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韩科技政策向AI领域大幅倾斜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37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日前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 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 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他说,韩国2026年AI领域预算将 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 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已升任副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将担任该理事 会主席,预计理事会将于10月在国会全体会议和内阁会议后正式成立。 裴庆勋透露,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他说,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韩国可在医疗保 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裴庆勋表示,尽管韩国目前在ChatGPT使用率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必须 把最佳替代方案开发成韩国自己的AI基础模型,并将其开源,以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容型 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 用于AI学习和数 ...
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35
公司技术进展 - 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通过首飞前最大技术考验 全面进入首飞冲刺阶段 [1] - 试车验证一子级火箭各系统方案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 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1] - 试车高度模拟实际飞行状态 覆盖推进剂加注 多机分批点火 稳定工作到程序关机全过程 各系统工作正常 参数满足首飞性能要求 [1] - 完成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 验证防风 防晃 防雷 防盐雾 防噪 环境保护及发动机火焰高温防护等关键技术 [1] 产品性能参数 - 火箭为国内商业航天首款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20吨的运载火箭 全长72米 起飞重量约600吨 [2] - 一级配置9台天火十二发动机并联工作 近地轨道有效运力17吨至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吨至17吨 [2] 市场应用前景 - 具备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工程能力 填补国内商业火箭运力空缺 加速卫星互联网超大规模组网进程 [1] - 大运力 低成本 可复用特点高度契合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对高频次 大规模发射的迫切需求 [2] - 支持空间站大规模货物运输需求及中高轨卫星发射需求 [2] 项目时间规划 - 拟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 [3]
绘制自动驾驶“零事故”的安全线路图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32
"'零交通事故'是自动驾驶系统不断成熟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借鉴汽车排放最终实 现'近零排放'的演进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解释,汽车排放"近零"目标是在测试设 备越来越精准完善的引领下实现的,相类似地,预期功能安全测试能力越来越强也将引领自动驾驶系统 向"零事故"的方向发展。 安全测试的要点与环境测试不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王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些自动 驾驶系统白天工作正常,晚上却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在极端场景中"宕机",都是由于在训练的过程中缺 乏必要的环境要素测试和校正。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但由智能驾驶系统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引发关注,暴露出汽车智能化、 网联化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痛点"。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有条件 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如何以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技术的产业化应用?9月13日—14日,2025世界 智能安全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百余名全球科技领域顶尖专家、多名中外院士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 势和安全挑战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专家认为,L3级车 ...
新型推进器实现非接触清除太空垃圾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15
【总编辑圈点】 曾有实验室用可视化装置对地球上空的空间碎片进行可视化动态呈现。直观来看,地球仿佛被各种线条 缠绕包裹,太空垃圾可谓密密麻麻。这些太空垃圾迟早会成为大麻烦,清理地球轨道势在必行。此次, 科研人员提出一种新方案,让卫星可在保持自身稳定的同时,发射等离子体,使太空垃圾减速并重返大 气层。这一系统高效、安全,且成本较低,具有可推广性。清理太空垃圾是人类的责任,我们必须以对 未来负责的态度严肃面对这一课题。 研究团队此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清除卫星发射的等离子体,减缓太空垃圾运 行速度,促使其脱离轨道并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殆尽。然而,传统单向喷射会产生强烈反冲,导致清除 卫星偏离目标,削弱减速效果。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双向等离子体喷射型无电极等离子体推进器", 可同时向太空垃圾方向和相反方向喷射两股等离子体流,从而抵消反冲力,保持清除卫星稳定。 为增强减速效率,团队还引入名为"尖点"的特殊磁场结构,用以约束等离子体羽流,防止其扩散。在模 拟太空环境的真空管实验中,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自我平衡,还使减速力提升至此前研究报道的三倍。 此外,该推进系统采用廉价且丰富的氩气作为工质,具备良好的经 ...
光基芯片执行AI任务能效提升十至百倍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11
测试表明,该光基芯片对手写数字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8%,媲美传统电子芯片。研究团队称,这是首次 将此类光学计算集成于芯片,并应用于AI神经网络。他们还证实,该芯片可通过不同颜色的激光同步 处理多路数据流。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光基芯片,可利用光与电协同工作,高效 完成人工智能(AI)中功耗极高的图像识别等任务。新型芯片能效比执行同样任务的传统芯片提升10 倍甚至百倍以上,有望显著缓解AI应用对电力的巨大需求,同时推动更高性能AI系统和模型的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光子学》杂志。 新型芯片由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半导体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乔治华盛顿大学合作研制。 研究团队将光学元件直接集成于硅芯片之上,构建出一个借助激光与显微透镜进行卷积运算的系统,大 幅降低了执行AI任务时的能耗。卷积运算是机器学习的核心功能,常用于图像、视频和文本中的模式 识别,通常需消耗大量算力。 该芯片采用标准半导体工艺,在芯片表面蚀刻了两组微型菲涅耳透镜。在执行卷积运算时,机器学习数 据首先被转换为激光信号,穿过透镜完成数学变换,最终结果再转回数字信号,以完成AI任务。 随着 ...
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的量子传感器问世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11
在装置设计上,钻石依然不可或缺。团队制作了"钻石砧"。它由两块平坦的钻石表面组成,每块宽约 400微米,大致相当于4颗尘埃颗粒的宽度。这两个表面在高压腔中挤压在一起,高压腔能产生超过3万 倍大气压的极端环境。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研 究团队研制出一种量子传感器,能够在超过大气压3万倍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并实现对材料应力和 磁性的高灵敏测量。这是首个在如此高压环境中成功运行的量子传感器,为探索物质在极端状态下的量 子效应开辟了新途径。 此次团队利用中子辐射束从氮化硼薄片中击出硼原子,在晶格中留下空位。这些空位可以立刻捕获电 子。由于量子级相互作用,电子的自旋能量会根据磁性、应力、温度以及附近材料的其他特性而改变。 通过追踪每个电子的自旋,他们能在量子层面深入洞察被研究的材料。 此前,团队曾经基于钻石缺陷开发出量子传感器。但因为钻石是三维结构,很难让传感器紧贴待研究的 材料。相比之下,氮化硼薄片的厚度可以小于100纳米,大约是一根头发丝宽度的千分之一。这种传感 器本质上是嵌在二维材料里的,传感器与被测材料之间的距离不到1纳米,极大提升了信 ...
内蒙古:科技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
科技日报· 2025-09-15 12:10
政策概述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5年度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清单 补助资金总额6892.3万元人民币 覆盖856个技术交易项目 [1] - 技术交易后补助分为交易方后补助和服务方后补助 面向科技成果需求方 供给方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三类主体 [1] 企业案例 -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获得143.6万元补助资金 用于研发项目续建与产能爬坡 合作项目包括猪伪狂犬mRNA疫苗和非洲猪瘟mRNA疫苗开发 [2] -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补助资金投入青霉素原料药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环保资源循环利用 以实现节能降耗 [3] -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补助资金定向投入稀土新材料开发与应用 重点围绕稀土冶炼分离 金属及合金 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开展攻关 [3] - 内蒙古农商银行13个信息化合同获得126.3万元补助 资金用于容灾格局建设和业务数据技术一体化中台体系建设 [3] - 蒙牛乳业集团通过"精准营养与代谢健康"项目整合北京大学和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的科研资源 构建全链条研发体系 [6] 行业影响 - 补助政策实行分类精准施策 对制造业企业重点补助绿色工艺和智能装备引进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核心技术攻关 对服务业侧重数字化转型项目 [4] - 技术交易后补助推动形成"高校出成果 企业做转化 市场给反馈"的良性循环 促进技术 资金 人才向优势产业集聚 [7] - 政策推动内蒙古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发展路径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1][7]
让前沿科技成果站上城市C位——厦门引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向赋能
科技日报· 2025-09-15 09:29
"我在学校学习过编程,但从未实际操作过无人机,未来我希望能自己设计飞行控制程序,开发更多功 能的无人机。"活动现场,9岁的郭嘉文一次次尝试远程操作,让"无人机足球"避开障碍,冲进环状球 门。厦门大学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携多台社交型机器人,以"科技展品+互动体验"的创新模 式,面向市民开展多维度科普活动。 在长达百米的"科普奇妙市集"中,从大型科技展陈体验到便民科普服务展位,100余项科普互动体验项 目,涵盖科学技术、健康科学、自然科学、普法宣传等多个类别,让现场市民触手可及。 今年科普月期间,厦门以科普研学、科技培训、社区实验秀、科普剧场等多种形式开展超400场科普志 愿服务活动,覆盖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后续,活动还将面向市民收集反馈意见,形成"活动-体 验-反馈-优化"的服务闭环。 "科普月活动吸引了高校、企业、科技馆等全市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踊跃参与。"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 组书记、副主席欧阳丽娟介绍,近年来,为推动科学普及深入基层、服务民生,厦门广纳多元主体、整 合全市优质科普资源、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数字化赋能"的大科普格局,在全市形成学科多样的 科普阵地矩阵,让连接大众与科学前沿的常 ...
结合实验与建模手段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科技日报· 2025-09-15 09:29
此次团队开发出名为"化学液体沉积"的新工艺,首次实现了在溶液中的硅片上大面积沉积咪唑基金属有 机抗蚀剂,并能以纳米级精度调控涂层厚度。该方法通过调节金属种类与有机分子的组合,灵活调整材 料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响应效率。 研究显示,至少有10种金属和数百种有机物可用于构建此类材料体系,为未来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例 如,锌虽不适用于当前极紫外光刻,却在B-EUV波段表现出优异性能。团队相信,这项技术有望在未 来十年内投入工业应用。(记者张梦然) 为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中国华东 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展开研究,探索使用金属有机材料作为新型抗蚀 剂。这类材料由金属离子(如锌)与有机配体(如咪唑)构成,在B-EUV辐射下能高效吸收光子并产 生电子,从而引发化学变化,精确地在硅片上形成纳米级电路图案。此前研究已证明其潜力,但如何在 晶圆尺度上均匀、可控地沉积此类材料仍是难题。 一个国际联合团队在微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与工艺,可生产出更小、 更快、更低成本的高性能芯片。该研究结合实验与建模手段,为下一代芯片制造奠定 ...
高功率电磁波源及其系统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科技日报· 2025-09-15 09:29
何文龙还介绍了兆瓦级长脉冲回旋管在热核聚变中的应用,团队设计的回旋管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成 为国内首台成功应用于热核聚变的电子加热设备。"未来,核聚变用回旋管将沿着提升性能及深化国际 合作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何文龙表示。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推动产业结合、加速研发效率以及新型制造工艺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 发表各自见解。冯进军建议高功率电磁波源的研究应在健康医疗领域找寻关键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阮存军团队分享了大功率宽带毫米波及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指出器件正朝着高频化、 宽带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并建议推进工艺创新,提升器件性能和可靠性。杜朝海建议要加速技术迭代 与产业化,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安徽华东光电 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席洪柱分享了高频段电磁波源器件的关键技术,强调应加强工艺创新,推 动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 院研究员丁海兵建议,推进器件模块化设计,以降低研发与实验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升研发效率。合 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