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01
icon
搜索文档
零跑冲向年销400万辆?
虎嗅· 2025-09-14 06:08
"新势力要最终存活,年销100万辆或许不够,门槛至少要到400万辆。"——在慕尼黑车展上,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抛出了这样一个极具冲击的判断。 他得出这个判断的逻辑很"简单直接":"100万台原本是燃油车的门槛,未来电动车(的门槛)可能会更高,因此最终集中度会比燃油车更高"。换言之,当 行业终局的竞争变得更残酷,头部聚集效应更强时,销量的生存线也将被大幅抬高。 可以确定的是,不管这个逻辑是否会成立,这个数字绝对足够"野心"。 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史,年销百万的自主品牌已是凤毛麟角,能超越400万辆的,至今也只有比亚迪。将目标直接设在这里,意味着零跑已将目光越过新势力 同行,瞄准了体量更庞大的传统巨头。 注:年滚动月销量为过去12个月累计销量平均值 这份底气直观来看,部分源于零跑当下迅猛的增长势头。简单列几个成绩: 如此强劲的增长,让过去行业公认的"百万辆"存活目标,在零跑的规划中似乎已成为一个中期节点。(按照零跑去年和今年超100%的增速,明年内就能冲 击100万辆)。 但从新势力的领跑者成长为全球主流车企,显然不会像一道简单的等差数列题。要最终跨过那条严苛的"生存线",零跑为下一步的发展,又规划了怎样的路 径? ...
零跑汽车产能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1 07:23
现有工厂及产能情况 - 金华工厂位于浙江金华市 包含一厂和二厂 年产能合计50万辆 单月产能约4万辆 目前处于完全饱和状态[1] - 金华工厂生产车型覆盖全系 包括微型车T03 主力SUV C11 C10 C16 轿车C01 配备三电车间支持全域自研零部件生产[1] - 杭州工厂位于杭州市钱塘区 年产能规划40万辆 2025年上半年已投产 生产B系列车型 2025年3月扩容后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1] 未来产能规划 - 金华第三工厂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投产 根据备案信息可能侧重电驱系统及物流配套 整车生产角色待官方明确[1] - 公司总产能目标为金华两厂50万辆加杭州工厂40万辆加金华三厂规划产能 合计120万辆年产能 计划2026年达成[1] - 产能布局与车型推出节奏相匹配 为百万销量目标做好准备 零跑当前以金华两厂为核心生产C系车型 杭州工厂分担B系列产能压力[1]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显示行业持续发展[2] - 储能市场增长高于动力电池市场[10]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6]
零跑汽车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2:21
公司荣誉与排名 - 首次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并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1] - 首次上榜2025《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为唯一新进新能源车企 [1] - 跻身"双500强"榜单被视为中国经济动能转换的缩影 [1]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超22万台且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1] - 7月单月交付突破5万台并连续五个月稳居造车新势力月销冠军 [1] - 1-7月累计出口销量近2.5万台且稳居造车新势力出口销量榜首 [1] 技术研发能力 - 整车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包括三电和智能化系统 [2] - 自研自造比例占据整车成本的60% [2] - 推出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及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2] 产品与战略布局 - 在售产品包含B01/B10/C16/C10/C11/C01/T03并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选择 [2] -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入股并于2024年5月正式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2] 企业背景与定位 - 成立于2015年且为技术驱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1] - 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制造/智能驾驶/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开发及车联网解决方案 [1] - 创始人拥有逾三十年电子工程技术积累 [1]
零跑汽车“牵手”电池巨头,成立合资公司
DT新材料· 2025-08-22 16:04
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合资企业获批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8月15日无条件批准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新设合营企业案,两家公司将从供应商与客户关系转向更深层次的股权合作[2] - 零跑汽车2022年5月发售的首款中大型轿车C01的717长续航版本搭载容量超过90KWh的动力电池组,由中创新航提供[2] - 新能源行业纵向整合成为趋势,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和成本中心,促使车企与电池企业深化合作以保障供应和技术独特性,同时电池企业需稳定出货渠道并提升市场竞争力[2] 中创新航业务表现 -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为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 - 2025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4.15GWh,位居中国第三[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中创新航位居全球第四[2] 零跑汽车财务与运营数据 -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0.3亿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3] - 汽车毛利率达14.1%,同比增长13%,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3]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3] - 预计第三季度销量17万至18万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58万至65万辆,并挑战2026年100万辆目标[3] - 7月全系交付50,129台,同比增长超126%,年内累计销量271,793台,同比增长149%[3] 一汽计划入股零跑汽车 - 一汽计划初步要约收购10%左右零跑股份[4]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 - 大会于2025年12月9日至11日举行,涵盖开幕式、嘉宾致辞、剪彩仪式及多场专题论坛[6][10] - 专题论坛包括宏观视角行业分析、战略前沿航空航天、绿色转型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基石等[6]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及培育钻石看货会[6] - 展品范围聚焦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硅碳、电容炭等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8]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等[8] - 生产设备涵盖高温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切割机、铺丝设备等,分析仪器包括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等[8] - 航空航天专题覆盖eVTOL、压力容器、制动系统、光伏热场、机器人、锂电/钠电、风电叶片等领域[9]
零跑汽车(09863):销量连创新高,首次半年度盈利
华泰证券· 2025-08-21 07:4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对研究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88.93港币(前值81.15港币)[1][5][7] - 核心观点:首次半年度盈利拐点显现,25H1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转正),Q2单季净利达1.63亿元(24Q2为-12.00亿),主要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成本优化及战略合作收益[1][3]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3/52.4/82.5亿元,增速达219.69%/157.17%/91.61%[5][12] 收入与销量表现 - 25Q2销量13.4万辆(同环比+152%/+53%),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居新势力销冠[2] - 销量结构优化:B/C平台占比提升至57.6%/24.4%,低价车型T03占比降至18.0%(同比-7.4pct)[2] - 海外加速拓展:25Q2出口1.3万台,7月出口4605台,B10车型首批发往欧洲计划9月上市[2][4]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创新高达14.1%(同比+13.0pct),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3] - Q2净利率1.1%(同比+23.5pct),费用率优化至16.2%(同比-11.2pct)[3] - 盈利驱动因素:规模效应、成本管理、碳积分及战略合作收益(如与Stellantis及中国一汽合作)[3][4] 增长催化剂 - 新车周期:25-26年将密集投放B平台3款车型,C平台换代及首款D平台车型亮相,A/D平台车型26年上市[4] - 渠道下沉:25Q2国内门店806家覆盖286城(同比新增88城),单店店效提升50%,目标25年底覆盖率达90%[4] - 本地化生产:马来西亚工厂完成C10-OTS下线,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销量预测:25-27年64.0/103.0/141.6万辆(增速118%/61%/37%)[5][12] - 营收预测:25-27年745/1287/1707亿元(增速131.72%/72.72%/32.64%)[11][12] - 估值逻辑:给予1.5倍PS目标(行业均值1.2倍),溢价基于新车周期、海外布局及智能化优势[5][16]
1.4万!特斯拉,再降价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特斯拉降价策略 - 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29.99万元 高性能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34.99万元 [1][2] - Model 3通过保险补贴变相降价8000元 活动期限为2023年8月14日至9月30日 [1][2] - 推出引荐奖励计划 引荐购车可获3500元尾款抵扣及90天EAP免费试用 引荐人获7000积分奖励 [2] 特斯拉销量与战略背景 - 7月特斯拉中国销量6.43万辆 同比增长128%但环比下降31.38% [3] - 公司采用"以价换量"策略 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 基于成本定价原则 [3] - 二季度财报会议表明可能进一步降价以应对经济环境恶化 [3]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上汽大众8月对9款SUV车型降价 最高综合优惠6万元 部分车型提供0利率及置换补贴 [4] - 零跑汽车下调C11/C01部分车型售价 最高降幅2万元 [4] - 蔚来汽车推出换电体验券及家充桩降价优惠 家充桩最高降幅2700元 [4] 其他车企促销活动 - MG名爵对三款车型提供最高2.6万元优惠 赠送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5] - 欧拉品牌推出最高3万元限时优惠 好猫系列起售价降至10.78万元 [5] - 乘联会预计部分细分市场将保持常态化促销 可能出现逆周期加码促销现象 [1][5]
零跑汽车联合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智能仿生腿招募报名工作
齐鲁晚报· 2025-06-10 13:29
科技助残项目 - 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科技助残项目第三期招募公告 面向省内外招募100名受助者免费安装智能仿生腿 [1] - 零跑汽车作为爱心捐赠企业参与项目 号召有需要的肢残人士通过官方渠道报名 [1] - 项目采用"政府+爱心企业+科技企业"的公益合作模式 阿里巴巴 零跑汽车 强脑科技等科技企业参与 [3] - 强脑科技CEO表示该项目正在形成"公益中国"的全新答案 帮助残疾人安装假肢重新生活和就业 [3] 零跑汽车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杭州 是一家技术驱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3] - 创始人朱江明为电子工程师出身 拥有30年技术积累 [3] - 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 研发制造 辅助驾驶 电机电控 电池系统开发及车联网解决方案 [3] - 整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 包括三电和智能化系统 自研自造比例达65% [3] - 技术成果包括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 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3] 零跑汽车产品与战略 - 在售产品包含B10 C16 C10 C11 C01 T03 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选择 [3] - 坚持"科技普惠"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配置 优品质 好而不贵的产品 [1] -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入股 2024年5月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3]
零跑:靠实力硬卷,新能源乱世有“真香”!
海豚投研· 2025-05-19 15:49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到历史新高的15%,环比提升,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期环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12%,BBG预期下滑至10.6%)[1][14] - 战略合作收入贡献显著:一季度确认技术服务费3亿元,贡献毛利约2亿元,拉动整体收入和毛利超预期[2][15] - 剔除战略合作影响后,实际毛利率为13.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单车均价11.1万元,在销量环比下滑28%背景下仍超预期[3][18][21] - 单车成本环比下降400元至9.62万元,降本能力持续体现[20] 二季度及全年指引 - 二季度销量指引13-14万辆(4月已交付4.1万辆,5/6月需月均4.4万-5万辆),主要由新车B10和改款C10放量驱动[4][22] - 二季度毛利率或因车型换代略有下滑,但预计可实现盈亏平衡[6][23] - 2025年全年销量指引维持50-60万辆(较2024年近30万辆翻倍),毛利率指引10%[26][30] 业务亮点与战略 - 产品定位精准:主打10-20万元价格带纯电车型(占比70%),通过"更低价格、更大空间、更高配置"策略打造爆款[26][28] - 技术授权模式开启:与一汽合作的技术服务费毛利率达60%-70%,若可持续将提升估值空间(参考小鹏案例)[5][21] - 出海加速:1-4月出口1.4万辆(4月占比15%),全年目标上调至5-8万辆,欧洲渠道已覆盖500家(一季度净增100家)[9][30] - 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2025年智驾预算8亿元,计划下半年推出城市NOA功能[32] 财务数据概览 - 一季度总收入100.2亿元,超预期6%(市场预期94.3亿元),同比增速187%[4][37] - 经营利润-1.5亿元,较市场预期-6.2亿元改善5.1个百分点;净利润-1.3亿元,较预期-4.8亿元改善3.8个百分点[4] - 研发费用8亿元(预期7.2亿元),销售费用6亿元(预期5.3亿元),主要用于渠道扩张(国内门店达756家)[34][37] 车型与产品规划 - 新车B10(紧凑型SUV)起售价9.98万元,智驾版11.98万元,为同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10-15万元车型[25][28] - 2025款C10配备800V快充(同级唯一15万元内产品),纯电续航升级至600km[28][29] - B平台三款新车(B10/B01/B05)定位7-15万元,均采用LEAP 3.5架构(成本较3.0降30%-40%)[25][32]
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分析:头部品牌分化加剧 多数迎同比增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8 07:16
新能源车企4月销量表现 - 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8.01万辆 其中乘用车销量372615辆 同比增长19.4% 王朝网和海洋网合计贡献超34万辆 同比增长16.5% 方程豹汽车销售10039辆 同比增长375.8% 腾势汽车销售15388辆 同比增长38.4% 仰望汽车售出135辆 已完成2025年全球目标销量550万台的1/4 [2] - 吉利汽车4月总销量234112辆 同比增长53% 新能源车销量125563辆 同比增长144% 占总销量54% 创历史新高 银河品牌单月销量接近10万辆 [4] - 奇瑞集团4月总销量200760辆 同比增长10.3% 新能源汽车销量61223辆 同比增长85.5% [6] - 长城汽车4月批发销量100061辆 同比增长5.55% 新能源汽车销量28813辆 同比增长28.42% 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已规模化应用于主力车型 [8] 造车新势力竞争态势 - 零跑汽车4月交付量41039辆 同比增长172% B10车型售价9.98万元-12.98万元 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万辆 C16 C11 C01车型开启一口价促销模式 [9] - 小鹏汽车4月交付量35045辆 同比增长273% MONA M03和P7+车型畅销 G6 G9 X9新款车型配置升级售价下调 [11] - 理想汽车4月交付新车33939辆 同比增长31.6% 前4个月累计交付12.68万辆 完成全年70万辆目标的18% 推出3款新车升级智能化硬件与软件 [13] - 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超2.8万辆 SU7凭借轿跑设计和生态互联保持稳定消费群体 YU7有望在6月或7月上市 [13] - 广汽埃安4月销量28301辆 同比正增长但环比下滑 UT鹦鹉龙上市后未显著提升销量 4月底推出新款车型配置大幅提升 [15] - 岚图汽车4月销量10019辆 同比增长150% 前4个月累计销量36053辆 同比增长77% 即将推出FREE+车型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和鸿蒙座舱 [17] - 蔚来汽车4月交付新车23900辆 同比增长53% 环比增长58.9% 依靠5年0息等优惠政策促进销售 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售价较预售价低近3万元 [17] 行业整体趋势 - 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四天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6万份 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 展望5月国内汽车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4月扎堆上市的新能源车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长动能 [17]
零跑没近虑
虎嗅APP· 2025-04-15 00:12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4年业绩显著改善,营收321.6亿同比增长92.1%,交付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净亏损28.2亿且亏损率收窄至8.8%,Q4毛利润率13.3%创新高并实现单季扭亏 [3] - 2025年Q1交付8.8万辆同比增长162%,3月交付3.71万辆跃居新势力榜首,股价在业绩公布当月涨幅达43.4% [4][5][6] - 公司累计交付近70万辆,但销售均价从2023年11.6万元/辆降至2024年10.8万元/辆,与"中高端"定位渐行渐远 [9][12][15] - 原材料成本占比超90%导致"白痴指数"仅1.16,规模效应改善空间有限 [21][22][25] - 研发投入远低于同行,2024年29亿占营收9%,智驾团队不足500人,存在技术积累不足风险 [28][30][3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年31.3亿增长至2024年321.6亿,毛利润从2021年亏损13.9亿改善至2024年盈利26.9亿,毛利润率从-44.3%提升至8.4%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回正至11亿,2024年达85亿,财务状况优于小鹏汽车 [40][43] - 2024年单车毛利润9000元,毛利润率8.38%,与小鹏整车业务接近 [35] 产品结构 - 早期依赖微型车T03,2022年占比56%,售价8-10万元/辆 [11] - C系列车型占比提升,2024年C系交付22.5万辆占总交付76.5%,T03交付7万辆 [9] - 累计交付中C系与T03比例约6:4,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9] 行业对比 - 理想汽车2023年交付37.6万辆时毛利润率达22.2%,零跑在相近交付规模下盈利能力差距显著 [18][19] - 研发投入仅为"蔚小理"的1/3至1/5,2024年29亿 vs 小鹏65亿、理想超100亿、蔚来134亿 [28][37]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小米241亿,华为车BU仅2024上半年就投入34.2亿 [32] 成本结构 - 原材料成本占比居高不下:2022年96.1%、2023年91.7%、2024年92.4% [21][22] - 单车原材料成本从2022年12.4万降至2024年9.3万,但仍占售价86% [21][22] - 成本刚性极强,规模扩张难以显著改善利润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