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等
icon
搜索文档
四季度宏观政策适时加力,5000亿新型工具将加快投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3: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7—8月份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外界对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加码期待上升。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发 布会上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 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 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 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酝酿准备多时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最新情况也在发布会上得到回应。李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 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 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 资。 加快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4月底,为了应对外部不利冲击,中央明确将推出一揽子稳就业稳外贸工具,其中一项就是新型政策性 金融工具。5月以来,多地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开展政策宣讲会或者项目筹备会,梳理出项目清 单、明确申报基金的金额 ...
一图了解机构“十五五”规划展望
选股宝· 2025-09-16 08:19
科技创新驱动行业 - 消费电子行业与AI技术深度契合 AI有望激活消费者换机需求[1] - 半导体设备行业国产替代需求旺盛 高端材料亟待突破[1] - IC板块下游需求分化 算力和存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1] - 中国LCD产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快速渗透预计将带动CIS需求[1] - 类脑智能模拟人脑神经机制 突破AI天花板 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有重大应用[2] - 6G性能指标远超5G 应用场景丰富[2] - 量子信息发展能带来信息安全突破 在金融、通信、科研等领域有重大应用[2] - 基因技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2] - 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是重点方向[6] -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将得到培育[4]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智能机器人打造"超人类"时代[2] - 海洋经济涵盖开发海洋资源[2] - 低空经济借助无人机等飞行器开展经济活动[2] - 智能网联汽车可视为轮子上的智能终端 提升安全性与效率[2] - 氢能与储能技术利用电力和水资源 可优化能源结构[2]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规划重点[4] - 新兴支柱产业更侧重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6] - 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将得到发展[5] 经济改革与市场建设 - 推动外贸向"高质量+创新型"转型[2]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2] - 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投资循环[3] - 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3] - 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4] - 健全资本市场稳定机制 建设韧性强的现代化资本市场[4]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 -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整个十五五期间全新发展思路[4] - 预计"十五五"期间GDP增速需达4.5%[5] 民生消费与社会发展 - 财政支出从投资进一步转向民生[4] - 扩容提质服务消费 完善服务消费体系[3]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收入分配改革[3] - 就业、收入、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将得到重视[5] - 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战略[5] - 银发经济等民生消费领域将得到长期聚焦[3] 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 -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碳排放强度降低将成为约束性指标[3] - 发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 扩大交易规模[3] - 现货市场建设料将全面展开 储能将得到发展[3] - 氢储能技术可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
WISE2025 商业之王系列年度名册调研重磅启动
36氪· 2025-09-15 13:35
2025年中国商业与经济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商业处于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点 人工智能走向千行百业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绿色低碳成为全球经济新共识 地缘政治加速产业链重构[2] -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 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60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40%[2] - 人工智能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中国商业生态发展态势 - 人工智能在制造 金融 医疗健康等垂直领域加速渗透 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应用场景[2] - 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 中国品牌通过用户洞察和产品创新重新定义市场格局[2] - 中国企业构建稳健供应链体系和创新网络 从消费品牌出海到高端制造突破 从文化内容创新到低空经济先行 创新活力在多维度迸发[2] WISE2025商业之王调研项目 - 36氪启动WISE2025商业之王系列年度名册调研 涵盖年度人物 年度企业和年度焦点产品三大系列15个维度[3][4][5] - 调研旨在发现具有长期价值 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创新的商业主体 深入中国商业一线系统梳理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商业人物 企业和产品[3] - 项目包含年度品牌影响力人物 年度科技领军人物 年度商业新世代先锋人物等人物评选[5][13][15][17] 年度企业评选标准体系 - 年度AI应用场景突破企业评选标准:商业化能力30% 场景能力30% 资本能力25% 创新性15%[24][26] - 年度数字化效率提升企业评选标准:技术能力30% 降本增效成果30% 商业化能力25% 创新能力15%[27][29] - 年度先进制造标杆企业评选标准:资本能力30% 商业化能力30% 技术创新能力25% 行业示范性15%[30][32] 消费与跨境企业评选维度 - 年度消费品牌价值共鸣企业评选标准:创新能力30% 商业化能力30% 用户忠诚度25% 资本表现15%[32][34] - 年度跨境服务全球化企业评选标准:创新能力30% 商业化能力30% 服务能力25% 资本表现15%[35][36][41] 文化与低空经济企业要求 - 年度文化内容创新企业评选标准:创新能力30% 文化影响力30% 商业化能力25% 资本表现15%[38][40] - 年度低空经济创新企业评选标准:技术创新能力30% 应用场景落地30% 产业生态构建25% 资本表现15%[42][44] 产业生态与园区评选 - 年度产业生态赋能者要求市值或估值≥1000亿元 在组织变革 技术开放 生态共建 市场影响力实现突破性创新[44][45][47] - 年度最具价值产业园区评选标准:产业创新30% 科技支撑体系30% 官街环境25% 跃升能力15%[48][49] - 年度最具商业潜力企业评选标准:创新能力35% 发展潜力25% 商业化能力20% 资本表现20%[50][52] 年度焦点产品评选体系 - 手机类产品评选维度:性能40% 体验30% 设计20% 性价比10%[54] - 家电办公类产品评选维度:体验40% 性能20% 设计30% 性价比10%[54] - 新能源汽车类评选维度:驾控体验30% 车机智能水平30% 可持续价值20% 工艺设计20%[55] 消费产品与软件游戏评选 - 美妆个护类产品评选维度:功效40% 使用体验30% 包装20% 性价比10%[56] - 食品饮料类产品评选维度:品质40% 风味30% 包装20% 性价比10%[56] - 软件APP教育类评选维度:用户体验30% 教育效果30% 核心功能与业务匹配30% 安全与隐私10%[57]
“党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交流活动在深创投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02:15
活动概况 - 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举办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交流活动 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活动于8月27日在深创投广场举行 推动央国企及民企加强沟通合作 [1] - 深圳市委组织部 国资委领导及五十余家市属国企 驻深央企和深创投已投企业代表参与 [1] 科技成果展示 - 35家深创投已投企业展示前沿科技成果 [1] - 参展企业涵盖人工智能 机器人 半导体 创新药 合成生物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硬科技领域 [1] - 成果展现深圳强大创新能力及系统完备的产业链优势 [1]
人口净增长超11万,青年人为什么选择南沙?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4:56
政策支持 - 南沙区实施"图南筑梦"计划 围绕大学生乐游 乐学 乐业 乐创 乐居提出五大行动共13条措施 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首选地 [3] - 出台"青出于南""图南之智"等专项人才政策 以就业补贴形式推动企业聘用青年人才 [5] - 累计提供32708晚次大学生住宿服务 2025年计划举办不少于12场校园招聘和12场公益活动 [5] 人才增长 -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底南沙区人口净增长11万人 实有人口近130万 [1] - 2010-2020年青年人口增长16.9万人 增幅达147% 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者从7089人升至17894人 [1] - 2025年已举办94场招聘会 吸引3579家次企业参与 实际招聘14692人 其中大学生7186人 [5] 产业布局 - 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人工智能 半导体 生物医药 新型储能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5] - 龙头企业提供高薪岗位 如广船国际"副总信息师" 广州远正智能"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等百万年薪岗位 [7] - 紫川电子科技公司团队从6人扩至100多人 产值突破亿元规模 服务120多个城市300多个行业客户 [7] 科创平台 - 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 冷泉大科学装置 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等科创载体 [5]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累计孵化师生创业项目超150个 注册公司70余家 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10] - 建成19家港澳青创基地 入驻企业超2600个 其中港澳台侨项目超1300个 带动就业超7000人 [10] 港澳协同 - 实施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 258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南沙执业 27名港澳工程人才获评内地职称 [10] -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与南沙管委会签署联合招才引智备忘录 强化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 [8] - 庆盛枢纽构建"环港科大创新区为核心"的科创生态系统 吸引港澳青年与科创企业聚集 [10]
江苏加速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突围“无人区”,抢占未来“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8-16 23:15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企业培育和金融支持 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氢能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目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1][4][13] 未来产业政策规划 - 2023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明确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1] - 目标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研究院平台 引育50个领军人才团队[1] - 目标到2030年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实现从大到强 目标到2035年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1]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紫金山实验室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融合实时传输架构 打破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净速率超100Gbps世界纪录[3] - 南京大学实现首个通信波段含存储的量子隐形传态系统[3]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制造核心技术[4] - 镓锐芯光研制出国内首颗氮化镓基蓝光和绿光激光器芯片[4] - 无锡建成全球首座高真空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 中集安瑞科下线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氢罐箱[4] - 东南大学团队创建AAV介导基因治疗系统 实现耳聋基因治疗突破[4] - 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溧阳下线 航天时代飞鹏FP-98大型载货无人机达国际先进水平[4] - 截至2025年6月未来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31.3万件 授权量11.3万件 第三代半导体等5个领域申请量全国第一[4] 企业培育与集群发展 - 新增独角兽企业30家 潜在独角兽企业119家 数量均列全国第一 约1/4属于未来产业领域[7] - 1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数量全国前列[7] - 600余家未来产业企业纳入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7] - 涌现一批营收500万元以上且连续两年增速超50%的"未来之星"企业[7] - 首批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拥有697家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371家科创企业[8] - 南京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第三代半导体 苏州规划前沿新材料等八大产业 无锡深化五大未来产业主赛道[8]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788.7亿元 同比增长3.6%[13] - 2025年安排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6.8亿元 增长8%[13] - 设立500亿元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母基金 含4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13]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6000家 "苏创积分贷"为超3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500亿元 未来产业企业占比超40%[13] - 出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11条支持举措[10] - 累计支持25家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和6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1] - 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转让专利8.7万件 同比增长30.3%[12]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32
经济表现与外部评价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增长预期[2]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3]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智能家电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的技术跨越[3] - 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4] -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转型实现迭代升级[4] - 低空经济开辟新产业赛道 形成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6]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 多层次 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5]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与"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饱和[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IP经济热度飙升[6] - 14-35岁青年群体约4亿人 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10] 供需协同与产业循环 - 通过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3]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 脆弱点[1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10] -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生共振效应[11] 区域与产业创新案例 - 青海通过工业遗产价值激活与产业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3] - 山东青岛海尔智慧家庭技术实现家电"看得懂"的能力突破[3] -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3]
稳扎稳打 以“新”谋篇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0
科创板发展历程与规模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首批25家公司上市,截至2025年7月22日上市公司达589家 [1] - 科创板通过6年发展从试点注册制起步,经历"科创板八条"深化和"1+6"改革,构建与科创企业成长特征匹配的制度体系 [1] 科创板行业分布与制度创新 - 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公司合计占比80%,形成重点领域产业链聚集 [2]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涵盖发行上市、承销定价、再融资等8方面改革举措 [2] - "科创板八条"实施后发布近20项规则,支持超100单股权收购,重大资产重组数量超过去5年之和 [2] - 新增发布科创综指、科创200等10余条指数,引导资金投向硬科技产业 [2] 深化改革背景与措施 - 2024年6月推出"1+6"深化改革政策,设立科创成长层、优化审核机制、强化投资者保护 [3] - 改革旨在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信息披露风险高、市场效率不足等痛点 [3] - DeepSeek等企业崛起印证"创新价值先于盈利显现"新范式,需要更具包容性的资本市场制度 [3] 第五套标准扩展应用 - 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行业 [5] - 该标准支持"主要业务需经国家批准,具有技术优势,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企业上市 [5] - 证监会将借鉴生物医药行业经验,结合新领域产业特点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5] - 改革打破未盈利企业融资壁垒,提高资金对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覆盖 [5]
开户热是对A股的信心投票
北京商报· 2025-08-05 16:29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信心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 [1] - 开户数增长反映投资者对A股市场信心增强,市场表现符合预期 [1] - 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稳步上行,A股日均成交量常态化破万亿元 [1] - 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预期、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为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基础 [1] 政策与改革红利 -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改革取得突破 [2] - 改革红利增强投资者中长期持股信心 [2] 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 - 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强化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3] - 引导绩优企业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优化并购重组政策环境 [3] - 银行存款利率走低背景下,高股息、稳定盈利等红利资产性价比凸显 [3] - "存款搬家"有望成为A股增量资金重要途径 [3]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资产 - 创新药、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果频现 [2] - 经济结构升级优化,"高精尖"硬科技行业贡献度稳步提升 [2]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更进一步,中国科技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2]
科创成长层启幕
经济日报· 2025-07-22 22:07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 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即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标志着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1] - 科创成长层是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大制度创新 通过精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等措施增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 [1] - 预计将吸引更多前沿科技型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推动"科技—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 [1] 科创成长层的准入标准 - 支持技术有较大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 持续研发投入大 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2] - 突出更好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这个改革重点 把好准入关 [2]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 如寒武纪-U 百济神州-U 君实生物-U [3] - 对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 对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1" [3] 科创成长层的调出机制 -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 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4] -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提高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4] - 上交所原则上在2个交易日内将符合调出条件的企业调出 [4]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的发展情况 - 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 有54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5] - 2024年度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 79亿元 同比增长24% [5] - 其中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已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 [5] - 奥比中光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5][6] 科创成长层支持的前沿科技领域 - 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6] - 这些行业普遍具有研发投入大 周期长 技术壁垒高等特点 [6] - 科创成长层将主要赋能具有高成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 [6]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 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即可 [7] - 增加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加强对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的专门风险揭示 [7] - 投资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 应当签署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专门风险揭示书 [7] 信息披露要求 - 科创成长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 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 以及对公司现金流 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影响 [8] - 在年度报告首页的显著位置提示公司尚未盈利的风险 [8] 科创成长层的市场影响 - 重点扶持未盈利高成长硬科技型企业 同步优化IPO预审机制和专业投资者背书制度 [9] - 预计将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登陆科创板 涌现一批高成长性标的 [9] -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 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