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潜力释放
icon
搜索文档
8月全市经济延续 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郑州日报· 2025-09-24 00:55
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4.1%,高于全国全省,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民间投资 活力较强,同比增长9.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新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 同比增长9.0%。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 增长108.5%、49.9%、41.3%。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基本生活类商 品保持较快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等智能升级类产品保持活跃,时尚类消费增速加快,住宿 餐饮回升向好。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 费品零售额增长10.5%。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随着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发力显效,8月份全市经济延 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依旧偏弱,经济继续回升 向好基础仍需蓄力稳固,下一阶段仍要继续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市统计局昨日发布8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8月份,全市上 ...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3:03
在培育新的消费点方面,重点需要体现"投资于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拉动一定投 资,更可以完善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体系。 我国的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这不仅事关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事,更与教育、消费等方面相关。当前, 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各类服务设施成为居民需求重点。要继续加力支持养老托育、文旅体 育等领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消费品质的提升,文旅方面的投资与消费也备受关注。在支持文旅体育设施设 备提质升级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到48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持续提振消费,就需要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点,同时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体验。在培 育新的消费点方面,重点需要体现"投资于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拉动一定投资,更 可以完善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继续 发挥增长主动力作用。可见,消费越来越重要,在不断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我国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 化,重点向民生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提振消费
大众日报· 2025-09-16 02:18
制度分割与利益交织所形成的地方市场多重壁垒,抑制要素自由流动和商品高效畅通,不利于企业跨区 域公平竞争与消费场景、模式创新,从而不能很好地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广泛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与此 同时,地方壁垒造成的市场垄断提升消费者获取商品的价格、减少消费者剩余,成为阻碍提振消费 的"堵点"与"痛点",其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重维度。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力,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的总体 规模稳居全球市场前茅,消费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5年上半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到了52%。然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2024年中国居民 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民消费率)在37%-40%区间波动,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这说明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与潜力释放仍受诸多现实壁垒制约,居民消费提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 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我国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更 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 市场分割是抑制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障碍 一是制度规则割裂推高消费成本,抑制居 ...
以旧换新政策:品类扩容,全年3000亿资金保障
搜狐财经· 2025-09-15 00:50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多地以旧换新政策调整,释放消费潜力助力市场发展】近期,多地消费者发现,以旧换新政策正围绕 品类、涉及补贴方式等核心环节调整。此次调整紧扣"往实里做"导向,将便利与关怀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是品类扩容,释放政策效能。过去以旧换新多是换家电、汽车,如今各地在品类上"添新"。部分地方 把适老化改造纳入,换智能助老马桶可拿补贴。这聚焦消费者需求,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二是补贴 标准调整,资金精准投放。多地针对以旧换新补贴采取"摇号"、资格券、先到先得用完即停等方 式。"每日额度用完即止"让资金覆盖全周期,摇号机制让更多消费者参与。这提升了分配效率与公平 性,体现财政补贴提质增效。 三是财政金融联动,注入强劲动力。财政资金方面,今年第三批690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拨付,全年3000亿元资金下达计划将收官。金融 支持也在发力,央行联合五部门印发指导意见,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缓解消费者资 金压力,提升参与积极性。 总体来看,以旧换新政策调整核心是"提质效"。对消费者,有换新需求就 能找到优惠;对市场,带动绿 ...
精准施策 提振消费
金融时报· 2025-09-08 02: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1]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覆盖除信用卡业务外的个人消费贷款[2]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 对可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贷款部分提供贴息[2] 市场规模与影响 -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2] - 贴息政策预计产生显著杠杆效应 降低居民利息负担并激活潜在消费需求[2] - 以10万元汽车贷款为例 年利率4%时贴息1个百分点可减少利息支出1000元(从4000元降至3000元)[3] 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行业将直接受益于购车门槛降低 带动销量提升及全产业链发展[3] - 家电 家居 文旅等消费相关领域将迎来需求释放与产业升级双重机遇[3]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贷流程并加强风控 确保资金用于实际消费场景[4] 实施进展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已率先落实贴息政策 多家机构发布执行公告[3] - 金融机构通过手机APP专区和官方渠道开展政策普及工作[4] - 居民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并基于实际消费需求使用资金[5]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核心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政策聚焦补消费短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 [2] - 深化改革方向包括完善消费政策体系 健全投资带动机制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7] 消费领域表现与潜力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7月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服务消费潜力集中在旅游 体育 文化 娱乐 家政 健身 美容等领域 [2][3] 投资领域进展与方向 - 国家下达"两重"建设项目资金8000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 包括教育 医疗 养老 托育 品质居住及基础设施升级 [4][5] 政策工具与实施路径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通过消费券 沉浸式消费场景 增收减负等措施激活消费需求 [3]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育儿补贴 学前费用免除等民生政策 [2] - 民间资本引入核电领域 并向交通 能源 水利等领域扩大推介 [7]
破除消费堵点,释放内需潜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31
核心政策方向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以释放内需潜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通过优化汽车限购 调整房地产政策 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关键领域激发消费潜力 [1][2] - 执行层面遵循科学有序协同原则 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汽车行业 - 优化汽车限购政策 推动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1][3] - 政策优化将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 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 降低制度成本 [3] 房地产行业 - 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 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政策 [2][3] - 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节奏 [2]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服务消费行业 - 降低在线教育 远程医疗 共享经济 文体旅户外消费等新业态市场准入门槛 [2] - 打破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和多头监管 [4] -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 [2][4] 新型消费领域 - 加速数字经济 绿色消费等新赛道发展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4] - 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推广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 - 新型消费代表消费升级方向 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 执行机制 - 依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3] -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清理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市场准入壁垒 [3] - 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4]
政策发力逐步显效 我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 2025-08-18 00:28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 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 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 - 截至8月14日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 惠及超3.2亿人次 [1] - 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 家电以旧换新超1.1亿台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789万件 [1] - 焕新热潮下 高能效等级家电销售持续高速增长 品质大件广受欢迎 [1] 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 暑期旅游出行增多 "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成为新生活方式 [1] - 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 "博物馆奇妙夜"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1] - 前7个月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 线上消费活力增强 - 前7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 创年内新高 [1]
四分之三的消费潜力未释放,问题在哪?
和讯· 2025-08-15 10:45
消费市场现状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至38780亿元 环比下降0 14%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 3%至34931亿元 [2][3]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4 8%至284238亿元 服务零售额增长5 2% 与1-6月持平 [4] - 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0 67万亿元 同比增长8 7% 住户存款余额超160万亿元 前七个月住户存款增加9 66万亿元 相当于每月多存1 38万亿 [4] - 2025年6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 03 低于2019年平均值124 65 2022年4月以来出现断崖式下跌 [5] 消费疲软原因 - 消费核心问题在于消费意愿缺失而非资金不足 储蓄率持续攀升显示居民更倾向存钱而非消费 [2] - 消费者信心不足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中低收入群体不敢消费 [5] - 消费过程中存在购房资格限制 商品质量纠纷 维权成本高等障碍 中高收入群体需求无法充分满足 [5] - 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制度短板 违法成本低 监管割裂 定价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催生"消费恐惧症" [5] 消费潜力释放路径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 人均GDP超1 3万美元 四分之三消费潜能尚未释放 [6] - 需构建"能消费 敢消费 易消费"长效机制 "能"指购买力 "敢"指安全感 "易"指行为转化效率 [7] - "能消费"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7] - "敢消费"需增加社保产品供给 保持政策稳定性 建议将婴幼儿照护费用个税扣除标准提至每月3000元 [7] - "易消费"需破除购房购车限制 提升产品质量 健全维权机制 建立消费大数据监测平台 [8]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动消费热潮,奶茶店频现爆单
贝壳财经· 2025-08-07 11:59
行业消费趋势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现象带动奶茶市场消费热潮 成为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缩影[2] - 外卖平台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全国超过100家茶饮品牌通过美团进行新品首发 至少25万家饮品门店参与活动[3] - 冰奶类产品成为今年广受欢迎的主打品类 茶百道冰奶类产品单日售出近20万杯[4] 品牌运营表现 - 茶百道产品销量及销售额环比增长均超过340% 全国近2000家门店销量涨幅超过500%[4] - 奈雪的茶外卖销量增幅达500% 多家门店等候杯数超300杯[4] - 益禾堂立秋当日营业额环比上涨258% 单点日营业额破万门店超501家 总销量突破240万杯[4] 企业应对策略 - 甜啦啦启动提前运营预案 门店6点多开始营业 骑手数量比平时多3倍 总部通过大数据预测优化外卖系统[3] - 甜啦啦开通24小时紧急支援通道 提供物料调配和设备维护专项服务 全国多家门店启动延时服务模式至凌晨[3] - 多个茶饮品牌因订单量过大暂停线上点单服务 转为线下点单模式[2] 区域销售特征 - 益禾堂在山西 山东 河北等核心城市销售表现亮眼 领跑全国市场[4] - 线上渠道表现突出 益禾堂在美团 饿了么 京东三平台交易额超1900万元 其中饿了么平台超1000万元[4] - 北京合生汇爷爷不泡茶门店出现单店待制作饮品1058杯的爆单情况[2] 平台数据表现 - 甜啦啦外卖GMV破历史单日全天峰值 单平台业绩涨幅超过500%[3] - 甜啦啦超40%的城市门店外卖业绩增幅超过300%[3] - 益禾堂在饿了么平台订单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