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酒行业深度:老树生新芽,行业向上空间大
2025-09-28 14:57
黄酒行业深度:老树生新芽,行业向上空间大 20250926 摘要 黄酒行业受益于仅有从量税的政策优势,同等毛利率下净利润空间优于 白酒。头部企业如会稽山毛利率已达 60%以上,即墨老酒和乌毡帽净利 率分别达 18%和 15%以上,产品结构稳定且毛利率接近 70%-80%时, 净利率有望轻松达到 20%。 黄酒市场规模较小,消费习惯区域性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缺乏明确 的消费场景,多被视为口粮或烹饪辅料,消费者教育不成熟是行业面临 的主要挑战。 头部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模式改革推动黄酒高端化,如塔牌推出本 酿系列,会稽山与古越龙山积极推进高端化战略,通过引领消费者互动 及培育高端化取得显著成效。 会稽山自 2022 年股东变更后,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增强销售队伍及进 行产品结构梳理,实现了全国化、高端化及年轻化发展,确立会计山与 兰亭双品牌运作策略。 当前政策环境对黄酒影响有限,高端产品如兰亭受政策限制影响不明显。 但整体消费环境谨慎,新合作伙伴加入速度可能低于预期,下半年仍具 增长潜力。 Q&A 黄酒行业的长期成长逻辑是什么? 黄酒行业具备长期盈利能力改善的潜力,主要原因在于其吨价提升滞后于其他 酒类。过去 ...
纯碱:“反内卷”背景下,关注成本曲线左侧企业的投资机会
2025-09-28 14:57
纯碱:"反内卷"背景下,关注成本曲线左侧企业的投资 机会 20250927 摘要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纯碱生产国,占全球市场 51%。2023-2024 年新增 产能投放,行业进入新一轮扩张期。未来新增产能将以低成本工艺为主, 如远兴能源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巩固中国低成本供应国地位。 2025 年预计新增纯碱产能 580 万吨,远兴占 280 万吨。2026-2028 年仍有新增产能投放,尤其是奈曼旗通辽检矿一期 500 万吨产能。未来 几年纯碱行业新增产能规模较大,产业供给增速将持续增加。 2025 年上半年纯碱市场供应过剩,开工率约 80%,库存累积至约 300 万吨。煤炭价格中枢下移导致纯碱价差中枢调整,目前处于 2009 年以 来历史低位区间。预计未来几年供需压力仍存,供应增长速度快于需求 增长。 国家政策推动纯碱行业升级改造,淘汰老旧装置,提升行业效率和环保 水平。20 年以上老旧装置占比高达 30%,未达基准值水平的 10%产能 需逐步清零,促使尾部企业调整。 Q&A 纯碱行业的基本面运行情况如何? 纯碱行业主要分为两种生产工艺:合成法和天然碱法。合成法又分为联碱法和 氨碱法。联碱法的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于 ...
泸州老窖20250926
2025-09-28 14:5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泸州老窖(白酒行业)[1][2][3] 核心观点和论据 股价波动原因 - 高度国窖(国窖1573)销量下滑导致股价回调 市场担忧中秋国庆旺季高端酒动销预期下滑 高度国窖销量略逊于五粮液普五 高端酒整体销量可能下滑约30%[3] - 低度国窖(38度)在河北、华北、浙江北部优势区域表现良好 流通率和市占率保持高位 预计2024年收入达100亿元 高度国窖仅占公司产品结构30%-40% 对整体增长影响有限[2][3] 产品布局 - 大众价位产品覆盖100-400元价格带 包括特区60版、老字号等 在优势区域开瓶率高[4] - 推出新二区产品(40-50元)瞄准光瓶酒和自饮场景[4] - 全价位产品布局完善 高端、次高端及大众产品均获市场认可[17] 高度国窖发展策略 - 精细化渠道运作 淡季稳住市场份额[5] - 布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KOL团购渠道[5] - 2026年春节可能放松价格管控以换取销量[5] - 灵活调整费用补贴形式 通过过程考核(品鉴会、企业培育)保障渠道利润[5][7][8] 估值分析 - 当前估值16倍PE 较汾酒(1920倍PE)存在20%-30%上行空间[6] - 全年利润预期下降10% 但低估位置具备布局机会[6][25] 应对行业挑战措施 - 增加过程考核权重 考核品鉴会、企业培育而非仅开瓶量[7][8] - 提高费用补贴额度 提价20元投入费用池支持经销商[8] - 修复厂商关系 未给经销商过多回款压力[8] - 数字化转型提升费用兑付效率 稳住费效比[13][14] 核心竞争优势 - 组织与渠道管理优势 2015年深度改革建立组织壁垒[10][11] - 市场化人才机制 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 校招培养专业销售团队[15] - "四总三县一中心"销售架构提升战略执行效率[11][15] - 品牌专营公司模式+三级联盟体强化渠道管控[12] 数字化转型影响 - 五码合一系统覆盖生产-销售全流程 防止窜货稳定价格[19][20] - 消费者数据收集支持个性化服务与产品迭代[20] - 生产端自动化提升出酒率5%-10% 优质酒频率提高约10%[18] - 2025年定义为数字化落地年[18] 市场扩展策略 - 全价位产品结构升级 收割中低端市场份额[23] - 重点深耕川渝、华北市场 核心高地市场(北上广深)采用直营子公司模式[23] - 低度白酒(38度)在河北、山东、浙江优势明显 预计中度酒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公司目标10%市占率(约300亿元)[24] 盈利预测 - 2025年收入下滑大个位数 利润下滑约10% 归母净利润120亿元[25] - 2026年收入持平略增 2027年恢复较好增长[25] - 长期双位数增长潜力 当前股息率4.4%[25]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初市场转机:行业降速预期共识 管理优势凸显 组织稳定性强(刘林佩未离开)[9] - 销售团队狼性文化:反馈效率高于行业平均 高层积极参与客户维护[15][16] - 品牌营销年轻化:与哪吒电影联名 举办"教主节"等活动[17] - 低度酒技术优势:通过微生物群分析优化工艺 解决降度浑浊问题[18]
盈趣科技20250927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盈趣科技 前身为万利达网控事业部 2011年完成独立法人化转型[4] - 公司早期依赖大客户罗技和PMI 罗技收入占比一度达到30% 电子烟业务占比曾高达53%[2][4] - 业务转向家用雕刻机 大客户CRECAD高速放量 销售收入一度达到40亿元 占比56%[4] - 目前进入多元共振阶段 家用雕刻机产品因美国耐用消费品市场下滑而表现不佳[4] 核心竞争优势 - 研发能力突出 通过UDM模式开发行业领先爆品 绑定单一大客户实现相互信任和大幅放量[5] - 全球布局形成亚洲 欧洲 美洲大三角布局 国内有长三角 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小三角布局 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转产能力[2][5] 未来增长驱动力 - 信息烟草(A HNB)市场格局变化 PMI等企业可能调整供应商结构 将显著提升公司在整机及部件的市场份额[6] - AI技术推动消费品行业变革 降低门槛和成本 使3D打印等传统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公司凭借优质代工链能力有望参与新兴爆品[6] 财务目标与重要举措 - 公司设定明确营收目标:2025年营收不低于53.5亿元 2025+2026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10亿元 2025+2027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70亿元[8] - 2025年5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预计2026年5月解锁 2025年7月发布定增预案 为业务扩展提供资金支持[7][8] - 利润目标未设定 需考虑下游行业景气度及大客户技术路线变化的波动性[7] 电子烟业务进展 - 电子烟市场竞争加剧 PMI全球市占率仍超过70% 但边际变化明显[10] - 公司从塑料部件扩展到加热模组和整机部件 正在进行PMI四代新机型试生产 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对2026年收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10] - 基于PMI及HNB市场发展逻辑 在中性偏乐观展望下收入弹性可能超过25% 利润端弹性预计大于收入端[11]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家用雕刻机:2025年中报显示收入企稳 预计伴随美国经济复苏重新进入增长轨道[13] - AI消费品:与博士合作切入eback领域 计划推出搭载AI功能的智能机型[13] - 脑机接口:与加拿大IntraAction合作推广Muse脑接口设备 在欧美累计销售数十万台 获科技部重点研发支持[13] - 智能控制部件:AI背景下对结构件需求增加 客户包括罗技 雀巢等[13] - 汽车电子:防眩目镜 电动可翻转零部件获小鹏 北汽 蔚来等主机厂试点[13] 盈利预期 - 2025年盈利表现一般 2026年净利润有望达到5.5亿至6亿人民币 2027年进一步提升[3][12] - 从2025年到2026年 公司有望实现市值跃迁 估值具备向上弹性空间[12]
专家分享:有机硅行业现状与展望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有机硅行业 公司涉及和胜威业、东岳、明太阳能投、恒星化学、润和、回天瑰宝、兴发、万华、日本信越、陶氏、麦图等[1][2][12][18][20] **核心观点与论据:全球产能转移与供需格局** * 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 2025年中国产能占全球77.33% 较2021年提升10.39个百分点 海外产能因成本高企而下降 例如麦图关停了德国和美国共计30.5万吨产能[1][2] * 中国聚硅氧烷进口依存度降至5%以下 2025年前8个月进口总量6.37万吨 同比缩减14.10% 进口产品主要为高端及特殊用途的硅油和硅树脂[2] * 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增速放缓 2025年无新增产能释放 未来五年产能复合增长率预计降至2.17% 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新疆、云南、内蒙古等成本优势地区 华东地区产能占比51.98%[1][2][3][13] * 行业开工率有所回落 2025年前三季度为76.15% 处于过剩阶段 累计产量197.98万吨 同比增长6.46%[1][3] **核心观点与论据:价格、盈利与市场动态** * 2025年DMC价格跌至近十年新低 最低点降至10,200元/吨 价格走势受供需关系影响显著 春节后企业曾限产保价(减产20%-40%)使盈利短暂恢复 但随后供应增加导致价格再度承压下行[1][4][10][12] * 行业自2022年9月起陷入亏损并持续至2025年 2025年9月DMC平均亏损为1,204元/吨 同比扩大220元/吨 产业链企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普遍同比下滑约54%[2][12] * 金属硅作为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比超50%)与DMC价格联动性显著 下游107胶、110胶及甲基硅油等产品与DMC也保持高度联动性[11] **核心观点与论据:消费结构与需求变化** * 有机硅中间体消费增速冲高回落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消费量约162万吨 同比微增5.5% 低于供应增速 DMC自用比例达到70%左右 部分企业自用比例超90%[6] * 下游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硅橡胶需求占比降至59% 硅油占比提升至38.77% 特种和改性硅油市场快速发展[1][7] * 新兴领域需求增长强劲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53.3%)、电子(每个电子产品用胶量10-50克)、医疗(受益于老龄化)等领域成为主要增长点 传统建筑领域需求占比降至约14%[14][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出口与全球市场** * 中国聚硅氧烷出口量增长放缓但仍保持高位 2025年前8个月出口总量37.32万吨 同比增长1.47% 出口依赖度为21.23% 主要出口方向为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19] * 海外产能开工负荷多在60%-70%之间(受能源成本上升影响) 除陶氏计划2026年退出部分产能外 暂无其他海外厂商有关停或缩减产能的计划[20] **其他重要内容: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到202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占比将提升至84.72% 未来新增产能约72.84%位于内蒙古、新疆地区[13] * 未来五年聚硅氧烷需求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5% 供需失衡矛盾可能在2027年前后得到改善[15] * 2025年四季度DMC均价预计在11,800元/吨左右 2026年和2027年均价预测分别为11,500元/吨和12,500元/吨[16] * 短期内(10月)因低库存和预售订单支撑 价格预计稳中向好(11,000-11,500元/吨) 但11-12月传统淡季可能小幅回落至10,500-11,000元/吨[17][27]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头部企业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布局新能源材料、以及通过并购整合和全球化布局消化过剩产能[18]
欧派家居20250926
2025-09-28 14:57
**欧派家居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涉及公司为欧派家居 定制家居行业龙头企业[1] * 行业为家具行业 具体涉及定制家居细分领域[2] **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家具行业需求下行 2024年家具卖场年度客流量指数为0.64 较2019年基准值大幅下降[3] * 行业面临流量分散化和碎片化趋势 电商平台 线下整装渠道 家装渠道及拎包入住等新兴渠道对传统卖场产生分流效应[3] * 行业发展方向更关注供给侧 需筛选具有阿尔法特质的企业[8] * 未来增长外部驱动力包括国家补贴政策及宽松地产政策 内部驱动力为整装大家居布局[12] * 根据更新周期测算 2026年中国装修套数有望达到1,850万套以上 2027年迎来全面恢复增长[12] **公司核心战略与调整** * 公司前瞻性布局整装大家居 旨在存量房市场中寻求增长[2] * 营销体系进行重大调整 将原有按品类划分的事业部改为按区域划分 每个区域管理全品类和全渠道[3][5] * 优化门店布局 从2023年开始减少单品类门店数量 增加零售大家居门店数量 并开拓高中低端品牌门店[5] * 制造体系从单品生产转向大交付模式 以支持整装大家居战略[2][5] * 战略调整在短期内导致增长来源不明确 并对经销商管理产生影响 带来阶段性业绩冲击[3][4][5] **公司竞争地位与运营状况** * 公司营收规模及盈利能力连续十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5][6] * 在8家定制家居上市企业中 欧派的零售份额保持相对稳定 未明显下降[2][5] * 运营效率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6][7] * 渠道健康度良好 2024年单店提货额超过220万元 领先同业[2][7] * 经销商整体运营状况良好[2][7] **企业成功的关键能力** * 大家居时代企业需具备四项关键能力 产品研发和迭代 供应链整合是基础能力[9] * 信息化建设和渠道管理与赋能是决定企业成长上限的关键能力[9][10] * 渠道赋能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可削弱对经销商个体能力的依赖 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和行业集中度[11] * 欧派通过前端(开店赋能 管理培训)和后端(安装售后)环节赋能经销商[11] **投资观点** * 建议积极关注处于底部的欧派家居[14] * 看好其通过整装大家居布局前置获取客流和提高客单价的经营效果[12][14] * 外部更友好的政策环境将支撑行业需求[14]
宠物专题深度
2025-09-28 14:57
**宠物食品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一 行业概况与核心趋势** * 宠物食品行业受益于宠物数量增长和单只宠物支出增加的双重驱动[2] * 年轻人是养宠主力 每年新增约1000万应届毕业生 养宠陪伴需求强烈[4] * 宠物食品品牌粘性高 因宠物长期食用会形成特定消化菌群 成熟宠物主不轻易更换品牌[5] * 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 上半年CR10线上份额接近40% 预计未来两年CR10市占率可能超过50%[2][5][15] * 头部企业有望保持20%至30%以上增速 行业整体增速约8%至10%[15] * 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增长有所放缓 宠物用品公司营收增长从Q1的23%降至Q2的19% 利润增长从22%降至10%[3] **二 政策与智能化导向** * 国务院提出培育服务消费品牌 文旅部推动商旅文体融合 消费场景从零售向多元体验延伸[6] * 央行支持科技创新再贷款 推动产业向智能化 数字化演进[2][6] * 智能化产品案例包括小佩的AI开放式全自动猫厕所和AI湿粮喂食器 解决养宠痛点并推动高端化进程[7][8] * 政策推动下 试点如北京环球影城 上海迪士尼推出宠物寄存和互动区域[6] **三 重点公司表现与战略** * 乖宝股份上半年受海外出口波动影响 但自主品牌端增速超预期 保持30%以上增速[2][10] * 中宠股份核心逻辑在于自主品牌建设和高端产品矩阵打造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10] * 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超预期 墨西哥新工厂投产 系中国宠物企业首次进入北美近岸腹地[12] * 配合美国和加拿大工厂形成稀缺产能布局 预计美国二期工厂投产后将提升净利润[12] * 公司自主品牌顽皮的小金盾系列表现出色 Q1销售额达1000万元 预计全年贡献超1亿元[13] * 8月份电商数据:天猫GMV同比下降约1.7% 京东同比增36% 抖音同比增17% 总体增8%[14] * 中宠顽皮品牌在8月同比增长33%[14] **四 市场竞争与活动** * 国内前十品牌市占率线上线下合计约30%[15] * 头部企业如乖宝 中宠未来可能进入收并购阶段以巩固市场地位[15][16] * 区域性发展繁荣 成都于2025年9月18日举办国际宠博会 规模达5万平方米 吸引12万观众[9] **五 海外业务与挑战** * 二季度公司平均承担7至8个点关税 营收下降但利润水平上升 反映工厂利用效率提升[17] * 泰国 东南亚工厂曾出现停工 但关税不确定性降低 有助于稳定业绩增长[17] **六 产品创新与未来布局** * 各公司为双十一推出新品 乖宝计划推零压乳鲜肉天然粮 与伊利合作创新夹心产品[18] * 中宠顽皮推精准营养系列 构建经典系列和小金盾系列品牌矩阵[18] * 领先品牌上半年在竞争激烈环境下保持超70%增速 并进行IP联名合作[11] **七 宠物医疗与健康赛道潜力** * 宠物医疗市场具巨大增长潜力 底层逻辑是宠物家庭化趋势和宠物寿命延长[21] * 推动从传统治疗到预防医学的大健康观念升级 将医疗行为转化为高频 高计划性日常消费[21] * 精准医疗与智能化趋势重塑宠物健康体检与效率 通过智能用品收集生理和行为数据[22] * 健康赛道关注生命质量问题 其发展潜力基于庞大用户基础 科技进步和情感依赖深度[23] * 主粮市场解决生存问题 与健康赛道是价值深化与扩展的关系 而非替代[23] **八 宠物用品行业现状** * 宠物用品业务主要依赖出口代工 目前国内渗透率较低[19] * 头部公司加快内销布局 预计三季度末到四季度迎来销售旺季[19] * 行业短期面临市场扰动和客户下单节奏影响 但长期价值不变[20] * 上市公司资金充裕 拥有产业基金 已投资猫砂 智能用品 疫苗等项目 未来可能资源整合扩展赛道[20]
三七互娱20250926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 * 三七互娱成立于2011年 最初选择页游赛道并抓住其高速增长红利[3] * 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手游市场 并在次年见证手游市场规模超越页游[3] * 五年内公司实现了从页游到手游 从国内到海外 从代理到研发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3] 核心竞争力 * 公司通过游戏工业化研发和运营能力 以及领先的流量运营(买量)能力构建竞争力[2][4] * 研发方面 内部设多个工作室和研究中台 高效率进行游戏开发 并针对不同赛道布局独立工作室[2][4] * 通过投资多家CP方补足自身产能不足[2][4] * 运营方面 推出自研天机和量子平台实现智能化运营和广告投放 提高广告投放效率250%[2][4] * 通过数据化产品模型使用户画像更完整 数值设计更平衡 降低研发发行人员的重复劳动负担[5] * 通过精准预测玩家生命周期价值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 凭借丰富数据积累制作吸引玩家的买量素材[7] * 与媒体渠道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能以更低成本获取优质流量 保持较高ROI[7] 全球化战略与成就 * 公司2012年成立三七Games进军海外市场[6] * 出海业务贡献近四成收入 在国内厂商出海市占率达到7-8%[2][6] * 2020年推出《Puzzles and Survival》上线几年流水突破百亿 使公司成为国内出海TOP10游戏公司之一[2][6] * 产品《Puzzles and Survival》和《Puzzles and Kills》在2025年8月海外SLG预估流水Top 20中分别排名第11和第15位[4][11] 多元化战略与成就 * 公司拓展至卡牌 SLG及模拟经营等赛道[2][6] * 2021年推出《斗罗大陆魂师对决》 《逍遥异国》和《叫我大掌柜》等代表性产品 证明多元赛道拓展策略有效[2][6] * 通过先代理后自研的方法逐步深入理解各个赛道并实现成功[6] 应对行业变化 * 面对游戏行业增速放缓 公司依托强大的工业化研发与运营能力以及买量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2][7] * 通过拓展自研能力边界 布局多元品类 深度绑定优秀研发商以及储备丰富IP版权等方式应对行业变化[4][12] * 目前拥有超过20款储备新品 包括多个题材 并计划进行全球发行 其中10款为SLG类型[4][12] * 通过投资赋能与业务支持 与易娱网络 炎趣网络等多家优秀研发商形成深度合作 为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提供基础[12] 小游戏布局与成就 * 小游戏成为游戏行业新增量 2025年上半年对国内游戏市场贡献超过230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40%[8][9] * 小游戏具有相对较低的研发成本 更快的转化效率 较少的平台抽成以及良好的竞争格局等优势[9] * 公司凭借页游时代积累的买量投放经验 在小游戏赛道占据显著地位[2][9] * 通过快速迭代推出多款月流水过亿的同类型小游戏 如《寻道大千》和《英雄没有闪》[9][13] * 今年1月份上线的《英雄没有闪》在国内市场轻松达到单月破亿流水成绩[13] * 公司计划持续迭代推出新产品 以期望占有15%~20%的市占率[13] 行业动态与出海市场 * 游戏行业整体增速有所下滑 需要新的增长引擎[7] * 消费者的碎片化娱乐需求愈发明显 短剧和小游戏的爆火持续至今[8] * 出海市场对于中国游戏厂商非常重要 但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10] * 2022年和2023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 中国游戏出海首次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10] * 一些细分赛道如SLG(模拟经营类)仍有巨大潜力[10]
三诺生物20250926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血糖监测行业 公司为三诺生物[1] * 血糖监测行业包括传统血糖监测仪(BGM)和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BGM市场** * 全球BGM市场稳定增长 增速维持在5-7%[2][3] * 中国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2][3] * 三诺生物在BGM领域预计保持个位数稳定增长[2] **全球CGMS市场与趋势** * CGMS能提供全天候连续血糖数据 优于BGM的点状数据 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2][4] * 欧美国家已将CGMS纳入医保以提高渗透率[2][4] * 2020年全球CGM市场规模约为57亿美元[2][4] * 2015-2020年全球CGM市场复合增速达28%[2][4] * 全球CGM占比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0年的20%[2][4] * 中国CGM渗透率为6.9% 显著低于美国(25.8%)和欧洲(18.2%)[2][4] * 自2021年起 国内品牌通过价格竞争提升了整体渗透率[2][4] **三诺生物市场地位与策略** * 三诺生物已占据国内BGM零售端50%的市场份额[3] * 三诺生物拥有2200万用户 覆盖超过3800家医院和22万家药店[3] * 国内市场利用BGM渠道优势拓展CGM业务 已与4000多家经销商合作[2][5] * 覆盖22万家药店 并在电商渠道占据领先地位[2][5] * 海外市场重点布局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5] * 在欧洲已获认证并与意大利代理商合作 有望在医保覆盖后快速放量[2][5] * 在美国计划将二代产品推向临床试验 依托子公司Trivida和PTS的医保合作加快上市[5] * 通过跨境电商及拓展新经销商开拓发展中国家销售渠道[5] **未来业绩增长点** * 业绩增长主要依赖CGM业务发展[2][6] * 预计2026年欧美医保政策支持下海外销售加速[2][6] * 通过扩展经销商网络保持较快增速[2][6] * 需关注海外销售情况[2][6]
中升控股20250926
2025-09-28 14:57
中升控股 20250926 摘要 中升控股售后维保及精品维保业务表现如何? 中升控股售后维保及精品维保业务表现稳健,每年进店量约 800 万次,今年上 半年达 400 万次。单次进店消费平均 3,300-3,400 元,上半年单次进店毛利 约 1,580 元,保持高毛利率 47%左右。这部分业务未受新车业务下行影响, 其盈利能力强劲且客源充足。新能源车渗透率虽高,但存量占比仍低,对售后 维保影响有限。此外,公司主要布局中心城市,人流趋势有望推动总量增长。 今年上半年售后维保贡献 63 亿元毛利,占公司全部 42 亿元毛利的大部分。 对中升控股未来利润预期如何? 受价格战影响,奔驰、雷克萨斯、丰田等传统品牌亏损加剧,但三季度 行业折扣率出现回收迹象,8 月国内乘用车平均降价幅度回升 0.1%,燃 油车折扣率下行,有望改善中升控股新车业务毛利。 中升控股积极布局华为赛力斯问界品牌,已开设 36 家门店,问界品牌 市占率达 8%,在全国中心城市市占率高达 1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 倍,预计随着门店爬坡结束,销量和盈利将持续提升。 售后维保及精品维保业务表现稳健,每年进店量约 800 万次,上半年达 400 万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