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

搜索文档
华润微涨2.01%,成交额8.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55.21元/股,上涨2.01%,总市值732.93亿元,成交额8.32亿元,换手率1.16%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49.68万元,特大单买入1.20亿元(占比14.40%)卖出1.04亿元(占比12.47%),大单买入2.71亿元(占比32.57%)卖出2.70亿元(占比32.4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7.14%,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9.35%、2.30%、15.91%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和上海市静安区,2003年1月28日成立,2020年2月27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服务 [2]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其他(补充)占比2.74% [2]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概念板块包括MCU、氮化镓、EDA、大基金、汽车芯片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40万户,较上期减少9.77%,人均流通股30,173股,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049.79万股(第二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492.52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2930.78万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减少51.1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2198.46万股(第六大股东),较上期增加69.11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持股1260.08万股(第九大股东),较上期增加127.48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持股958.11万股(第十大股东),较上期增加76.0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9.6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85%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260.08万股,浮盈赚取5569.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21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 并提供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1] - 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1] 机构持仓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二季度增持127.48万股 持有1260.0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95%[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2028.7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5569.55万元[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300)持有华润微2.67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为第十大重仓股[4]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4.3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11.8万元[4] 基金表现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规模278.0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62.47% 近一年收益184.59% 成立以来收益138.49%[2] - 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规模1.3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42.44%[5] - 芯片ETF基金经理田光远管理规模443.23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37.06%[3] - 综合ETF基金经理尚可管理规模14.99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88.72%[6]
华润微股价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8.89%,建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4.06万股,浮盈赚取106.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14
股价表现 - 华润微9月24日股价上涨3.07%至54.12元/股 成交额16.97亿元 换手率2.40% 总市值718.46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上涨 区间累计涨幅达8.89%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并提供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制造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补充)占比2.74% [1] 基金持仓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880)二季度持有华润微24.0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91%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9月24日浮盈38.74万元 连续3天上涨期间累计浮盈106.35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12.4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31.06% [2] 基金经理 - 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基金经理葛鲁禹累计任职时间2年27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4.77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39.22% 最差基金回报32.07% [3]
友阿股份: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切入到功率半导体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0:13
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1] - 公司计划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形成百货零售加半导体双主业驱动的战略发展格局 [1]
华润微涨2.11%,成交额2.7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39.0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2:4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50.75元/股 成交额2.76亿元 换手率0.42% 总市值673.7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39.04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3.85% 卖出占比7.54% 大单买入占比22.25% 卖出占比27.7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7.68% 近5日涨2.73% 近20日跌0.99% 近60日涨7.61%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40万户 较上期减少9.77% 人均流通股30,173股 较上期增加10.83%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增持1,492.52万股至3,049.79万股 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科创板50ETF(588000)减持51.17万股 科创板芯片ETF(588200)增持127.48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 同比增长9.62%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0.85% [2] - 主营业务构成:产品与方案占比54.34% 制造与服务占比42.92% 其他业务占比2.74% [1]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87亿元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含多只指数ETF 包括沪深300ETF(510300)增持76.01万股至958.11万股 [3] 公司基本信息 - 2003年1月28日成立 2020年2月27日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无锡和上海静安区 [1]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 提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服务 [1] - 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行业 涉及MCU、氮化镓、汽车芯片等概念板块 [1]
“中国芯”嵌入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
金融时报· 2025-09-22 02:0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博世、三星、沃尔沃等)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2] - 产品覆盖多领域:最小尺寸用于手机和可穿戴设备 中等尺寸适配家电 大功率产品用于高铁和动车[2] - 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 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2] - 外销占比常年保持在20%至30% 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7] 行业规模与发展阶段 -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万亿元 其中85%为集成电路板块[4]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国内与海外市场各占一半[4] - 国内仍有300亿元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依赖进口 但替代进程加速[4] - 功率半导体预计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面进口替代的半导体细分板块 替代周期3至5年[4] 研发与技术投入 - 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 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5] - 研发团队分布于上海、无锡、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5] -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 承担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5年全资收购美国半导体品牌美微科(MCC) 形成"双品牌+双循环"业务模式[7] - 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7] - 越南工厂通过本地采购30%原材料获得越南原产地认证 规避贸易壁垒[7] - 完成半导体行业首家海外全球存托凭证(GDR)发行 募集2.2亿美元纯外资资金[7] - GDR资金用途:9000万美元已投入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和美国市场网络搭建 剩余1.3亿美元将逐步落地[7] 财务表现与成长性 - 2024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年纳税超2亿元[8] - 自2014年上市以来 营收、利润、市值均实现超10倍增长[8] 区域产业生态支持 - 扬州市邗江区聚焦机械、电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8] - 机电和汽车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70%[8] - 62家重点外贸企业贡献全区60%以上进出口额 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格局[8]
“扬州造”抢占“芯”赛道“技术攻坚+品牌布局”掘金功率半导体全球市场
新华日报· 2025-09-20 23:5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功率半导体产品包括整流器件、功率模块和保护器件 最小产品仅芝麻粒大小 [2] - 每天生产1.5亿只功率半导体器件 年产量近600亿只 不良率仅百万分之一 [3] - 采用IDM垂直一体化模式 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终端销售服务 [3] - 碳化硅车规级模块封装产线已投产 形成"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模块集成"全链条体系 [6]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整流桥全球市占率第一 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5] - 多项产品打破海外垄断 成为小米Su7 Ultra功率模块供应商 [2][6] - 入选工信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 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产品良率和性能 [3] 全球化战略 - 实施"双品牌+双循环"战略 YJ品牌主攻国内和亚洲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4][5] - 海外营收占比25% 目标2030年提升至50% [5] - 在越南建设5.8万平方米海外封装制造基地 计划引入晶圆级封装产线 [5] - 全球设立30多个办事处和研发中心 国际订单金额上半年同比增长40% [4][5] 产能与技术 - 70%产品销往国外 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 每台设备每小时完成3万只器件检测 [2] - 越南工厂二期建设已启动 计划扩大产能并打造区域性半导体制造中心 [5] -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 单车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5至10倍 [2] 行业背景 - 功率半导体全球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海外市场占比一半 [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4万亿元 功率半导体占比5% 年增速7%-10% [6]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算力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4] 产业生态 - 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建成3500亩微电子产业园 汇聚30余家关联企业 [7] - 形成以公司为链主的完整产业链 涵盖存储芯片、显示芯片、半导体电源等领域 [7] - 园区半导体产业1-7月工业开票76.5亿元 近三年年均增速超30% [7]
功率半导体加速“走出去”|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56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 -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总额约为4万亿人民币 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占比约5% 每年复合增长率约5% [1]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755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规模占据38.6%份额 [1]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近半壁江山 江苏是重要产业聚集地 聚集扬杰科技、华润微、新洁能、苏州固锝、宏微科技、捷捷微电等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 [1] - 功率半导体国产化进展较快 截至2024年整体国产化率提升至15%-20% 其中IGBT和碳化硅功率器件国产化率约35% MOSFET国产化率约15% [2] - 中国功率半导体上市公司达数十家 在全球细分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有望率先成为完全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细分领域 [3] 功率半导体应用与增长动力 - 功率半导体作为电能转换与控制核心元件 凡是用电的地方均需使用 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显著降低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2] - 市场增长来自传统增量(手机、家电更换)和新兴应用(按摩仪、可穿戴设备、辅助动力设施) 主要增量板块先后为新能源汽车、服务器 接下来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爆发点 [2] 企业竞争与国际化战略 - 国内企业竞争海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随着实现中高端产品全面国产化 3到5年后国内将进入超级内卷时代 [3] - 扬杰科技2024年内销营业收入45.27亿元毛利率28.33% 外销营业收入13.64亿元毛利率45.43% 实行"国内做规模 海外做利润"策略 [3] - 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如2015年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MCC等三家企业)和布局海外产业链(研发中心5个、工厂15座、拉晶厂3座)加速国际化 [3][4][5] - 2025年上半年扬杰科技越南封装基地一期量产满产 二期顺利通线 实现海外产业链闭环 [5] 海外市场拓展机遇 - 全球下游企业因激烈竞争迫切需要降本方案 开始从全部选用国际品牌转为引入中国品牌供应商 为中国企业提升海外市占率提供契机 [5] -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助力拓展国际市场 例如英诺赛科作为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中唯一中国企业 提供氮化镓功率解决方案 [5] - 海外市场认品牌特征明显 消费类和工业类应用企业均重视品牌 扬杰科技通过YG品牌主攻亚太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2024年MCC销售额超2.1亿美元 [3][4]
功率半导体加速“走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52
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与结构 - 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总额约为4万亿人民币 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占比约5% 每年复合增长率约5% [1] - 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55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规模占据38.6%份额 [1]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格局 - 江苏是重要产业聚集地 聚集扬杰科技 华润微 新洁能 苏州固锝 宏微科技 捷捷微电等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 [1] - 中国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近半壁江山 在新能源革命推动下国产产品质量 性能和技术标准持续提升 [1] 功率半导体技术特性与应用领域 - 作为电能转换与控制核心元件 应用于高铁 电网 手机 耳机等所有用电领域 [2] - 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显著降低电流电压转换损耗 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2] - 市场增量来自传统消费电子更换和新兴应用包括按摩仪 可穿戴设备 辅助动力设施 [2] - 新能源汽车 服务器和人形机器人是主要增长驱动板块 [2] 国产化进展与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功率半导体整体国产化率提升至15%-20% 其中IGBT和碳化硅器件国产化率约35% MOSFET国产化率约15% [2]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 光伏 储能 5G等下游领域具有领先性 功率半导体有望成为完全自主可控的细分领域 [3] - 国内企业竞争海外企业在华市场份额 预计3到5年后将进入超级内卷时代 [3] 企业国际化战略与业绩表现 - 扬杰科技2024年内销营收45.27亿元毛利率28.33% 外销营收13.64亿元毛利率达45.43% 实行"国内做规模 海外做利润"策略 [3] - 通过YG品牌主攻亚太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2024年MCC品牌国内外销售额超2.1亿美元 [3] - 2015年出资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MCC 台湾美微科和深圳美微科三家企业 [3] 海外布局与产业链建设 - 截至2024年末在全球设立5个研发中心 15座晶圆与封测工厂 3座拉晶与外延厂 [5] - 2025年上半年MCC越南工厂一期实现量产满产 二期项目顺利通线 完成海外产业链闭环 [5] - 闻泰科技2019年收购车规级功率器件企业安世半导体 建立全球业务布局 [5] 国际市场拓展机遇 - 全球下游企业因激烈竞争迫切需要降本方案 开始从国际品牌转向引入中国品牌供应商 [5] -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助力国际市场拓展 如英诺赛科作为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唯一中国合作商提供氮化镓解决方案 [5]
藏在三星、博世、沃尔沃里的“中国芯”!
金融时报· 2025-09-19 12: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博世、三星、沃尔沃等)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 [1] - 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 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1] - 产品覆盖从手机可穿戴设备到高铁动车的全功率范围应用场景 [1] 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万亿元 其中85%为集成电路板块 [3]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国内与海外市场各占一半 [3] - 国内仍有300亿元高端功率半导体依赖进口 预计3至5年内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3] 研发与技术投入 - 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 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 [3] - 研发团队分布于上海、无锡、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 [3] -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 承担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采用"双品牌+双循环"业务模式:YJ品牌主攻国内和亚洲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4] - 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约25% [4] - 在越南建设海外工厂 当地采购30%原材料获得原产地认证 [6]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完成半导体行业首家海外GDR发行 募集2.2亿美元纯外资资金 [6] - 资金用于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和美国市场网络搭建 已投入9000万美元 [6] - 2024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年纳税超2亿元 [6] - 自2014年上市以来营收、利润、市值均实现超10倍增长 [6] 区域产业生态 - 扬州市邗江区机电汽车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40%提升至2024年70% [7] - 62家重点外贸企业贡献全区60%以上进出口额 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