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宏观月报:8月经济超预期回落,政策加码窗口打开-20250915
国信证券· 2025-09-15 08:26
经济增长与生产端 - 8月月度GDP同比增速降至3.8%,较7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2][1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7月回落0.5个百分点[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5.6%,连续3个月回落,建筑业拖累GDP约0.3个百分点[12][28] 需求端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3.4%,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1] -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0.5%,较1-7月回落1.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后增4.2%[1] - 出口额3218.1亿美元,同比增4.4%,较7月下降2.8个百分点[40] 就业与政策风险 - 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逆季节性增长[1][16] - 政策窗口期需加码财政刺激,专项债发行、特别国债等工具有望推动需求回升[4][15] - 风险包括政策刺激力度减弱及海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4][64]
降息利好≠普涨!投资者如何挑选赢家?花旗给出答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8:21
经济背景与利率环境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即将启动新一轮降息周期 投资者正积极寻找受益于降息的股票[1] - 市场赢家并非由单一利率变量决定 而是高度依赖于经济背景与债券收益率曲线形态[1] - 当前美股已基本消化"软着陆"甚至"金发姑娘"式温和复苏的预期[1] - 历史上美联储大幅降息往往发生在经济明显走弱甚至衰退时期[1] 降息周期下的行业表现(经济向好情景) - 利率下降 债券收益率曲线趋陡以及经济数据向好情景下 房地产 非必需消费品以及信息技术行业表现出色[1] - 通信服务 能源和医疗保健行业表现参差不齐[1] - 公用事业行业表现不佳[1] 降息周期下的行业表现(经济恶化情景) - 利率下降 债券收益率曲线趋陡以及经济数据恶化情景下 公用事业 房地产 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行业等传统防御性行业表现更佳[2] - 信息技术 非必需消费品 金融 工业 材料和能源行业表现不佳[2] - 联邦基金利率需达到被认为具有刺激作用的水平 市场才会从防御性板块转向周期性板块[2] 股票风格与规模表现 - 中小盘股应该会受益 成长型股票表现优于价值型股票[1] - 经济恶化情景下大型价值股和中小型价值股更受青睐 大型成长股承压[2] 投资策略建议 - 美联储将连续进行五次各25个基点的降息 同时伴随着缓慢但积极的经济增长态势[2] - 经济向好情景下投资者应投资高贝塔系数成长股以及周期性股[2] - 经济恶化情景下投资者应放弃中小盘股 转而选择低贝塔系数防御性股[2]
26家公司重要股东开启增持模式 累计增持21.02亿元(附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2:03
股东增持总体情况 - 近5个交易日共有26家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 累计增持数量2.37亿股 增持金额合计21.02亿元[1] - 同期146家公司涉及重要股东减持 合计减持金额达159.97亿元[1] - 增持金额超5000万元的公司共10家 最高为南京银行6.39亿元 其次为华菱钢铁4.28亿元 中国宝安2.83亿元[1] 增持主体特征 - 长安汽车获19位股东增持19次 比亚迪获6位股东增持6次 湖北能源获5位股东增持5次[1] - 按板块分布:主板20只个股获增持19.19亿元 创业板5只个股获增持1.75亿元 科创板1只个股获增持737.90万元[2] - 行业分布集中于汽车行业(5股)和公用事业行业(3股)[2] 个股市场表现 - 获增持个股近5日平均上涨3.43% 显著跑赢沪指[2] - *ST亚太涨幅27.62%居首 华菱钢铁涨12.03% 均胜电子涨10.86%[2] - 晶升股份下跌7.18% 华夏银行下跌2.32%[2] 资金流向表现 - 11只增持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华菱钢铁净流入2.33亿元居首[2] - 比亚迪净流出12.80亿元 当升科技净流出5.78亿元[2] 重点公司增持明细 - 南京银行增持5677.98万股 金额6.39亿元[2] - 华菱钢铁增持6908.62万股 金额4.28亿元[2] - 中国宝安增持2531.64万股 金额2.83亿元[2] - 赛轮轮胎增持852.44万股 金额1.28亿元[2] - 隧道股份增持1454.35万股 金额9671.45万元[2]
牛市中的震荡如何演绎?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A股市场整体及多个细分行业 包括科技成长型行业(如TMT 电子 通信 AI硬件 机器人) 周期性行业(如有色金属 钢铁 煤炭) 消费行业 以及电信 创新药 农林牧渔 银行 公用事业等具体领域[1][2][3][13] * 纪要提到的核心公司类型为具备强产业趋势的科技成长型企业 以及各行业内的龙头公司[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整体走势** * A股市场处于高位强势震荡格局 短期内上行创新高难度较大 但下行空间有限 下行风险较小[1][2] * 牛市中的震荡尚未结束 预计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2] **行业表现与机会** * 科技成长型行业表现突出 特别是AI硬件等具有强产业趋势的企业[1][2][3] * 周期性行业(如有色金属)和前期已有补涨的成长型行业(如电信)存在逢低布局机会[1][3][13] * 消费领域可能具备补涨潜力[1][4] * 行业轮动尚未完成 前期涨幅靠后的消费和周期板块(除农林牧渔)未出现明显补涨 即使在补涨的农林牧渔板块内部 龙头股加权平均涨幅为8.1% 非龙头股仅为1.4% 未扩散至非龙头股[9] **震荡期结束的标志** * 估值分位数需调整至15%至60%的中性水平(当前上证综指估值分位数最低为66)[7][8] * 换手率分位数需明显下降 最低可至6%(当前最低为72%)[7][8] * 成交额需显著缩量 幅度一般在35%至80%(当前最大降幅为37%)[7][8] * 市场情绪指标需降温 全市场200日均线以上个股占比需降至55%以下(当前仍在77%以上)[7][8] **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 * **市场情绪与资金**:市场情绪较热带来降温风险 融资余额突破2.3万亿创历史新高 自8月18号以来在上证指数3730点以上时融资大幅流入超2700亿 9月5号以来融资连续5天流入总量近600亿[5] * **基本面(分子端)**:维持弱修复态势 对股价上行有压制作用 8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约4% 新增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分别达4600亿和3100亿 PPI同比负增长但程度收敛 企业盈利数据正在修复(如PPI降幅收窄 中报业绩回升)[5][11] * **流动性(分母端)与政策**:政策和外部环境相对宽松 海外处于降息周期 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态势 微观资金层面总体维持流入态势 政策偏积极(如人工智能 提升消费政策) 预计9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依然偏积极[10][11] * **外部风险**:中美相互制裁半导体企业导致博弈风险短期上升 但整体谈判持续 对股票市场影响偏中性 短期内难以出现大的冲突[5][10] **历史经验参考** * 牛市中的震荡持续时间从11到74个交易日不等 上证综指回调幅度从1%到12%不等[6] * 震荡结束的核心共性因素通常包括分母端事件 如积极政策或海外事件(如07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策 09年美联储扩大货币供应 15年央行降息 20年央行及美联储降息 25年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这些事件能显著影响风险偏好[6] **震荡期的行业配置建议** * 前期领涨的主线行业(因其产业趋势非常强)表现相对较强 推荐关注强产业趋势的TMT和有色金属[13] * 前期涨幅靠后的防守型行业可能出现补涨 推荐关注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并有补涨机会的电信和创新药领域[13]
广发策略:港股在美联储重启降息之后表现更加强劲
智通财经网· 2025-09-14 23:36
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预期 - 美国8月CPI和就业数据落地后 9月大概率重启降息周期 本轮降息周期自2024年9月开启至今已降息3次 合计降息100bp 美联储自今年3月以来已连续4次暂停降息 [1][2] - 当前CME利率期货定价显示年内降息3次 明年降息3次 合计降息幅度150bp 市场交易整体上以"降息交易"占上风 [2]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降息重启后12个月内权益市场表现突出 非衰退情形下标普500平均涨幅22.5% 恒生指数平均涨幅35.4% [5][9] - 非衰退情形下大宗商品表现分化 原油平均涨幅40.6% 铜平均涨幅15.6% 黄金平均涨幅1.6% [9] - 降息重启后6个月内美元指数在非衰退情形下平均涨幅1.1%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平均下降7.3bps [7] 美股行业表现 - 降息重启后12个月内科技行业平均涨幅47.8% 非衰退情形下科技行业平均涨幅达60.2% [9][11] - 工业行业平均涨幅22.9% 非必需消费品平均涨幅22.0% 基本材料行业平均涨幅20.2% [9][11] - 公用事业行业平均下跌0.5% 房地产行业平均涨幅3.7% 必需消费品平均涨幅5.4% 电信行业平均涨幅8.6% [9][11] 美股风格表现 - 降息重启后12个月内罗素2000指数平均涨幅23.5% 跑赢罗素1000指数的17.7% [15] - 纳斯达克指数平均涨幅37.7% 显著跑赢道琼斯工业指数的16.0% 显示科技指数跑赢传统指数幅度较大 [13][15] 港股市场表现 - 非衰退式情形下港股指数震荡走强 衰退式情形下指数可能还有3个月左右下探过程 之后震荡走高 [1][15] - 降息重启后12个月内卫生保健行业平均涨幅106.7% 科技行业平均涨幅88.0% 必需消费品平均涨幅55.2% 非必需消费品平均涨幅52.6% [1][15][19] - 公用事业行业平均涨幅仅2.3% 电信行业平均涨幅13.3% 表现相对较差 [1][15][19]
基金研究周报:全球权益共振,黄金续创新高(9.8-9.12)
搜狐财经· 2025-09-14 13:31
市场概况 - A股市场主要指数全线飘红 万得全A周涨幅达2.12% 科创50以5.48%涨幅领涨 [1] - 中小盘指数显著跑赢大盘蓝筹 中证500上涨3.38% 中证1000上涨2.45% [1] - 通信板块表现亮眼 医药生物板块逆势下跌0.64% [1] - 上证指数上涨1.52% 深证指数上涨2.65% 创业板指上涨2.10% [1] 行业表现 - Wind一级行业平均涨幅2.05% Wind百大概念指数上涨比例达90% [1][12] - 通信板块上涨5.24% 农林牧渔上涨5.00% 电子板块上涨4.93% [1][12] - 石油石化上涨0.30% 煤炭上涨0.16% 表现相对较弱 [1][12] - 信息技术板块PE TTM达98.8倍 处于历史99.7%分位 电信服务PB LF达2.0倍 处于历史99.5%分位 [12] 基金市场 - 上周新发基金39只 总发行份额217.94亿份 其中股票型18只 混合型13只 [2][14] - 万得全基指数上涨1.17% 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2.13%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2.40% [2][8] - 债券型基金指数下跌0.06% 货币市场基金指数上涨0.02% [2][8] - 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0.35% 可转债基金指数上涨1.13% [8] 全球资产 - 美股三大指数齐创历史新高 标普500突破6500点 道指首次突破46000点 [2] - COMEX黄金续创历史新高 COMEX白银同步走高 [3] - 美债各期限收益率普跌 中债收益率保持稳定 [3] - 美元指数波动收窄 非美货币涨跌互现 [4] 债券市场 - 国债期货指数下跌0.32% 短端资金利差压降不显著 [1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4BP至1.867% 期限利差扩大4BP至0.467% [14] - AAA+级5年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上升6BP至2.053% 信用利差维持0.238% [14] - LPR报价保持稳定 1年期3.00% 5年期3.50% [14]
政策定调,储能迎来产业空间和盈利空间双提升
国投证券· 2025-09-14 0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A 维持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储能产业空间和盈利空间双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储能需求持续景气 [1][2] - 2025年国内外储能招标量/出货量快速增长 国内1-8月累计招标量144.1GWh同比增长约216% 海外中国企业新获订单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1][19]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5-2027年全国年均装机至少85GWh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32] - 电力中长期市场新规确立储能独立经营主体地位 实现充放电双重身份参与市场交易 [2][34][39] - 全球多地区电力供给紧张及电价高企凸显储能经济性 欧洲、中东、亚太等新兴市场需求爆发 [1][24][26]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容量47.2GWh 同比增长2158% 环比增长1142% [1][19] - 2025年1-7月国内新型储能采招落地规模56.1GW/213.8GWh 实际系统需求53.1GW/208.6GWh同比增长181% [19] - 电网侧储能项目占比超75%(功率) 电源侧占比17.65%(功率) [21] - 25H1全球储能电芯出货226GWh同比增长97% 中东订单占比23.44% 澳大利亚20.17% 欧洲14.24% [24][27] - 公用事业指数近两周上涨2.01%跑赢上证综指1.68pct 环保指数上涨0.73%跑赢0.4pct [3][36] 政策与市场机制进展 -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装机达1.8亿千瓦以上 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和可靠容量补偿 [32][70] - 电力中长期新规将储能、虚拟电厂等纳入新型经营主体 允许储能按发电/用电身份切换参与交易 [34][39] - 江苏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甘肃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明确储能报价上限15元/MW [12][62][68] - 全国碳市场建设会议强调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范围 发展自愿碳市场并拓展核证减排量应用 [63][64] 细分领域投资建议 - 新型储能标的关注西子洁能、林洋能源、同力日升 [2] - 绿电运营商关注福能股份、中闽能源 虚拟电厂关注合康新能、国能日新 [13][71] - 垃圾焚烧关注伟明环保、军信股份、旺能环境、瀚蓝环境 [13][73] - 生物航煤关注嘉澳环保、海新能科、鹏瑶环保、卓越新能 [13][73] - 科学仪器及环卫设备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盈峰环境、宇通重工 [15][73] 价格数据跟踪 - 江苏9月集中竞价电价319.48元/MWh较标杆下浮18.29% 广东月度综合价372.4元/MWh下浮17.79% [4][11][51] - 环渤海动力煤价675元/吨较8月底上涨4元/吨 秦皇岛港煤价675元/吨上涨5元/吨 [14][53] -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33欧元/兆瓦时上涨1.75% 中国LNG到岸价12美元/百万英热上涨5.17% [14][55]
埃利奥特押注日本核电 关西电力成“新猎物”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3:52
智通财经APP获悉,核能在日本向来是敏感议题,因此埃利奥特管理公司入股关西电力一事备受瞩目。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激进投资机构已持有这家市值170亿美元的日本最大公用事业及核电运营商接近 5%的股份。埃利奥特正敦促总部位于大阪的关西电力提升投资者回报,并出售估值超2万亿日元(约136 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几乎等于当前市值,其中约1万亿日元为与能源业务无关的房地产。消息曝光 后,关西电力股价周三应声飙涨5%。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54座核反应堆全线停运,目前24座已重启,其中半数由关西电力运营。今年 7月,该公司更成为十多年来首家新建核反应堆的运营商。日本政府正加大核电投资以减少对进口化石 燃料及液化天然气价格波动的依赖。 埃利奥特为关西电力制定的策略,与2024年11月其入股东京燃气后的操作如出一辙——自该基金购入类 似规模股份以来,东京燃气股价已飙升50%。这一激进投资者的最新动作,或将推动市场重新审视能源 及其他敏感行业中尚未被挖掘的机会。 关西电力符合日本激进投资者关注的所有条件:其市净率仅0.7,远低于东证所规定的1:1标准;据埃利奥 特估算,公司持有约1万亿日元与能源业务无关的房地产资产 ...
Best Moves For Income Investors As Rate Cuts Loom
Investors· 2025-09-11 11:00
SPECIAL REPORT: Most Trusted Financial Companies By CategoryInvestors and borrowers hoping for interest rate cuts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may soon get their wish.A second straight month of weak job numbers, Wall Street pros say, gives the nation's central bank all the reasons it needs to begin lowering rates.Wall Street is betting on it. Federal Reserve chair Jerome Powell is hinting at it. And President Trump is aggressively pushing for it.So, what's a saver or income investor to do now?Interest Rate Cuts ...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911
中泰国际· 2025-09-11 01:4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262点或1.01%至26,200点,恒生科指上涨1.3%至5,902点[1] - 大市成交金额达2,882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75.67亿港元[1] - 腾讯和阿里股价分别上涨1.0%和0.6%,京东和美团分别反弹3.6%和2.1%[1] - 四大内银股上涨1.9%至3.5%,农行股价表现领先[1]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8月CPI同比下降0.4%,核心CPI同比上升0.9%,消费品CPI同比下降1.0%[2] - 8月PPI同比下降2.9%,生产资料PPI下降3.2%,生活资料PPI下降1.7%[2] - 生产数据、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PPI环比分别增长0.1%、1.3%和0.2%[2] 行业动态与分化 - 汽车板块个股下跌0.6%-2%,智驾系统相关个股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分别下跌1.3%和1.7%[3] - 泡泡玛特股价下跌4.5%,互联网医疗板块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分别上涨1.86%和3.56%[3] - 风电板块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和金风科技上涨0.3%-4.6%,光伏板块信义光能、福莱特玻璃和协鑫科技下跌2.8%-4.3%[4] 房地产市场数据 - 上周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12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7%,环比下跌30.3%[5] - 一、二、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变化分别为-9.1%、+7.8%和+12.8%[5]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累计成交量同比变化分别为-6.6%、-1.8%、+11.1%和+3.0%[6]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101.2,一线城市存销比为72.1,二线城市存销比为137.1[7] - 上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规划建筑面积1,331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3.5%,环比下跌44.5%[8] 政策与市场预期 - 深圳市优化调整购房及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家庭在特定区域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9] - 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周下跌0.6%,落后恒生指数0.8个百分点[10] - 地方优化调整政策持续,期待助力"金九银十"房地产市场[11] 策略观点与市场展望 - 港股于高位整固,恒生指数26,000点水平或有较强阻力,24,000-24,500点具备再吸纳价值[12] - 美国8月非农新增22k,失业率升至4.3%,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及年内三次宽松预期已充分定价[13] - 标普500预测PE达到七年历史94%分位数,降息带来的估值扩张空间不大[13] - 美元指数围绕98关口窄幅震荡,人民币难以走出单边行情,预计在关键点位附近呈现高弹性特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