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

搜索文档
【乘联分会论坛】全面拥抱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简评华为与国内车企的合作
乘联分会· 2025-03-03 08: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竞争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是核心驱动力 [2] - 华为凭借其在ICT领域的积累,通过三种业务模式切入汽车赛道,并与多家国内车企深度合作,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2] - 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界”系列车型市场表现各异,其中SUV车型及增程式动力系统更受市场青睐 [4][5][7][8] 华为切入汽车赛道的三种模式 - 第一种模式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I模式,合作车企包括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及东风猛士等 [2] - 第二种模式为深度参与的鸿蒙智行模式,已与五家车企合作并推出“界”系列品牌,包括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新能源(享界)、江淮汽车(尊界)及上汽集团(尚界) [2][3][11][12] - 第三种模式为参股或合资模式,典型代表是2024年1月成立的华为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赛力斯以115亿元参股,长安阿维塔以同等价格购买10%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Newcool [3] 华为鸿蒙智行“界”系列车型市场表现 赛力斯与问界 - 问界品牌已推出M5、M7、M9三款SUV车型,价格覆盖24.98万元至56.98万元,动力形式包括增程与纯电 [5] - 问界系列累计销量已达974,885辆,其中M7累计销量488,218辆,M9累计销量319,722辆,M9在2025年1月销量达12,483辆,表现突出 [5][6] - 用户认可度逐步向高端车型靠拢,M9与理想L9、红旗E-HS9形成竞争关系 [5] 奇瑞与智界 - 智界品牌拥有S7(轿车)和R7(轿跑SUV)两款车型,价格区间为22.98万元至33.98万元 [7] - 智界R7上市后销量表现强劲,2024年12月单月销量达30,561辆,其增程版推出后市场反响热烈;截至2025年1月,智界R7累计销量67,381辆,已超过智界S7的54,366辆 [7][8] - 市场数据显示,用户更青睐智能化SUV车型 [7] 北汽新能源与享界 - 享界品牌首款车型S9为D级纯电轿车,售价39.98万-44.98万元,2024年全年销量11,724辆,2025年1月销量6,431辆 [8][10] - 销量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主要受纯电车型里程焦虑及市场竞争影响;为解决销量不足,公司计划推出增程版及SUV产品 [8][9] - 北汽极狐向享界注资55亿元用于打造三款新车型,显示出深化合作的决心 [9] 江淮与尊界、上汽与尚界 - 尊界品牌首款车型S800定位超豪华轿车,起售价高达100万元,预计于2025年5月上市 [11] - 上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新品牌“尚界”可能定位20万元左右产品,以形成差异化竞争 [12] 行业智能化趋势 - 全面拥抱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多家企业涌入智能化赛道,例如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合作,岚图宣布2025年全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 [13] - 华为发布的乾崑ADS 3.0智驾系统及鸿蒙智能座舱,代表了其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最新成果 [14] - 行业展望认为,智能化车辆将成为生活的延伸 [13]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2月第4周周报:新能源汽车销量亮眼,组件价格上涨
中银证券· 2025-03-02 13: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伏方面,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望推动光伏抢装和需求增长,供给侧改革力度或加强,短期产业链可期涨价,重点关注2025年硅料、电池片、头部企业格局优化、盈利提升以及金属化新技术渗透率提升 [1] - 风电方面,国内海陆风招标及建设有望稳步推进,2025年需求向好或带动整机与零部件环节盈利修复,海外及出海需求亦相对旺盛,建议优先配置盈利有望改善的整机及锻铸件环节,受益于海风、出海逻辑的整机、桩基、海缆环节 [1] - 新能源车方面,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出台有望带动全年销量继续提升,产业链需求有望增长,近期部分材料环节涨价有望带动盈利回升,2025年或迎来量利齐升,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发酵,2027年或实现量产,建议优先布局格局较优的电芯环节,海外客户放量以及一体化布局较优的部分中游材料环节 [1] - 电力设备领域,国内持续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有望推动特高压及主网建设加快,带动相关电网设备需求维持高景气,海外电网改造需求旺盛,建议关注受益于特高压高景气的主网环节相关标的,以及具备出海逻辑的配网环节 [1] - 氢能方面,政策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绿氢与化工、醇、氨等环节应用有望打开,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电解槽生产企业、受益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燃料电池、氢储运、加注装机企业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下跌0.83%,跌幅低于上证综指,光伏板块涨幅最大,工控自动化跌幅最大 [2][5][7] 国内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部分锂电池材料价格有变动,如正极材料NCM523环比上涨3.43%,NCM811环比上涨0.70%,碳酸锂电池级环比下降0.92%,工业级环比下降0.35%,电解液磷酸铁锂环比下降1.71% [9] 国内光伏市场价格观察 - 硅料价格持稳,厂家发货节奏平稳,库存去化速度较缓慢,硅料产量维持平稳降负荷状态,采购量有缩减趋势 [11] - 硅片市场维持平静,P型硅片主要为海外订单驱动拉货,N型硅片部分规格价格预期有上调机会 [12] - 电池片价格方面,P型M10电池片均价持平,高价下降,N型电池片部分规格价格有上涨,三月份整体价格有望上调 [13] - 组件价格因分布式项目上调,国内订单量增加,现货价格上抬,海外价格暂时稳定,部分区域有涨价声量 [14] 行业动态 - 新能源车方面,2月部分车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2030年量产,八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增长24% [18] - 光伏风电方面,国家能源局印发意见,202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3月组件端排产提升,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上涨,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长0%-10%,六部委发布意见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18] - 氢能方面,欧盟委员会推出协议,将清洁氢能定位为“欧洲能源主权的支柱”,短期内筹集1000亿欧元资金进行工业脱碳 [18] 公司动态 - 多家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部分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有增减 [20] - 部分公司有股票回购、发行、债权转股权、激励计划等相关公告 [20]
专家访谈汇总:寻找中国的Palantir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02 11:42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中国八个部门针对锂电池行业出台新政策,为新能源车和储能市场增长提供政策保障 [3] - 普利特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项目,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3] - 锂电行业自2024年第一季度逐步回暖,预计2025年盈利继续改善 [3] - 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带动行业创新,固态电池在eVTOL等高能量密度应用中潜力巨大 [3] AI+军工 - 自2022年ChatGPT发布后,AI与军工结合成为现代战争重要发展方向 [4] - 美国军方与硅谷合作加速,Google、OpenAI等公司取消"AI军事禁令" [4] - 俄乌冲突中AI在决策、情报分析和战术部署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提升作战效率 [4] - 中游核心卡位企业(如科思科技、中科星图)在军工数据、算法应用和场景经验方面具备优势 [6] - 无人装备、仿真演训等应用场景受关注,晶品特装、中无人机等公司在相关领域有潜力 [6] 爆款车打法 - 小米汽车通过智能生态和营销推出SU7,小鹏针对年轻市场推出MONAM03和高智能化P7+ [7] - 2024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强,2025年对标跟进策略或成主流(如零跑、吉利银河) [7] - 高阶智驾技术渗透率提升,智能化创新成为重要竞争点 [7] 消费+AI端侧 - 2025年Q2模拟、功率半导体预计从复苏进入繁荣阶段,工业和汽车相关领域增长显著 [7] - 模拟、功率车规和高端工规料号国产化导入将在2025年达高峰,相关公司EPS改善 [7] - 代工厂逐季增加资本开支,存储IDM扩产加速,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领域或在下半年超额收益 [7] - 高多层PCB、交换机PCB和泛IOT领域受AI应用催化,AI眼镜等新兴设备快速变化 [8] 果链与电子行业 - 2025年果链成重要成长主线,iPhone 17升级显著,折叠屏、无创血糖监测手表等新产品带来估值催化 [9] - 电子行业估值回升至历史中位数,半导体板块估值略高于中位数 [9] - 2025年Q2 EPS向上拐点,预计下半年行业从复苏转至繁荣并持续至2026年 [9] - 小鹏汽车-W、上汽集团等车企及赛力斯、江淮汽车等半导体企业受关注 [9] AI与医疗产业 - AI医疗受益于深度学习、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崛起 [10] - 数字医疗体系高效采集存储传输数据,支撑AI算法高质量运行 [10] - AI应用于医疗全流程(健康管理、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影像分析和病理诊断潜力显著 [10] - 医保政策和医院配置证影响推广速度,多品牌竞争提供发展机会 [10]
从鄙视到追捧,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做对了什么?
虎嗅APP· 2025-02-26 10:20
中国汽车出海表现 - 2024年汽车整车出口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其中新能源车出口增长6.7% [1] - 奇瑞、上汽、长安包揽出口前三,比亚迪以70%同比增速位居前列 [1] - 2025年1月比亚迪出口量超过奇瑞 [1] - 中国电车在欧洲多国销量超越特斯拉,泰国出现连夜排队抢购现象 [1][7] 市场认知转变 - 十年前中国车被海外评价为"低价低质",如今新能源车价格不低却受追捧 [1][2] - 发达国家因环保主义盛行青睐新能源车,发展中国家需要高性价比产品 [3] - 比亚迪技术红利使海外消费者重新认识中国汽车的高价值技术 [10] 技术优势 - 比亚迪e平台能源效率达90%以上,远超燃油车30-40%的热效率 [9] - 易四方技术实现四轮精准控制,可完成原地掉头等特殊动作 [9] - 云辇系统通过智能调节提升复杂路况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9] - 11万工程师构建的技术鱼池开始释放红利 [8] 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1月比亚迪在英国销量1,614辆(+551%),西班牙1,192辆(+734%),葡萄牙392辆(+207%) [7][8] - 同期特斯拉在英国销量1,458辆(-8%),西班牙268辆(-76%),葡萄牙389辆(-29%) [8] - 德国、比利时、挪威等国比亚迪均实现正增长,特斯拉普遍下滑 [8] 全球化战略 - 垂直整合战略实现电池、电机、电控等全链路自研自产 [13] - 泰国工厂16个月建成投产,匈牙利等多国工厂快速建设 [13] - 海豹车型制造成本比特斯拉Model3低15% [13] - 产品矩阵覆盖海鸥等经济型车到汉唐等中高端车 [14] 本土化运营 - 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快速铺开销售网络 [14] - 为经销商提供电动化转型的第二增长曲线 [14] - 4年时间进入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15]
【国金电新】锂电行业2月洞察:欧洲车市现复苏,负极原材料涨价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2-26 03:22
+ 目录 1.本月洞察 : 智能穿戴电池行业迎来量利双击时刻 2.行业景气度跟踪及复盘 ▫ 需求:全球新能源车、储能终端跟踪复盘 ▫ 量&价:1-2月景气度超预期,石油焦价格大幅上涨 ▫ 周期:行业库存仍处在低位,2025年延续补库行情 3. 复盘:指数及个股走势 ▫ 板块行情回顾 ▫ 重点个股行情回顾 4.投资建议 5.风险提示 摘要 ■ 投资逻辑 本月行业重要变化: 1)锂电:2月20日,碳酸锂报价7.6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9%;氢氧化锂报价7.0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1%。 2)整车:2025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88.9万辆,同比+27.1%,环比-41.2%。 行情回顾: 2025年2月以来,锂电关联板块中除新能源车和锂矿外,均跑赢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本月锂电关联板块多数环节月度成交额与上月持平或较上月略有增长。锂电关联板块多 环节3年历史估值分位较高,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锂矿、隔膜和电解液等版块处于相对历史低位,未来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本月研究专题:智能穿戴电池行业迎来量利双击时刻: 伴随 DeepSeek 等模型的应用加速推动 AI 终端本地化渗透,终端智能穿戴设备需求预计 ...
腾讯也被列为 “军工企业”,单纯赚钱的环境渐行渐远
晚点LatePost· 2025-01-07 14:59
腾讯和宁德时代被列入1260H清单 - 腾讯和宁德时代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两家公司均否认与军事有关联并考虑法律行动[3] - 腾讯声明自己并非军工企业或军民融合企业,称被列入清单"是一个错误"[3] - 宁德时代发表类似声明,否认参与任何军事业务或活动,称美国国防部的决定"实属错误"[3] 1260H清单的影响 - 1260H清单由美国国防部管理,源自《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1260H条款,要求每年公布"中国军工企业"清单[4] - 清单定义宽泛,包括直接或间接被军方拥有、参与军民融合等七类实体[4] - 相比实体清单或SDN清单,1260H清单直接影响有限,但可能引发其他制裁[4] - 根据《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2026年后美国国防部不能直接购买清单公司商品,2027年后供应商也不能合作[4] 历史案例与法律行动 - 小米曾在2021年被纳入类似清单,起诉美国政府后被剔除[5] - IDG资本、中微公司曾被列入1260H清单,经申诉或起诉移除[6] - 禾赛科技起诉后被暂时移出清单,但2023年10月又被重新列入[6] 宁德时代被列入清单的背景 - 2023年8月美国议员要求将宁德时代列入清单[7] - 《通胀削减法案》限制由"外国敏感实体"制造的电动车电池补贴[7] - 宁德时代放弃在美国建厂,转向技术授权模式,收入仅为建厂模式的1/3[7] - 特朗普可能叫停《通胀削减法案》,影响宁德时代技术授权模式[7] 腾讯被列入清单的意外性 - 腾讯过去四年未出现在美国"封禁中国公司"的公开讨论中[8] - 腾讯主业为游戏、社交、金融等消费者业务,与军工无直接关联[10] - 腾讯在美国业务以投资为主,集中在游戏领域[10] - 2017年后腾讯降低在美游戏投资力度,转向欧洲、日韩与澳新[10] 腾讯在美国的业务布局 - 腾讯是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和Roit Games的主要投资者[10] - 腾讯是Reddit第二大股东[10] - 过去八年腾讯海外投资60多家游戏公司中,仅4家在美国[10] - 腾讯游戏海外收入占比约30%,美国市场对其全球化战略至关重要[10] 中美商业环境变化 - 2000年美国通过法案确认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11] - 2020年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提供审计底稿[11] - 2021年中国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大型平台海外上市需申报[11] - 当前中美商业合作难度增加,TikTok等案例显示环境变化[12]
投资机构招商返投落地的七大门派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11 03:31
返投策略分类 指点江山派 - 国投招商通过产业链拆解方式完成返投 围绕新能源车产业链直接投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欧冶半导体 汽车零部件企业保隆汽车 一体化压铸企业力劲科技等[3] - 合肥国资通过子基金密集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项目 利用行业高增速与产业链长度优势超额完成返投要求[4] 一招制胜派 - IDG资本通过单一大项目完成返投 如为四川宜宾引入高景太阳能项目 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覆盖整只基金返投额度[5] - 投资机构通过引入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级资源 以技术产业化潜力换取政府一次性返投认定[5] 双剑合璧派 - 机构采用双基金并行策略 主基金专注市场化投资 辅基金专攻强返投项目 通过董事会席位等影响力推动被投企业配合返投[6] - 辅基金重点挖掘符合地方政府招商需求的项目 主基金视政府支持力度选择性跟投形成协同效应[6] 老黄牛派 - 机构全程参与项目落地闭环 从投资谈判到固定资产认定环节全程跟进 需提交大量文件证明落地实效[7][8] 小聪明派 - 机构通过母基金体系内资源互换获取返投额度 与其他子基金管理人协商共享项目投资机会[9] 划水摸鱼派 - 机构选择直接投资当地存量企业完成返投 通过企查查等工具筛选符合基金标准的本地企业批量投资[10][11][12] 不讲武德派 - 机构推荐晶圆代工 封装测试等重资产项目 利用地方政府对固定资产的偏好设置数十亿级落地门槛[13][14] - 当地方政府无法满足项目资金需求时 将返投未完成责任转嫁给政府方[15][16]
历史首次反超
猫笔刀· 2024-11-04 14:18
今晚复盘做功课的时候刷到一条新闻,标题是"中国股市回购金额首超股权融资",很令人振奋,忍不住细看。 看完后我第一反应是忍不住笑了,写这条新闻的小编有点小机灵,a股这边不够拉上港股凑,标题倒也没说错,确实是中国股市的回购反超了股权融 资。 具体是a股这边负882亿,港股那边正893亿,两边加起来是正11亿。 港股回购里占大头的主要是四家公司,腾讯回购了905亿,汇丰回购了343亿,美团回购了281亿,友邦回购了244亿,加起来就占了总回购的3/4,再往下 就是快手40亿、小米30亿这种级别。其中真正起决定性增量的是腾讯的千亿回购,但大家都知道是被南非大股东史诗性减持逼出来的,不逼这一下鹅子以 前也抠抠索索的。 其实这个新闻我后来细琢磨,真正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另一个数字,就是2024年a股的股权融资规模2364亿,竟然...才2364亿? 我的印象还停留在ipo几千亿,定增上万亿的规模,就去搜了一下数据,2024年ipo最新融资规模是521亿,仅为去年同期的15%;定增到10月底也就1300多 亿,是去年同期的25%。 讲真,这个数字确实大幅低于我的固有印象,没想到a股的融资规模已经萎缩至此,比去年跌了七八成,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