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牧场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
新华社· 2025-09-27 08:23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坚定走人海和 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着 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 造成海洋强省。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在总书记的嘱托和指引下,海南奋力开展海洋强省建设实践。在产业培育上,努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在科 技创新上,努力研发装备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在生态保护上,努力加强系统防治修复守护"蓝色家 底"。 ◇当前,海南正着力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创新解锁立体用海新模式。 ◇今年6月,"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 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瞄准深海能源开发这块"硬骨头",海南以推动关键装备自主制造和产业化为目标,聚焦水 下采油树等关键装备,逐步形成从实验研发、总装测试到产业化应用的 ...
科技下海,广东练就海洋防灾“硬本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3:48
安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海岸线漫长,海洋经济活跃,但也常年面临台风、暴雨、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的 威胁。近年来,广东以湛江、阳江、珠海等地为代表,大力推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滨海 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一套"监测—预警—防护—恢复"的全链条海洋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是精准预警,从"凭经验"到"靠数据"。广东正在系统性地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的建设,依托卫星遥 感、浮标观测、岸基雷达、无人机巡测等多元手段,实现对海况、气象、水温、盐度等要素的实时监 测。以此次"桦加沙"防御为例,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气象部门联动,通过"工作群+媒体+短信"多渠道 发布预警,不仅传递风力、路径等基础信息,更提供"何时加固""何时抢收""何时撤离"等操作指引。这 种"信息+决策"一体化的预警模式,背后是海洋大数据平台的支持。广东已初步建成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与智能预警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观测,模拟台风影响范围、强度演进,为防灾指挥提供科学 依据。 其次是智能设施,从"抗风浪"到"自适应"。海洋牧场是广东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其设施多为海上浮 动结构,抗风浪能力是 ...
广东高院发布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01
海事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至8月广东法院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4317件 [1] 海上风电行业 - 法院将海上风机作业平台界定为"海上移动式装置" 确认其属于《海商法》规定的"船舶" [1] - 承租人或经营人基于该平台产生的海事赔偿请求享有责任限制权利 保障风电企业生产经营 [1] - 明确海上风电项目作业船舶的适航标准认定 [1] 海洋牧场行业 - 法院依法界定海洋养殖平台法律属性 认定对该平台的救助属于海上救助 [2] - 健全海洋牧场建设法律规则体系 [2] 海洋旅游行业 - 法院确认"包切舱"模式下涉外邮轮舱房供应合同效力 [2] - 服务保障邮轮旅游行业创新业务合作模式 [2] -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端旅游业加快发展 [2] 司法保障机制 - 广东法院出台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司法保障意见 [2] - 发布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 [2] - 与三省高院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 [2] - 与海事法院共建共享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 [2] - 完善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2]
南农晨读 | 古村如书 檐瓦成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5 02:33
夏粮收购 - 全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 累计收购量超1亿吨[2][3][4] 古树名木保护 - 广东构建制度科技管理协同保护新格局 全省8.5万余株古树名木获有效保护[5][8][9] - 广州中山纪念堂350多年木棉王与沙面岛130多株古树形成保护成效缩影[6][7] 义务植树 - 广东新增2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总数达30个[11][12][13][14][15] 乡村旅游数字化 - 南方农村报社真乡平台构建乡村旅游数字基础设施 通过媒体+赋能农文旅高质量发展[18][21][22] - 平台在广东旅博会引发关注 旨在连接城乡需求[19][20] 海洋产业 - 汕尾农投与牧海投资亮相第11届广州渔博会 展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成果[24][25][26][28][29][30] - 本届渔博会汇聚全球20多国650余家参展企业[27][28] 文化推广 - 韶关原创音乐剧《春暖花开》在粤剧艺术中心展演 致敬乡村振兴奋斗者[32][33][34][35] 气象服务 - 广东15日南部晴到多云有分散雷阵雨 最高气温31-36℃[39][40] - 16日粤西及珠西市县有雷阵雨局部暴雨 其余地区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最高气温29-36℃[40][41]
南农晨读 | 少年英歌耀祖祠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01:34
农业农村政策与品种管理 - 农业农村部登记823个特色农作物新品种 同时撤销106个"仿种子"问题品种 强化品种登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14][15][16]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复十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试点期限两年 任务预计2027年完成 [17][18][19][20][21][22][23][24] - 试点内容涵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及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 [21] 乡村产业振兴项目 - 惠州龙门县古建筑材料厂生产青瓦工艺品 采用辊道窑工艺 经130米辊道和6小时淬炼完成烧制 [4][8][9][10][11][12] - 博罗泰美镇通过村企合作将70亩荒坡改造为岑坑绿美果园 推广村级资源资产"统租统管"改革模式 [25][26][27][28][29][30][31] - 果园引进黄晶果新品种 凭借独特风味与市场稀缺性展现发展潜力 突破传统岭南水果利润空间有限局限 [33][34][35][36][37] 海洋牧场与新能源融合 - 汕头投产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项目"盛唐一号" 由中国大唐投建 养殖水体达1.36万立方米 [39][40][41][42] - 设施跨距38米 高度56.5米 总重约1760吨 采用吸力筒基础设计 可抵御16级超强台风并实现整体迁移 [40][42][43][44] 生态农业创新模式 - 潮州凤凰山茶园推广"茶+广金钱草"间作模式 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赋能实现生态增值与农民增收 [45][46][47][48][49][50] - 该模式破解茶园除草难题 激活茶产业绿色转型新路径 [46][48][50] 气象与农业影响 - 广东南部沿海市县最高气温30-33℃ 其余市县达34-37℃ [53][54] - 9月中下旬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预计生成三四个台风 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 可能影响华东和华南海域 [55][56][57][58]
“龙宫号”投入运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项目概况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揭阳海洋牧场"龙宫号"于9月5日在广东揭阳神泉海域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营 标志着广东揭阳首个风渔融合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1] - 项目位于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50.2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场内 离岸距离约30公里 总投资额达1.28亿元 [1] - 项目采用桩基础重力式结构 整体尺寸为长46米×宽46米×高56.8米 总重量约3822吨 养殖水体容量超过7万立方米 [1] 技术特点 - 设施由上建平台(含生活区与机械区)和下部养殖网箱组成 集成养殖集控、自动投喂、网衣清洗、环境监测及水下生物识别等智能化功能 [1] - 能源供应采用太阳能光伏与风机相结合的绿色供电模式 实现"水上绿电、水下粮仓"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 [1] - 施工采用半潜驳船与浮吊船联合作业 通过气囊助浮完成网箱沉放 并实施钢管桩沉桩与灌浆工艺 [2] 战略意义 -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首个海洋牧场项目 突破国内传统"异地制造、长途转运"模式 实现本地化制造、出运、施工全流程闭环 [1] - 为前詹通用码头(国家电投在粤唯一港口)积累超大型海工钢结构出运经验 强化区域产业资源联动效应 [1] - 项目面临水深涌急、施工窗口期短、船舶选型苛刻及吊装工况要求高等挑战 团队通过抓住台风过境后黄金窗口期完成安全安装 [2]
南农晨读 | 守护海上森林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02:31
海洋牧场建设与运营 - 湛江流沙湾海域"湛农1号"海洋牧场总投资3300万元 配备18根深海桩柱 成功抵御17级超强台风[6][7][10][11] - "海威2号"养殖水体达3万立方米 主要养殖鳘鱼 军曹鱼等高端鱼种[12] - 珠海万山群岛"格盛1号"完成首批章红鱼收获 产量达10万斤优质海鱼供应大湾区市场[12][13] 农文旅产业协作 - 百色田阳通过"媒体+品牌合伙人"模式在深圳地铁投放大型广告 推广百色芒果 百香果等农产品[23][24][25] - 赤水市在深圳举办农文旅融合推介会 依托粤黔协作机制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湾区市场并吸引大湾区游客[38][39][40][41] - 广东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 重点打造八大场景并配套技术指引[44][45] 预制菜产业升级 - 南方农村报联合京东零售 京东预制菜事业部举办合作交流对接会 聚焦广东省畜牧预制菜和流渔预制菜产业升级[47][48][49][50] 农产品跨区域流通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推动新疆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广东对口援疆地区名优产品体验馆促进民族交流[53][54][55][56] 文化IP与品牌建设 - 肇庆广宁歌手陈楚棋通过翻唱古风歌曲《武家坡》在QQ音乐平台获得超5万收藏量 进入单曲热播榜[27][33][34][35]
海洋经济踏浪逐梦
经济网· 2025-09-01 09:0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正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涵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港口智能化改造和航运服务体系升级等多个领域 [1]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深海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能源开发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1] - 蔚蓝疆域上正在书写人海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前景广阔 [1] 海洋牧场与养殖业 - 山东爱伦湾海洋牧场 渔民驾驶满载海带的船只驶回收获码头 [3] - 广东雷州市覃斗镇北部湾海域 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平台创造海水养殖高效益 [7] - 养殖工人在海洋牧场进行养殖作业 [9] -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养殖户用小船将采收的鲜海带运送上岸 今年"中国海带之乡"霞浦县35万亩"海上田园"迎来丰收 [18] 海上风电与能源开发 -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绿华岛上的风电场组错落有致 风力发电机组在海风的作用下缓缓转动 不断输出绿色能源 [5] - 山东烟台招远 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 [11] 海洋旅游与邮轮产业 - 今年4月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青岛开启中国海岸巡游首站 创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旅客新高 [13] - 山东威海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 游客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们乘坐游船到观光平台游玩避暑 [16] - 海南三亚 众多游客在海边体验水上项目 [20] 港口与航运体系 - 广东深圳盐田港巨轮列阵 卸货区车流不息 [14]
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4]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总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已并网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 全国排名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 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 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全国前列[2]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海洋专利前三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 船舶制造 水产品加工[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的完整产业链[2] - 海洋牧场配套船舶需求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 "AI+海洋"应用潜力巨大 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产业龙头[3] - 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仓储物流 推动农产品出海[3] - 珠海 湛江 茂名 阳江 潮州等海域海水资源条件优越[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滨海旅游前景广阔[4] - 联合央视打造《奔赴山海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3] - "请到广东过暑假"成为暑期热邀约 带动文旅消费市场[3] -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推进文旅融合扩大消费[4]
学习笔记|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29
政策与规划 -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并实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广东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和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4][5]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其中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居全国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1] - 国际风电城已汇聚多家龙头企业[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已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且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 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 - 广东海洋专利数前三的科研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水产品加工[2] - 海洋制造业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依托广东造船业优势和广阔海域面积[2] - 海洋牧场配套小型船舶可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并发展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3] - 采用"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全链融合"模式建设"蓝色粮仓"[3] - 珠海、湛江、茂名、阳江、潮州等海域具备良好海水资源条件[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等活动推动暑期文旅消费市场[4] - 联合央视新闻打造《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 覆盖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和总台文艺频道[3] -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和扩大文旅消费[4]