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妥昔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华兰生物(002007):血制品稳健增长 高比例分红彰显价值
新浪财经· 2025-08-30 02:55
财务业绩 - 25H1总营业收入17.98亿元 同比增长8.8% 归母净利润5.16亿元 同比增长17.19% 扣非归母净利润4.84亿元 同比增长33.41% [1] - 25Q1营收8.68亿元 同比增长10.20% 归母净利润3.13亿元 同比增长19.62% 25Q2营收9.31亿元 同比增长7.53%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13.62% [1] - 销售费率8.40% 同比增加1.00pp 管理费率7.01% 同比下降2.99pp 研发费率8.97% 同比增加0.22pp 归母净利率28.69% 同比提升2.06pp [3] 血液制品业务 - 25H1血液制品收入17.37亿元 同比增长7.57% 毛利率51.69% 同比提升1.59pp [1] - 人血白蛋白收入6.95亿元 同比增长7.95% 毛利率52.53% 同比提升3.27pp 静注丙球收入4.53亿元 同比下降1.36% 毛利率40.62% 同比下降10.51pp 其他血液制品收入5.88亿元 同比增长15.10% 毛利率59.21% 同比提升8.98pp [1] - 25H1采浆量803.66吨 同比增长5.23% 丰都单采浆站获证并开始采浆 [1] 疫苗业务 - 25H1疫苗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92.63% 收入占比3.15% 其中流感疫苗收入0.26亿元 同比增长132.94% [2] - 冻干AC结合疫苗完成III期临床 冻干Hib结合疫苗获临床批件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III期临床开展中 [2] 基因治疗业务 - 贝伐单抗25H1收入5889.58万元 利妥昔单抗提交上市申请 阿达木单抗完成III期临床 [2] - Exendin-4-FC融合蛋白拟开展Ⅲ期临床 人凝血因子Ⅸ处于Ⅲ期临床 IVIG(10%)注册审批发补阶段 IVIG(5%)注册审批阶段 [2] 股东回报 - 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5元(含税) 合计分红约9.14亿元 占上半年合并净利润177%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EPS 0.71元 2026年EPS 0.76元 2027年EPS 0.80元 [4]
华兰生物(002007):血制品稳健增长,生物类似物贡献新增量
平安证券· 2025-08-28 08:01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8] 核心观点 -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 上半年营收17.37亿元(yoy +7.57%) 毛利率51.69%(yoy +1.59pct) [5] - 生物类似物开始贡献收入 贝伐珠单抗上市半年实现收入5889.58万元 [6] - 浆站资源保持领先 共有34家浆站 采浆量803.66吨(yoy +5.23%) [5] - 狂犬疫苗快速放量 收入3272.06万元(yoy +53.37%) [6] - 中期分红预案每10股派现5元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98亿元(yoy +8.80%) 归母净利润5.16亿元(yoy +17.19%)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45/14.76/16.78亿元 [7][8] - 预计2025-2027年EPS 0.68/0.81/0.92元 [7] - 毛利率预计保持在60%-62%区间 [7] - 净利率从24.8%提升至27.5% [7] 业务板块分析 - 血制品板块:白蛋白收入6.95亿元(yoy +7.95%) 静丙收入4.53亿元(yoy -1.36%) 其他血制品收入5.88亿元(yoy +15.10%) [5] - 疫苗板块:流感疫苗主要收入来自下半年 狂犬疫苗实现快速增长 [6] - 生物药板块:贝伐珠单抗已上市 利妥昔单抗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浆站数量行业领先 成熟浆站平均采浆量位居前列 [5] - 资产负债率仅10.1% 财务结构稳健 [1] - 总市值322亿元 流通A股市值277亿元 [1]
连续四次登顶背后,鲁南制药的创新突围战
齐鲁晚报网· 2025-08-19 06:34
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第四年登顶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榜单 通过累计2800余项专利授权和1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保持在10%以上 构建持续创新护城河 [1] 科研创新与平台建设 - 公司通过重组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形成以经方为核心的研究体系 成为全国唯一由地级市药企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实现培养基国产化突破 将成本从每升150元压缩至10元 推动CD20单抗注射液上市并打破国外20年垄断 [3] - 科研网络覆盖5个国家级平台和11个省级平台 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院校合作 超算系统每日解析50个中药分子 平均每3天产生一项新专利 专利授权率达88.7% [3] 人才战略 - 采用"引凤筑巢+自主造血"双轮驱动机制 尖端人才全球引进 产业人才自主培养 [4] - 通过"神农计划"以百万年薪和5大科研技术中心引进领域人才 同时制定"人才生态3.0"战略融合引进与本土培养 [5] - 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2岁 承担40余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 公司被评为"人才引领型企业" [6] 产业链重构与国际化 - 利妥昔单抗项目实现从上游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自主产业链 价格仅为进口药的1/5 细胞培养成功率从30%提升至95% [7] - 将培养基技术分享给省内8家药企 使山东生物药生产成本整体下降18% [7] - 40多个原料药提交美国注册申请 8个获欧盟CEP证书 72个制剂在12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生产线通过FDA和欧盟GMP认证 [8] 行业影响 - 公司构建"平台支撑-人才驱动-产业协同"三维创新模型 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实施路径 [8] - 从传统中药现代化到生物制药创新 改写中国制药行业格局 [3]
中国生物制药阿达木单抗在阿尔及利亚获批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3:29
公司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的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泰博维)获得阿尔及利亚国家药品管理局上市批准 [1] - 阿达木单抗是全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正大天晴在江苏南京、连云港建有大型研发生产基地,多条生产线通过欧盟cGMP和美国FDA认证 [1] - 连云港润众制药以"零缺陷"表现三次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 [1] - 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多款生物类似药及1类创新药贝莫苏拜单抗 [2] 行业趋势 - 中国自2015年起逐步完善生物类似药审批体系,要求开展头对头临床等效性试验并进行上市后监测 [1]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批准20余款生物类似药 [1] -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最大国家,北非重要医药市场,医疗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2]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高品质、可负担的生物药需求迫切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与阿尔及利亚当地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加速推进产品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深化与海外客户合作 [2] - 公司以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临床需求为着力点输出高品质药品 [2] - 公司致力于助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 [2]
300亿元生物类似药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2:41
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 - 安徽省发布通知要求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被视为生物类似药集采前奏 [4] - 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产品的19个品规,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 [8] - 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3家及以上,其中贝伐珠单抗有13家企业获批,阿达木单抗有8家,曲妥珠单抗有6家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8款生物制剂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总销售额近3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超百亿,曲妥珠单抗超70亿,利妥昔单抗超47亿,帕妥珠单抗超30亿 [9] - 罗氏有5款原研产品在列,正大天晴、博锐生物有5款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齐鲁制药有4款 [9] - 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不会彻底颠覆市场格局,但若药企不愿降价可能出局导致格局变化 [9] 集采特点与影响 - 生物类似药集采降幅较小,报量全面覆盖全品类全规格,品质要求高 [13] - 不同于化药集采,生物类似药集采更多采取分组模式,主要寻求合适医保支付价 [14] - 集采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通过战略购买和量价整编优化资源配置 [10] 集采进程与历史 - 从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作为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可能耗时更长 [6] - 国家医保局2020年明确生物类似药非集采禁区,2021年首次将胰岛素纳入集采 [12] - 安徽计划2025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12]
生物类似药集采即将开启,300亿元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1:10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正式向生物类似药延伸。 近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入工作的通知》(简称 《通知》),针对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单抗产品的19个品规,要求相关企业填报 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 这被视为开展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前奏。所谓生物类似药,即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 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不同于小分子化药,生物类似药属于大分子生物制品,研发成 本较高、周期较长。目前,带量采购大都集中于化药仿制药领域,很少涉及生物类似药。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1-2个月的时间,但鉴 于此次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 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竞标结果正式落地、对相关企业业绩和产品销售的实际影响应从2026年起 体现。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此集采,非彼集采。降价大概 率不是主要目的,关键在于:摸清市场总销量,引导企业合理预判未来经营形势和管线布局。因此,对 目前竞争格局会 ...
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启幕,8个品种纳入,市场规模超280亿元
新京报· 2025-08-04 14:25
安徽省启动生物药集采信息收集 - 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 针对阿达木单抗 贝伐珠单抗等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开展信息填报收集工作 [1] - 安徽省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目前处于信息采集阶段 但业内认为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已启幕 [1] 8款生物药市场概况 - 涉及收集信息的8款产品包括阿达木单抗 贝伐珠单抗 地舒单抗等 要求企业申报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销售量等数据 [2] - 8款生物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企业数量均≥3家 原研药主要来自罗氏 艾伯维 安进 强生等跨国药企 [2] - 8款生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80亿元 其中贝伐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达105.76亿元 [2] - 阿达木单抗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2年12.57亿元增至2024年14.88亿元 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从7.43亿元增至9.31亿元 [3] 市场竞争格局 - 贝伐珠单抗竞争最激烈 国内共有13款产品获批上市 [2] - 齐鲁制药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2022年全国等级医院中市场份额达54% 超过原研药 [2] - 阿达木单抗有9款产品获批 曲妥珠单抗6款 英夫利西单抗等4款产品均为5款 帕妥珠单抗3款 [3] - 正大天晴布局了5款生物类似药 复宏汉霖和博之锐生物各有4款 百奥泰 信达生物布局3款 [3] 集采影响分析 - 集采将加剧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将重新分配 原研药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生物类似药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3] - 集采可能推动部分药物临床应用 如阿达木单抗国产生物类似药可能获得增长契机 [3] - 药物价格有望下降 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同时中选药品质量有保障 [4] - 集采对企业产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需具备充足产能和灵活调整能力 [4] 生物药集采背景 - 2019年我国首次批准生物类似药上市 本土药企研发水平提升 生物类似药发展迅猛 [5] - 2024年CDE受理的治疗用生物制品3.3类药品注册申请达104件 创历年新高 [5] - 生物药集采具有复杂性 启动较晚 但并非禁区 将适时开展 [5] - 胰岛素集采是首次生物药集采探索 平均降价幅度48% 较化药及耗材温和 [6] 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药开启全国集采将使低水平产品红利期缩短 药企将更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 [7] - 企业可能更谨慎选择研发项目 避免盲目跟风 转向更具价值的创新领域 [7] - 部分企业可能加大海外市场研发投入 如百奥泰 复宏汉霖已关注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 [7]
全国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8个品种涉及300亿市场,影响有多大?
新浪财经· 2025-08-04 11:08
牵动行业数年的生物类似药集采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8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的通知》,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类似药,要求生产企业填 报销售情况、产能、获批适应症、全国最低集采价、国谈最低价等信息。 生物类似药集采填报通知 此次集采并非只针对安徽一省,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生物类似药集采,由安徽牵头。早在今年1月,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就提到牵头全国生物药 品联盟集采。到了3月,安徽省医药商业协会官微发布会议邀请,会议将围绕安徽牵头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等内容,进一步探讨生物药集采政策、 集采规则适配性,研讨集采降价与创新平衡等矛盾,以及探讨创新药豁免集采、专利药分级降价等机制。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竞争充分的化药为主,第六批集采曾纳入生物制剂胰岛素。此 外,曾有地方集采将利妥昔单抗等个别生物类似药品被纳入其中。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 1-2 个月的时间,但鉴于此次是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 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 ...
生物类似药集采临近 近300亿元用药市场迎来洗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2:51
生物药集采进展 - 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知,将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8个生物制剂纳入信息填报收集工作,标志着生物药集中采购进入实质性阶段 [1] - 业内预估生物药集采将在2026年前后落地,涉及市场规模近300亿元 [1] - 生物制剂集采准备工作相对更仔细,包括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预计从调研到执行周期较长,但2026年执行是确定的 [1] 生物制剂市场概况 - 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75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2% [2] - 被纳入集采的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涵盖风湿免疫、实体瘤、血液肿瘤等主要治疗领域,总体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 [3] - 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星药,国内市场规模分别达到约104亿元、60亿元和40亿元 [5] 各品种竞争格局 - 贝伐珠单抗竞争最激烈,已有13家企业(包括原研方罗氏)竞争约100亿元市场 [6] - 阿达木单抗有8款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约11亿元,原研药修美乐因价格过高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低 [6] - 其他单抗类生物制剂均有5-6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8] 价格与市场影响 -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后价格大幅下降,原研药修美乐从7600元/支降至1290元/支,降价幅度达83% [7] - 降价驱动阿达木单抗整体市场快速增长,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21.3% [7] - 集采可能为阿达木单抗带来"共同把盘子做大"的增长契机,机遇大于挑战 [8] 集采政策趋势 - 国家医保局优化集采规则,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要求企业对过低报价作出解释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9] - 借鉴胰岛素集采经验,生物制剂价格降幅预计更温和,平均降价幅度为48% [9] - 企业普遍对集采有准备,通过自主研发、充足产能、海外市场拓展等措施应对价格影响 [10][11] 企业应对策略 - 百奥泰表示集采对其是积极影响,公司药品全部自主研发且有足够产能支撑市场需求 [10] - 东曜药业参与省级集采后利润率未下滑,营收保持增长势头,对全国性集采持乐观态度 [10] - 复宏汉霖通过推动创新药商业化、生物类似药"出海"、新生产工艺落地等措施应对集采挑战 [11]
特瑞思CD20-ADC获突破性疗法,DLBCL末线mOS或超预期,关注珍宝岛
华福证券· 2025-06-29 11: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瑞思CD20 - ADC获突破性疗法,DLBCL末线mOS或超预期,建议关注珍宝岛 [2] - 创新药BD仍为产业趋势,看重中长期回报更合理;创新药支付体系有望扩充,利好新药商业化放量;中期建议关注创新主线和业绩好的标的,中长期坚持创新 + 复苏 + 政策三大主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医药组合上周表现 - 上周周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1.7个点,跑赢大盘指数1.3个点 [13] - 上周月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赢药指数0.4个点,跑输大盘指数0.1个点 [14] DLBCL:关注NHL恶性肿瘤的ADC靶向治疗方案 - DLBCL是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NHL约30% - 40%,进展快需快速干预;R - CHOP方案广泛应用但仍有近40%患者无法治愈;2020年NHL全球/中国存量患者256.9/51.4万人,DLBCL亚型全球/中国95.4/21.1万人;2022年我国淋巴瘤新发病例8.52万人,DLBCL年新发约3万例 [17] - 百亿级DLBCL治疗市场可期,2024 - 2028年全球DLBCL治疗剂市场规模将增长22.4亿美元,CAGR达8.09%;中国DLBCL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58亿元增至2024年186亿元,CAGR为26.2%,2030年将达369亿元,CAGR为12.1% [21] 现阶段R - CHOP仍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未来多元治疗可期 - 19世纪80年代前CHOP方案治愈率30% - 35%,1997年利妥昔单抗问世,现阶段R - CHOP是一线标准方案,约1/3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分子分型使DLBCL进入靶向治疗时代,新药研发有突破 [24] - 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各有优劣 [27] - 《2025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对初治和复发/难治DLBCL分层治疗有更新 [29] - 国内已有13款抗体类药物获批DLBCL适应症,2023年利妥昔单抗市场规模54亿元,复宏汉霖跃居第一;维泊妥珠单抗突破DLBCL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天花板,2023年全球销售额21.6亿美元,国内1.55亿元,2024年纳入医保目录 [31][37] ADC赛道已显优解,可关注CD20靶点的TRS005药物 - TRS005是抗CD20 - MMAE ADC药物,已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CDE同意以关键单臂II期临床试验支持其附条件批准上市 [40] - 2024 ASCO公布TRS005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b期扩展组数据,1.8mg/kg剂量组疗效信号明显,ORR、DCR、mPFS分别为59.4%、87.5%和7.26月,mOS未达到;TRS005安全性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似,治疗DLBCL效果有潜力优于已上市产品,建议关注特瑞思(珍宝岛参股子公司) [41][46]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6.23 - 2025.6.27) A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5%,跑输沪深300指数0.5pct,排名第24位;2025年初至今上涨7.0%,跑赢沪深300指数7.3pct,排名第12位 [49] - 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子板块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54]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27.23,环比上升0.41;相对同花顺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估值溢价率为23.74%,环比降低1.22pct,仍处较低水平 [56]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4123.9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5.5%,较上周期下降16.3%;2025年初至今合计成交额94219.4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5.8% [62]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473支个股中395支上涨,涨幅前五为神州细胞、浩欧博、华人健康、迈威生物、南模生物 [63]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21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16.0亿元,前五为上海莱士、新和成、美年健康、科兴制药、千红制药 [69]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本周佰泽医疗、药捷安康 - B两支港股新股上市,下周泰德医药、拨康视云 - B两支港股新股将上市 [70]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9%,跑输恒生指数0.4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46.7%,跑赢恒生指数25.7pct [73]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212支个股中120支上涨,涨幅前五为精优药业、正大企业国际、雍禾医疗、福森药业、天元医疗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