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

搜索文档
三代车型的坚守与蜕变,李斌详解蔚来ES8的“生长哲学”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15:11
产品定价与成本结构 - 全新ES8整车购买起售价40.68万元 BaaS电池租赁方案下价格降至29.88万元 较第二代车型下调近10万元 [2] - 价格下调源于自研芯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 自研神玑NX9031芯片成本降低1万元 实现更好的毛利表现 [2] - 公司强调定价策略非价格战 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共享 通过技术降本模式在价格下探同时保持合理利润空间 [2] 智能驾驶技术配置 - 搭载Cedar AQUILA天鹰座超感系统 配备31个高性能感知硬件 全向感知最大范围超过40万平米 [3] - 采用350度激光环向感知系统 包含瞭望塔式超远激光雷达和双侧广角激光雷达 配合4D成像雷达提供立体感知能力 [3] - 行业首个通过世界模型技术架构量产落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WM 实现全场景全域应用体验 [3] 智能座舱与交互系统 - 配备全新一代NOMI Mate 3.0 结合全栈自研NOMI Intelligence全场景情感智能 提升情感表达与对话能力 [3] - 通过NOMI Agents多智能体架构 深度融合全车19个领域超3000项控制能力 实现智能体验质的飞跃 [3]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第三代ES8以更成熟技术和更亲民价格推动纯电大型SUV普及 七年间从市场搅局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4] - 与乐道L90形成产品组合 覆盖18万到45万元价格区间 构建清晰产品梯队 [4] - 智能电动车竞争进入下半场 规模效应与技术红利成为关键变量 全新ES8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筹码 [4] 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三代ES8演进体现中国高端制造从追赶到并跑的发展历程 公司十年技术积累集中释放 [2][4] - 通过自研芯片与系统级创新 实现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 形成技术降本可持续模式 [2][3]
朱华荣卸任、王辉接棒,阿维塔还有“三场硬仗”要打|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9-24 00:04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当价格战的硝烟弥漫至每一个价格带,当"降价减配"几乎成为行业求生本能时,阿维塔打出了一张反逻 辑的牌。 9月20日,在新任董事长王辉的主持下,阿维塔不仅发布了野心勃勃的"战略2.0",更推出了号称"入门 即满配"的阿维塔07 2026款。全系标配华为顶级智驾、电吸门、零重力座椅……在21.99万元起的售价背 后,阿维塔试图用"满配"正面迎击行业的"价格战"。 然而,这场高调的战略发布,却发生在一个微妙的时刻:朱华荣因央企合规要求卸任董事长,交由"80 后"少帅王辉接棒;而阿维塔前8个月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6%,正面临严峻的增长压力。 在华为光环与长安资源的双重加持下,王辉手中的阿维塔必须证明,高端化不是资源的堆砌,而是体系 的胜利。 人事换防 朱华荣的卸任,并非意外。他在媒体沟通会上坦言:"中国长安成立后,按照中央一级企业对领导任职 的要求,原则上不能兼任三级企业职务。"因此,他陆续辞去长安福特、阿维塔等多家子公司董事长职 务,将重心放在集团战略层面。而阿维塔作为"集团重中之重"的板块,需要专职领导全身心投入。 王辉的接任,被业内视为"对口就业"。这位44岁的长安老将,2003年加入长安 ...
独家丨地平线明年发布并争取量产舱驾一体芯片;比亚迪补强智舱团队,斑马智行原 CTO 加入
晚点Auto· 2025-09-19 11:49
地平线舱驾一体芯片规划 - 地平线计划于2026年发布并量产面向整车智能的舱驾一体芯片 这是公司历史上设计最复杂的芯片[3] -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及其高阶智驾算法团队参与芯片算力定义与规划 采用从软件算法需求倒推芯片设计的开发模式[3] - 地平线基于征程6P芯片开发"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方案HSD 预计今年11月在奇瑞星途ET5车型量产上车[4] 舱驾一体技术优势与竞争格局 - 舱驾一体技术将座舱系统与智驾系统深度融合 实现算力共享和软件协同 可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并降低硬件设计复杂度[4] - 高通是舱驾一体市场主要参与者 其骁龙8775芯片AI算力达72Tops 今年下半年量产 升级版SA8797芯片AI算力提升至320Tops[4] - 高通SA8797芯片客户包括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 零跑计划2026年一季度在旗舰D系列车型搭载该芯片[4] 舱驾一体市场定位与地平线战略 - 舱驾一体主要瞄准中低端智驾市场 相比独立芯片具有成本优势 可能影响地平线中低阶芯片业务[5] - 地平线2025年预计出货400万套芯片 低阶和中高阶方案各占一半 舱驾一体可能是其中低算力领域的防御布局[5] - 舱驾一体仍属小众路线 需要统一硬件平台和复杂软件架构 对车企协作能力要求较高[5] 地平线业务表现 - 地平线上半年出货量达198万套 累计实现千万级芯片出货量[5] - 高阶智驾正快速下探至主流市场 预计2-3年后成为标配 10万至15万元市场将标配城市NOA解决方案[5] 比亚迪智能化人才引进 - 斑马智行原副总裁兼CTO王军加入比亚迪智能座舱团队 负责座舱架构和地图研发 向李锋汇报[6] - 比亚迪为推进舱驾融合 今年4月将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团队整合 李锋负责两大业务软件研发[6] - 比亚迪辅助驾驶团队已有近5000人 近期多名高级别技术人才从头部新势力和辅助驾驶公司加入[6] 比亚迪技术规划与产品布局 -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杨冬生表示将推出One-Board舱驾一体产品 芯片集成在同一块PCB板上[6] - 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分为三个平台:A平台搭载2颗英伟达Orin-X芯片和3颗激光雷达用于仰望品牌 B平台配备1-2颗激光雷达和单颗Orin-X芯片用于腾势和比亚迪品牌 C平台采用英伟达Orin-N或地平线征程6芯片用于王朝和海洋车型[7] - 比亚迪计划2025年量产天神之眼B平台 上线基于"端到端"架构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覆盖价位段下放至20万以下[7] 比亚迪技术开发进展 - 比亚迪正开发基于城市通勤高频路线的MNOA记忆领航方案 预期今年在天神之眼C平台推送[7] - 对比亚迪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架构处于小团队预研阶段 量产时间取决于技术指标和体验表现[7] - 比亚迪前8个月累计销售286.4万辆 希望通过智能化在更低价位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保持竞争优势[8]
年内狂涨20%!中概股开启“价值重估”,全球资金“买入中国”正当时?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55
中概股独立行情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9月8日收盘上涨2.12%至8110.90点 创今年3月以来阶段新高 年内累计涨幅近20% [1] - 指数当前点位较2021年2月历史峰值20893.03点仍有较大差距 但中国资产深度价值重估已拉开序幕 [1] 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流动性改善:美元走弱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全球资金回流非美资产 中概股成为资金关注焦点 [2] - 国内政策支持:监管层通过鼓励分红回购提升股东回报 央企与大型平台公司回购规模大幅增长 [2] - 科技行业扶持政策方向明确 科技自主化决心为科技类中概股提供长期发展支撑 [2] - 企业基本面边际改善:二季度出海型公司与平台经济龙头业绩超预期 跨境电商海外市场拓展带动营收增长 [3] 估值水平与修复潜力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12个月前瞻市盈率15.58倍 低于17.68倍历史均值 [5] - MSCI China指数前瞻市盈率约13倍 显著低于美股市场 具备全球横向与历史纵向估值优势 [5]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25或50个基点 年底利率或进入"三字头"区间 流动性改善支撑估值抬升 [5] 技术走势与中期前景 - 指数突破3月高点后持续放量上冲 趋势性信号强化 [6] - 短期可能进入台阶式上移高波动阶段 目标区间8500-9000点 [6] - 中期上涨关键取决于美联储降息节奏 龙头企业盈利可持续性及分红回购制度长期推进 [6] 资金布局核心方向 - 高自由现金流平台经济板块:电商/广告/在线旅行等全球营收占比高企业 现金回报纪律严格 [8] - AI应用与工具层企业:营销自动化/AIGC生产力工具/开发者工具等轻资产快迭代领域 [8] - 智能电动车及智能化供应链:海外市场渗透加速与单车价值量提升带来业绩确定性 [8] - 港股作为境外中国资产载体:具备稳定分红收益与AI/创新药成长确定性 2023年以来分红回报稳定 [8] - A股受益国内政策提振:消费贷款贴息/反内卷/内需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估值相对港股溢价处5年低位 [9]
对话李斌:最初 1%的人相信蔚来四季度能盈利,现在不一样了!
虎嗅APP· 2025-09-04 10:16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面临严峻的盈利压力 四季度销量需超过15万辆才能实现盈利目标 其中ES8需贡献3.5万辆 L90需达4.5万辆 萤火虫1.5万辆 L60及其他车型补足剩余份额[2][3] - 公司通过人员优化、研发费用控制、产品策略调整(如标配100度电池包)及官降政策推动降本增效 但外部竞争和行业波动仍是重大挑战[3][5][6] - 第二品牌乐道L90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8月单月交付10,525辆 带动L60销量提升 但公司认为仍需持续证明爆品打造能力[2][12] 财务表现 - 一季度亏损60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收窄至41.26亿元[2][3] - 研发费用将从每季度30多亿元压缩至20-25亿元 主要通过人员优化和项目优先级调整实现[5][6] - 四季度盈利完全取决于销量能否突破15万辆 否则将引发对产品竞争力或管理能力的质疑[3][7][8] 产品与销量策略 - 乐道L90 8月交付10,525辆 成为销量支柱 并带动L60增长[2] - 为冲刺销量目标 公司为5566车型标配100度长续航电池包并实施官方降价[3] - 智能电动车需遵循消费电子式备货逻辑 提前备货5,000台车需占用资金10-20亿元[13] 组织与运营调整 - 2024年开始执行提效计划 2025年大范围降本增效 组织改革需先形成共识再建立新流程[6] - 外部经营压力加速内部改革 公司承认"经营情况差时反而能做相对好的决定"[6] - 用户服务模式从"服务无忧包"调整为更可持续的方案 强调整体用户利益而非满足所有个体需求[10][11] 行业挑战与应对 - 2025年一季度行业销量可能环比腰折 因购置税减半政策导致需求前置[14] - 碳酸锂价格波动和价格战是四季度重大外部风险[13] - 乐道品牌由沈斐负责 因其体系化建设能力和细致执行力[16][17] 管理层信心与团队士气 - 四季度盈利目标相信者比例从1%升至5% 信心提升源于L90热销和ES8超预期表现[2][13][14] - 管理层和经历过2019年危机的员工普遍相信目标可实现[13] - 公司通过"小的胜利"积累士气 但承认"还没到开香槟的时候"[4][14]
对话李斌:5%的人相信蔚来四季度能盈利,以前是1%
虎嗅· 2025-09-04 07:27
财务表现与盈利目标 - 一季度亏损60亿元[1] - 二季度净亏损收窄至41.26亿元[2] - 四季度盈利目标需达成超15万辆销量[2] - 具体车型销量目标:ES8需超3.5万辆/L90需达4.5万辆/萤火虫需1.5万辆[2]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乐道L90在8月交付10525辆并带动L60销量增长[1] - 为5566车型标配100度长续航电池包并实施官降政策[2] - 新车效应显著 需提前备货占用资金(如5000台车需10-20亿元)[11] 研发投入调整 - 季度研发费用从30多亿缩减至20-25亿元[4] - 削减手机等非核心项目 聚焦新车型开发[4] - 通过人员优化与效率改进维持研发成果[4] 组织变革与管理优化 - 组织惯性导致降本增效措施延迟至2025年[5] - 需外部压力推动流程机制与文化调整[6] - 服务无忧包等用户服务模式已调整至更合理状态[8] 产能与供应链优化 - 提前锁定零件量以确保快速交货[11] - 经历产能问题后已通过备货策略补足短板[11] 风险与挑战 - 四季度需应对潜在价格战及碳酸锂价格上涨风险[12] - 行业购置税政策变化可能导致2025年一季度需求减半[14] - 竞争对手降价狙击可能影响销量目标达成[2] 管理层信心与团队士气 - 内部相信四季度盈利的比例从1%升至5%[1][13] - L90与ES8超预期表现提升团队信心[13] - 沈斐被任命为乐道负责人因其体系建设能力突出[15]
探店16家,理想为何遭遇销量迷局?
36氪· 2025-09-03 09:10
销量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2年公司销量13.3万辆 同比增长47.2% [5] - 2023年销量37.6万辆 同比增长182.2% 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并成为新势力销冠 [6] - 2024年销量50.05万辆 增速超30% 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 [7] - 三年累计增长达450% [8] - 2025年1-8月销量26.3万辆 同比下降8% 8月跌出新势力销量前五 [10]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L9车型2024年销量8.58万辆 2025年上半年降至2.1万辆 [15][25]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8万辆 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最畅销车型 [15][24] - L9 Pro版本2023年降价3万元至42.98万元 实现连续5个月交付破万 [22][23] - 问界M8定价35.98万元起 卡位L8与L9之间价格带 [28] - 高端消费者更关注品牌内涵与身份表达 而非单纯产品力 [29][31] 中端市场价格战加剧 - L6与L7占品牌销量60%以上 [33] - 问界M7改款后起售价较L7低7万元 [36] - L6车型2024年销量19.2万辆 月均超2.4万辆 [36] - 乐道L90起售价26.58万元 Baas方案下可低至17.98万元 [38] - 20-30万元级SUV市场配置趋同 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等成为标配 [40][41] 核心技术优势与用户洞察 -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 NVH与空悬持续升级 [45] - "理想同学"语音助手针对儿童声纹与语法优化 提升家庭用户粘性 [49][50] - L系列NPS(净推荐值)位列行业榜首 [51] - 跨部门协同体系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52][53] 产品布局与品牌挑战 - 纯电MPV MEGA定价55.98万元 设计风格分化消费者接受度 [55][57] - L系列家族化设计缺乏新鲜感 需突破价值锚点 [58] - 过度强调"家用"标签限制高端市场拓展 [59] - 在25-30万元家庭市场仍占据产品/用户/口碑优势 [62]
纳斯达克100指数复盘与展望:八月震荡徘徊,九月风向渐明
东吴证券· 2025-09-03 05: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100指数8月呈现"冲高回落"走势,累计上涨0.85%,受宏观数据、政策信号及科技权重股财报分化影响,短期震荡格局延续[7][12][13] -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高位(PE-TTM 34.6倍,2011年以来83.6%分位数),对利率环境和业绩兑现依赖度高,技术指标显示中期趋势向上但短期波动风险累积[7][17][18] - 9月走势将受美联储议息会议、通胀就业数据及特朗普关税政策主导,流动性宽松预期与AI产业链业绩支撑中期向上趋势,但需警惕高位回调风险[7][45][51] 市场表现回顾 走势复盘 - 8月纳斯达克100指数累计上涨0.85%,成交总额约4.72万亿美元,月初因非农就业下修至7.3万人及制造业PMI降至48承压,中旬受微软、Meta财报提振反弹,下旬鲍威尔鸽派信号推动止跌回升[7][12][24] - 英伟达财报后股价震荡拖累指数收官震荡,核心PCE数据符合预期未提供新指引[7][12][30] 估值分析 - 截至8月29日市盈率PE-TTM为34.6倍,处于2011年以来83.6%历史分位数高位[7][17] 技术分析 - 风险度指标91.54处于高位区间,快线运行于慢线上方未形成死叉,中期上行趋势保持但短期波动风险上升[7][18] 事件驱动 宏观层面 - 非农就业大幅下修(7月新增7.3万)及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引发衰退担忧,CPI同比持平提振降息预期,PPI环比涨0.9%触发再通胀担忧,PMI回升至53.3缓解经济放缓忧虑[7][23][25][27][28][29] - 核心PCE环比涨0.3%符合预期,通胀缓慢回落但未达2%目标[7][30] 政策层面 - 7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且释放鹰派信号压制成长股,特朗普拟对半导体加征300%关税冲击芯片链,鲍威尔杰克逊霍尔年会暗示9月降息提振流动性预期[7][31][32][34][35] 行业动态 - 微软Azure全年增34%但资本开支压制利润率,Meta广告营收465亿美元超预期但资本开支上调引发担忧,苹果服务业务韧性凸显,亚马逊AWS增速回升至17.5%,英伟达Q2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56%但数据中心收入略低预期[7][38][39][40][41][42][44] - OpenAI推出GPT-5聚焦商业化落地,性能提升未达颠覆性突破[7][43] 后市展望 关键事件前瞻 - 9月重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9月17日)、CPI(9月11日)、PPI(9月10日)、非农就业(9月5日)及核心PCE(9月26日)数据,若通胀平稳强化降息预期利好科技股,数据超预期则压制指数[7][45][46][47][49][50] - 特朗普半导体关税政策若落地将冲击供应链依赖型科技企业[7][47] 指数走势展望 - 预计9月维持震荡格局,流动性宽松与AI业绩支撑中期向上趋势,但英伟达领跌情绪拖累短期走势,技术面需警惕放量下跌风险[7][51] - 科技子板块分化:云计算/AI高增长但资本开支压利润率,半导体存产能瓶颈,消费电子处周期切换,特斯拉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8%[7][51] 相关ETF产品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159941.SZ)总市值277.18亿元,日均成交额8.7亿元,管理费率0.80%/年,跟踪误差控制在2%以内[7][52][53][54]
小鹏加码主动安全:CEO 下场动员,想用技术成果回应外界质疑
晚点Auto· 2025-08-31 11:59
核心观点 - 主动安全已成为智能电动车技术竞赛的新焦点 公司通过重写主动安全架构和代码 实现每日迭代更新 以重新进入主动安全第一梯队[2] - 公司采用纯视觉方案 通过端到端+NGP架构提升主动安全性能 实现130公里/时全速域AEB和行业唯一的低附着路面AES功能[4][7][19] - 团队通过设立急战室和每日迭代的开发模式 在半年内完成主动安全系统升级 以应对市场竞争和用户对安全功能的需求[15][16][13] 技术突破 - AEB系统覆盖0-150公里/时全速域 针对静止障碍物在130公里/时高速下实现两段式刹停 先以0.6-0.7G减速度提醒 再以1G减速度紧急制动[4] - 冰雪AES功能通过单边制动技术 在80-130公里时速范围内实现紧急转向避让 解决低附着系数路面(低于0.3)的车辆控制问题[7][8] - 视觉摄像头采用24Hz帧率 响应速度达主流激光雷达的2倍 端到端模型延时降低一半[19] 开发过程 - 组建跨部门团队(智驾+底盘)进行技术融合 通过实车测试验证单边制动等创新方案[9][10] - 在广州和上海设立急战室 实行每日版本迭代和每周例会机制 确保开发进度和质量控制[15][16] - 使用累计的庞大数据库(含标签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道路测试超60万公里 并辅以云端仿真测试[20] 行业背景 - 行业从基础AEB功能转向高速/夜间/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的性能竞争 AEB成为衡量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新标尺[3] - 端到端算法应用趋于成熟 可提升场景识别准确率和驾驶行为拟人化 公司采用该架构重写AEB代码[18][19] - 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存在争议 但公司通过纯视觉方案实现主动安全性能提升[12][19] 战略意义 - 主动安全被列为公司"五大战役"之一 获得高层直接关注和资源倾斜 包括算力分配和人员调配[13][17] - 技术显性化需求增强 需通过突破性功能(如冰雪AES)强化智能驾驶标签 应对行业竞争压力[14] - 优先解决高频高严重度场景(如车辆/行人/施工障碍) 终极目标为实现零碰撞的全场景覆盖[21][22]
KOL调侃“追觅汽车专门扫马路”,目前高薪招整车人才,PMO岗位年薪近70万,整车销售端直指海外
新浪证券· 2025-08-29 08:29
公司跨界造车战略 - 智能家电公司追觅宣布进入造车领域 对标布加迪威龙等超跑品牌 [1] - 社交媒体出现调侃性评论 质疑清洁设备制造商造车的合理性 [1] - 公司通过高薪招聘快速组建团队 整车PMO岗位月薪达5万元 按15薪计算年薪逼近70万元 [2] - 招聘重点集中在整车研发 海外产品及跨境渠道领域 要求小语种能力和出口认证经验 [2] 人才招聘布局 - 开放多个整车相关职位 包括整车研发工程师 内外饰造型设计 结构工程师等岗位 [2][4] - 薪资范围显示: 结构工程师25-35K 整车电气工程师15-30K 整车研发工程师12-24K [4] - 岗位要求具备跨国项目管理能力 需要同时管理3-5个跨国项目 [2] - 招聘目标包括优化出口项目流程 实现项目周期缩短20-25%的年度目标 [2] 战略实施挑战 - 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庞杂 研发周期漫长且资金消耗巨大 [3] - 公司核心优势集中在智能家电和小型电机技术 技术转化存在不确定性 [3] - 需要长期重金投入 资本与资源储备成为关键决定因素 [3] - 若创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可能削弱现有家电品牌优势并导致跨界失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