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

搜索文档
《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发布:中国市占率碾压全球,印度逆袭第六,日美韩德全线下滑
36氪· 2025-09-28 02:3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4.2万台,较十年前增长超一倍,连续第四年突破50万台 [1][3] - 亚洲占全球新部署量的74%,欧洲占16%,美洲占9%,区域格局差异显著 [1] - 全球在用工业机器人总数达466.4万台,同比增长9% [3] - 预计2025年全球安装量将增长6%至57.5万台,2028年突破70万台 [3][30]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安装量达29.5万台创历史新高,占全球54%,同比增长7% [3][11] - 本土制造商国内销量首次超过外国供应商,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28%跃升至57% [14] - 运营存量达202.72万台,全球占比43%,居全球之首 [16] - 预计到2028年制造业机器人需求年均增长10% [16] 主要区域市场动态 - 日本安装量4.45万台(全球第二),同比下降4%,电子和汽车行业需求疲软 [3][18][20] - 美国安装量3.42万台(全球第三),同比下降9%,汽车行业安装量回升至1.35万台 [3][21][24] - 韩国安装量3.06万台(全球第四),同比下降3% [3][24] - 德国安装量2.70万台(全球第五),同比下降5%,汽车行业安装量大幅下降25% [3][25][27] - 印度安装量9123台(全球第六),同比增长7%,汽车行业占比45% [28][30] 行业应用分布 - 通用行业安装量占比从2014年36%升至2024年53%,成为主导领域 [4] - 电气/电子行业安装量12.9万台(+2%),汽车行业12.6万台(-7%) [7] - 金属与机械行业增长18%,塑料与化工产品行业增长18%,食品行业大幅增长42% [7] - 协作机器人安装量从2017年1.11万台增至2024年6.45万台,占比从2.8%提升至11.9% [9] 服务机器人市场 - 2024年专用服务机器人新安装19.9万台,同比增长9% [32] - 医疗机器人新增1.67万台,同比增长91%,诊断与实验室分析领域增长610% [32][41] - 运输与物流领域安装量10.29万台(占比52%),专业清洁领域增长34% [38][40] - 消费服务机器人新增2010万台,同比增长11% [32] 技术趋势与挑战 - 物理AI、分析AI和生成式AI成为技术热点 [30] - 类人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43] - 短期受宏观经济、地缘冲突、贸易壁垒及劳动力成本制约 [30] - 机器人即服务(RaaS)商业模式降低市场进入门槛 [43]
越疆科技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亮相工博会
中证网· 2025-09-27 05:41
公司动态 - 越疆科技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涵盖自研协作机器人 双足人形机器人 多足机器人及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智能机器人 [1] - 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在"工厂智能枢纽"超级大脑指挥下实现各机器人分工协作 流畅完成物料抓取 视觉检测 物料搬运 精密组装等全流程作业 [1] - 公司提出"具身工业"理念和方案 采用"分布式感知-集中式决策-动态化执行"架构 顶层由"工厂智能枢纽"进行任务规划与实时调度 底层由四类机器人分别承担高精度操作 物流转运 非结构化环境巡检与高重复性工位作业 [2] 行业趋势 - 工业自动化进入以"柔性生产"为核心的下半场 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在跨场景适配 多机协同与高精度协作方面存在局限性 [2] - 多形态协同平台体现中国企业在机器人系统架构层面的定义能力 为柔性制造和人力成本攀升背景下的工业升级提供可快速部署解决方案 [2]
机器人新品集中亮相工博会,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月内规模实现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4:54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板块早盘震荡调整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1.9%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净申购达1800万份 9月以来净流入超60亿份 规模实现翻倍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45% 涨幅领先其他同类指数 [1] 产品与指数特征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选样范围突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 人形机器人相关个股合计权重近八成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在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挂钩产品中位居第一 [1] 行业活动与技术发展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区展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多种类型 包括负载能力达5000公斤的重载机器人 [1] -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启用 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 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 [1] 应用场景与产业支持 -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为行业研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1]
上海制造 海外同行 工博会上“打擂台”
解放日报· 2025-09-26 01:37
记者李晔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3日开幕。本届工博会规模超过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且本土高端制造在 与海外同行同场竞技时,气势上也完全不输。 在工业母机、机器人、蛋白质底层制造技术等领域,我国与欧美日巨头相比有较大差距。但记者发 现,通过颠覆性创新,我国正实现局部的弯道或换道超车。 协作机器人上岗 本届工博会现场,我国协作机器人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等来自欧洲、日本的工业机器人 同场比拼。国产协作机器人靠着部署成本低、安全易上手等特性,正"换道超车"。 据记者了解,汽车制造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环节,如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和质检等,实现大规 模部署工业机器人。 2014年诞生于上海的节卡机器人,向记者讲述了其与工业机器人"抢饭碗"的故事——数年前,某汽 车配件厂听说协作机器人投资回报周期小于12个月,便拿出"销轴装配"场景,让节卡等协作机器人来试 试,限期两个月。 销轴装配流程,是在动态的流水线上,将已加工好的五六公斤重的销轴,依次转移到一个高达1.5 米的料筐中,并按照间隔厘米的要求进行层层叠放。这需要机械臂"手眼"协调,准确取料无偏差。节卡 的工程师们蹲守在车间现场,努力攻关。车间光线忽明忽暗,流水 ...
具身智能IPO热潮涌动:资本狂欢背后,规模商用仍任重道远
机器人圈· 2025-09-25 03:29
过去两年,国内机器人赛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资本市场。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到"协作机器人第一 股"越疆科技,再到正筹备IPO的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登陆港股或A股,试图在资本舞台 上赢得先机。 这一轮IPO热潮背后,既有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叠加效应推动,也有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投资基金的推波助澜。 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纷纷成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加速培育产业集群,使得赛道热度持续攀升。仅2024年,深圳 就有34家机器人企业成功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 但融资与商用之间依旧存在落差。据IT桔子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国内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约 386.24亿元,约为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1.8倍。其中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相关融资超过50起。然而,大多 数人形机器人仍停留在展演与示范阶段,协作机器人在工厂普及有限,家庭场景需求不足。资本热潮与产业落地 之间的矛盾,正在成为赛道发展的难题和挑战。 01 IPO热潮涌动:机器人赛道成资本宠儿 紧随其后,越疆科技于202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协作机器人强调人机协 作、安全轻便,适用 ...
越疆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亮相2025CIIF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4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越疆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该方案涵盖协作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1] - "超级工厂"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 其中"工厂智能枢纽"作为超级大脑负责多模态环境建模和任务规划 通过工业大模型推理引擎增强决策能力 [1] - 轮式机器人负责灵活移动与高精度跨区域运输 人形机器人负责多工位协同和精细化操作 多足机器狗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巡检 协作机械臂完成高速高精度力控作业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越疆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 专注于智能机械臂及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2] - 公司开发出全球首款桌面协作机器人 成为首家拥有0.25-30kg负载产品矩阵的机器人企业 产品线包含七大系列二十余款协作机器人 [2] - 全球累计出货量达80,000台 产品覆盖3C、汽车、半导体、化工、医疗、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和新零售等行业 [2]
柯力传感(603662.SH):已取得部分协作机器人客户和人形机器人客户的批量订单
格隆汇· 2025-09-24 09:27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取得部分协作机器人客户的批量订单 [1] - 公司已取得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的批量订单 [1] - 相关机器人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较小 [1]
沿沪宁产业发展报告①机器人:跨区域协同挑战与方向
新浪财经· 2025-09-24 08:48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数据协同不足、场景落地困难、零件成本高、标准缺失及技术瓶颈五大挑战 需通过沿沪宁区域协同突破低水平均衡 推动产业升级 [1][19][20] 数据协同挑战与措施 - 训练数据严重缺乏 可用数据不足且缺乏统一标准 当前具身智能交互数据仅几百万条 远低于理想数千万至上亿量级 [1][3] - 数据获取成本高昂 主要依赖真机实训和VLA世界模型 超出多数企业承受能力 [3] - 沿沪宁地区正布局公共数据平台 如苏州吴江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及上海张江数据采集训练场 并推动数据集标准研制 [4] - 训练场建设面临经费紧张、数据标准不统一及点状分布问题 需加强跨区域统筹形成数据共享生态 [5] 场景协同挑战与措施 - 商业化落地困难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仅约2000台小批量出货 多数企业净利润微薄 [6] - 市场存在乱象 部分企业虚假宣传和低价竞争 如成本30万元设备以3万元售出 2024年融资额70亿元未有效转化 [6] - 科技公司对用户痛点理解不足 产品多停留概念验证阶段 养老等场景因技术不稳定、供应链不成熟及高适配成本落地缓慢 [6][7] - 专家认为工业、交互及危险场景有望优先突破 需通过跨区域协同降低测试成本 如上海技术企业在周边地区测试 [7][8] - 需建立真实示范场景和供需对接平台 如苏州工信部门组织对接会提升锂电池装配精度至0.005毫米 [8] 产业协同挑战与措施 - 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 减速器、电机及控制器分别占32%、22%和12% 合计约70%制造成本 [10] - 零件非标准化导致研发、生产和组装成本高 缺乏通用性增加采购与适配难度 限制规模化扩产 [10][11] - 标准化程度低因创新路径分散和整机出货量有限 当前市场渗透率不足 难以形成稳定批量需求 [11] - 需建设零部件加工与检测共享平台 为中小企业分摊研发成本 并通过示范应用产生稳定订单推动供应链统一 [12] 标准协同挑战与措施 - 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缺失安全、伦理等底线型标准及技术、功能等参考性标准 导致成本高、重复研发及市场信心不足 [13] - 未统一接口和协议使系统难以互联 定制化部件增加协调难度 团体和企业标准约束力弱 因龙头企业竞争及制度基座缺失 [13] - 需分两步制定标准 优先制定国家安全标准 再等待市场自然选择参考性标准 [14] - 监管责任不明确 工业机器人存在监管真空 人形机器人需更高安全性标准 可能纳入3C体系或分场景监管 [14][15] - 沿沪宁需率先制定区域标准 由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牵头制定安全标准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规范 并构建跨区域监管认证机制 [15] 技术协同挑战与措施 - 技术卡点包括多模态感知下的任务执行能力(如灵巧操作和模型训练)及大小脑协同架构(如算力和操作系统) [16] - 工业场景要求高精度(99%至99.9%) 需更可靠AI模型及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处理非结构化环境 [16] -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 整机企业熟悉场景推动突破 龙头企业有资金优势 小公司在垂类领域创新 需产业链协作 [17] - 沿沪宁具备协同优势 江苏有关键零部件制造积累 上海有技术人才金融优势 地区应用场景丰富和市场活跃 [17]
“智造无界”引领工业新未来 抢抓新风口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央视网· 2025-09-24 06:54
工博会旨在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 央视网消息:为期5天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参展。其中,有 近3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展会不仅是中国工业从"中国制 造"迈向"中国智造"的缩影,更成为全球工业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可以演奏编钟的协作机器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超过5吨的重载工业机器人,各类工业机器人企业展示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 这台六轴工业机器人配备集合自研高速精密电主轴,实现铣、磨、钻多功能一体化加工。全球首创的"一条产线多品类柔性智造"模 式,让人看到了未来智能生产的全新图景。 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旨在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设置3大特展 与九大行业主题展,涵盖了从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到新能源、机器人等全产业链的最新产品与前沿成果。现场有数千项新产品、 新技术、新服务发布,规模达历史之最。 第二十五届工博会主办方、项目负责人姚春瑜介绍,工博会现场处处可见有成千上万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这里首发,比如人工智能 机器 ...
以多形态机器人领跑“具身工业”场景落地,越疆为何持续进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13:24
当工业自动化进入"柔性生产" 下半场, 单一功能机器人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协作、多场景适配与跨设备协同的 需求, 在这一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越疆机器人以"具身工业"为核心能力,推动AI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感知- 决策-执行一体的智能体演进,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边界。 在2025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上,越疆机器人以 "具身工业 协作进化" 为主题 展示了其从高精 度智能协作机器人到"直膝行走+灵巧操作"人形机器人、高机动性高性能多足机器人和轮式人形机器人 ,贯 通从单机作业到群体自主协同的多形态全产品矩阵,以多形态通用具身智能"超级工厂"为核心场景,系统呈 现多形态机器人在高效协同、智能调度与自主作业方面的平台化能力,清晰勾勒出未来智能生产的全新图景。 同时,越疆还展示了将机器人技术与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教育科研等30余个领域深度融合的广泛应用潜 力,成为展会中最受瞩目的技术焦点。 ▍ 具身智能"超级工厂",集中决策+分布式执行 全球首次多形态通用具身机器人协同自主作业 本届工博会清晰显示,近年来越疆并未局限于协作机器人这一单一赛道。 随着"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与机 器人融合的新方向,越疆依托扎实的技术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