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子

搜索文档
经历多年煎熬后“风险因子”回归 美股小盘股喜迎“长期牛市”?
智通财经· 2025-08-28 11:49
小盘股市场表现与趋势 - 罗素2000指数自2021年11月8日历史高点后未创新高 目前距该水平仅差约3% 创2000年以来最长"未创新高时期" [1] - 标普500指数2025年迄今创19次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100指数自2022年末走出强劲牛市 [1] - 罗素2000指数8月迄今上涨7.3% 领涨美股市场 为2024年7月以来相对标普500的最佳表现月份 [3] 美联储政策影响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两次 降息周期重启为小盘股提供重要看涨支撑 [1][2] - 小盘股对基准利率敏感 依赖浮动利率贷款 降息将降低债务端压力 提高利润率与估值 [2] - 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小型科技与工业公司可能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 这些公司在罗素2000指数中占高权重 [3] 机构观点与市场情绪 - 美国银行认为中小盘股迎结构性机会 需聚焦高质量与基本面因子对冲风险 [2] - RBC资本市场看好小盘股在降息周期跑赢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 [5] - 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突破230美元关键技术点位 显示上涨动能增强 [5] 市场格局与估值比较 - 美股呈现"大块头高估 小公司低估"格局 科技巨头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5] - 七大科技巨头中有六家预期市盈率远高于25x 标普500指数估值亦处历史高位附近 [6] - 投资者开始准备风格轮动 从高估值科技股转向被忽视的优质中小盘股 [5] 风险因素与策略建议 - 部分交易员通过期权谨慎布局 建议买入IWM ETF看涨价差以捕捉上行空间 [8] - 小盘股表现需经济背景支撑 仅靠降息可能不足以持续跑赢大盘 [6] - 科技巨头股价稳定性是关键 若出现崩盘将导致风险偏好下降 资金回流现金而非轮动至小盘股 [7]
风险因子及风险控制系列之二:共同风险、特质风险的计算及应用
信达证券· 2025-08-14 10:04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协方差矩阵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降维和结构化方法解决高维协方差矩阵估计问题,捕捉因子间动态协变关系[14][16] - **具体构建过程**: 1. **EM算法**:填充因子收益率缺失值,假设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迭代计算条件期望和协方差矩阵[20][21][22] $$E[f_{mis}|f_{obs}]=\mu_{mis}+\Sigma_{mis,obs}\Sigma_{obs,obs}^{-1}(f_{obs}-\mu_{obs})$$ $$L(\mu,\Sigma)=-\frac{T}{2}(D\ln(2\pi)+\ln(\det(\Sigma)))-\frac{1}{2}\sum_{t=1}^{T}(f_t-\mu)'\Sigma^{-1}(f_t-\mu)$$ 2. **半衰加权**:设定半衰期$h$,权重$w_t=\theta^t$,提升对非平稳数据的实时刻画能力[26] 3. **Newey-West调整**:修正异方差和自相关性,构建HAC协方差矩阵[26][28][29] $$\Sigma_{NW}=\Sigma_0+\sum_{i=1}^{L}w_i(\Sigma_i+\Sigma_i')$$ 4. **特征因子调整**: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解决低风险组合风险低估问题,调整特征值[34][35][36][37] $$\widetilde{\Lambda}_0=\gamma^2\Lambda_0$$ 5. **波动率机制调整(VRA)**:根据截面偏差统计量统一校准波动率[51][52][53] $$\tilde{\sigma}_k=\lambda_F\sigma_k$$ - **评价**:显著降低风格特征组合的预测偏差,但对宽基指数组合优化有限[89][90] 2. **特异性波动率模型** - **构建思路**:处理数据缺失和分布异常,避免单股票噪声放大[60][61] - **具体构建过程**: 1. **结构化模型**:基于因子暴露相似性填充缺失波动率,计算调和系数$\gamma_n$[62][63][64][67] $$\tilde{\sigma}_\epsilon=(1/1.35)(Q_3-Q_1)$$ $$\sigma_n^{STR}=E_0\cdot\exp(\sum_k x_{nk}b_k)$$ 2. **贝叶斯收缩**:向市值分组均值收缩,缓解均值回归效应[72] $$\sigma_n^{SH}=v_n\bar{\sigma}(g_n)+(1-v_n)\hat{\sigma}_n$$ 3. **VRA调整**:类似因子协方差矩阵的波动率校准[78][79][80] $$\tilde{\sigma}_n=\lambda_S\sigma_n^{SH}$$ - **评价**:大市值股票数据质量显著优于小市值股票[66][69][70] --- 模型回测效果 1. **因子协方差矩阵** - 随机组合偏差统计量:1.04→1.06(经VRA调整后)[91] - 沪深300组合Q统计量:2.95→2.97[91] - 风格组合(如size因子)偏差统计量:1.50→1.30[95] 2. **特异性波动率** - 随机组合偏差统计量:1.07→1.06(经VRA调整后)[93] - 上证50组合Q统计量:2.83→2.82[93] - 风格组合(如value因子)偏差统计量:1.31→1.19[96] --- 关键应用 - **组合优化**:最小方差组合、风险平价策略等需依赖协方差矩阵输入[97][98] - **风险控制**:跟踪误差约束$\sqrt{(W-W_b)'\Sigma(W-W_b)}\leq TE_{upper}$[98] (注:部分测试结果取值直接引用自原文表格[91][93][95][96],未重复列出公式)
REITs走强吸引险资跑步入场 险企另类投资仍受偿付能力约束 业内建言下调风险因子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6
市场概况与规模 - 截至3月26日市场存量公募REITs达64只发行规模合计1697.36亿元 [1][3] - 2021-2024年各年度发行规模分别为364.13亿元、419.48亿元、201.42亿元、645.69亿元对应发行项目11单、13单、6单、29单 [3] - 2025年3月新发行1只公募REITs规模14亿元目前共有18只公募REITs待上市 [3] 保险机构参与情况 - 保险机构在所有非原始权益人战配投资者中参与规模占比最高约30%参与过战配的保险机构共47家 [1][4] - 按认购规模排名靠前机构为中国人寿、泰康资产、中国平安 [1][4] - 国寿系统已参与23只公募REITs战略配售约占保险行业公募REITs投资规模近10% [4] - 网下投资者中保险资金投资账户配售金额84.97亿元占比65%参与网下保险机构共60家 [1][4] - 2025年以来险资通过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获得配售金额约7.65亿元实际配售份额占今年已发行公募REITs总发行份额9.8% [3] 产品分红特性 - 42只REITs在2024年分红总额达83.87亿元其中5只REITs分红超亿元 [6] - 招商高速公路REIT分红2.1亿元工银河北高速REIT分红1.9亿元中金安徽交控REIT分红1.8亿元 [6] - 招商高速公路REIT分红比例5.9%嘉实中国电建清洁能源REIT分红比例3.5%嘉实物美消费REIT分红比例3.4% [6] - 公募REITs设有强制分红比例要求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合并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额90% [6] 投资价值与配置逻辑 - 公募REITs底层资产主要为运营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现金流预期相对明确 [6] - 在低利率加剧资产荒背景下兼具资本利得与固定回报的公募REITs性价比优势凸显 [6] - REITs具备较强类红利资产属性当权益市场回调时可能出现替代性配置抬升 [7] - REITs作为较高分红、风险适中、较低相关性资产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7] 风险因子与监管约束 - 公募REITs资本计量因子为0.5远高于其他类型公募基金及投资性房地产 [1][8] - 风险因子较高导致更高资本占用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压力 [1][8] - 公募REITs杠杆为净资产40%转化为资产负债率28.6%可使用杠杆水平较低 [8] - 部分保险公司受偿付能力约束较大影响投资参与度 [8] 政策建议与行业挑战 - 建议监管部门给予偿二代项下风险因子优惠政策缓解保险资金投资对偿付能力的消耗 [9] - 建议给予战略投资者更多参与权和知情权如参与发行定价、设置观察席位等 [2][9] - 保险资管公司开展REITs投行业务人员数量较少需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9]
风险因子与风险控制系列之一:股票风险模型与基于持仓的业绩归因
信达证券· 2025-07-07 08:34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带约束的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用于估计纯因子收益率,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解决因子暴露矩阵不满秩问题,并引入行业因子约束条件[44][4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构建股票收益率与因子暴露的线性模型:$$r=X f+u$$,其中X为因子暴露矩阵,f为纯因子收益率向量[44] 2. 定义流通市值平方根加权的权重矩阵W:$$W=\begin{bmatrix}\dfrac{\sqrt{s_{1}}}{\sum_{i=1}^{N}\sqrt{s_{i}}}&0&\cdots&0\\ \\ 0&\dfrac{\sqrt{s_{2}}}{\sum_{i=1}^{N}\sqrt{s_{i}}}&\cdots&0\\ \vdots&\vdots&\ddots&\vdots\\ \\ 0&0&\cdots&\dfrac{\sqrt{s_{N}}}{\sum_{i=1}^{N}\sqrt{s_{i}}}\end{bmatrix}$$[45] 3. 添加行业因子约束条件:$$s_{I_{1}}f_{I_{1}}+s_{I_{2}}f_{I_{2}}+\cdots+s_{I_{Q}}f_{I_{Q}}=0$$[49] 4. 通过Cholesky分解求解带约束的线性方程组,最终得到纯因子收益率估计值:$${\hat{f}}=C(C^{\prime}X^{\prime}W X C)^{-1}C^{\prime}X^{\prime}W r$$[59] - 模型评价:该模型通过引入国家因子和行业约束,使收益结构更清晰,能更敏感响应行业间相关系数变化[4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市值(size)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是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的核心因子[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对数总市值作为二级因子,直接作为一级因子[24] - 因子评价:同时具备高统计显著性与低换手率特征,是10个一级因子中的特例[83] 2. 因子名称:非线性市值(sizenl)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市值非线性效应,解决小市值股票风险溢价异常问题[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将标准化后的SIZE因子值取三次幂 2. 与SIZE因子值正交取残差 3. 进行缩尾和标准化处理[24] - 因子评价:受经济含义制约不宜强求其分布的正态性[27] 3. 因子名称:贝塔值(beta)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票系统性风险,源自CAPM模型[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个股无风险超额收益率对市场指数超额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回归系数 2. 回归窗口252日,半衰期63日 3. 公式:$$r_t - r_{ft} = \alpha + \beta R_t + e_t$$[24] - 因子评价:与国家纯因子收益率高度相关(67.68%),能反映国家因子无法解释的市场风险[84] 4. 因子名称:残差波动率(resvol)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票特异性风险,由三个二级因子合成[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日度标准差(DASTD,权重0.74):过去252个交易日每日超额收益波动率,半衰期42日 2. 累积范围(CMRA,权重0.16):计算12个月累计对数收益率极差 3. 历史Sigma(HSIGMA,权重0.10):BETA计算式中残差的波动率[24] - 因子评价:与技术类因子liquidity存在较强共线性(相关系数0.53)[84] 5. 因子名称:动量(momentum)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股票价格趋势效应[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504个交易日的加权无风险超额对数收益率之和 2. 滞后期21日,半衰期126日 3. 公式:$$RSTR = \sum w_t [\ln(1+r_t)-\ln(1+r_{ft})]$$[24] - 因子评价:换手率较高但t值绝对值也较高(3.45)[83] 6. 因子名称:流动性(liquidity)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股票交易成本与市场冲击风险[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月度换手率(STOM,权重0.35):前21日换手率和的对数值 2. 季度换手率(STOQ,权重0.35):基于STOM计算3个月均值 3. 年度换手率(STOA,权重0.30):基于STOM计算12个月均值[24] - 因子评价:属于"类alpha因子",长期年化收益-9.46%,IR-3.05,反映低流动性资产补偿[85] 7. 因子名称:账面市值比(btop)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价值投资效应[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普通股账面价值除以当前市值作为二级因子,直接作为一级因子[24] - 因子评价:与value因子存在逻辑冗余和共线性(相关系数0.39)[23][84] 8. 因子名称:价值(value) - 因子构建思路:综合衡量股票估值水平[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预测盈市比(EPFWD,权重0.68):分析师预测净利润(FY1)除以市值 2. 现市比TTM(CETOP,权重0.21):滚动12个月现金盈利/市值 3. 盈市比TTM(ETOP,权重0.11):滚动12个月净利润/市值[24] - 因子评价:年化收益4.32%,IR1.80,表现较好但存在冗余[86] 9. 因子名称:成长(growth)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公司盈利增长能力[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长期预测净利润增速(EGRLF,权重0.18):2年期利润增速 2. 短期预测净利润增速(EGRSF,权重0.11):1年期利润增速 3. 净利润增长率(EGRO,权重0.24):过去5年EPS回归系数/平均EPS 4. 销售收入增长率(SGRO,权重0.47):过去5年每股销售收入回归系数/均值[24][28] - 因子评价:解释力度相对较弱(average_|t|仅1.18)[83] 10. 因子名称:杠杆(leverage)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公司财务风险[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市场杠杆(MLEV,权重0.38):(ME+PE+LD)/ME 2. 资产负债率(DTOA,权重0.35):总负债/总资产 3. 账面杠杆(BLEV,权重0.27):(BE+PE+LD)/BE[24] - 因子评价:年化收益-0.44%,IR-0.24,表现较弱[8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国家因子模型,年化收益率4.75%,年化波动率21.00%,IR0.23[86] 2. beta因子模型,年化收益率8.20%,年化波动率4.87%,IR1.69[86] 3. size因子模型,年化收益率-6.82%,年化波动率4.57%,IR-1.49[86] 4. liquidity因子模型,年化收益率-9.46%,年化波动率3.10%,IR-3.05[86] 5. value因子模型,年化收益率4.32%,年化波动率2.40%,IR1.80[8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size因子,average_|t|4.22,percent_|t|>2 66.80%,r2_gain0.53%[86] 2. beta因子,average_|t|4.27,percent_|t|>2 67.42%,r2_gain0.45%[86] 3. momentum因子,average_|t|3.45,percent_|t|>2 58.92%,r2_gain0.35%[86] 4. resvol因子,average_|t|2.94,percent_|t|>2 54.10%,r2_gain0.27%[86] 5. growth因子,average_|t|1.18,percent_|t|>2 17.26%,r2_gain0.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