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花生上树了?AI 竟然敢这么玩
36氪· 2025-09-01 02:12
公司事件 - 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在花生味压缩饼干宣传图中错误展示花生挂在树上而非土中生长 并标注"甄选吉林扶余四粒红花生"[1][3] - 公司于8月28日致歉 承认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并对相关页面进行更新修正[6] - 广告中标注"0反式脂肪酸"存在误导 因压缩饼干并非直接销售生花生[8] - 另一张广告图背景出现玉米地及收割机画面 同样存在不合常理之处[9] - 该事件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2025中期财报显示 上半年关闭门店达430家[10] 行业现象 - AI生成图片在电商领域被广泛应用 出现虚拟模特替代真人模特现象 但常出现"6指模特""漂浮手提包"等违背常识的瑕疵[15][17][23] - 外卖行业存在商家使用AI生成虚假门店图片情况 将不足10平方米的小厨房包装成灯火通明的网红餐厅[25][29][42] - AI图片生成服务已形成产业链 输入特定关键词几秒钟即可出图 第三方提供"包过审"服务价格仅需几十块[40] - 部分买家利用AI技术伪造商品损坏图(如添加裂缝/霉斑/污渍)进行"仅退款"操作 甚至制作存在逻辑错误的AI视频[45][47] - 外卖平台虽表面禁止AI展示图 但审核通过后缺乏持续监管 导致商家面临钱货两空风险[42][49] 技术局限 - AI缺乏真正常识 其学习本质基于海量数据概率统计 无法理解光合作用/植物分类等自然规律[10] - AI在绘画领域存在技术短板 尤其不擅长处理手部细节 导致公共广告出现六指人物等异常现象[13][15]
“花生上树”,企业营销更要小心AI幻觉
北京商报· 2025-08-31 15:55
事件概述 - 良品铺子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将花生果实描绘为悬挂枝头 与生物学特性相悖 [1] 企业回应与失误原因 - 公司回应称系工作中疏忽导致错误使用AI生成素材 [1] - 违背常识的设计暴露内容审核缺失 非AI技术单方面责任 [1] AI应用风险与行业影响 - 企业营销传播面广需警惕AI幻觉风险 可能对青少年群体产生常识性误导 [2] - 事实偏差广告图引发公众对品牌审核机制的质疑 损害品牌形象 [2] - 企业普遍借助AI进行效率优化 但基础常识审核环节存在明显短板 [2] AI应用规范与行业要求 - 有效使用AI需明确认知其能力边界 配合合理规划与及时干预 [3] - 必须加强使用者鉴别能力 系统审核能力与综合评估能力 [3] - 安全攸关行业及依赖公众信任的领域需特别防范AI幻觉风险 [3] AI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领域取得突破 展现多领域应用能力 [2] - 企业采用AI生成广告可降本增效 但需确保内容科学性与常识准确性 [3]
【西街观察】“花生上树”,企业营销更要小心AI幻觉
北京商报· 2025-08-31 11:04
事件概述 - 良品铺子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将花生果实描绘为悬挂枝头 与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生物学特性相悖 [1] 企业AI应用现状 - 企业采用AI生成广告图片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实现从费时费力的单线操作到分分钟速成的海量选择 [1] - 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展现出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 能够在多领域多任务中进行学习和应用 [2] - 众多行业形成让AI为我所用的共识 企业普遍对AI提升效率深信不疑 [3] AI应用风险与挑战 - 企业营销因传播面广速度快 需警惕AI幻觉风险 可能对消费者构成常识性误导 尤其影响生活常识积累阶段的青少年群体 [2] - 存在事实偏差的广告内容会引发公众对品牌审核机制的质疑 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2] - 企业容易忽视AI降本增效的重要前提 缺乏对AI能力边界的清晰认知 导致出现"AI味太浓"和"AI幻觉"等同质化操作 [3] 行业应对策略 - AI使用不能完全放手不管 需要合理规划及时干预有效审核 使用者的责任较以往更重 [1] - 需加强使用者鉴别能力 系统审核能力和综合评估能力 以应对AI幻觉带来的虚假信息和违背科学常识的内容 [3] - 安全攸关行业 信息真实至关重要的行业以及依赖公众信任的行业 需特别防范AI幻觉可能造成的重大错误 [3]
疑似被下架“山姆同款”在折扣店出售,好丽友回应
凤凰网财经· 2025-08-31 10:49
产品流通渠道变化 - 山姆于7月下架低糖好丽友派产品 原售价为49.9元 [1] - 好特卖于8月27日以32.9元价格上架同款产品 保质期至11月 [3] - 好丽友通过好特卖渠道消化库存 强调产品品质无问题 [4]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好丽友中国区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0%至3048亿韩元 占全球销售额超40% [5] - 中国区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4%至559亿韩元 韩国市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至469亿韩元 [5] - 好丽友集团第二季度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1%至7772亿韩元 [5] 零售行业动态 - 山姆选品策略调整引发会员争议 被质疑产品同质化失去特色 [7] - 好特卖为专业折扣连锁品牌 主营临期品与滞销品清尾货 全国门店数达950家 [3] - 渠道供货模式存在差异 山姆否认向其他商场供货 好特卖货源可能来自品牌直供或供应商 [3][4]
疑似被下架“山姆同款”在折扣店出售,好丽友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05:39
产品流通与渠道动态 - 好特卖门店以32.9元价格销售山姆同款低糖好丽友派 产品由公司统一配货 保质期至11月[1][3][6] - 山姆于7月下架该产品 官方解释为缺货 并声明未向其他商场分销此商品[4][9] - 好丽友官方确认通过好特卖渠道消化库存 强调产品品质无问题[9] 企业运营与财务表现 - 好特卖主营临期折扣商品 涵盖零食及日化美妆品类 全国门店数量达950余家[7] - 好丽友集团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8.1%至7772亿韩元 中国市场销售额3048亿韩元占比超40%[9] - 中国市场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4%至559亿韩元 韩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4.9%至2778亿韩元[9] 行业事件与市场反应 - 山姆选品策略调整引发舆论关注 部分会员质疑其产品特色弱化及会员费价值[10] - 事件起源于社交媒体用户发现渠道流通差异 引发多家媒体追踪报道[1][4][10]
行业周报:中报承压下微光渐显,业绩分化中孕育新机-20250831
开源证券· 2025-08-31 03: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呈现"承压基调下的环比改善"特征 2025Q2行业营收同比增长5.6% 较2025Q1的4.6%有所回暖 但利润同比下滑2.1% 较2025Q1的0.3%有所回落[4][12] - 白酒板块受禁酒令影响显著 2025Q2收入增速为-5.0% 较2025Q1的+1.7%出现大幅回调[4][12] - 大众品中零食板块表现突出 子行业涨幅达10.2% 位居首位[4][13] - 行业呈现两大特征:龙头企业业绩稳定性强(如贵州茅台、海天味业) 新消费相关标的韧性突出(饮料类及零食公司)[4][1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将持续回暖 需求曲线缓慢上行 建议聚焦头部龙头公司布局[4][12]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5日-29日期间 食品饮料指数涨幅2.1% 在28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7 跑输沪深300指数0.6个百分点[4][13] - 子行业表现分化显著:零食(+10.2%)、乳品(+2.7%)、白酒(+2.1%)涨幅领先[4][13] - 个股涨幅前三:爱普股份、会稽山、立高食品;跌幅前三:莫高股份、春雪食品、科拓生物[4][13] 上游原料数据 - 乳制品原料:2025年8月19日全脂奶粉中标价4036美元/吨 同比上涨15.9%;8月21日国内生鲜乳价格3.0元/公斤 同比下降5.6%[19][20] - 肉类原料:2025年8月30日猪肉价格20.0元/公斤 同比下降27.4%;8月23日白条鸡价格17.5元/公斤 同比下降2.1%[22][28] - 粮食原料:2025年8月29日大豆现货价4005.8元/吨 同比下降9.2%;8月21日豆粕平均价3.3元/公斤 同比下降1.8%[35][36] - 糖类原料:2025年8月29日柳糖价格6000.0元/吨 同比下降4.2%;8月22日白砂糖零售价11.3元/公斤 同比微涨0.2%[39][40] - 进口数据:2025年7月进口大麦价格266.1美元/吨 同比上涨4.0%;进口数量81.0万吨 同比下降34.1%[29][30] 行业动态与事件 - 五粮液推出新品29°五粮液·一见倾心 预售价399元/瓶 并宣布邓紫棋为全球代言人[41] - 茅台1935酒在三大平台开启预售 定价998元/瓶[41] - 俄罗斯葡萄酒出口表现强劲 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超1800吨 同比增长19% 出口额达260万美元[42] - 盐津铺子将于2025年9月5日召开股东大会[43][47] 重点公司推荐 - 贵州茅台:分红率提升 强调可持续发展[5] - 山西汾酒:产品结构升级 全国化进程加快[5] - 西麦食品:燕麦主业稳健增长 原材料成本改善[5] - 万辰集团:量贩零食业态持续渗透 门店扩张加速[5] - 百润股份:预调酒处于改善趋势 威士忌铺货进展良好[5]
AI太笨还是人太懒?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不能甩锅AI
新浪财经· 2025-08-30 16:33
公司运营事件 - 良品铺子在产品宣传图中错误展示花生生长在树上而非土壤中 引发公众对品牌专业性的质疑 [1] - 公司回应称系误用AI生成素材导致错误 但未承认内部审核机制失效 [1] - 事件暴露公司从设计、文案到市场公关的全链条管理漏洞 缺乏食品行业基本常识 [1] 财务表现 - 根据中期财报显示 上半年公司关闭430家门店 [1] - 业绩出现由盈转亏的负面转折 [1] 品牌影响 - 该事件发生在公司发展遭遇瓶颈时期 正值需要重拾消费者信任的关键阶段 [1] - 公众期待公司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而非流程化道歉 包括员工常识培训及引入农业专家参与审核等方案 [1] - 零食行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口味更在于消费者信任 品牌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生命力 [1]
三只松鼠:从“国民零食第一股”到困局求生,港股上市能否成为破局关
搜狐财经· 2025-08-30 07:23
线下扩张困境 - 线下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缩减70%至333家 远未达万店计划目标[3] - 线上销售额占比仍高达69.73% 与中国休闲零食市场82.6%份额在线下的格局形成倒挂[3] - 收购爱零食计划因价格分歧失败 预算2亿元的收购案破裂暴露线下战略摇摆不定[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门店超1.6万家 万辰集团超1.5万家 形成规模碾压优势[4] - 鸣鸣很忙存货周转天数仅11天 大幅低于三只松鼠的78天 供应链效率差距显著[4] - 量贩品牌单店SKU超1800种 每月上新数百款 并扩展至鲜食、冷冻品等3000多种商品[4] 港股上市与转型举措 - 2025年4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计划通过融资支持东南亚扩张计划[5] - 技术投入存在差距:技术人员139人 研发投入2839万元 均不足鸣鸣很忙的一半[5][6] - 证监会反馈意见涉及股东股份质押、外资限制领域等核心问题 上市进程存在不确定性[7] 管理层与战略调整 - 董事长章燎原2024年薪酬381万元 较量贩零食龙头万辰集团董事长高出292万元[8] - 2025年被定位为重生之年 转型方向包括海外扩张、数字化升级和区域品牌整合[8] - 公司面临从OEM代工向自建工厂转型 从高品质向高端性价比模式转变的挑战[4] 行业发展趋势 - 零食行业从规模崇拜转向效能厮杀 供应链效率和数字化能力成为竞争核心[3][6] - 量贩品牌通过加盟扩张、极致低价和供应链效率改写行业规则[4] - 传统品牌面临从流量依赖向价值创造、从规模扩张向效能制胜的转型压力[9]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3:21
良品铺子舆情事件 - 公司因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的图片素材而引发舆情 图片显示花生果实"上树"及背景中出现收割机收割花生的错误场景[2] - 公司于8月28日作出正式回应 承认工作疏忽并立即更新修正相关页面 同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2] - 舆情暴露AI技术赋能商业领域的典型问题 企业因追求内容生产速度而忽略常识和事实准确性 损害品牌形象并误导公众认知[3] 泡泡玛特舆情事件 - 公司新品THE MONSTERS"心底密码"搪胶毛绒挂件盲盒(迷你Labubu)被消费者吐槽实物体积小且做工差 产品高约10.5厘米(不含挂绳) 单个盲盒售价79元 整套售价1106元[4][5] - 消费者反映产品存在歪头等品控问题 店员回应称展示实物可能因触摸过多导致问题 消费者可自行调整[5] - 公司被指存在"饥饿营销"策略 此前产品多次出现歪头、掉漆、开线等品控问题 反映快速扩张与质量管控间需寻找平衡[6] 行业观察 - 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绑定程度不断加深 舆情出现及演变考验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有效性[1] - 潮玩行业正从"饥饿营销"转向"品质驱动" 品牌需通过供应链升级和质检标准流程透明维持IP热度及溢价能力[6] - AI生成技术作为创意辅助工具可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效率 但需严格审核流程与把关机制避免违背常识[3]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消费舆警指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1:43
核心观点 - 消费品牌舆情管理成为衡量企业品牌运营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指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推出《消费舆警指数》量化评分机制 从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维度评估企业表现 [1] - 良品铺子因AI生成图片错误引发"花生上树"舆情事件 公司紧急道歉并启动全面核查 暴露AI技术应用中的审核漏洞 [2] - 泡泡玛特新品迷你Labubu盲盒被指做工差、价格虚高 品控问题持续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反映潮玩行业需平衡扩张速度与质量管控 [6][7] 舆情事件分析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事件 - 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将花生果实绘制在树上 背景出现收割机收花生等违背常识的场景 [2] - 8月28日公司正式道歉 承认工作疏忽导致错误图片素材使用 立即更新相关页面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 [2] - 事件暴露AI技术赋能商业领域的典型问题 企业过度追求内容生产速度而忽略事实准确性 审核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5] 泡泡玛特品控争议事件 - 8月28日新品THE MONSTERS"心底密码"搪胶毛绒挂件盲盒(迷你Labubu)即将发售 单个售价79元 整套售价1106元 [6] - 实物产品高约10.5厘米(不含挂绳) 被消费者吐槽体积过小、做工粗糙、普遍存在歪头现象 [6] - 店员回应称展示样品因多人触摸可能变形 建议消费者自行调整 未涉及品控改进措施 [6] - 公司此前多次出现产品歪头、掉漆、开线等质量问题 被指实施"饥饿营销"策略 [6] 行业影响 消费行业舆情管理 - 舆情事件应对需考察企业品牌长期建设与应急策略有效性 反映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特征 [1] - 《消费舆警指数》包含14个二级指标 涵盖预防机制、回应直接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维度 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评估 [1] 潮玩行业发展 - 行业正从"饥饿营销"向"品质驱动"转型 需通过供应链升级和质检标准透明化维持IP热度 [7] - 若持续缺乏实质品控改进 可能削弱潮玩品牌作为"超级IP"的溢价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