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策略】中短期内市场延续震荡 风格轮动加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01:13
市场走势与风格轮动 - 中短期内市场延续震荡,风格轮动加速,货币政策"双降"夯实信用扩张基础,资本市场工具优化巩固A股指数下沿 [1] - 5月市场或复现"避险-消费-成长"轮动脉络,科技成长板块率先演绎,随后转向防御性资产如银行、农业及基建设备等低估值板块 [1] - 防御阶段完成后,政策红利落地预期和消费数据回暖可能推动消费板块再度崛起,开启"内需驱动"配置机会 [1] 资金风险偏好与主题投资 - 资金风险偏好回升,围绕高景气度行业主题及新概念主题展开,市场对美国关税的情绪影响反应已较充分 [1] - 国内维护楼市和股市的政策持续出台托底市场预期,一季报发布后市场进入主题躁动时期 [1] - 市场在一季报高景气行业主题上持续布局,并对新主题概念表现更强偏好 [1] 市场韧性与经济修复 - 市场在政策托底与经济修复双重驱动下呈现韧性特征,成交量短期波动反映资金观望情绪 [2] - 企业盈利端改善,一季度全A归母净利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自由现金流拐点确立,经济内生修复动能增强 [2] - 政策端"降准降息"效应显现及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优化流动性环境,消费、投资等内需领域有望延续回暖 [2] 中长期市场展望 - 经济数据向好与政策工具箱蓄力支撑下,市场短期或延续震荡修复格局 [2] - 中长期看,经济转型升级红利释放、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完善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将助力A股市场中枢抬升 [2]
南向资金年内流入近6000亿元基金经理深挖港股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4:09
南向资金流入与港股配置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近6000亿元 [2] - 截至一季度末可投港股公募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创近5年新高 [2] - 可投港股公募基金的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升至36.9%较去年年底的30.5%明显提升 [2] - 内地发行可投港股ETF规模达1789.9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的1234.4亿元增长45%以上 [2] 机构观点与预测 - 高盛将南向资金净流量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因港股盈利增长、估值和股息率更具吸引力 [2] - 多家机构认为港股经历显著反弹后仍有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2] - 港股科技方向和红利资产被重点关注 [2] 行业与板块机会 - 港股互联网行业被视为新的价值股充足的回购和分红有望抵消外资流出影响 [4] - 科技板块受益于高质量低成本开源大模型推出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及全球算力扩张 [4] - 看好汽车、消费、电子、科技等行业因相对景气且受益于利好政策 [4] - 低估值国企央企红利板块因业绩和股价走势稳健受关注 [4] - 香港本地银行、电信及公用事业红利股因基本面独立且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周期被看好 [4] 基金经理观点 - 港股成长股具备价值属性估值、综合股息率与公共事业、周期行业接近且成长性更好 [3] - 优质公司估值仍较海外同行大幅低估 [4] - 长期看港股市场配置价值有望随盈利能力改善及估值中枢抬升进一步提升 [4]
你恐慌我贪婪!逾百亿资金借道ETF落袋为安,机构却在疯抢这个板块,多只相关ETF份额齐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04:10
市场资金流向 - 本周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出约130亿元 [1][4] - 主要指数ETF中沪深300ETF净流出22.58亿元,创业板ETF净流出11.7亿元 [3][4] - 行业主题ETF净流入超1亿元的有12只,净流出超1亿元的有10只 [5][6] 指数表现与成交 - 沪指全周上涨1.92%报收3342点,深证成指上涨2.29%报收10126.83点 [2] - 沪深两市周成交总额5.29万亿元,其中沪市2.11万亿元、深市3.18万亿元 [2] - 创业板ETF周涨幅达3.28%,科创50ETF下跌0.57% [3][4] 科技板块ETF动向 - 科创芯片ETF获净流入9.61亿元,份额增加6.09亿份 [5][6] - 半导体ETF净流入5.82亿元,份额增加5.54亿份 [5][6] - 人工智能ETF净流入4.73亿元,份额增加5.06亿份且创新高 [5][7][9] 消费与医药板块资金流出 - 创新药ETF净流出3.47亿元,份额减少4.75亿份 [6] - 消费ETF净流出3.38亿元,份额减少4.12亿份 [6] - 券商ETF净流出3.06亿元,份额减少3.03亿份 [6] 跨境ETF活跃度 - 恒生科技指数ETF周成交额达211.35亿元 [12][14] - 恒生科技ETF成交188.83亿元,恒生互联网ETF成交127.61亿元 [14] - 港股市场被券商认为具有投资性价比,有望延续震荡回升 [14] 新产品动态 - 下周7只ETF上市,跟踪通用航空、航天航空、自由现金流等指数 [15][16] - 9只ETF即将发行,覆盖国企数字经济、创业板、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 [17]
直播回放:财报更新,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情况如何?
银行螺丝钉· 2025-05-09 13:54
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 上市公司每年有4份定期报告 包括1季报 半年报 3季报和年报 [3] - 1季报披露时间为每年4月份 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报披露时间 [5] - 半年报披露时间为每年7-8月份 [5] - 3季报披露时间为每年10月份 [5] - 年报披露时间为每年1-4月份 [5] 盈利与市场关系 - 指数基金净值=估值×盈利+分红 盈利增长是市场上涨核心动力 [7] - 2021年A股全市场盈利增长超20% 2022年增速下降至历史平均水平 [14][16] - 2023-2024年A股盈利增长停滞 2024年同比下降0.23% [17][18] - 2025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长4.46% 为2022年后首次好转 [19] 大盘股表现 - 沪深300近5年净利润均为正增长 2023-2024年增速3%-5%低于历史平均 [21] 中小盘股表现 - 中证500在2021年净利润增速达49% 2022年和2024年大幅下降 2025年一季度增速回升至6.5% [24] - 中证1000在2021年净利润增速达68% 2023-2024年连续下降 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6% [27][28] 策略指数表现 - 中证A500在2021年净利润增速超中证全指 2025年一季度增速较低 [30][32] - 中证红利2020年净利润下降 2022-2024年增长稳定 [34] 行业表现 - 消费行业2021年净利润大幅下降 2025年一季度保持较高增速 [36][37] - 医药行业2020-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 2023-2024年下降 2024年四季度恢复正增长 [38][40] 政策与展望 - 2024年下半年刺激政策推出 通常6-12个月反映在基本面 [44][45] - 2025年若2-3季度延续盈利增长 市场向上空间将打开 [48]
[5月9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领先上涨,A股会跟上么;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5-09 13:54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大盘整体微跌,中证全指下跌0.7%,波动不大,还在5星。 大盘股微跌,小盘股下跌略多。 红利等价值风格整体上涨,遇到下跌的时候,价值风格通常比较抗跌。 成长风格微跌。 港股盘中也下跌,不过到收盘的时候恒生指数变成上涨。 1. 有朋友问,港股今年表现比较强。后面A股会跟上港股的表现么? 去年9月份,最低到5.9星的时候,当时A股港股都是历史最低估值附近。 随后到去年4季度,两个市场都反弹,第一波上涨,幅度也相仿。 到今年春节前,都反弹到4.9-5星上下。 不过春节后,港股率先上涨。 从春节后到3月,港股恒生指数,比A股大盘股指数,多上涨了15%。 港股恒生医疗、港股科技,比A股的医药医疗、科技,多上涨了20%。 A股的估值还在5星上下。 如果A股有港股的涨幅,那也接近3点几星了。 2. 港股本身也是人民币资产为主。 内地公司在港股占比较高。 从去年9月美联储进入这轮降息周期之后,人民币资产整体受益。 A股港股的涨幅居于全球前列。其中港股的表现更强势一些。 一方面,港股是欧美投资者为主,这几年内地资金在港股比例逐渐提升,但目前还是欧美投资者比例高。 老外看好人民币资产, ...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5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1:00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5月8日当天,小米集团-W(01810)、阿里巴巴-W(09988)、腾讯控股(00700)位 居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3位,成交额分别为39.36 亿元、26.63 亿元、25.21 亿元;阿里巴巴- W(09988)、小米集团-W(01810)、中芯国际(00981) 位居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3位,成交额分别为 19.14 亿元、17.69 亿元、17.14 亿元。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成交公司 | 公司名称 | 成交金额 | 净买入额 | | --- | --- | --- | | 小米集团-W(01810) | 39.36 亿元 | -8.73 亿元 | | 阿里巴巴-W(09988) | 26.63 亿元 | -6592.43 万元 | | 腾讯控股(00700) | 25.21 亿元 | -9.41 亿元 | | 中芯国际(00981) | 23.87 亿元 | -1.83 亿元 | | 泡泡玛特(09992) | 19.50 亿元 | -5.87 亿元 | | 美团-W(03690) | 17.78 亿元 | -7126.32 万元 | | 山东墨龙(00568 ...
中概股回流,港股能否成为“避风港”?
钛媒体APP· 2025-05-08 08:29
极氪私有化及中概股回流 - 吉利汽车计划以每股2.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收购极氪剩余股份,较纽交所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3.6%,较30日成交量加权均价溢价20% [2][3] - 私有化资金将来自吉利汽车新股发行、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 [2][3] - 极氪此次退市距离其美股上市不足一年,成为中美关税摩擦背景下中概股回流潮的标志性事件 [3] 中概股回流现状与规模 - 美国中概股可分为三类:港交所双重上市、二次上市及未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多已完成港股布局 [4] - 高盛测算显示27家符合回流条件的港股中概股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覆盖电商、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 [6] - 天风证券测算若全部双重/二次上市中概股回流可带来396.32亿港元日均交易额(占港股37.2%),全部回流则占比达56.2% [5][6] 港股市场准备与制度优化 - 港交所降低二次上市市值门槛至30亿港元(上市5年)或100亿港元(上市2年),覆盖更多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 [7]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优化审批流程 [8] - 2025年港股日均交易额达2404亿港元(2024年为1319亿),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并提供衍生品创新支持 [9] 回流企业类型与投资者偏好 - 科技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美团)因高增长潜力最受港股投资者青睐 [10] - 生物医药企业受益于港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特殊制度 [10] - 消费与新经济企业(如蜜雪冰城、小鹏汽车)因品牌优势和市场表现获得关注 [10][11] - 投资者更偏好具有真实盈利和稳定增长的企业,对长期亏损企业持谨慎态度 [11]
梅花创投吴世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 “确定性切口”
搜狐财经· 2025-05-08 04:06
投资哲学与策略 -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切口",用长期主义对冲短期波动 [3] - 投资逻辑包括"人-事-时-值"合一,重视创始人个人魅力和团队执行力 [3][22] - 坚持"水下捕鱼"策略,提前布局AI+农业、AI+供应链等未爆发领域 [6] - 投资风格概括为"快准狠",决策迅速、精准识人、敢于冒险 [26] AI行业洞察 - DeepSeek的爆发本质是技术迭代与场景需求共振的结果 [3][4] - 国内在垂直应用层创新速度不逊于海外,但底层芯片、算力架构存在代差 [5] - 通用大模型窗口期已过,更关注SaaS工具应用型公司和垂类模型 [6] - 杭州成功在于"生态滋养",包括人才网络、民间资本活跃度和宽容失败的文化土壤 [7] 重点投资赛道 - 三大确定性较高赛道:AI+实体经济、合成生物、银发经济 [9] - 非传统指标包括数据壁垒、技术外溢性、组织韧性 [9] - 消费投资正在分化,关注新国货和银发消费 [17] - 文化自信回归带来IP商业化、沉浸式体验、非遗科技化机会 [17] 创业者特质 - 最看重三点:"偏执狂"般专注力、技术原创性、快速纠错能力 [8][22] - 80后创始人占硬科技项目80%,正在重构传统行业技术范式 [8] - 年轻创业者优势在于"技术直觉"和"全球化视野",但需补足商业落地能力 [8] 募资与退出策略 - 人民币LP结构重构,政府引导基金占比超70% [12] - 与产业强市共建主题基金,联合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12] - 退出从"赌IPO"转向多元退出,包括产业并购和Pre-IPO战略配售 [13][14] 市场预测 - 硬科技IPO大年,半导体、AI、生物医药领域将诞生10家以上百亿市值公司 [25] - 政府引导基金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化运作" [25] - 跨境投资回暖,人民币基金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市场 [25] 行业趋势 - A股牛市本质是"经济转型牛",资金从地产、互联网流向硬科技和高端制造 [18] - 科技创新领域将持续蓬勃发展,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应用、智能制造 [19] - 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与医疗、商业航天、消费与出海是未来10年机遇 [19] 机构类型 - 专业早期投资机构、产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的机构能参与未来机会 [20] - 具备全球视野的投资机构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 [21]
关税博弈下,什么是消费基金的“韧性密码”?|基金投资力测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03:20
消费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资本市场呈现"消费之春"萌发态势,中国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内需,"低预期低估值+消费韧性"策略获资金青睐 [1] - 科技与消费形成双主线格局,基金管理人对细分行业的认知深度与组合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业绩决胜关键 [1] - LOF基金中消费行业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全市场172只LOF基金中过去三年收益率超10%的仅16只,今年一季度保持正收益的仅11只 [2] 绩优基金案例分析 - 中欧科创LOF过去三年收益率达33.21%,其中2025年一季度贡献25.46%增长,重仓芯片股并拓展AI应用产业(智能驾驶、医疗) [2] - 泓德丰泽LOF近三年收益率13.92%,一季度收益7.93%跻身灵活配置型基金前15%,重仓东鹏饮料、泡泡玛特等消费股,形成新旧动能结合的配置矩阵 [3] - 南方瑞合三年定开混合采用"消费+科技"双轮驱动,一季度末收益率30.68%,重仓泡泡玛特同时提升电子行业配置权重 [4] 基金管理策略 - 泓德丰泽基金经理季宇采用GARP策略,2023年以来重仓股平均PE持续低于20,通过严格估值控制安全边际 [6] - 风险分散策略显著,2024年末投资集中度0.02%(同类均值0.18%),一季度为0.04%,并通过跨行业配置(腾讯控股、药明康德等)实现均衡 [6] - 长期持有策略突出,如东鹏饮料自2022年三季度首次买入后持续重仓,2025年一季度升至第1大重仓股 [6][7] 消费行业前景 - 2025年二季度全球贸易动荡背景下,内需消费市场韧性凸显,政策支持国内大循环扩容,品牌企业可通过产品迭代转移成本压力 [8] - 中国内需消费市场具备语言统一性、消费习惯趋同等特征,为培育全球竞争力消费龙头企业提供独特土壤 [9] - 消费行业经历四年下行周期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优秀企业隐含预期回报率具备吸引力 [9]
但斌为什么有九条命?
远川研究所· 2025-05-07 10:59
核心观点 - 但斌的投资风格可概括为"时代投资法",即押注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龙头公司,如金融地产时代的招行万科、消费升级时代的茅台、AI时代的英伟达等 [6][7] - 但斌通过"押注时代股-社交媒体营销-业绩回撤道歉-押注新时代股"的商业飞轮维持长期曝光度,但实际收益波动大且存在净值清零风险 [7][8][9] - 但斌负债端管理能力突出,通过频繁反思道歉、锚定知名标的(如茅台、巴菲特)等营销手段维持客户粘性,在业绩波动中保持百亿规模超20年 [12][13][15] 投资业绩表现 - 2023年但斌旗下东方港湾夺得国内百亿私募业绩第一,但2024年代表产品马拉松17号亏损22.50%,主因加仓美股科技股与巴菲特减持苹果操作相反 [3] - 但斌当前重仓美股科技股组合:英伟达(持股市值1.89亿美元占比18.98%)、三倍杠杆科技指数(1.12亿美元占比11.29%)、Meta(9759万美元占比9.81%)等,并采用TQQQ和FNGU三倍杠杆 [9] - 历史业绩呈现大起大落特征:2019-2021年核心资产退潮致回撤20%触及预警线,2022年净值1以下产品停收管理费,2023年靠AI行情反弹后2024年再度回撤 [13] 投资方法论 - 自称投资"改变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实际更接近"押注时代龙头"策略,2007年即重仓招行(信用卡市占率20%)、万科等金融地产龙头 [6] - 组合构建极致集中:当前美股Mag7(微软苹果等)占比超60%,历史上白酒行情时茅台单一个股占比曾达70% [7][8] - 杠杆运用激进:在TQQQ(三倍做多纳斯达克ETF)和FNGU(三倍做多科技股ETF)上配置超19%仓位 [9] 行业运营策略 - 社交媒体营销高频:2009-2023年发布29万条微博(日均53条),通过转发赞美、表情回复维持曝光 [3] - 危机公关迅速:针对"不爱国"舆论立即回应"两年为国家赚十几亿美元外汇",对任泽平等批评者猛烈回击 [14][15] - 负债端管理创新:净值低于1时主动停收管理费,业绩回撤后立即跟投产品并公开反思,维持客户信任 [13] 行业地位对比 - 伯克希尔2024年一季度现金储备达3477亿美元创纪录,但斌同期加杠杆押注科技股形成鲜明反差 [3] - 全市场12536只私募基金中仅41只能实现5年年化收益20%+且回撤<15%,但斌通过负债端管理维持规模稳定性 [12] - 当前百亿私募业绩前十均为量化机构,主观私募生存环境恶化背景下东方港湾仍保持超20年运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