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普奇拜单抗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行业系列报告(一):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进展与医保覆盖
头豹研究院· 2025-09-17 12:5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4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8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2.9% 预计2030年达22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9.0% [5] - 生物制剂细分市场增长显著 从2019年1亿美元增至2024年16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24亿美元 [5] - 小分子药物保持稳定增长 从2019年43亿美元增至2024年6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05亿美元 [5] - IL-4Rα靶点成为研发热点 司普奇拜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 [20][22] - 抗IgE抗体药物奥马珠单抗虽未获批单纯过敏性鼻炎适应症 但通过剂型创新和生物仿制药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23][26] 行业发展现状 发病机制与治疗模式 - 过敏性鼻炎是由IgE抗体介导的鼻腔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喷嚏、鼻溢、鼻痒和鼻塞 [6][8] - 治疗采用综合多模式方案 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措施 [9][11] - 免疫疗法(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被列为病因治疗的一线临床推荐方案 [10][11] - 对症治疗以药物治疗为核心 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 结合联合治疗方案及中医药辅助治疗 [10][11] 常用治疗药物 - 一线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第二代口服及鼻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13] - 二线药物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减充血剂(羟甲唑啉)和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 [13][15] - 三线药物为生物制剂 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 目前主要用于合并严重过敏性哮喘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 [15] 市场规模 - 中国过敏性鼻炎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422.0亿元增长至2024年462.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9% [16] - 预计2030年达56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5% [16] - 2024年患者结构:间歇性及轻度持续性AR占52.8% 中重度纯持续性AR占18.5% 中重度持续性AR伴随哮喘占28.6% [19] - 中重度持续性AR伴随哮喘患者用药方案成本更高 在整体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 [19] 行业创新药研发进展 IL-4R靶点药物 - 司普奇拜单抗(康诺亚)于2025年2月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IL-4Rα生物制剂 [20][22] - 全球另有4款抗IL-4R单抗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包括MG-K10(麦济生物)、度普利尤单抗(赛诺菲/再生元)、GR1802(智翔金泰)和TQH2722(正大天晴) [20][22] - IL-4Rα可抑制IL-4和IL-13双信号通路 阻断2型炎症发展 是2型炎症性疾病的有效靶点 [22] 抗IgE抗体药物 - 奥马珠单抗于2003年首次获FDA批准 目前NMPA批准适应症为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哮喘 [23] - 2024年奥马珠单抗获FDA批准用于预防食物过敏 [26] - 中国已批准奥马珠单抗生物仿制药:迈博太科CMAB007(2023年5月)和石药集团SYN008(2025年1月) [23] - 天辰生物LP003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适应症为过敏性鼻炎 [24]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上游技术成熟度 - 氯雷他定原料药获批数量达58个 西替利嗪31个 地氯雷他定24个 显示市场对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原料药的高度重视 [27][29] - 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度: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79.6%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77.9% 基因组测序关键技术45.7% [31] - 本土企业在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基因组学研究平台领域技术相对成熟 [31]
蓉企赴港上市潮,开启“双向奔赴”加速跑
搜狐财经· 2025-09-16 09:40
成都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多家成都企业包括国星宇航、极米科技、天味食品等筹划或推进发行H股赴港上市 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 [1][3] - 企业赴港上市动机包括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 支持全球化战略 优化资本结构 拓展国际市场 [1][6] - 成都已有近30家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涵盖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 [8]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化程度高、投资者结构多元、再融资流程高效等显著优势 [5]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 领先全球IPO市场 其中A+H架构企业贡献72%募资比例 [6] - 港交所针对特专科技企业设立上市新规 为高科技、创新药企业提供更便捷融资通道 [6] 企业案例与产业影响 - 国星宇航聚焦商业卫星星座系统建设 若成功上市有望带动成都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3] - 康诺亚从500平方米实验室起步 仅用五年实现港交所上市 募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临床开发 [8] - 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获得国际资本助力 显著加快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步伐 [8] 蓉港合作与协同发展 - 成都与香港通过资本、产业、创新等多维纽带实现深层级"双向奔赴" [10] - 香港金融发展成熟、贸易网络丰富 与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互补性合作 [7] -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达成常态化合作共识 推动产业协同和科技创新 [10]
特应性皮炎专题报告:掘金百亿AD蓝海:现有疗法仍可优化,双抗药物有望破局
国金证券· 2025-09-16 09:1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特应性皮炎(AD)赛道市场潜力 未来AD领域小分子及生物制剂药物的发展 [4] 核心观点 - 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庞大 全球约6-7亿患者 国内约6700万患者 未满足需求巨大 [1][10][18][20] - 小分子JAK抑制剂疗效优异但存在安全性问题 TYK2抑制剂因高选择性有望成为新选择 [2][11][47] - 生物制剂中IL-4Rα和IL-13在皮损改善上表现优异 IL-31缓解瘙痒能力较强 TSLP部分产品疗效待验证 [3][12][90] - 双抗/多抗可融合不同靶点优势 有望解决当前AD疗法在疗效、瘙痒缓解和给药间隔方面的局限 [4][13][40] 按目录总结 特应性皮炎疾病负担与市场 - 全球AD患者约6-7亿人 国内2020年患者数达6700万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18][20] - 疾病负担重 美国AD年治疗花费约52亿美元 患者工作效率下降10%-40% [22] - 患者就诊意愿强烈 亟需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 [1][10][22] 发病机制与临床评估 - AD发病机制以2型炎症反应为核心 涉及IL-4R/IL-13等多靶点 [21][23] - 临床评估以EASI-75和IGA 0/1为主要终点指标 瘙痒评分NRS/VAS作为疗效指标 [25][27][28] 治疗路径与现有疗法 - AD需长期管理 分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两个阶段 [29][30] - 传统疗法(糖皮质激素、TCI等)安全性不佳 [32] - 全球已上市十余款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 包括JAK、IL-4R、IL-13等靶点 [33][35][36] 小分子药物进展 - 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疗效优异但存在FDA黑框警告 需临床监测 [2][11][47] - TYK2抑制剂(如ICP-332)安全性更优 疗效数据优异 口服给药便利性高 [2][47][53] 生物制剂单抗靶点分析 - IL-4Rα单抗(如度普利尤单抗)2024年销售额超140亿美元 适应症广泛 [35][59][62] - IL-13单抗(如来金珠单抗)展现长期疗效潜力 给药间隔有望延长至8周 [66][68] - IL-31单抗(如尼莫利珠单抗)止痒效果突出 1周即可显著改善瘙痒 [75][78] - OX40/OX40L单抗(如amlitelimab)疗效一般 24周IGA0/1较安慰剂仅提升15% [83][85] - TSLP单抗在AD疗效待验证 主攻哮喘和COPD适应症 [87][90] - IL-22和IL-25等新兴靶点临床改善有限 需更多数据验证 [92][94] 双抗/多抗研发进展 - 双抗/多抗可融合IL-4Rα、IL-13、TSLP、IL-31等靶点优势 解决现有疗法局限 [4][13][40] - 全球超30项双抗在研管线 近60%处于临床前期 [39] - 重点在研产品包括赛诺菲Lunsekimig(IL-13/TSLP)、康诺亚CM512(IL-13/TSLP)、信达IBI3002(IL-4Rα/TSLP)、辉瑞三抗(IL-4/IL-13/TSLP和IL-4/IL-13/IL-33) [4][13][40][45] 相关公司布局 - 康诺亚:司普奇拜单抗已上市 布局CM512、CM336等多款双抗 [46][61] - 三生国健:SSGJ-611等产品处于临床III期 [47] - 智翔金泰:GR1802已递交NDA 国内第三款IL-4Rα单抗 [49][50] - 信达生物:IBI3002(IL-4Rα/TSLP双抗)处于I期临床 [52] - 诺诚健华:TYK2抑制剂ICP-332疗效优异 处于III期临床 [53]
康诺亚-B午前涨逾11% 上半年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成绩亮眼-港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4:08
股价表现 - 康诺亚-B午前股价上涨10.80%至75.90港元 成交额达1.86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812% [1] - 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 [1] - 归母净亏损0.79亿元 [1] - 收入超预期主要因CM313和CM355对外授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确认增厚收入 [1] 核心产品表现 - 司普奇拜单抗首个完整半年商业化成绩优异 收入约1.69亿元 [1] - 在AD领域疗效安全性优势明显 竞争力强劲 [1] - 鼻科独家适应症带动销售额快速增长 [1] - TSLP/IL-13双抗有望成为自免领域下一代重磅单品 [1] 研发管线进展 - CMG901有望2026年报产 [1] - CM512有望2025年下半年读出AD临床数据 [1] - 多条早期管线全球潜力强劲 [1] 战略布局 - 公司重点布局鼻科适应症 [1] - 拟参与2025医保谈判以提升产品可及性 [1] - 核心品种市场渗透加速 差异化布局 [1]
港股异动 | 康诺亚-B(02162)午前涨超10% 上半年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成绩亮眼 AD领域竞争力强劲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3: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12% [1] - 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人民币 [1] - 归母净亏损0.79亿元人民币 [1]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司普奇拜单抗实现收入约1.69亿元人民币 [1] - 在特应性皮炎领域疗效安全性优势明显且竞争力强劲 [1] - 鼻科独家适应症带动销售额快速增长 [1] - 公司拟参与2025年医保谈判以提升产品可及性 [1] 研发管线进展 - CM313和CM355对外授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确认增厚收入 [1] - TSLP/IL-13双抗有望成为自免领域下一代重磅单品 重点布局鼻科适应症 [1] - CMG901有望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1] - CM512预计2025年下半年读出特应性皮炎临床数据 [1] 机构评价 - 中金指出总收入超预期 主要受益于授权付款确认 [1] - 交银国际认为核心品种市场渗透加速且差异化布局 [1] - 华泰证券看好早期管线全球潜力强劲 多项催化有望兑现 [1]
康诺亚-B午前涨超10% 上半年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成绩亮眼 AD领域竞争力强劲
智通财经· 2025-09-05 03: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812% [1] - 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 [1] - 归母净亏损0.79亿元 [1] - 总收入超预期 主因CM313和CM355对外授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确认增厚收入 [1] 核心产品进展 - 司普奇拜单抗首个完整半年商业化成绩优异 收入约1.69亿元 [1] - 在特应性皮炎领域疗效安全性优势明显 竞争力强劲 [1] - 鼻科独家适应症带动销售额快速增长 [1] - 公司拟参与2025医保谈判 有望提升可及性 [1] 研发管线与催化剂 - TSLP/IL-13双抗有望成为自免领域下一代重磅单品 重点布局鼻科适应症 [1] - CMG901有望2026年报产 [1] - CM512有望2025年下半年读出特应性皮炎临床数据 [1] - 多条早期管线全球潜力强劲 多项催化有望兑现 [1] 市场表现 - 股价单日涨幅超10% 报75.4港元 [1] - 成交额达1.71亿港元 [1]
康诺亚-B(02162.HK):司普奇拜单抗顺利商业化 多个差异化早期管线快速推进中
格隆汇· 2025-08-29 18: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4.99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0.79亿元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7.5亿元 净利润亏损4.4亿元 [2] - 预计2027年收入20.8亿元 净利润0.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IL-4R单抗司普奇拜单抗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7亿元 [1] - 该产品已获批三大适应症: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1] - 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形式审查 若纳入医保有望加速销售放量 [1] 研发管线进展 - TSLP×IL-13双抗CM512开展4项2期临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 CDH17 ADC CM518D1开展晚期实体瘤1/2期临床 [2] - BCMA×CD3双抗CM336开展多发性骨髓瘤1/2期临床和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2期临床 [2] - CD38抗体开展3项临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期、IgA肾病2期、再生障碍性贫血1b/2期 [2] - Aβ原纤维抗体CM383开展阿尔茨海默病1b期临床 [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机构首次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2] - 基于DCF模型给予6个月目标价78.83港元 [2] - 看好公司已上市产品放量潜力和丰富临床研发管线 [2]
康诺亚-B(2162.HK):持续深耕潜力管线 司普奇拜单抗商业化快速放量
格隆汇· 2025-08-29 18: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812%,其中药品销售收入1.7亿元,对外合作收入3.3亿元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 [1]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24亿元(原预测-7.37亿元),下调2026年预测至-4.34亿元(原预测-3.04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0.64亿元 [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司普奇拜单抗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1.7亿元,公司预测峰值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 [1] - 该产品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全球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抗体药物 [1] - 截至2025年8月,商业化团队规模超360人,覆盖30省、240+城市、1400+医院,其中持续产出医院1100+家,可院内用药医院超300家 [1] 研发管线进展 - CM512(长效TSLP×IL-13双阻断剂)正推进中重度AD、CRSwNP、哮喘、COPD、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多项临床II期试验 [2] - CMG901(CLDN18.2 ADC)正在进行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临床III期试验,预计2026年10月完成 [2] - CM313(抗CD38人源化高效单抗)持续开展ITP、IgAN等自免疾病临床II期研究 [2] 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聚焦2型炎症相关疾病领域,打造专业自免领域销售团队,推动渠道与市场准入以提升药品可及性 [1] - 后续管线布局覆盖患者人群庞大,且研发进度领先 [2]
康诺亚-B(02162):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司普奇拜单抗快速放量,积极布局下一代自免双抗
开源证券· 2025-08-29 14: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司普奇拜单抗快速放量 2025H1实现销售额约1.69亿元 [8] - 对外授权产品首付款到账增厚业绩 2025H1产品合作与授权带来3.29亿元收入 [9] - 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8.00/10.10/16.20亿元 [7] - 积极布局下一代自免双抗产品 CM512和CM336临床进展顺利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4.99亿元 同比增长807.96% [7] - 2025H1归母净利润-7884万元 [7] - 预计2025-2027年PS为23.6/18.7/11.6倍 [7] - 毛利率保持高位 预计2025-2027年维持在95%水平 [10] 产品管线 - 司普奇拜单抗三大核心适应症上市 成人中重度特异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8] - 适应症持续拓展 布局结节性痒疹、中重度哮喘及COPD等II型免疫疾病 [8] - CM512(TSLP/IL-13双抗)国内进入II期临床 美国进入I期临床 半衰期约70天 [8] - CM336(CD3/BCMA双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I/II期临床和淀粉样变性II期临床积极推进 [8] 海外授权 - CM355(CD3/CD20双抗)授权Prolium全球非肿瘤适应症及亚洲以外肿瘤适应症权益 [9] - CM313(CD38单抗)海外权益授权Timberlyne [9] - 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实现创新出海 [9]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69.15港元 总市值206.58亿港元 [2] - 近3个月换手率103.35% [2] - 股价表现显著优于恒生指数 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期间最高涨幅达160% [4]
康诺亚-B(02162):司普奇拜单抗销售快速增长,后续管线研发顺利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8-29 14:0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4][17] 核心观点 - 司普奇拜单抗销售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收4.99亿元(同比增长812%) 其中司普奇拜单抗销售额达1.69亿元 [1][7] - 公司亏损显著收窄 2025年上半年亏损0.7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37亿元) [1][7] - 研发费用稳步增长 上半年研发费用3.60亿元(同比增长9%) 销售费用大幅提升至1.38亿元(同比增长492%) [1][7] - 现金储备充足 截至2025年中在手现金约28亿元 [1][7] - 差异化适应症推动商业化 司普奇拜单抗已获批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三项适应症 其中两项鼻科适应症为国内独家 [1][11] - 新增适应症拓展潜力 结节性痒疹及青少年儿童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正在进行3期临床 [1][11] - 医保准入预期 预计司普奇拜单抗将通过2025年国谈进入医保 [1][11] - 后续管线进展顺利 CMG901(CLDN18.2 ADC)已授权阿斯利康并进入全球注册性临床 CM512(TSLPxIL13双抗)开展2期临床 CM518D1(CDH17 ADC)处于1期临床剂量递增阶段 [2][11] - 其他创新分子临床推进 CM313(CD38单抗)、CM336(BCMAxCD3双抗)、CM355(CD20xCD3双抗)等临床进展顺利 [2][11] 财务预测 - 营收预测上调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27亿元、10.95亿元和20.46亿元(前值6.05亿元、10.95亿元和20.46亿元) [2][17] - 净利润预期改善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亿元、-5.76亿元和0.53亿元(前值-8.02亿元、-5.82亿元和0.47亿元) [2][17] - 盈利指标显示改善趋势 2025年EBIT Margin预计为-78.0% 2027年改善至-4.3% [3][20] - 毛利率保持高位 2025-2027年毛利率预计维持在92%-97% [20] - 收入增长强劲 2025年收入增速预计达93.2% 2027年增速为86.9%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