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科技日报· 2025-09-16 02:00
工业生产增长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 [1] -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 [2] -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5% [2] 外贸与贸易多元化 - 货物进出口总额38744亿元 同比增长3.5%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5.4% [2] 服务业与绿色转型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1%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4% [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2.7% [2] -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4.2% [2]
【科技日报】聚变堆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44
9月15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 又称"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堆核心维护技术领 域取得重大突破。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 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其集成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等尖端技术,致力于攻克聚变堆主 机关键系统技术难题。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后,该设施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 综合性研究平台。 "针对堆芯部件快速维护这一技术挑战,项目团队在材料、结构、感知、控制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 技术攻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潘洪涛介绍,团队成功解决 了极端环境下大型机器人结构复杂、变形大,与聚变堆高可靠性、高精度维护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在国 际首次验证了大模块包层高精度快速更换和偏滤器靶板正面维护的工程可行性。这一突破进一步缩短了 检维修周期,也提升了聚变堆运行效率。 潘洪涛说,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的成功研制,标志着项目团队已全面突破相关技术壁垒,真正实现 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相关 ...
杏北油田的“智变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36
数智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天眼、数控、地模”一体化系统,使传统人工巡检1小时的工作量缩短至12秒即可完成 [1] - 全厂14043口油水井和482座计量间已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建立起“大型联合站集中监控少人巡检、中小型站场无人值守”的智能管理模式 [1] - 视频图像识别检定技术应用于仪器仪表检定,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检定效率提升20%,解决了年检定量达7000块干式水表、累计超6.3万次人工操作的难题 [2] - 全兼容通信扩展模块解决了老设备与新系统不兼容问题,兼容度达98%,使300余台老设备数据得以接入系统,单个模块数据采集量从30个扩展至100个 [2] - 行业大模型“杏北小智”已累计完成有效问答7.2万余次,为员工提供生产故障处理等一站式解答 [2] - 公司孵化的30余项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已有3项专利转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2] 生产工艺流程优化 - 通信扩展模块在482座计量间和239口自建水井应用,累计节约设备更换费用520万元 [2] - 数字化研发创新基地以六大生产工艺流程为蓝本,融合声、光、电、气等展示方式模拟生产场景与故障,帮助学员通过高精度仿真直观理解工艺原理 [3] 人才培养与生态构建 - 公司通过“AI+实训”模式每年培养超2000人次,覆盖采油、集输、泵修等九大工种 [2] - 基地构建“跨工种协同、虚实境融合、训战化一体”的人才孵化生态,助力新老员工适应数智化操作 [3] - 员工可通过VR眼镜进行虚拟应急演练,快速掌握复杂流程 [2]
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32
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旨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建设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并扩大内需 [1] 发展目标 - 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 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 [1] -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为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 预计2025-2027年三年内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2] 技术路线与应用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各类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1] - 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 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 [2] - 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 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2] - 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 培育试点应用场景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创新融合举措 -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依托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能源局研发创新平台等 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示范验证 [3] - 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探索多技术混合式新型储能长时储能等应用 积极储备一批前沿新型储能技术 [3] 政策实施 - 指导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坚持规划引领 科学测算本地区调节能力需求 统筹明确新型储能和其他调节资源发展规模和布局 [3] - 协同相关主管部门各类电力企业等形成工作合力 认真抓好落实 [3]
脉冲电场消融:精准安全的“电手术刀”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21
射频、冷冻、光动力等传统消融技术存在难以满足复杂解剖区域治疗需求的局限,而脉冲电场消融 技术的核心机制是利用高压电场对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电穿孔以诱导目标细胞死亡,具备细胞选择性、非 热损伤性、物理靶向性三大特点。 日前,以"脉冲电场消融:未来医学技术新赛道"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92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 香山饭店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这一新兴医学技术的前沿方向,破解其从基础研究到 技术创新再到临床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该技术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精准诱导目标细胞死亡 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技术,通过施加物理或化学能量,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或溶解,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在传统消融领域中,有以"火元素"为代表的射频消融技术、以"冰元素"为代表的冷冻消融 技术,以及以"光元素"为代表的光动力疗法。 "射频消融技术通过产生5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高温,使病变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冷冻消融技术 则利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促使细胞内形成冰晶,进而引起细胞裂解;光动力疗法则依赖光敏剂、特定 波长激光与氧气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过氧化物,从而破坏病变细胞。"会议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 授吕毅指出,尽管这些技术均具备 ...
无管微创技术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21
通过技术革新,无管微创技术还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由于患者无需气管插管,避免了气道黏 膜损伤。因此,大部分使用该技术的患者术后1—2天即可出院,部分年轻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使得床位周转率大幅提升,缓解了胸外科"一床难求"的困境。 同时,无管微创技术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一方面节省了气管插管等耗材费用,另一方面缩短 了住院时间,让整体医疗费用大幅降低。 无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不用粗胸管引流、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拔除辅助管路……这项以"无管化"为 核心特色的无管微创技术,正重新定义胸外科手术的操作范式。日前,记者跟随"无管中国行"宣传活 动,走进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联盟盟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地探访这项技 术如何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这项看似"简化"的技术,实则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其落地依赖于麻醉技术和外科技 术的深度协同。 传统胸外科手术中,气管插管、28-36F的粗胸管是标配,这些有创操作具有一定术后负担。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孟庆威介绍,传统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4天,且需面对 插管引发的咽喉不适、胸管导致的疼痛等问题。 "而无管 ...
放疗“导航”:鱼与熊掌兼得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21
在对抗"癌王"级肿瘤——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战场上,放射治疗有了精准"导航"。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李光辉教授与神经外科吕胜青教授等组成的脑胶质瘤诊疗多学科协作 团队,近日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布了一项高级别脑胶质瘤探索性临床研究成 果。这项名为"改良靶区勾画联合中等分割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探索性研究,首次通过精准定 位,实现了"肿瘤打击更精准、脑组织保护更好"的双赢目标,为降低患者正常脑组织照射体积,保护神 经功能带来新希望。 论文通讯作者吕胜青和李光辉介绍,高级别脑胶质瘤是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是所有癌症中神 经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瘤种,被称为"神经系统的幽灵杀手"。其临床危害显著,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记 忆减退、思维混乱等认知障碍。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10万—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 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以最大安全范围内的手术切除为基础,术后辅以同步放化疗;同步 放化疗结束后,再采取替莫唑胺化疗,必要时可联合电场治疗。尽管胶质瘤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已有 一定进展,但这些成果尚未转化为实际效益,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同 ...
“内生月震”导致月球上新增数十处滑坡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21
研究核心发现 - 通过卫星图像对比分析发现自2009年以来月球上形成了大量新滑坡[1] - 研究证实这些月球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是月球内部的地震即内生月震而非小行星撞击[1][2] - 研究表明月球滑坡的分布可作为指南针帮助间接定位月球地下的活跃地震区证实月球内部仍有能量活动[2] 研究方法与范围 - 研究团队使用分辨率小于1米/像素的卫星数据通过精准对齐前后图像并计算反照率变化来识别滑坡[1] - 研究挑选了月球正面和背面74个易发生滑坡的观测区域包括年轻撞击坑的陡峭坑壁断层活动形成的皱脊及可能存在近期火山活动的不规则月海斑块[1] 滑坡形态特征 - 月球新滑坡规模小巧浅表大多数长度不到1公里宽度不足100米最厚处不到1米[2] - 每处滑坡移动的物质体积都小于10万立方米且主要集中在坡度为24°—42°的斜坡上[2] 触发机制分析 - 研究发现不到30%的新滑坡可能由撞击触发滑坡起始位置普遍缺乏暴露的岩石[2] - 科学家通过分析地质情况推断滑坡主要由内生月震引发的震动导致[2]
大模型发展“下一站”:全场景生态构建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40
行业发展趋势 - 大模型产业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全场景生态建设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1] - 国务院提出发展"模型即服务"和"智能体即服务"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1] - 行业进入"周周有发布 天天有更新"的快速发展阶段[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百度文心大模型X1.1采用迭代式混合强化学习训练框架 在复杂长程任务场景表现突出[2] -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模型在中英文理解 复杂指令遵循和工具调用等维度实现性能增强 显著减少知识幻觉[2] - 百度飞桨核心框架v3.2创新性地利用流水线并行训练的"空泡期"实现在线精度检测 无需停机即可精准定位硬件故障[4][5] - 百度FastDeploy2.2版本提供大模型高效部署及高性能推理全栈能力 兼容多种协议和格式[5] 生态协同建设 - 软硬件协同成为全球大模型创新和算力设施建设的竞争焦点[3] - 百度构建覆盖芯片(昆仑芯) 框架(飞桨) 模型(文心) 应用的完整技术生态体系[3] - 华为MindStudio为开发者提供端到端的昇腾AI应用开发解决方案[5] - 国产AI芯片存在生态适配问题 专家指出即使只有60%性能 生态完善也会吸引更多用户[2] 产业应用落地 - 中国中车基于文心大模型和飞桨构建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 将气动外形设计评估时间从数月缩短至几分钟[6] - 开发国内首个虚拟传感器模型 在不增加物理传感器基础上通过计算推算出车辆安全数据 使故障检测准确率提升10%[6] - 大模型配套工具研发有效降低技术门槛 解决训练部署成本高的问题[4] 人才培养体系 - 百度联合湖北省12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 22所高校基于飞桨与文心开设学分课程[7] - 百度飞桨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与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建设[7] - 人才支撑成为大模型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7]
全球首个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模型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40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说,该大模型的上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 治理提供了新型基础设施。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研究范式的革命,将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数据洪流"淬炼成支撑科学决策的"智慧清泉",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再到"决策"的完美闭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日前正式发布"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这是全球首个服务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模型,旨在利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数据整合、知识提 炼与决策支持难题,彻底革新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工作模式。 该大模型的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数据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预测。它拥有文献综述、指标分析、报告 编写、三维交互及智能叙事五大智能体,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方面率先跨出引领性 一步。 比如,为完成一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科研人员曾经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在海量全球数据库与学 术论文中艰难"淘金"。而现在,研究人员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对话阐明需求,文献综述智能体即可并行检 索全球海量多语种学术资源,通过智能重排、交叉验证与溯源,自动生成长达2万字、结构完整、引文 准确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