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十四五”科技成就|齐鲁大地:“世界首创”挑起发展大梁
科技日报· 2025-09-16 09:10
核心观点 - 山东省在"十四五"期间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 涵盖核能、新材料、航天、能源效率等领域 [1]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CUS采油技术、氢能产业三大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 [2][3][4][5][6][7]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 - 钙钛矿材料光吸收能力高于硅基材料且成本低廉 但存在电池耐高温等技术瓶颈 [2] - 山东能源研究院团队成功研发新型无极氧化物浆料 替代热稳定性差的顶层材料 [2] - 通过科技示范工程联合山东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建成百兆瓦级中试产线 为长江以北首条产线 [3] - 已形成单节电池设计研发和生产工艺体系 计划2027年建成涵盖材料、设备、电池的全产业链 [3] CCUS采油技术突破 - 胜利油田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原油混相技术 提升低渗透油藏原油流动性 [4] - 百万吨级CCUS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0万吨 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4] - 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0万吨 区块日产油量从220吨升至450吨实现翻番 [5] - 技术可驱动约200亿吨地质储量 增加可采储量约40亿吨并封存二氧化碳约100亿吨 [5] 氢能产业发展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采用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动系统 实现零碳排放 [6] - "氢进万家"工程聚集氢能企业及科研机构超270家 形成制-储-输-加-用完整产业链 [6] - 山东海化工业副产氢纯化项目供氢超6吨/天 华电潍坊电解水制氢项目供氢超10吨/天 [7] - 建成国内首条5.2公里次高压城镇输氢管道 开发高精度天然气掺氢装备 [7]
宇宙“保洁”有新招,新型推进器实现非接触清除太空垃圾
科技日报· 2025-09-16 09:10
随着近地轨道日益拥挤,太空垃圾的碰撞风险已威胁到卫星运行和航天任务安全。日本研究团队研发出 一种新型等离子推进器,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高效清除太空垃圾技术,有望突破现有清理方法 的局限。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报告》。 太空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大量废弃卫星、火箭残骸,以及微小碎片正以远超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 行,对现役卫星和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团队指出,这些不受控制的碎片显著增加了 人类可持续开展太空活动的风险。尽管目前多数清理方案依赖直接接触方式,但存在被碎片缠绕的隐 患,而利用等离子推进器使其减速脱离轨道的新方法正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团队此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清除卫星发射的等离子体,减缓太空垃圾运 行速度,促使其脱离轨道并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殆尽。然而,传统单向喷射会产生强烈反冲,导致清除 卫星偏离目标,削弱减速效果。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双向等离子体喷射型无电极等离子体推进器", 可同时向太空垃圾方向和相反方向喷射两股等离子体流,从而抵消反冲力,保持清除卫星稳定。 为增强减速效率,团队还引入名为"尖点"的特殊磁场结构,用以约束等离子体羽流,防止其扩散。在模 ...
研究发现月球上新增数十处滑坡
科技日报· 2025-09-16 09:10
研究核心发现 - 通过卫星图像对比分析发现,自2009年以来月球上新增了数十处滑坡,证实月球内部仍有能量活动[1][2] - 研究发现这些新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是月球内部产生的地震,即内生月震,而非小行星撞击[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 团队使用分辨率小于1米/像素的卫星数据,对比覆盖同一区域的前、后图像数据来识别新滑坡[1] - 研究挑选了月球正面和背面74个易发生滑坡的观测区域,包括年轻撞击坑的陡峭坑壁和断层活动形成的皱脊[1] - 通过精准对齐图像数据并计算反照率变化,确定了滑坡发生的地点和形态[1] 滑坡特征描述 - 月球新滑坡规模较小,大多数长度不到1公里,宽度不足100米,最厚处不到1米[1] - 每处滑坡移动的物质体积都小于10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坡度24°至42°的斜坡上[1] 研究应用与意义 - 月球滑坡的分布可作为指南针,帮助间接定位月球地下的活跃地震区[2] - 该研究为未来部署月球地震仪和研究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明确方向[2]
驯服冻土、抵御断裂、洞察缺陷 能源大动脉披上“科技护甲”
科技日报· 2025-09-16 08:11
"凭借多项科技创新,我国东北能源战略通道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穿越欧亚大陆冻土区南部不稳定冻土 带,并首次实现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 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管网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首席科学家姜昌亮表示。 防冻控制:让管道与冻土"友好相处" "在管道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沿线特有的不连续、岛状冻土问题。"国家管网集团 研究总院智能化中心副主任马云宾坦言。 天气寒冷时,含冰冻土会膨胀,容易把敷设在冻土中的管道顶起来;而天气转暖时,冻土融化塌陷,管 道又容易发生沉降。"这意味着,管道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马云宾说。 如何让管道与不稳定冻土"友好相处"? "我们希望厘清在气候、环境、冻土和管道多因素耦合下,冻土会如何发展变化,对管道会产生什么影 响。"马云宾介绍,这样就能利用技术手段,对冻土进行动态控制,让管道变化处于安全范围内,以实 现原油的稳定输送。 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热油管廊冻土演化预测方法,从水平和垂直方向,对冻土的分 布和动态变化进行科学预测。同时,他们还创新开发了冻土区管道应变设计及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对 冻融灾 ...
三维高斯泼溅技术实现电网建设复杂场景高精度建模
科技日报· 2025-09-16 08:11
近日,在宁夏烽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 网宁夏经研院")使用无人机对J2064号塔进行全景拍摄,并首次采用三维高斯泼溅技术,实现复杂场景 的高精度模型构建与实景还原。 作为前沿的三维场景构建方案,三维高斯泼溅技术使用高斯函数模拟三维空间中的点云数据,实现对场 景的创建与渲染。这些高斯函数携带位置、颜色、大小及透明度等信息,组合后能深度还原场景真实 感,具有高度逼真、高效实时、灵活适配等多方面优势。 "这项技术能在虚拟环境中精确复现施工现场,特别是跨黄河、跨高铁等复杂场景,提前模拟脚手架搭 建、绝缘网布设等关键流程,在优化组织方案的同时,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国网宁夏经研院相关负 责人说。 责任编辑:于彤彤 据介绍,此次三维模拟技术与施工现场的融合实践,是宁夏电网建设工程技术实验室对三维设计应用的 进一步探索。下一步,国网宁夏经研院将持续攻坚关键技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基础研究、 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宁夏电网建设工程技术实验室创新平台作用,助力 宁夏电网高质量建设。(王迎霞 苏青青) ...
“桂海潮教授,在北航等我!”
科技日报· 2025-09-16 06:57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陈可轩 "是航天员,是桂海潮航天员!"9月11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二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 航学院教授桂海潮正站在航天展区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上科普课。突然,几道压抑着兴奋的声 音在场馆内响了起来——"快来看,是桂海潮老师!" 当时,几百名来自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以下简称青岛五十八中)的师生走进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来到博物馆研学。他们刚走上二层,就看到展区内有人聚集。几个好奇的孩 子走近了看,有人立刻认出了站在人群中间的是桂海潮。大家赶紧招呼着自己的同伴,越来越多的人 围了过来,他们踮着脚,伸长脖子,有人喃喃着:"我们这是什么神仙运气!" 完全是"偶遇"。研学团队当天下午来到博物馆,本意是亲眼看看各种"大国重器",不料撞上了"校 馆弦歌"主题采访,看到了桂海潮。2023年5月,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这位北航教授搭乘神舟十六 号飞船进驻中国空间站。 桂海潮是航天员,也是科学家,还是无数青少年心中的"航天偶像"。 桂海潮认为,科学家要面对挑战无所畏惧,面对未知的问题和领域要敢于探索尝试。除了永不止 步地求索,科学家也要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共同努力,解决更加有价 ...
宇宙“保洁”有新招:新型推进器实现非接触清除太空垃圾
科技日报· 2025-09-16 04:07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随着近地轨道日益拥挤,太空垃圾的碰撞风险已威胁到卫星运 行和航天任务安全。日本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等离子推进器,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高效清 除太空垃圾技术,有望突破现有清理方法的局限。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报告》。 太空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大量废弃卫星、火箭残骸,以及微小碎片正以远超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 行,对现役卫星和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团队指出,这些不受控制的碎片显著增加了 人类可持续开展太空活动的风险。尽管目前多数清理方案依赖直接接触方式,但存在被碎片缠绕的隐 患,而利用等离子推进器使其减速脱离轨道的新方法正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团队此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清除卫星发射的等离子体,减缓太空垃圾运 行速度,促使其脱离轨道并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殆尽。然而,传统单向喷射会产生强烈反冲,导致清除 卫星偏离目标,削弱减速效果。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双向等离子体喷射型无电极等离子体推进器", 可同时向太空垃圾方向和相反方向喷射两股等离子体流,从而抵消反冲力,保持清除卫星稳定。 为增强减速效率,团队还引入名为"尖点"的特殊磁场结构, ...
与风雨赛跑的人——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
科技日报· 2025-09-16 03:47
行业技术发展 - 暴雨预报风险评分从15%提升至20%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短时强降雨精准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 长期致力于构建强降水概念模型和诊断方法 [2] - 完成大量极端降水个案筛选与概念模型初步建立 为预报员提供定性思路和定量指标 [2] 行业工作模式 - 首席预报员汛期每日工作超过12小时 紧急情况下连续奋战 [3] - 预报工作需持续观测反复推敲多方验证 依赖雷达回波图和数值预报模式 [2] - 从手绘天气图发展到计算机绘图 仍注重线条粗细和颜色搭配的专业性 [2] 行业服务成效 - 提前72小时准确预测暴雨落区和强度 最大降雨量提至300毫米左右 [1] - 为京津冀地区人员转移和水库调度争取宝贵时间 [1] - 预报准确率提升使防灾减灾工作更具从容性 [3] 行业人才特征 - 预报员需耐得住寂寞扛得起压力担得起责任 [2] - 行业内存在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单项工作的传统 [2] - 资深预报员退休后仍致力于经验分享和准确率提升工作 [3]
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科技日报· 2025-09-16 02:39
项目规模与技术规格 - 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风电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 - 项目总规模达150万千瓦 采用150台10兆瓦风电机组 [3] - 成为国内最大的陆上风电"巨人方阵" [3] 技术创新与性能提升 - 采用全碳纤维叶片 叶片根部直径达3.6米 [3] - 叶根承载力提升26%以上 [3] - 叶尖离塔筒距离增加12%以上 大幅提升叶片安全性 [3] - 机组采用1.7米主轴承 宽度和厚度具有明显优势 [3] - 主轴承承载力提升20%以上 机组整体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3] 项目地理位置 -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 [3]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科技日报· 2025-09-16 02:00
工业生产增长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 [1] -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 [2] -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5% [2] 外贸与贸易多元化 - 货物进出口总额38744亿元 同比增长3.5%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5.4% [2] 服务业与绿色转型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1%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4% [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2.7% [2] -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