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

搜索文档
科技下海,广东练就海洋防灾“硬本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3:48
安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海岸线漫长,海洋经济活跃,但也常年面临台风、暴雨、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的 威胁。近年来,广东以湛江、阳江、珠海等地为代表,大力推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滨海 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一套"监测—预警—防护—恢复"的全链条海洋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是精准预警,从"凭经验"到"靠数据"。广东正在系统性地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的建设,依托卫星遥 感、浮标观测、岸基雷达、无人机巡测等多元手段,实现对海况、气象、水温、盐度等要素的实时监 测。以此次"桦加沙"防御为例,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气象部门联动,通过"工作群+媒体+短信"多渠道 发布预警,不仅传递风力、路径等基础信息,更提供"何时加固""何时抢收""何时撤离"等操作指引。这 种"信息+决策"一体化的预警模式,背后是海洋大数据平台的支持。广东已初步建成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与智能预警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观测,模拟台风影响范围、强度演进,为防灾指挥提供科学 依据。 其次是智能设施,从"抗风浪"到"自适应"。海洋牧场是广东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其设施多为海上浮 动结构,抗风浪能力是 ...
影视文化等领域10个项目签约
齐鲁晚报· 2025-09-12 11:38
招商活动概况 - 烟台市举办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 主题为聚山海仙境商机、建合作发展平台、促文旅高质量发展 汇聚政府部门、文旅业界精英、金融机构和媒体等百余人参会 [1] - 现场签约10个项目 8家企业及6个区市文旅部门进行推介 [1] 金融支持与政企合作 - 芝罘区政府与新浪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家银行与6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 强化政银企协同发展 [2] - 烟台金融机构已为161家文旅企业投放贷款38.06亿元 文旅企业贷款余额达89.31亿元 [2] 重大项目签约 - 中创集团与烟台鑫乐影业签约影视城项目 聚焦短剧和电视剧拍摄 后期将引入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 [2][3] - 烟台文旅产业发展集团与携程丽呈集团签约酒店项目 覆盖影视文化、酒店服务和滨海旅游等领域 [2] 区域资源推介 - 夹河·幸福新城指挥部及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蓬莱区、海阳市、招远市六个区市登台推介 展现全域文旅资源多样性 [4] - 各区市突出特色:芝罘都市风情、蓬莱神话传说、莱山现代时尚、海阳沙滩阳光、福山文化底蕴、招远黄金特色 [4] 金融与产业服务方案 - 工商银行烟台分行和农业银行烟台分行推介支持文旅产业融资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4] - 文脉云和北京凤凰数字科技团队提出打造世界神话数字产业之都战略提案 国艺中联集团推介海上丝绸之路文旅综合体项目 [4] 产业发展成效 - 2024年烟台文旅产业在惠民生、促消费和优化生态方面实现新突破 建成海滨飞翔公园等9个项目 [5][6] - 朝阳所城街区和蓬莱湾入选省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典型案例 崆峒胜境项目即将全面开放 [6] 招商引资与项目规划 - 谋划41个招商项目 计划总投资945.8亿元 举办11次招商推介会 签约蓬莱湾海岸微度假康养项目及烟台影视城等项目 [6] 业态发展亮点 - 影视业新增46家企业 50多个剧组到烟台取景拍摄 演艺经济举办明星演唱会及养马岛音乐节等活动 参与乐迷近20万人次 拉动消费5.5亿元 [6] - 海洋旅游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糖果主题游船糖糖喵号 寻仙6和寻仙17海上游成为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发产品 [6] 市场表现 - 1-8月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超10% 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5% [6] - 新开通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至烟台旅游包机航线 烟台入选携程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和2025全球50海滨海岛目的地榜单 [6]
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4]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总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已并网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 全国排名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 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 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全国前列[2]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海洋专利前三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 船舶制造 水产品加工[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的完整产业链[2] - 海洋牧场配套船舶需求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 "AI+海洋"应用潜力巨大 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产业龙头[3] - 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仓储物流 推动农产品出海[3] - 珠海 湛江 茂名 阳江 潮州等海域海水资源条件优越[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滨海旅游前景广阔[4] - 联合央视打造《奔赴山海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3] - "请到广东过暑假"成为暑期热邀约 带动文旅消费市场[3] -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推进文旅融合扩大消费[4]
学习笔记|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29
政策与规划 -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并实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广东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和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4][5]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其中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居全国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1] - 国际风电城已汇聚多家龙头企业[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已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且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 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 - 广东海洋专利数前三的科研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水产品加工[2] - 海洋制造业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依托广东造船业优势和广阔海域面积[2] - 海洋牧场配套小型船舶可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并发展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3] - 采用"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全链融合"模式建设"蓝色粮仓"[3] - 珠海、湛江、茂名、阳江、潮州等海域具备良好海水资源条件[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等活动推动暑期文旅消费市场[4] - 联合央视新闻打造《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 覆盖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和总台文艺频道[3] -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和扩大文旅消费[4]
乘船追豚、红树林探秘、听潮观星……自然馈赠的惊喜燃动滨海旅游消费热力
央视网· 2025-08-24 03:19
中华白海豚生态资源 - 钦州三娘湾近海生活300多头野生中华白海豚 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地 [1][3][5] - 每年4月至9月为中华白海豚集中繁殖期 老渔民转为海上向导带领文明观豚 [7] - 中华白海豚科普馆通过标本与多媒体互动方式提供科普教育 [9] 滨海生态保护措施 - 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00多公顷 距离钦州市区不足10公里 [13] - 钦州开展红树林保护与生态岸线修复工作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并拓展亲海空间 [13] - 犀丽湾通过系统修复种植适生植被 形成立体绿色廊道与彩色健康步道 [21]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三娘湾暑期观豚为火爆文旅项目 海上摩托艇与小黄鸭项目受亲子家庭青睐 [3][18] - 13公里海上公路连接白海豚保护区与工业园区 形成生态与工业协同发展纽带 [11] - 龙门大桥成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16] 海岸线地理特征 - 钦州大陆海岸线长度510多公里 位于南海北部湾北岸 [1] - 龙门群岛分布广阔海域 犀丽湾直面北部湾曾受风暴潮侵蚀 [16][21]
经济聚焦|广东阳江开渔季的变与不变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8
行业技术升级 - 钢制渔船数量达约850艘 为广东省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 [2] - 渔船配备北斗导航和声呐探鱼器 可规划最佳捕捞路线并提升抗风浪能力 [2] - 海洋捕捞产量约30万吨 占广东省比重超1/4且居全省首位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一年达15万元 [2] - 休渔期间每人获得补助2100元 同时可通过其他工作增加收入 [2] 渔业生产规模 - 在册海洋捕捞渔船总数3400多艘 [2] - 海水养殖面积2.43万公顷 年产量82万吨 [3] - 深水网箱数量达955口 深水网箱数量和产量居广东省第二 [3][9] 文旅产业融合 - 开渔季期间举办13项活动 包括渔家大宴、民俗展示及沙滩音乐会等 [5][7] - 3天接待游客54.7万人次 同比增长262% [7] - 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 同比增长273% [7]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 - 发布"阳江海鲜"区域公用品牌 16家企业获得授权 [10] - 内地供港冰鲜海产品80%来自阳江 [10] - 海水鱼苗产量约占广东省一半 [9] - 推动从传统"论筐卖渔获"模式向品牌溢价升级 [10] 产业体系发展 - 形成绿色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渔业及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0]
开渔“仪式感”拉满!阳江“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南方农村报· 2025-08-17 00:06
开渔季活动盛况 -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举行,3400余艘渔船参与,为历届最多 [2][3][11] - 活动包含13项配套项目,涵盖"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亮点 [4][5] - 预测活动期间每日吸引近10万游客,旅游收入超2亿元 [39] 阳江海鲜品牌建设 - 阳江获得"中国蚝都""中国南海渔都"等称号,海水鱼苗、生蚝等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13][14] - 阳江市发布"阳江海鲜"区域公用品牌,为16家企业授牌 [15][16] - 计划从高标准规划、全链条发展等四方面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 [18][19][20][21][22][23] 海洋资源保护 - 广东省已建成1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覆盖海域1097.2平方公里 [27] - 自1999年起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制度,配合人工鱼礁建设等措施成效显著 [26] 渔业+文旅融合 - 举办渔家婚嫁、祭海典礼等非遗表演和万人海鲜盛宴活动 [36][37][38] - 海陵岛布局七大功能板块,包括酒店住宿、户外探索等,打造特色文旅 [48][49] - 阳江构建"28个A级景区+6个文旅特色镇+N条精品线路"矩阵,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 [66][67][68]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阳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495.5亿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4.4% [57][58] - 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居全国首位 [60] - 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预计投产后5年年产25万吨 [62] - 先进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 [64][65]
广东茂名:滨海旅游业助推经济发展
人民网· 2025-08-16 03:23
行业经济贡献 - 滨海旅游业成为茂名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2][4] 行业发展态势 - 茂名市滨海旅游业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4] 区域经济影响 - 滨海旅游业对茂名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1][4]
广州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3 08:38
规划范围与目标 - 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其中海域面积385平方公里 陆域413平方公里 [1] - 到2025年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 到2035年建成创新要素集聚 海洋产业发达 生态环境优美的海岸带 [1] - 大陆海岸线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2.56公里 [1] 空间格局与区域协同 - 打造"一带三区 串珠成链"海岸带空间格局 一带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 三区包括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 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 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 [3] - 共筑珠江口海上生态安全屏障 共建大湾区海上基础设施集群 共育黄金内湾海洋创新发展带 [3] - 广州现有14个海岛 总面积97平方公里 含5个有居民海岛(95平方公里)和9个无居民海岛(2平方公里) [2] 海域功能分区 - 航运区占全市海域面积24.63% 海洋预留区占15.06% 文体休闲娱乐用海区占5.67% [3] - 路桥隧道区占海域面积0.25% 风景旅游用海区占0.09% [3] 产业发展规划 - 2024年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 占广东省25% [4] - 优化提升港口航运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 加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 [4] - 打造六大产业组团 包括海岸带北部先进制造与服务组团 狮子洋增长极滨海旅游与服务组团 庆盛科技与先进制造组团等 [4] - 布局五大产业园区 包括龙穴岛国际海洋岛 南沙湾—慧谷—明珠科学园 莲花山中心渔港核心区等 [4] 科技创新布局 - 依托南沙科学城发展海洋科学 重点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 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4] - 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 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4]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8月15日至17日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1 08:08
行业活动规模与安排 - 第二十三届南海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行 筹备13项活动为历年最多 [1] - 活动以开渔令发布为核心 3400余艘渔船将有序驶向南海渔场 为历届集中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3] - 预测活动期间每日人流量近1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2亿元人民币 [3] 行业经济影响与发展成效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1] - 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 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1] - 开渔季促进渔业振兴并带动滨海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发展 阳江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能源、海水种业及海工装备产业 [1] 产业链建设与品牌发展 - 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持续完善 形成苗种繁育、装备制造、饲料动保、设施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及品牌销售的完整体系 [2] - 创建金鲳鱼、生蚝、海鲈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三条两百亿级产业链发展 [2] -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包括阳江海陵岛-阳西) 启动省级渔港经济区建设 推动港产融合 [2] 文化特色与旅游亮点 - 活动新增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等多元文化配套项目 [3] - 开渔令发布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文旅符号 既展示渔业活力又提供观光体验 [3] - 活动以"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亮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为亮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