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期货所长早读-20250925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25 01:38
所长 早读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25 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期货研究 期货研究 2025-09-25 所长 早读 今 日 发 现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观点分享: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 9 月 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 2035 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 值下降 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020 年的 6 倍以上、力争达到 36 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 到 240 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 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 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 国际环境。 所 长 首 推 | 板块 | 关注指数 | | --- | --- | | 玻璃 | ★★★★ | 玻璃:趋势或偏强。昨日玻璃盘中大幅上涨,或与政策反内卷预期相关以及 ...
中微半导成交额创2025年3月6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6:28
成交表现 - 成交额达10.09亿元 创2025年3月6日以来新高[2] - 最新股价上涨12.46% 换手率16.27%[2] - 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4.65亿元 单日成交额增幅约117%[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06月22日[2] - 注册资本40036.5万人民币[2]
宏观与资产论(20250921):“重启”降息,对资产有何影响?
西部证券· 2025-09-21 06:41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影响 - 美联储于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4.0%-4.25%[2]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空间增加至3次[8] - 经济预测上调2025年GDP增速至1.6%(6月预测为1.4%)[11] 降息类型与历史对比 - 本次降息被定义为"预防式降息",类似1985年4月、1995年12月和2002年11月的情况[2][18] - 历史上美联储经历7次降息暂停后再重启,加息周期中有2次中期调整(1995年、1998年)[2][17] - 预防式降息后经济多实现软着陆,危机纾困式降息(1998年9月、2008年10月、2020年3月)多应对金融市场动荡[18][22] 资产表现规律 - 预防式降息对新兴市场股票、成长型股票和大宗商品相对温和利好[3][19] - 美元在预防式降息后可能延续震荡偏弱格局[3][19] - 纳指平均收益优于标普500,新兴市场在预防式降息情景下跑赢发达国家[3][27] 中观产业动态 - PTA开工率环比继续上升[4][30] - 一线城市地产成交环比修复[4][30] - 9月19日当周焦煤期货涨超7%,工业硅期货涨超6%[4][35][37] - 半导体指数走强[4][37] 政策与风险提示 - 中国8月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42] - 风险包括中国政策重大变化、全球经济放缓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超预期[4][46]
丰田公司本土建厂意在逆转产业空洞化
第一财经· 2025-09-14 13:01
产业空洞化背景与表现 - 产业空洞化指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产业活动转移至海外 导致国内雇佣 附加价值生产和技术创新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和民众实际收入下降[2] - 20世纪8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国内生产要素价格高涨 制造业企业开始外迁 开启产业空洞化进程[2] - 2018年以来日本对美直接投资成为新亮点 截至2024年7月投资额同比增加20% 单月投资额达2.7605万亿日元(约1330亿元人民币)[3] 产业空洞化具体影响 - 制造业严重萎缩 全球份额大幅下降:造船业份额降至2024年3% 半导体份额从1988年50.3%降至2019年不足10%[3] - 导致新兴产业布局滞后 国际市场处于劣势 深度依赖海外产业链和供应链[3] - 对外直接投资收入成为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2024年初次收入顺差40.4万亿日元 其中直接投资收益占30.4万亿日元(75%)过去10年膨胀3倍[6] 人口减少问题现状 - 日本总人口连续15年减少 2024年1月1日人口约为1.2156亿 较上年减少86万人 创1968年以来最大减幅[4] - 2025年1-6月人口减少49.75万人 劳动力人口预计从2015年7600万人降至2060年4500万人[4] - 全行业51.0%企业认为劳动力不足 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大幅上升[4][5] 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 - 2025年全国最低时薪将从1055日元调高至1121日元(约54元人民币)达历史最高水平[5] - 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超出劳动生产率的加薪压力 政府需扩大补助金发放对象和放宽条件[5] - 人口减少被帝国数据库列为最大企业倒闭风险之一 成本上升无法通过价格转嫁[5] 产业与人口问题叠加效应 - 人口减少加速资金外流 恶化产业空洞化问题 形成恶性循环[6] - 对外直接投资导致日元贬值压力 虽然利于出口和旅游业 但推高进口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7] - 海外投资收益多用于海外再投资 很少回流国内反哺经济和民生[7] 丰田建厂举措意义 - 丰田汽车在爱知县新建年产300万辆汽车工厂 预计2030年投产 构建全生产要素供应链[1] - 这是公司时隔14年在日本本土建厂 被视为逆转产业空洞化 重振制造业的示范性举措[1] - 在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多变背景下 该举措具有垂范作用但难以单独解决结构性问题[1][7] 产业回流趋势 - 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等手段强化产业回流 使产业空洞化问题重新引起全球重视[8] - 日本产业空洞化叠加人口减少的结构性问题并非独有 具有一定普世借鉴意义[8]
喜娜AI速递:今日财经热点要闻回顾|2025年9月7日
搜狐财经· 2025-09-07 11:15
金融监管动态 - 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曾任证监会主席并推动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2] - 证监会发布修订后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三阶段改革累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2] 国际贸易政策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调整进口关税 部分商品对等关税降至零并豁免黄金/钨/铀等金属产品关税[2] - 政策可能影响全球邮政网络及依赖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2] 货币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仅增2.2万 失业率升至4.3%[2] -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概率达98% 美元指数跳水且现货黄金创新高[2][3] - 美股三大指数盘前拉升 特朗普批评鲍威尔且候选人名单缩至三人[2] 大宗商品市场 - 现货黄金突破36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上涨37%[3]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金价上涨受货币政策担忧及地缘经济不确定性推动[3] - 欧佩克+原则同意10月增产 日产量增约13.7万桶但执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3] 科技行业动态 - 特斯拉AI5芯片完成设计评审 AI6芯片将有更大突破[3] - 特斯拉为马斯克开出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引发投资者争议[3] - 近一周630多只个股获机构调研 联影医疗等千亿科技龙头获超百家机构关注[4] - 澜起科技上半年营收增58.17% 归母净利润增95.41%[4] 证券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大反攻 创业板指阳包阴且多板块迎利好[3] - 市场受公募基金降费/美联储降息预期/深圳楼市新政/茅台集团增持等多重利好推动[3] - 大盘区间震荡概率降低 有望震荡攀升[3] 企业战略调整 - 至正股份重大资产置换获证监会批准 交易后将持有AAMI约99.97%股权[4] - 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加速向半导体行业转型[4]
AI驱动半导体板块业绩持续增长,500质量成长ETF涨0.91%
证券之星· 2025-09-05 09:46
市场表现 - 9月5日早盘三大股指持续拉升 500质量成长指数小幅上涨[1]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上涨0.91% 成分股春风动力涨4.13% 惠泰医疗涨2.82% 顺络电子涨1.37%[1] - 天山铝业 水晶光电 东吴证券等成分股小幅跟涨[1] 半导体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繁荣 受AI算力需求增长 终端智能化加速 汽车电子复苏及国产替代深化多重驱动[1] - Q2半导体板块营收1336.61亿元 归母净利润106.30亿元 盈利修复趋势明确[1] - AI算力相关标的如集成电路制造 封测 芯片设计等子板块实现业绩高速增长[1] - 三季度旺季有望延续行业景气度[1] 投资展望 - 机构对A股持积极观点 看好高质量成长风格板块[2] - AI基础设施 AI推动方和AI应用方三类公司2025年盈利增速预计较前几年明显提升[2] - AI普及和国产替代趋势深化有望推动相关收入加速增长[2] - 500质量成长指数偏中小盘价值成长风格 兼顾成分股业绩成长性与质量[2]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2]
圣邦股份(300661):Q2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两大业务协同发展
东莞证券· 2025-09-01 12: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31元(对应PE 66倍) 2026年每股收益1.82元(对应PE 48倍) [1][7][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19亿元(同比增长15.37%) 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2.42%) [2][6]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0.2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46% 环比增长30.35%) [2][6]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3.52% 环比大幅增长136.04%) [6]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毛利率51.00%(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环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6]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净利率13.12%(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环比提高5.69个百分点) [6] 业务发展状况 - 电源管理芯片2025年上半年营收11.27亿元(同比增长8.16%) 毛利率44.64%(同比下降5.11个百分点) [6] - 信号链产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28.57%) 毛利率58.85%(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 [6] - 公司拥有34大类5,900余款可销售产品 覆盖信号链及电源管理两大领域 [6][7] - 下游应用涵盖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通讯设备 医疗仪器 消费电子及人工智能 机器人 新能源 物联网等新兴市场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08亿元(占营收比重达27.90%) [6] - 研发人员1219人(占员工总数72.56%) [6]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30件(其中发明专利380件) [6] - 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运放 超低噪声运放 高速ADC 大动态背光LED驱动 4通道AMOLED屏电源芯片 氮化镓晶体管驱动器 功率MOSFET及各类车规芯片等 [6][7] 市场数据表现 - 当前股价77.77元 总市值480.63亿元 [3] - 总股本6.18亿股 流通股本5.93亿股 [3] - ROE(TTM)为11.07% [3] - 近12月最高价123.69元 最低价65.18元 [3][6]
开盘:沪指涨0.31%、创业板指涨0.85%
金融界· 2025-09-01 02:1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9月1日实现开门红 沪指涨0.31%报3869.75点 深成指涨0.61%报12773.22点 创业板指涨0.85%报2914.64点 [1] - 科创50指数上涨0.54%至1348.53点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达285.33亿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 黄金股多数高开 盛达资源涨超9% 湖南白银涨超7% 北方铜业、西部黄金、潮宏基、紫金矿业等跟涨 [1] - 半导体芯片板块表现强势 华虹公司复牌高开12% [1] - 国产算力股大幅上涨 数据港涨停 旋极信息涨超10% 汇纳科技、紫光股份、云天励飞、杭钢股份、浙大网新涨超5% 浪潮信息、宏景科技跟涨 [1] 个股表现 - 市场焦点股天普股份实现6连板竞价涨停 环保股德创环保达成4连板竞价涨停 [1] - 光通信板块长飞光纤5天4板高开1.37% 芯片产业链建业股份3连板竞价涨停 东尼电子4天2板高开2.36% [1] - 并购重组概念云南能投3连板高开1.00% 业绩超预期个股兆新股份2连板高开0.93% 爱普股份2连板平开 [1] - 稀土永磁板块中国稀土2连板高开1.15% 卫星互联网概念三维通信2连板高开3.06% 美容护理板块嘉亨家化创业板4天2板高开0.03% [1]
韩公布“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
商务部网站· 2025-08-30 01:33
政府战略规划 - 韩国政府公布新经济增长战略 推进尖端材料部件 气候能源未来应对 K产业振兴三大领域共15项超革新项目[1] - 政府拟设立超100万亿韩元国民增长基金 支持AI等战略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1] 尖端材料与半导体产业 - 目标2030年将SiC电力半导体本土生产比重从5%以下提升至10% 技术自立率从10%升至20%[1] - 计划培育高散热石墨烯企业 5年内实现韩国型LNG船用货舱国产化并建造5艘相关船舶[1] K文化产业与美妆产业 - 目标2030年将K文化产品出口从2022年132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1] - 助力K美妆冲击全球第二 目标2030年中小美妆企业出口额达100亿美元[1] 生物医药产业 - 生物医药领域计划开发4项新药候选物质 培育3家全球药企[1] 能源与核能产业 - 2028年前推进韩国型小型模块反应堆(SMR)标准设计认证 建设区域基地[1] - 扩大绿氢项目 2030年建成西海岸能源高速公路[1] 农业与卫星技术 - 农业水产领域将推进AI智能种养试点[1] - 计划开发10厘米级超高清卫星技术[1]
2025年1-7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的背后:工业利润温和修复,高技术制造引领
浙商证券· 2025-08-27 09:28
工业利润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1-6月收窄[2] - 7月单月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2] - 工业品价格低迷拖累利润7月PPI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2%[2] - 1-7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较去年同期低0.21个百分点[2] 行业结构性分化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表现亮眼7月同比增长18.9%拉动整体利润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3] - 半导体行业利润高速增长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设备制造/分立器件制造分别增长176.1%/104.5%/27.1%[3] - 生物医药行业利润增长显著生物药品制造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分别增长36.3%和6.9%[3] - "两新"政策带动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电子电工机械/通用零部件/食品饮料设备制造分别增长87.9%/15.3%/11.3%[3] 库存与需求状况 - 7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4%较前值3.1%回落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库存增速仍达6.2%[7] - 库存分位数较低行业包括仪器仪表制造(<10%)/专用设备制造(<10%)/汽车制造(<10%)[8] - 当前库销比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库存周期呈现平坦化特征[7][8] 政策与展望 - "反内卷"政策以控制新增产能为主存量优化依赖行业自律对利润支撑偏渐进[4][6] - 需求侧政策加力空间较大若财政政策超预期发力可能推动库存周期转向弱补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