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曲妥珠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康宁杰瑞制药-B高开近6% 安尼妥单抗注射液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智通财经· 2025-09-12 01:39
股价表现 - 康宁杰瑞制药-B股价高开近6% 截至发稿涨5.9%报11.12港元 成交额50.04万港元 [1] 新药研发进展 - KN026联合化疗用于HER2阳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 - 新药上市申请基于关键II/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 显示较现有标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 - KN026联合化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安全性无新发风险且心脏毒性发生率低 [1] - KN026于2023年11月4日获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2025年8月28日获优先审评审批资格 [1] 临床试验数据 - KN026联合化疗客观缓解率达40.0% 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个月 [2] - KN026成为中国首个在胃癌二线治疗中获得阳性结果的抗HER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2] 市场竞争地位 - 目前HER2阳性胃癌二线治疗领域尚无获批上市的抗HER2药物 [2] - 公司与石药集团附属公司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合作开发KN026 [1]
BioNTech(BNTX.US)实验性乳腺癌药物在试验中取得成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0:55
核心观点 - BioNTech与映恩生物合作研发的实验性乳腺癌药物在中期分析中显示优于罗氏Kadcyla 显著降低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风险 [1] - 这是双方合作的首个后期试验成果 也是BioNTech抗癌化合物首次在可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研究中取得成功 [1] - 试验在中国进行 针对228名癌症已扩散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 [1] 合作成果 - 合作研发的实验性药物在乳腺癌研究中取得成功 这是双方合作的首个成果 [1] - 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该药物在治疗乳腺癌方面优于罗氏控股的老牌药物Kadcyla [1] - 使用新药的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更低 [1] 公司战略 - 癌症药物是BioNTech未来增长的基石 公司凭借新冠疫苗合作项目获得数十亿美元收入 [1] - 映恩生物专注于研发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1] - 映恩生物还与葛兰素史克和Avenzo Therapeutics等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 市场反应 - 海外交易引发投资者对映恩生物股票的兴趣 自今年4月在香港上市以来股价已上涨超过280% [2] - BioNTech周五美股盘前涨近7% [2]
映恩生物-B(09606):DB-1303/BNT323用于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9:10
临床试验结果 - DB-1303/BNT323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由盲态独立中心审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研究终点 [1] - 试验针对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治疗 [1] - 试验设计为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 在中国进行 [1] 监管沟通与上市申请 - 公司计划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就提交DB-1303/BNT323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进行沟通 [1] - 该计划基于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评估的中期分析结果 [1] - 试验对照组为T-DM1 旨在比较DB-1303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复星医药(02196)2025半年报出炉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优化 坚定创新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2: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1] - 创新药品板块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1] - 海外收入达54.78亿元 占总营收近三成 [5] 研发投入与创新转型 - 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 其中研发费用17.17亿元 [2] - 制药板块研发投入22.95亿元 占制药业务收入16.51% [2]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与创新药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9% [2] - 构建抗体 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2] - 2025年上半年4个创新药 5项适应症及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另有4个创新药 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4] 创新药管线布局 - 实体瘤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斯鲁利单抗 曲妥珠单抗 伏维西利胶囊(复妥宁®) 芦沃美替尼片(复迈宁®) [3] - 血液瘤领域CAR-T产品奕凯达®被纳入超过110款惠民保和90项商业保险 治疗中心超200家 [3] - 免疫炎症领域XH-S004实现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对外许可授权 [3] - 慢病与神经领域推出一心坦® 旁必福® 倍稳®等新产品 并引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AR1001 [4]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开展 [4] 全球化运营与合作 - 在美国组建本土创新药团队开展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 [5] - 斯鲁利单抗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 [5] - 在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5]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装机超450台 服务患者超76万人 [6] - 授予Expedition XH-S004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开发权 [6] -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加速产品进入欧美 亚太市场 [6]
贝达药业(300558):公司简评报告:营收稳健增长,商业化产品不断丰富
东海证券· 2025-08-26 10: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商业化产品不断丰富 [1]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但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下降37.53% 主要因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 [6] - EBITDA达4.98亿元 同比增长13.10% 核心业务呈稳健增长态势 [6] - 已上市8款药品 埃克替尼为基石产品 恩沙替尼凭借亚裔人群mPFS 47.1个月数据夯实优势 纳入医保后快速放量 [6] - 贝福替尼一线、二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后加快放量 伏罗尼布医保准入推动收入增长 [6] - 贝伐珠单抗作为联合治疗基石用药 销量总体符合预期 [6] - 自主研发CDK4/6抑制剂酒石酸泰瑞西利于2025年6月获批上市 战略合作药品曲妥珠单抗于2025年7月启动全国销售 正式进入乳腺癌赛道 [6] - 恩沙替尼在美国、中国澳门获批及EMA申报启动 新市场增量值得期待 [6] - 研发投入2.99亿元 多个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阶段 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6.11亿元、42.28亿元、50.82亿元 同比增长24.87%、17.08%、20.21% [3][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5.89亿元、7.47亿元 同比增长17.08%、24.91%、26.90% [3][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2元、1.40元、1.78元 对应PE分别为64.96倍、52.00倍、40.98倍 [3][6] - 预计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4年81%升至2027年84% [7] - 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增长 从2024年9.11亿元升至2027年18.44亿元 [7] 产品管线进展 - 恩沙替尼、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 [6] - 注射用MCLA-129(EGFR/c-Met双抗)"晚期实体瘤"II期临床完成首例入组 [6] - MCLA-129联合贝福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获批IND [6] - 合作伙伴EYPT主持的DURAVYU治疗wAMD两项III期关键临床试验已完成受试者入组 [6] -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批上市 [6]
AI入局,能否开启制药行业的下一场革命?
虎嗅· 2025-08-13 01:07
现代制药工业的起源与发展 -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煤焦油染料技术发展 无意间开启现代制药大门 [2] - 化学理论完善和工业制造能力扩展使批量合成化合物成为可能 为制药业奠定基础 [2] - 病原体理论确立揭示疾病传播机制 化学公司看到药物开发巨大市场潜力 [3] - 药理学于1872年正式成为独立学科 化学受体理论和激动剂/拮抗剂机制为理性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3] - 传统药房与煤焦油染料公司转型建立跨学科研究企业 药物研发从试错走向科学化系统化 [4] - 科学家实现低成本合成针对性分子 替代昂贵天然提取物 百浪多息和青霉素实现工业化生产 [4] 生物技术革命与行业挑战 -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奠定新一代治疗药物基础 1982年首支重组人胰岛素上市 [6] - 单克隆抗体技术推动精准药物研发 曲妥珠单抗降低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风险 [7]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变癌症治疗格局 开发生物药物覆盖癌症/自身免疫/心血管等复杂病症 [7] - 行业面临高失败率挑战 小分子药物约90%新药研究申请未能获批上市 [7] - 2003-2013年间单种新药开发成本增长145%至26亿美元 慢性病领域突破尤为困难 [8] AI技术驱动制药变革 - AI可高效解析基因组/理解疾病机制/发现新靶点 改变整个制药流程 [9] - AlphaFold2在2020年CASP竞赛实现接近实验精度的蛋白质结构预测 [10] - AlphaFold3在2024年突破蛋白质与DNA/RNA/小分子复合结构预测 [10] - 微软TamGen模型针对给定靶点几分钟内设计上万个分子 成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ClpP蛋白酶 [11] - 英矽智能特发性肺纤维化候选药物完成71名患者IIa期试验 Recursion有8款药物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12] - 全球涌现数十上百家AI制药公司 Isomorphic Labs与诺华/礼来合作利用AlphaFold3加速研发 [12] 数据驱动与未来方向 - 海量生命科学数据推动AI演进 "虚拟细胞"和"人体数字孪生"可模拟真实生理反应 [13] - 斯坦福/伯克利等高校 Arc Institute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和英伟达共同推动AI技术落地 [13] - 行业面临数据质量挑战 高质量结构化数据有限且存在偏差 影响AI训练效果 [14] - 模型存在可解释性不足/预测结果难验证等问题 监管标准和产业化流程尚不明确 [14]
中国生物制药阿达木单抗在阿尔及利亚获批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3:29
公司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的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泰博维)获得阿尔及利亚国家药品管理局上市批准 [1] - 阿达木单抗是全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正大天晴在江苏南京、连云港建有大型研发生产基地,多条生产线通过欧盟cGMP和美国FDA认证 [1] - 连云港润众制药以"零缺陷"表现三次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 [1] - 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多款生物类似药及1类创新药贝莫苏拜单抗 [2] 行业趋势 - 中国自2015年起逐步完善生物类似药审批体系,要求开展头对头临床等效性试验并进行上市后监测 [1]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批准20余款生物类似药 [1] -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最大国家,北非重要医药市场,医疗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2]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高品质、可负担的生物药需求迫切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与阿尔及利亚当地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加速推进产品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深化与海外客户合作 [2] - 公司以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临床需求为着力点输出高品质药品 [2] - 公司致力于助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 [2]
300亿元生物类似药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2:41
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 - 安徽省发布通知要求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被视为生物类似药集采前奏 [4] - 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产品的19个品规,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 [8] - 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3家及以上,其中贝伐珠单抗有13家企业获批,阿达木单抗有8家,曲妥珠单抗有6家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8款生物制剂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总销售额近3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超百亿,曲妥珠单抗超70亿,利妥昔单抗超47亿,帕妥珠单抗超30亿 [9] - 罗氏有5款原研产品在列,正大天晴、博锐生物有5款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齐鲁制药有4款 [9] - 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不会彻底颠覆市场格局,但若药企不愿降价可能出局导致格局变化 [9] 集采特点与影响 - 生物类似药集采降幅较小,报量全面覆盖全品类全规格,品质要求高 [13] - 不同于化药集采,生物类似药集采更多采取分组模式,主要寻求合适医保支付价 [14] - 集采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通过战略购买和量价整编优化资源配置 [10] 集采进程与历史 - 从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作为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可能耗时更长 [6] - 国家医保局2020年明确生物类似药非集采禁区,2021年首次将胰岛素纳入集采 [12] - 安徽计划2025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12]
生物类似药集采即将开启,300亿元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1:10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正式向生物类似药延伸。 近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入工作的通知》(简称 《通知》),针对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单抗产品的19个品规,要求相关企业填报 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 这被视为开展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前奏。所谓生物类似药,即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 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不同于小分子化药,生物类似药属于大分子生物制品,研发成 本较高、周期较长。目前,带量采购大都集中于化药仿制药领域,很少涉及生物类似药。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1-2个月的时间,但鉴 于此次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 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竞标结果正式落地、对相关企业业绩和产品销售的实际影响应从2026年起 体现。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此集采,非彼集采。降价大概 率不是主要目的,关键在于:摸清市场总销量,引导企业合理预判未来经营形势和管线布局。因此,对 目前竞争格局会 ...
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启幕,8个品种纳入,市场规模超280亿元
新京报· 2025-08-04 14:25
安徽省启动生物药集采信息收集 - 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 针对阿达木单抗 贝伐珠单抗等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开展信息填报收集工作 [1] - 安徽省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目前处于信息采集阶段 但业内认为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已启幕 [1] 8款生物药市场概况 - 涉及收集信息的8款产品包括阿达木单抗 贝伐珠单抗 地舒单抗等 要求企业申报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销售量等数据 [2] - 8款生物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企业数量均≥3家 原研药主要来自罗氏 艾伯维 安进 强生等跨国药企 [2] - 8款生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80亿元 其中贝伐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达105.76亿元 [2] - 阿达木单抗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22年12.57亿元增至2024年14.88亿元 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从7.43亿元增至9.31亿元 [3] 市场竞争格局 - 贝伐珠单抗竞争最激烈 国内共有13款产品获批上市 [2] - 齐鲁制药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2022年全国等级医院中市场份额达54% 超过原研药 [2] - 阿达木单抗有9款产品获批 曲妥珠单抗6款 英夫利西单抗等4款产品均为5款 帕妥珠单抗3款 [3] - 正大天晴布局了5款生物类似药 复宏汉霖和博之锐生物各有4款 百奥泰 信达生物布局3款 [3] 集采影响分析 - 集采将加剧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将重新分配 原研药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生物类似药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3] - 集采可能推动部分药物临床应用 如阿达木单抗国产生物类似药可能获得增长契机 [3] - 药物价格有望下降 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同时中选药品质量有保障 [4] - 集采对企业产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需具备充足产能和灵活调整能力 [4] 生物药集采背景 - 2019年我国首次批准生物类似药上市 本土药企研发水平提升 生物类似药发展迅猛 [5] - 2024年CDE受理的治疗用生物制品3.3类药品注册申请达104件 创历年新高 [5] - 生物药集采具有复杂性 启动较晚 但并非禁区 将适时开展 [5] - 胰岛素集采是首次生物药集采探索 平均降价幅度48% 较化药及耗材温和 [6] 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药开启全国集采将使低水平产品红利期缩短 药企将更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 [7] - 企业可能更谨慎选择研发项目 避免盲目跟风 转向更具价值的创新领域 [7] - 部分企业可能加大海外市场研发投入 如百奥泰 复宏汉霖已关注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