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落地物流行业的最大难题,被京东物流撕开一道裂缝
AI前线· 2025-09-27 13:06
作者 | 刘杨楠 在科技领域,物流行业常被视为最不"性感"的赛道之一——任务链条冗长、协作环节繁杂、人力投入 巨大……这些似乎都让"智慧物流"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中,缺少了几分颠覆性的光芒。 然而,随着具身智能火爆,智慧物流又迎来新的想象空间。 行业逐渐形成共识:智慧物流的终极挑战,不能只依赖于强大的"智能决策"(大脑),更不能仅靠单 一的"自动化执行"(手脚),而在于"脑"与"手"之间如何实现无缝衔接、双向赋能。 可现实却是,许多企业仍面临一个技术层面的"结构性难题":算法平台与自动化设备彼此割裂,最优 策略往往难以精准落地,而执行端的数据沉淀也十分碎片化,更不用说实时、有效地反哺决策系统, 形成一个可持续进化的智能闭环。 这意味着,物流智能化的"最后一块拼图",正是"认知"与"执行"的高度统一。 9 月 25 日,在 JDD 2025 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物流正式发布"超脑 2.0"与"异狼"系列新 品,旨在填补这一关键空白。通过"超脑 + 狼族"的软硬一体化协同,京东物流的智能体系正从"模块 化智能"迈入"一体化智能"新阶段。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向全行业宣告:一个具备感知、思考、决策、行动 ...
谁是对深圳“贡献”最大的企业?腾讯第一、华润第二、招商第三
36氪· 2025-09-27 04:24
深圳纳税十强企业排名 - 2024年深圳纳税十强企业依次为腾讯纳税592亿元 华润纳税444亿元 招商银行纳税320亿元 平安集团纳税273亿元 比亚迪纳税228亿元 万科纳税199亿元 华为纳税150亿元 深投控纳税58亿元 顺丰纳税41亿元 工业富联纳税34亿元 [1] 企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 深圳纳税十强企业中民企占7家包括腾讯 平安 比亚迪 万科 华为 顺丰 工业富联 央企占2家包括华润和招商银行 地方国企占1家为深投控 [3] - 民企在纳税十强中占比高达70% 央国企仅占3家 [4] 民企全国纳税贡献 - 全国工商联2025民企500强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其中三家民企纳税超500亿元包括腾讯 荣盛控股 比亚迪 [4] - 比亚迪全国纳税额超过500亿元 显著高于其在深圳的228亿元纳税额 [4] 深圳民营经济综合贡献 - 民营经济贡献深圳50%以上税收 近60%增加值 90%以上就业 [6] -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户 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6] - 深圳拥有886家民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居全国第一 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7万家 位列全国第二 民营独角兽企业37家 位列全国第三 [6] 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格局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深圳10家企业上榜包括中国平安 华为 比亚迪 腾讯 招商银行 万科 顺丰 深投控 立讯精密 中国电子 [6] - 其中民企达7家 居全国城市第一名 [6] 民企外贸主导地位 - 2024年前8个月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06万亿元 占比高达69.6% [6] -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880亿元 增长11.6% 占比26.6% 国有企业进出口1092.6亿元 [6]
亚洲品牌500强发布,7家物流行业上榜,都是谁?
全景网· 2025-09-27 04:23
《亚洲品牌500强》是亚洲地区最具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体系之一,被誉为亚洲品牌价值 的"试金石"。能入选该榜单,意味着企业在综合实力、区域声望和未来潜力上都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 可。 作为本次榜中唯一定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科技生态企业,日日顺供应链的发展路径颇具代表性。 它自2000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企业物流到供应链企业,再到如今的生态平台三次关键变革,目前已转 型为覆盖汽车、新能源、冷链等十多个行业的端到端智慧供应链平台。 纵观这七家上榜企业,它们的上榜无一不是精准把握了当前物流行业的核心转型要求。在AI数字化转 型、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全面领跑行业,推动行业向"技术驱动"与"全球协同"跃迁。例如,日日顺供应链 在数字转型层面,近年陆续推出数字库存、AI数字云仓、智能寻仓等项目,直击行业痛点,实现降本 增效;在全球化层面,构建"端到端"的国际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形成差异化路径,有效提升了跨境业务 的灵活性。 这七家企业的上榜,为亚洲物流行业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未来的领先者,必然是那些能够将智能技术深 度融入业务,并拥有灵活、可靠全球服务网络的企业。同时也用实践表明,物流行业的竞争从价格与规 模之争,转向 ...
“十四五”就业目标超额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2:21
"三类人"的"三个民生问题"很受社会关注,分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 老保险金发放问题。 发布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了"十四五"时期上述领域的成果。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 人的目标任务。目前,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 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丨王峰 编辑丨张星 国务院新闻办9月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 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9%,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月提 高1.1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 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每年专门开会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 道,稳定青年就业局势。"王晓萍说。 有关部门面向毕业生开展实名服务,离校前推动就业公共服 ...
我省大力推进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9-27 00:46
我省大力推进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琼台携手共筑未来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 9月27日,2025年琼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将在海口开幕,吸引来自台湾岛内工商业界、大陆台商协 会、海南省台商企业及各地台青代表等200余人参与。 琼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似。琼台交流合作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对海南自贸 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落实各 项惠台政策措施,同台胞台企分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机遇, 增强台胞台企扎根海南发展的信 心,加快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成果斐然。 分享发展机遇 经济合作紧密 近年来,我省从出台惠台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落实招商项目等方面着力,积极促进琼台产业合 作。2025年1月至7月,海南对台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0.4%。截至今年8月,海南累计注册台资企业超过 2808家,累计实际使用台资突破59亿美元。 促进心灵契合 加强文化交流 8月24日至25日,2025年第二届琼台"宝岛杯"两岸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在海口举行,来自琼台两地 的200余名青少年选手参与。此次活动让琼台两地青少年在文体交流中 ...
特朗普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9-27 00:29
商务合作▲点击图片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目前,全国基本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 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稳健增值。"十四五"期间,持续扩大委托规模,提升投资收益。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 营规模2.6万亿,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较好 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国新网) |点评|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接连提升,为国内更多居民养老提供保障。今年国内对用人单位缴纳社保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短期内社保缴 纳人数将大幅提升,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人数也将持续增加。缴纳养老保险金减少了个人当期收入,但却为老年生活提供了一份保 障,每年养老金还会根据物价涨幅进行上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养老 ...
剑指万亿生态,京东AI打透供应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3:54
公司AI战略布局 - 公司首次公开AI全景图 全栈布局涵盖智算基础设施 模型 平台 场景和产品 剑指万亿生态[1] - 公司将在未来三年持续投入 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3] - 公司发布三大AI产品 四种应用场景 三个深度应用平台 用户和产业价值突出[3] 产业应用导向 - 公司AI深度应用率先走入量产阶段 与重模型轻落地 重规模轻效益的行业现状形成对比[3] - 公司AI解决方案从真实业务场景中生长 已在生态内广泛落地应用 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与产业效率[3] - 公司追求可持续发展 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 不空谈颠覆而用场景效能重新定义产业坐标[3][4] 核心价值公式演进 - 公司将大模型价值公式从"算法×算力×数据×产业厚度²"迭代为"人工智能的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²"[6] - 产业厚度成为衡量AI价值核心变量 指漫长复杂且沉重的真实业务场景[6][8] C端产品差异化 - 公司C端AI产品紧扣购物与生活服务核心场景 走体验导向 差异化落地路径[8] - 京犀APP定位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 用AI重塑购物全流程[9] - 采用多轮深度交互加慢思考模式 通过生成式推荐模型与电商多模态理解大模型协同工作[9][10] - 京犀试图超越人与商品连接 转向人与世界事实连接 基于大模型世界知识理解主动推荐事件和服务[10] B端能力开放 - 公司通过JoyInside附身智能平台输出智能内核能力 为机器人 智能硬件提供即插即用大脑[16] - JoyInside已与超30家行业领先品牌合作 接入后硬件设备用户对话轮次平均提升120%以上[16] - 公司以算法 数据与产业Know-how多维优势 为合作企业提供智能交互解决方案[16] 技术落地成果 - 物流超脑大模型2.0在全球部署超500个仓库 覆盖存储搬运分拣运输全链路[19] - 标准化操作水平提升15% 人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20%[19] - 零售公布电商创新AI架构体系Oxygen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精准理解用户需求[19] - 工业大模型JoyIndustrial的工品查智能体人效提升10倍以上 商品治理任务由月级压缩至小时级[20]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全链路自营业务积累复杂场景 高频交互与海量数据 构建绝大多数公司不具备的护城河[17] - 公司AI布局特点包括绝对务实 闭环迭代和生态思维[19] - 公司推动以产业大脑为内核的供应链数智化变革 将AI能力从内部效率提升器转变为外部生态开放基座[21]
中国外运9月26日龙虎榜数据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3:1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跌停 日跌幅偏离值达-9.35% 振幅12.68% [2] - 全天换手率1.34% 成交额5.22亿元 [2]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0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3963.50万元 大单净流出1617.26万元 [2]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1.54亿元 买入4429.86万元 卖出1.09亿元 净卖出6493.31万元 [2] - 沪股通专用席位为第一大买入方(2100.59万元)及第二大卖出方(3347.31万元) 净卖出1246.72万元 [2][3] - 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净卖出5402.37万元 分别位列卖一(4076.07万元)和卖三(1326.30万元) [2][3][4] - 买入前五席位包括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625.89万元) 国信证券浙江互联网分公司(620.90万元)等 [3] 融资融券情况 - 最新两融余额1.5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43亿元 融券余额660.43万元 [3] - 近5日融资余额增加1016.45万元 增幅7.64% 融券余额增加292.66万元 增幅79.58% [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05.23亿元 同比下降10.42% [3] - 上半年净利润19.47亿元 同比微增0.08% [3]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个头比去年大,北京消费者27日即可吃到
贝壳财经· 2025-09-26 12:59
9月26日,伴随着第一篓"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出湖,阳澄湖大闸蟹销售季正式开启。得益于气候环境,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个头更大,预计 产量较去年增长450吨。为保障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鲜活度,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物流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无人机等科技力量。今日开捕后,阳澄湖大闸蟹将从 苏州运往全国各地,北京消费者27日即可尝"鲜"。 今年的蟹更大 "好水养好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26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一位蟹农妹妹从湖中捞出第一篓大闸蟹,拿出两只向围观人群展示道,"我手中的 公蟹有6两,母蟹有5两,金爪黄毛,体型丰硕,非常的饱满。用我们苏州话就是'大得不得了,滋味蛮灵的'。" 蟹农展示第一篓出湖的阳澄湖大闸蟹。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从首日捕捞情况来看,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规格普遍较大",有着近三十年养蟹经验的蟹农俞三男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蟹大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气候比 去年同期更适宜,也没有台风等其他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养殖技术的进步和"阳澄湖1号"的优质种质资源相关。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姚水生也指出,得益于风调雨顺的气候环境,今年共8.36万亩阳澄湖大闸蟹产区(湖区围网养殖 ...
万林物流:9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2:10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召开第六届第一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包括选举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在内的议案 [1] -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中现代服务业占比95.19% 其他业务占比4.81%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32亿元 对应收盘价5.4元 [1] 行业动态 - 相关报道提及新险种市场5年内实现33倍增长 吸引30多家险企进入该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