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抚顺石化烷基苯磺酸出海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6:58
公司业务发展 - 北天石化生产的烷基苯磺酸在大连港完成装船并发往智利,打通了产品出口流程 [1] - 公司对销售业务实施集中专业化管理,组建销售中心以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 - 公司积极探索磺酸出口相关政策、渠道和办法,实现了磺酸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1] 产品与市场认可 - 此次出口的磺酸产品通过了国内海关行业检测,满足南美国家严格的环保法规与技术规范 [1] - 产品凭借纯度高、杂质低、稳定性强等核心优势,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1] - 公司在磺酸产销领域深耕多年,在国内洗涤行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1]
CBCSD第二十一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 AI浪潮推动能化行业可持续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6:42
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 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行业实现环境目标、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工具 [1] - AI技术浪潮将推动工商行业转型升级并助力行业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1] - 通过AI技术解决能源和公用工程管理问题对企业节能减碳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某石化公司引入相关工具后每年可节约物料价值3000万美元 [1] 零碳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 需重点建设数字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和多元协同资源利用机制 [1] - 需整合政府、企业及金融力量推进能源系统示范和商业模式创新 [1] - 应围绕国际化零碳贸易园区建设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推进零碳目标实现 [1] 能源系统数智化转型实践 -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 需协同构建多能融合数字基座并联合攻关能源转型核心技术 [2] - 通过提升电气化水平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2] 碳核算体系创新与国际衔接 - 正探索应用AI和实时数据结合新型碳核算框架减少范围3排放 [2] - 通过释放ESG投资价值构建共同脱碳方法加速全球气候行动 [2] - 需建立全球统一碳核算体系并将中国实践与国际标准衔接以释放创新价值 [2]
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召开—— 业界共探制造业智能化新生态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6:36
大会核心内容 - 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在北京召开 聚焦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驱动制造模式革新 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1] - 会议主题为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驱动制造模式革新 旨在探索制造业智能化生态建设路径[1] 政策导向与战略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过去十年中国智能制造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 解决方案能力跨越和标准引领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 - 面对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技术浪潮 需加快建设创新引领 安全可靠 开放协同的解决方案体系[1] - 提出三方面重点举措:强化技术融合打造自学习自决策行业解决方案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国产高端装备与工业软件集成创新 拓展全球合作建立技术交流与标准共建长效机制[1] 技术发展趋势 - 数字孪生作为信息物理系统与数实融合理念的深度体现 正从根本上重塑智能制造未来路径[2] - 真正智能工厂需将数字孪生贯穿企业研发 生产 服务等全流程 通过AI 物联网 大数据技术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2]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创新 具身智能突破解决方案物理边界[2] - 通过感知-决策-行动闭环实现自学习自优化 将物理不确定性转化为数字可控变量 满足石化 钢铁 汽车 高端装备等行业复杂应用场景需求[2] 人才与生态建设 - 智能制造本质是"人-信息-物理系统" 核心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工程技术队伍[2] - 需培养掌握细分行业制造知识且具有工程实施经验的供应商 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2] - 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良性发展生态》倡议 启动供应商服务等级认证工作[3]
中试基地发展需兼顾安全与可持续——2025第二届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促进会观点集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43
行业政策与标准建设 - 国家高度重视中试平台建设 20余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 一批专业化中试平台加速培育[1] - 国内首部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国家标准《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导则》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 系统规定选址 总体布置 安全环保等条款[7] - 国内首个中试行业标准《化工中试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指南》由行业协会联合制定 规定安全风险管控要求[5] 中试基地发展现状 - 全国化工中试基地数量近70家 但发展不均衡 与各地化工产业规模不匹配[3] - 中试基地多由政府主导 侧重于提供场地服务 技术服务尚有欠缺[3] - 存在政策细则不明晰 安全管理规范不健全等现实问题[3] 中试功能定位 -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可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7] - 中试验证平台是化工材料产业原始创新的关键支撑 非简单放大倍数验证实验[3] - 应优先服务不具备自行实施中试验证的创新技术团队和中小型企业[3] 安全管理要求 - 项目单位是安全责任主体 选址需位于省级认定化工园区或合规企业用地[5] - 涉及危险化学品项目必须同时设计 施工 投入使用 现场存量不得超过24小时用量[5] - 需组织专业人员全面审查工艺安全风险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重点监管项目需完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5]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 - 模块化中试技术采用管道式连续反应器 单程收率达90%以上 具有高效脱挥优势[13] - 连续流反应器适用于硝化 氯化等危险工艺 实现全流程全自动无人化生产 提升安全水平[15] - 六合一固液分离装置采用液压过滤技术 分离效率提高70%以上 替代传统离心机等设备[15]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创新"保贷联动"模式 建立中试风险分担机制 提供中试保险+风险减量服务[21] - 推进银行设立"中试贷" 为投保中试主体提供贷款支持[21] - 通过中试科创基金接续投资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21] 运营模式探索 - 中试基地可通过项目产业化股份分红反哺中试项目 从"房东"转变为"股东"[25] - 宁东中试基地成立创投基金和拨改投基金 加速中试验证和产业化落地[19] - 租赁专业燃烧设备可简化中试装置运营流程 降低固定资产投资[17] 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 - 兰州新区中试基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断链"问题 已在原子组装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9] - 京博研究院搭建八大技术平台 覆盖聚合 催化等核心工艺 促进四链融合[23] - 大连长兴岛中试基地建设加速器项目 实现中试后小规模生产 大型石化企业提供原材料配套[25] 政策建议 - 建议完善中试产品定向销售和应用政策 避免中试产品只能当危废处理[27] - 应出台中试项目安评 环评导则 结合小批量 试验性特点制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29] - 建议为中试装置通过技术改造转为生产装置预留政策通道[27]
烽火淬炼“石油魂”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32
历史地位与工业遗产 - 公司前身延长石油厂和定边盐场是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摇篮 拥有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 [1][5] - 两处国家工业遗产承载"埋头苦干 不怕困难"的精神 成为企业红色基因的象征 [1][13][25] 抗战时期生产贡献 - 1938年延长石油厂恢复生产 当年产出原油3527桶 汽油167桶 白蜡油856桶 [6] - 1939-1946年累计生产原油3155吨 汽油163.94吨 煤油1512.33吨 蜡烛5760箱 [10] - 定边盐场1940年产盐30余万驮(每驮150斤) 1941年增至70余万驮 [20] - 盐场组织26000余头牲口运输 解决260余万军民生活需求并换回紧缺物资 [20] 技术突破与设备创新 - 1939年自制木质钻机成套设备 采用冲击法钻井 日进尺仅1米多 [6][10] - 1941年"延19井"钻至160米处投产 日产量达1.6吨 被称为"起家井" [10] - 定边盐场创新"新式打盐法" 修筑盐坝800余块 盐田1094亩 打井108眼 [20] 现代产业规模与发展 - 定边盐化工公司拥有14个天然盐湖 总面积98平方千米 盐资源储量3101万吨 [26] - 原盐年产能20万吨 形成3大系列26种盐类产品 [26] - 2024年公司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 产业结构向"油气煤化电"多元化转型 [30] 精神传承与企业使命 - "埋头苦干"(毛泽东1944年题词)和"不怕困难"(毛泽东1943年题词)成为企业精神核心 [10][21] - 三代石油人传承精神 参与航空煤油装置改造等转型项目 [13] - 企业使命为"汇聚能源 延长价值" 目标成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 [30]
草甘膦市场迎来底部反转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03
价格与盈利变化 - 95%草甘膦原粉价格从2.2万元/吨涨至2.6万元/吨 涨幅接近20% [1] - 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3.82% 单吨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 [1] - 出口金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但出口均价有所下降 [2] 需求驱动因素 - 6-8月为南美出口传统旺季 制剂订单集中下发推动报价上涨 [2] - 全球草甘膦70%需求依赖出口 上半年出口量33.1万吨同比增长14.2% [2] -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及百草枯等除草剂禁用带来中长期需求增长空间 [4] 供给格局与产能 - 全球草甘膦年产能约120万吨 其中国内产能81万吨/年 海外产能38万吨/年 [2] - 2018至2025年上半年行业未新增产能 2025年国内有效产能稳定在80万吨左右 [3] - 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被列为限制类项目 行业扩产以技改为主 [3] 成本与原材料 - 黄磷上半年均价2.33万元/吨 较2024年均价上涨464元 [3] - 草甘膦生产所需烧碱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11% [3] - "三磷"治理、环保督察及能耗管控政策严格限制黄磷产能及能耗 [3] 库存与供需态势 - 行业库存从5月初7.89万吨降至8月1日3.06万吨 处于历史低位 [4] - 全球低库存阶段补库需求显现 下游制剂厂商备货积极性增强 [3] - 主流企业订单排单充足 短期内市场存在供应缺口 [1] 行业竞争与前景 - 孟山都破产传闻引发全球供应稳定性担忧 优化行业竞争格局 [2][4] - 国内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 行业供需结构持续改善 [4] - 买涨不买跌心态下内外贸客户采购积极 后市价格延续涨势 [4]
楚星生态磷铵及硫基复合肥项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03
项目投产情况 - 全资子公司楚星生态40万吨/年磷铵、2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节能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已投产并实现满负荷生产 [1] - 一期建成装置包括80万吨/年硫酸、35万吨/年湿法磷酸、40万吨/年磷酸二铵、2×1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 [1] 项目建设背景 - 为解决与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1] - 推动磷化工产业升级 [1] - 利用从楚星生态受让的40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进行投资建设 [1] 项目投资主体 - 以楚星生态为项目实施主体 [1] - 项目位于湖北宜都化工园区 [1]
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累计接卸600船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03
公司运营里程碑 - 公司天津LNG接收站完成第600船LNG卸货 累计接卸总量达4100万吨[1] - 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超480亿立方米 减排二氧化碳逾6600万吨[1] - 接收站年接卸能力1080万吨 总储气能力10.8亿立方米 规模居国内前列[1] 基础设施创新 - 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于2024年11月投用 实现LNG接收站与石化装置能量耦合[1] - 首次在夏季用能高峰实施双船在港接卸作业 提升通关效率和接卸周转速度[1] 行业影响 - 基础设施创新有效降低能耗并实现绿色生产[1] - 运营优化有力支撑区域能源稳定供应[1]
荆门B保中心进出口货值湖北居首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2:03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进出口货值达11.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1% [1] - 货值总量位列全国85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第21名 较去年同期提升6位 [1] - 上半年累计发送外贸集装箱1456标箱 运输量同比增长150% [1] 业务发展策略 - 通过"保税+新型材料"及"保税+磷化工"特色模式深度融合本地产业 [1] - 与全市出口龙头企业开展紧密合作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提升通关效率 [1] - 上半年新引入3家外贸企业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1] 物流网络拓展 - 开通荆门至广州南沙港路线 构建通往东南亚市场的快速通道 [1] - 新增荆门至深圳盐田港路线 为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提供便利 [1] - 物流路线具备时效快、成本低、服务好及随到随发等核心优势 [1]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1:57
能源供应与基础设施 -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更加完善 [1] - 东部地区用能中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 [1] - 居民用能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1] 可再生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2]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2]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累计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2]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技术装备领跑全球 [2] - 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和千米深海 [2] - 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 [2] 能源市场化改革 - 煤电和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 [2] - 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 [2] - 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 [2] - 能源法颁布实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