿元 同比增长8.6% [1] - 7月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206.4亿元 同比增长8.9% [1] - 1-7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180.7亿元 同比增长8.3% [3] - 1-7月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394.2亿元 同比增长9.9% [3] 业务量增长情况 - 7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77.9亿件 同比增长12.6% [3] - 7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64.0亿件 同比增长15.1% [3] - 1-7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23.0亿件 同比增长16.2% [3] - 1-7月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20.5亿件 同比增长18.7% [3] 业务结构分析 - 1-7月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92.6亿件 同比增长6.5% [4] - 1-7月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1004.3亿件 同比增长19.9% [4] - 1-7月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23.6亿件 同比增长19.2% [4] - 同城快递业务量占比8.3% 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7] - 异地快递业务量占比89.6% 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7] - 国际/港澳台业务量占比2.1% 基本持平 [7] 区域分布特征 - 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占比74.0% 业务量占比71.5% [9] - 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占比15.5% 业务量占比19.4% [9] - 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占比10.5% 业务量占比9.1% [9] - 东部地区收入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业务量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 [9] - 中部地区收入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业务量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 [9] - 西部地区收入占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业务量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 [9] 市场集中度 - 1-7月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6.9 较1-6月下降0.1 [10]
山东: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0%
核心政策目标 - 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重点 全面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及产业数字化转型提级 [1] - 到2027年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路径更加成熟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 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1] 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 高标准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部署200G/40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 [2] - 推动重点场所/行政村/近海航路5G覆盖 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型网络设施 [2] - 重点打造济南/青岛/枣庄3个算力枢纽 推动70%以上新增算力向枢纽集聚 [2] 新兴技术产业规划 - 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 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1]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大模型在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慧政务领域示范应用 [1] - 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培育多元数据市场经营主体 [1]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2025年底前打造100个以上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应用场景 [2] - 建设10家左右国家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 [2] - 发展智慧渔业和智慧海洋牧场 建设"智慧海上粮仓"等海洋经济新业态 [2]
天津滨海高新区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核心观点 - 天津滨海高新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5% 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1] - 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 高成长科技型企业集聚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1] - 主导产业基础夯实 五大产业营收增长14% 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2] - 改革开放深化 国企营收增长34% 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建立[2] - 区域发展环境优化 审批模式创新 法治和智慧应用系统完善[2] - 未来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创新示范区升级和科创城建设[3] 经济发展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 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长8.8%[1] - 五大主导产业(信创、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 - 新增落地招商项目793个 总投资额达340亿元[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天开华苑科创园累计引入高成长科技型企业305家 其中24家入选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占天津市近60%)[1] - 三大海河实验室在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130项 累计孵化引进企业70余家[1] -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1] - 28项企业成果入选2024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14%) 麒麟软件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力神公司获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 - 新增7家天津市级外资研发中心(包括新智感知等)[1] - 出台"先研后股""先投后股"管理办法[1] 产业与招商进展 - 央企二级总部中汽新能落户[2] - 在核心芯片、脑机交互、细胞与基因治疗3个领域获批天津市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 改革开放举措 - 深化法定机构改革 推进干部动态适配和产业招商力量优化[2] - 制定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 - 国有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2] - 开展留创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试点[2] - 成立天津中欧(匈牙利)创新合作中心、璞跃国际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2] 区域环境优化 - 创新推出"电力工程一件事" 首次应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新模式[2] -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构建"1+5+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 - 智慧高新集成22个智慧应用系统[2] - 融汇景苑入选2025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名单[2] 未来发展规划 - 着力抓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3] -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3] - 激活释放区域发展动能[3] - 加快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 建成北方一流科创城[3]
内蒙古向世界递出多彩“名片”
粮食产业 -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700亿斤 每年一半以上调往区外供应全国 [1] - 通辽市2024年粮食产量达194.1亿斤 实现"二十一"连丰 [2] - 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4100.5万吨 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6位 [2] - 2023-2025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粮食仓储维修改造资金9800万元 推进全链条建设 [3] 肉牛产业 - 通辽市肉牛存栏量达395.5万头 "通辽牛肉"品牌价值271.6亿元 [4] - 202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0.8万吨 牛羊肉产量保持全国首位 [4] - 科右中旗举办牛交易大会 展示120头优质种牛资源 [4] - 形成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牛肉干、牛肉酱等高附加值产品 [4] 奶业发展 - 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 [5][6] - 2023年牛奶产量776.7万吨 居全国第一 [6] - 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和3000万亩人工草地 地处黄金奶源带 [6] - 12家乳企在南亚博览会获"最具人气展台"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6] 羊绒产业 - 鄂尔多斯市为我国羊绒产量最多的地级市 被誉为"中国绒都" [7] - 羊绒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羊绒品牌 [7] - 通过科学养殖和合理采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7] 产业整体定位 -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全国第一 [1] - 被定位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1]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1][7]
深圳新三样出口前7月同比增长超两成
深圳"新三样"出口表现 - 前7个月深圳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额达621.8亿元 同比增长21.5% [1] 海关便利化政策成效 - AEO认证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优先参与锂电池包装"批次检验"试点 供应链交付效率提升近70% [1] - 专窗提供24小时预约及"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服务 覆盖"小而美"企业及原材料进口业务 [1] - 比亚迪通过归并简化申报解决零配件申报难题 累计惠及商品货值约34.5亿元 [2] - 新增纯电动机坪车税号 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国际通行证 [2] 企业案例实践 - 凯曼达科技超90%批次锂电池实施"批次检验"后 可实现生产灌装完成即出具危包证书 [1] - 企业出口锂电池从生产线至离境口岸耗时不足1天 成功获取美德等国订单 [1] - 比亚迪采用"一箱装三车"新模式 结合海关优先吊柜查验措施拓宽国际市场 [2]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单次运载6817辆新能源车赴欧 纯电动机坪车属专用车辆创新品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