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险企加注养老金融赛道 “叫好不叫座”如何解决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01
[ 近期多家险企发布的半年报均提到,广泛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及 满足备老、养老和失能等人群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健康保险产品等创新,与此同时,推动养老金融、养 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融合,将"保险+养老服务"作为未来新的增长方向。 ] 尽管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还较小,但其价值已渗透在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的养老产业全链 条。随着制度性创新不断推进,如何解决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关乎"第一支柱占比 过大、第二支柱发展缓慢"背景下,第三支柱能否补位。 在近日举办的2025首届智慧老龄与银发经济会议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原董事长、保险服务生态 网络ISE发起人徐敬惠表示,在养老第三支柱中,保险之所以受到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它有别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可以构建从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全功能闭 环,其精算和投资优势还能进一步延伸至第一、二支柱的基金受托管理,与第三支柱形成个人养老金账 户信息、产品和资金的互通,协同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以养老服务为例,他提及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60 ...
险企加注养老金融赛道,“叫好不叫座”怎么解决?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7 04:41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 -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尚小 2024年商业养老金业务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其中新增资金量接近1000亿元 较2023年试点起步之年的180亿元实现数倍增长 但相比第一支柱累计结存超6万亿元和第二支柱累计结存超4万亿元仍有很大差距 [2] - 保险机构积极布局养老社区 全国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60个养老社区 覆盖20个省市 提供床位约8万张 若包含轻资产模式涉及的养老社区数量已超过150个 [1] 第三支柱保险产品优势 - 保险产品构建从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闭环 其精算和投资优势可延伸至第一、二支柱的基金受托管理 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信息、产品和资金互通 [1] - 第三支柱产品包括商业保险年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及商业养老金等具有长期稳定收益和配套养老服务的产品类型 [2] 行业发展挑战 - 养老保险筹资能力较弱 银保渠道占据养老金融市场半壁江山 个险渠道因代理人数量急剧下滑面临销售挑战 [3] - 产品接受度受多重因素影响 包括公众对税优政策认知不足(如个人养老金缴纳3%个税引发的误解)以及住房反向抵押保险面临房价下行和法律社会伦理制约 [3][4] -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两年后市场规模仍很小 发展需解决社会护理能力匹配需求及投资效益问题 [5] 政策支持与增长潜力 - 监管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 鼓励保险机构创设兼具养老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的商业保险年金新型产品 [2] -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已进入全国推广阶段 目前享有12000元税前扣除额度 [3] - 中国寿险保费收入仅为美国的一半 不到世界的1/6 但GDP达到美国的68% 显示商业保险在养老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筹资潜力 [5] 行业战略方向 - 险企将"保险+养老服务"作为新增长方向 推动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与养老产业金融融合 [2] - 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为人寿保险和商业养老金带来重大增长空间 [5]
险企加注养老金融赛道 “叫好不叫座”怎么解决?
第一财经· 2025-09-27 04:40
尽管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还较小,但其价值已渗透在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的养老产业全链 条。随着制度性创新不断推进,如何解决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关乎在第一支柱占比 过大、第二支柱发展缓慢的背景下,第三支柱能否补位。 在近日举办的2025首届智慧老龄与银发经济会议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原董事长、保险服务生态 网络ISE发起人徐敬惠表示,在养老第三支柱中,保险之所以受到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它有别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可以构建从筹资、支付、投资到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全功能闭 环,其精算和投资优势还能进一步延伸至第一、二支柱的基金受托管理,与第三支柱形成个人养老金账 户信息、产品和资金的互通,协同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以养老服务为例,他提及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60 个养老社区,覆盖20个省市,提供床位约八万张。如果加上以轻资产模式"入局"的养老社区,涉及养老 社区数量已超过150个。 近期多家险企发布的半年报也均提到,广泛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及 满足备老、养老和失能等人群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健康 ...
医保局明确下半年重点:创新药、长护险新政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8-19 08:43
医保政策创新与产业支持 - 下半年医保工作聚焦医疗机构发展、医药产业创新、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实施和生育保险扩容等领域 [1] - 医保制度将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 从疾病补偿转向健康投资 [1] - 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超90%统筹地区已实现即时结算且拨付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1][3] 创新药支持与目录管理 - 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 [1][2]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体现支持真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1] - 通过政策换价格机制 打通创新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 [2] 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机构赋能 - 启动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 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 [3] - 完善按病种付费政策设计 对疾病分组进行动态调整 [3] - 探索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 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 [2] 长期护理保险推进 - 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3] -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鼓励商保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产品 [3] - 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提升居家社区照护服务可及性 [3] 生育保险制度升级 -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 [4] - 探索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 [4]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上半年待遇支出678.32亿元 [4] 医保结算与价格机制 - 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2] - 健全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 - 5个省份实现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 18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参保人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行业增长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与赔付支出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商业医疗险案例:武汉市民获中国人寿赔付20.76万元(总医疗费36万元) [2] - 巨灾保险覆盖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2024年河南、京津冀、湖北等地灾害赔付累计超352亿元 [2] 农业与特色保险创新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湖南油茶天气指数保险案例:低温天气触发赔付减少损失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持续提升 [3] 实体经济服务与资金运用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约9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4] 车险改革与重点领域创新 - 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5] - 交强险保额从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5]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8889.5亿元 [5] -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与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推进 [5]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速 [5]
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20:14
医保政策与制度完善 - 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1-6月生育保险待遇支出678.32亿元,5个省份实现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全额保障,18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 [1] - 创新实施预付金制度,29个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全国超90%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1] - 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平均结算周期压缩至30天以内 [1]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1][3] - 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逐步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3] 医药产业创新与支持 - 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体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2] - 开展2025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探索集采协议期满后全国统一接续采购,降低企业逐省投标成本 [2] - 健全完善全周期、全渠道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2] 医疗服务与支付改革 - 发挥医保支付引导作用,促进分级诊疗,启动制定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 [2] -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分配结余给守法守规的定点医药机构 [2] - 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鼓励商保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3] 健康保障与数智化转型 - 稳步提高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水平,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2]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基本医保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全方位参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 [2] - 2025年底全国基本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2] - 推进医保数智化,从"被动支付"转向"主动赋能",助力医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疾病预测建模、药物经济学等研究 [3] - 推动医保与科技融合,带动新型医疗服务、AI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产业链 [3]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1 18:07
保险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1] 民生服务与普惠保险 - 商业保险年金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 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供给优化 [1] - 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1] 农业保险发展 - 2021年至2024年农险保费收入从976亿元增长至1483.7亿元 [1]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提升 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持续推广 [1] - 农险数智化水平和投保理赔精准性提高 [1] 监管与未来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 [1] - 继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提升保险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准 [1] -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优化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08 22:2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涵盖养老、医疗、护理、旅游等多个领域 [1] 增强居民长期消费信心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稳健增值 [2] - 个人养老金制度由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范围,带动账户数量快速上升 [2] - 邮储银行服务55岁及以上中老年客户超过2.8亿人,工商银行同类客户规模突破2亿人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开户数均实现倍增,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均突破千万 [2] - 第8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产品总数已扩容至35只,产品结构日益多元 [3] - 商业保险年金凭借其长期稳健、结构灵活等优势,正在成为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3] 满足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 [4] - 商业健康险加快从"单纯赔付型"向"健康管理+医疗支付+家庭医生"一体化保障体系演进 [4] - 平安健康"重疾绿通"服务覆盖全国百余家医院,泰康"尊享健康险"可对接自营养老社区的医疗资源 [4] - 商业健康险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已从"后端理赔"延伸至"前端健康干预" [5] - 珠海市"附加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大爱无疆"续保率连续5年超过95%,年均参保者年龄约为39岁 [6] - 项目累计赔付支出超7亿元,惠及逾17万人次,个人最高赔付金额达133.2万元 [6] - 投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了27个百分点,高额赔付10万元以上的约600人 [6] - 项目自费药目录中共有58种药品,累计赔付达1.5亿元,受益近9000人次,人均赔付达8.14万元 [6] - 恶性肿瘤自费药的实际减负率高达84% [6] 发展老龄化消费新场景 -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8] - 通过养老金、年金险、护理险等长期保障产品,为家庭筑牢未来生活的底线 [8] - 保险机构不断创新服务路径,推动护理险与家庭照护服务的"打包式"设计 [9] - 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服务对象达177.8万人,协助制定《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照护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性文件 [9] - 打造"专业护理+亲情照护"双轨服务模式,构建标准化、科技化、温情化的护理保险运行体系 [10] - 商业保险有望构建覆盖"健康—养老—照护—出行"全过程的老年保障生态圈 [11]
人民财评:构建长效机制 以金融活水激荡消费动能
人民网· 2025-06-26 05:30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六部门联合发布19项重点举措 旨在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1] - 政策聚焦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 强化金融服务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通过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 保持流动性充裕 发挥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积极作用 [1] 增强消费能力措施 - 强化对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简化审批流程 [2] - 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2] - 研发养老专属产品 推进商业保险年金创新 扩大健康险和长期护理险覆盖面 [2] 扩大消费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健全专业团队 创新信贷产品 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 [3]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发放贷款 [3] - 支持服务消费企业发债 推动汽车、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扩容 [3] 重点消费领域支持方向 - 鼓励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加强机动车拆解、家电回收企业信贷支持 [4] - 优化汽车贷款审批流程 强化外贸企业内销金融支持 [4] - 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领域信贷投放 [4] - 创新文化旅游、体育娱乐融资模式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金融支持渠道 [4] 消费环境优化 - 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4] -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4]
大金融板块发力 沪指创年内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18:46
市场表现 - A股6月25日强势上攻,沪指涨1.04%报3455.97点创年内新高,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大涨3.11%报2128.39点,全市场成交额1639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15亿元,超3900只个股上涨 [1] - 券商板块持续爆发,国盛金控、湘财股份2连板,天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大涨超10%且单日成交332.35亿元连续两日居A股成交额之首,港股国泰君安国际暴涨198.39%,申万宏源香港涨超42% [2] - 银行板块多只个股股价创新高,工商银行上涨0.52%总市值2.73万亿元稳居A股市值第一,2025年以来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银行获险资举牌 [6] - 保险股全线飘红,港股阳光保险涨约5%总市值近400亿港元 [6] - 军工板块掀涨停潮,北方长龙等个股20%涨停,半导体板块台基股份20%涨停 [8] 行业动态 - 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可交易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 [3]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金管局正就落实条例进行市场咨询 [3] - 金融政策组合拳发力,《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举措强化金融服务 [5] - 保险行业获政策支持,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7] 机构观点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银行股因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受险资青睐,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且可能通过股权投资实现业务协同 [6]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二季度存储厂商收入环比增长,存储模组厂迎盈利拐点,建议关注存储芯片设计厂商 [8] - 华泰证券认为A股风险偏好回升,大金融板块持续性及半年报业绩确定性方向受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