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主战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14:55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与民营企业角色 - 全球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民营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敏锐度成为绿色变革核心力量[1] - 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绿色技术瓶颈,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展现灵活运营机制和创新活力[1]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绿色新势力"专区 - 第三届博览会设立民营经济专属展示平台,集中呈现绿色技术、低碳产品和创新模式的前沿成果[3] - 专区旨在助力民营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成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3] - 绿色低碳发展为民营经济注入新动能,既是创新催化剂也是产业升级加速器[3] 民营企业在博览会的发展历程 - 首届博览会打造"专精特新科技走廊",10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参展[4] - 第二届博览会民营企业规模扩大至近50家[4] - 第三届博览会首次以民营经济为主战场,汇聚20家碳中和领域专精特新与高新技术企业[4] 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应用案例 - 绿色包装领域:艾录包装、柯菲包装展示低碳包装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建设成果[5] -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瓯洋海工等4家企业展出智能电推船舶、碳捕集装置等产品,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5] - 节能增效领域:时链科技等企业演示零碳数智化系统、建筑节能等创新产品[5] - 工业制造领域:优耐特斯等企业展示高效节能空气压缩站房模型等核心技术[5] 民营企业对碳中和事业的贡献 - 民营企业通过工艺革新、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6] - 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提供节能减碳解决方案、零碳产品矩阵和数字化碳管理工具[6] - 民营企业为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实操范本,对标国家碳中和战略[6]
杰瑞股份接待多家机构调研,强调海外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
环球网· 2025-06-04 06:57
海外战略布局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5.20%,业务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中东地区是重点战略市场,业务布局最全且收入规模最大 [3] - 在中东地区形成完整业务链条,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再生循环业务、油气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 [3] - 中东高端装备市占率逐年提升,完成KOC JPF-5等多个重点项目 [3] - 新获阿联酋ADNOC井场数字化改造项目(9.2亿美元)和巴林国油天然气增压站项目(3.16亿美元) [3] 海外产能及本土化建设 - 在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新建生产及办公基地,以贴近客户并满足交付周期及售后服务需求 [4] - 利用中东区位优势辐射中东、北非、中亚及东南亚等市场 [4] - 2008年已在北美成立美国杰瑞公司并建有厂房,具备一定生产能力 [4]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 持续攻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注于科技含量高及国产化替代领域 [4] - 主要业务方向为FPSO核心橇块、甲板装备、水下装备、海上平台压缩机组等 [4] - 提供定制化、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作业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4]
周乃翔在烟台调研督导时强调 着力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 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大众日报· 2025-05-20 01:02
外贸与港口建设 - 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 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促进外贸产品拓内销 [1] - 持续壮大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 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1] - 烟台港聚焦主责主业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1] 投资与项目建设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项目开工至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2] - 精准高效解决项目困难问题 推动项目早落地快见效 [2] - 高标准抓好项目组织实施 打造精品工程尽快投产达效 [2] 企业创新与发展 - 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 - 完善常态化企业沟通机制 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2] - 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强化场景应用 [2] 消费市场提振 - 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扩大养老托育、文体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 [2] - 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兴消费 激发住房消费活力 [2]
中集集团营收1777亿增39%创新高 技术攻坚海工订单排产至2027年
长江商报· 2025-03-31 00: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76.64亿元 同比增长39.01%创历史新高 [2] - 净利润29.72亿元 同比增长605.60% [2] -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收622.05亿元 同比增长105.89% 净利润40.88亿元 同比增长127.84% [5] - 研发费用27.09亿元 同比增长11.52% [6] 海洋工程业务突破 - 海工分部首次扭亏为盈 资产池平台减亏效果显著 [3] - 中集来福士新签海工订单32.5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一倍 [3] - 攻克FLNG改装总包技术 斩获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订单 [2][6] - 手持订单近70亿美元 排产至2027年 [2][9] 行业趋势与市场地位 - 海工装备产业无"内卷" FPSO单台价格从28亿美元涨至42亿美元 [3][4] - 全球深海能源开发装备供应商稀缺 公司为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 [2][9] - 集装箱市场因运营效率下降导致需求增多 预计2025年需求回落 [9]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中集太平洋海工首创高锰钢液化天然气实船建造技术 [6] - 创新开发RAP主动式温控航空箱 提升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6] - 宁波中集与青岛冷箱获评国家级5G工厂 中集环科获卓越级智能工厂认证 [6]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耗资2亿元实施A股回购计划 [10] - 中集车辆耗资超10亿港币完成H股私有化 [10] - 通过股权优化与资产清理持续提升资产组合质量 [9]
突然,集体跳水!
证券时报· 2025-03-21 09:3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全线下跌 沪指跌1.29%失守3400点报3364.83点 深证成指跌1.76%报10687.55点 创业板指跌2.17%报2152.28点 科创50指数跌2.06% 北证50指数跌4.17% [1][2] - 港股同步下挫 恒生指数跌近2%失守24000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3%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额达15802亿元 较昨日增加逾1000亿元 近4300只个股下跌 [2] 汽车产业链 - 新能源汽车股集体重挫 零跑汽车跌超9% 蔚来跌8.8% 小鹏汽车跌逾6% 理想汽车跌近5% [1] - 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领跌 泰德股份跌超16% 恒勃股份跌近15% 苏轴股份跌逾13% 襄阳轴承/信质集团跌停 卡倍亿跌近10% [4] - 比亚迪A股大跌7%报400元以下 港股跌7.7% 此前9个交易日襄阳轴承曾斩获8个涨停板 公司提示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风险 [4] - 长城汽车A股跌超4%报26.35元/股 港股跌近5% 因云服务器通讯异常导致旗下多品牌APP故障 10:30已恢复 [5] 海洋经济概念 - 板块逆市爆发 海默科技/邵阳液压20%涨停两连板 克莱特涨约20% 神开股份7连板 大连重工3连板 巨力索具涨超7% [7] - 神开股份提示风险 其海工产品收入占比仅5%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7] - 深海科技涵盖探测开发装备制造/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领域 政策升级标志从科研探索向产业化应用转型 [8] - 西部证券预计后续将有示范工程/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出台 深海资源开采/装备/新基建等核心领域将快速发展 [8] 其他个股异动 - 新亚电缆上市首日大涨超300% 盘中最高飙升至37元/股 [2] - 半导体板块走低 创耀科技/翱捷科技跌超10% [2]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320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9 08:54
建筑建材行业 - 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初步商业化应用,正处于专用场景落地加速、通用场景探索突破的关键阶段 [4] - 公共服务领域机器人已用于展览表演、迎宾接待、高危环境巡检等场景 [4] - 工业制造领域异构人形机器人已能执行倒饮料、叠衣服等任务,未来可扩展至工业分拣、医疗辅助等场景 [4] 电子行业 - 半导体材料市场逐步回暖,行业维持景气上行 [5] - 人工智能驱动需求推动IC销售额增长,半导体资本支出增长,产业景气度上行 [5] 招商积余(001914.SZ)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9.9%;归母净利润8.4亿元,同比+14.2%,扣非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21.1% [6] - 物管主业增长强劲,毛利率显著提升,分红比例提升 [6] 中国宏桥(1378.HK) - 归母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高,高股息强化股东回报 [7] - 氧化铝价格同比增幅最高,成本端煤价走弱,电解铝中枢价格有望抬升 [7] - 一体化龙头全产业链布局,电解铝纳入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 [7] 海油工程(600583.SH)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9.54亿元,同比-2.59%;归母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33.38% [9] - 2024Q4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95.28亿元,同比-2.66%,环比+36.19%;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68.08%,环比-23.94% [9] 中国铁塔(0788.HK) - 2024年收入977.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841.19亿元,同比增长2.4%;两翼业务收入133.88亿元,同比增长16.4% [10] - 两翼业务营收占比同比提升1.5pct至13.7% [10] 药明康德(603259.SH、2359.HK) - 2024年实现收入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 [11]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1.63%,归母扣非净利润99.88亿元,同比增长2.47% [11] - TIDES业务高速增长,在手订单再创新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